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771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docx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docx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

2010麻城市中等职业参评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对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人才能力要求的分析,和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措施。

介绍了我校近几年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调整和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基本能力、课程设置、课程调整、学分制、替代学分

【正文】

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是目前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主要就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进行初步探索。

一、二十一世纪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研究中职学校课程结构与设置,首先要认识中职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

根据原国家教委《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职业教育要培养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职学校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

根据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二十一世纪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

1.基本的英语能力。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生产国际化。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各国将直接来我国开办工厂、公司,我国的经济和建设已和世界融于一体,进入世界大循环,我国人民面临着直接与世界各国人民打交道。

英语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是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基本工具,因此,二十一世纪的中职毕业生必须具备基本的英语能力,能阅读一般的文件和专业资料,具备一般的口语交流能力和书面交流能力。

2.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是二十一世纪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一,作为一个机械类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文字表格处理、网上获取信息等能力。

3.专业能力。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一个中职学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当家本领,一个机械类专业的中职生,必须学好一个专业,具有所学专业的良好专业理论基础和中级工以上的职业技能。

4.具备从事第二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职业的更替越来越频繁,失业、职业转换现象将成为社会的常态,今后人们一生中只从事一个职业、一个工种的情况越来越少,往往要变换多次工作或工种,因此,作为一个中职人才,在较好的掌握一门专业的前提下,要学习和基本掌握相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专业面,主学一门,兼学多样,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人生职业变化、择业、发展的需要。

5.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当今各单位用人不仅要求埋头苦干、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而且更注重于人才的优良品德和创新能力;个人的发展不仅需要自己已有的知识,而更需要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能力。

作为一个中职人才,除具备基本的英语、基本的计算机能力外,另还应具备如下综合素质和能力。

(1)道德素质。

包含道德规范、正直、诚实,遵纪守法、责任感、敬业精神。

(2)综合素质的基本技能。

包含阅读、书写、倾听和口头表达能力。

(3)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包含能够从各种途径较好的获取信息,把握住信息的要点;有评估、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传播信息的能力。

(4)较好的思维能力。

包含能够创造性的思维,能够从各种因素中分析判断作出最佳选择;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业精神。

包含能够自重、自信、自律;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有自治力;具有开拓精神、创业精神。

(6)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包含在社会中具有“一员”的精神,具有合作、共事和竞争的精神;事事能以理服人;诚心服务的精神。

(7)较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二、目前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新世纪对人才要求与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和在校学习时间存在着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上所述,二十一世纪对中职毕业生提出了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中职生源是中考中高中录完后剩下的生源,生源的质量、素质及学习兴趣大为降低;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体制为三年,基本上各中职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一年毕业实习。

这就使得目前的中职学校出现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而生源质量下降和在校时间缩短的矛盾,若课程设置仍按以前的传统进行则难以达到要求。

2.学生的就业与专业课学习存在着矛盾。

就业工作及学生的就业去向是学校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特别是中职学校,它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招到学生和能否生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中职学校将最后的毕业实习直接安排到待就业的企业对口顶岗实习。

这是一种较好的模式,它具有三大优点:

①学生按照企业用人的要求先面试,再在该企业实习,只要符合要求,就在该企业就业,这就提前缓解了学校和毕业生本人的就业压力。

②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实习与工作的对口问题。

③使企业用人更加熟悉,把握更准。

同时也解决了因用人不准而造成的学生第二次再就业的问题。

然而,用人单位对专业种类和人员数量的需要不可能是成班制的接收,各用人单位接收的时间不可能统一。

因此,对于一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的离校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样就存在着毕业实习与最后的专业课学习之间的矛盾。

其次,不少学生为了自己择业,在最后一年里多次请假、离校或缺课,也严重地影响着最后专业课的学习。

再者,专业课本身专业性很强,学习难度大一些。

这些原因,往往使得专业课上不完,或者留在学校上课的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使得最后的专业课无法学好。

3.学生的就业与升学的矛盾。

中等职业学校既要为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为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创造好充分的条件,为更高层次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就业目标与升学目标、就业要求与升学要求是长久以来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对矛盾,这使得教学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课程结构本身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课程结构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课、轻实践课,重文化课、轻专业课、轻综合素质课的现象,这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难以提高,达不到一专多能的要求。

5.教材的不适应。

中职学校教材中一直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过于强调系统化,在一门教材中,各种内容面面俱到,以至各课程之间相互重复、交叉,并且有的教材与专业无关的内容较多。

这就造成了:

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它挤掉和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

另外,教材还存在着与实习脱节、与应用脱节、缺少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问题。

三、我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

针对上述中职学校人才应达到的基本能力和中职学校目前遇到的相关问题,我校对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作如下探索,采取以下对策。

1.在课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有如下特点

(1)突出英语课程,强化英语教学。

①英语课每学期都应设置。

中职学校的英语课程不能简单仿照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因为中职学生没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又因为入学基础差,要达到英语能力要求不是一件易事。

提高英语能力,除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外,则要强化教学,在整个学程中不间断,“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②应强化口语训练。

应设置口语训练课和训练环境,训练基本的生活、工作用语,以走向社会能进行基本的交谈。

目前大部分中职生还不能开口讲英语、听英语,走向社会谈不上用英语与人交谈。

这不利于他们二十一世纪的就业、工作和个人发展,严格的讲他们还达不到合格中职人才的要求,不利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

(2)突出计算机课程,强化计算机应用训练。

目前的计算机教学比较重视,但仍存在一些毕业生连简单的办公操作软件都不会的现象。

笔者认为,机械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除保证正常教学的课时外,一是要保证计算机实训的上机时间,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训练;二是教学重点要放在计算机应用上,让学生会用,掌握常用操作,尽量用新的教材,跟上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步伐,掌握新的操作方法。

(3)突出专业课程。

在课程设置中,要保证专业课课时量,要保证专业课学习周期,专业基础课要围绕专业课而选用。

(4)设置第二专业课程。

以前的课程设置中没有设置第二专业课程,只是在专业基础课中设置了一些与专业无关的内容,教学目的往往不明确,学生学而无用,影响学生兴趣,挤掉了有效的时间。

为适应社会的需要,针对性很强的设置与专业相近的第二专业课程,或设置第二、第三专业的选修课程。

(5)增设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

综合素质的提高确实并非一件易事,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需要模索和时间。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重视,增设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增加课时,加强在语文和德育课中提高综合素质。

(6)突出实践课,强化技能训练。

中职毕业生的岗位是一线技能型工人,技能是相当重要的。

机械类专业实践性很强,在课程设置中,要十分突出技能实践课和实践课安排的合理性,强化训练,炼就过硬的技能。

2.如何处理好人才要求与生源素质低及时间的矛盾。

目前中考生源的招录流向是先各类高中再中职,中考生源的流向怎样才为最合理这里不作讨论,此处讨论在目前生源流向的前提下,怎样才能在目前这种生源素质和三年学制的时间里培养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人才,在此,本人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可进行如下改革,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能力的要求构建课程结构,对课程进行取舍和整合。

中职学校应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设置什么理论课,设置什么实习,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等均按能力要求确定,纠正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问题;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按照能力要求设置专业课,根据专业课的需要设置文化课,纠正重文化课、轻专业课的问题;处理好一门专业和拓宽专业的关系,首先必保学好一门专业,然后掌握第二、第三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根据能力要求进行模块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整合。

各专业的课程可设置成四个模块:

综合素质模块、专业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模块。

根据各模块的能力要求,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打破教科书的限制,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删减增补,大量删掉各课程之间的重复部分,删掉与专业和专业能力无关内容,使课程内容紧凑有效;并按能力的要求增加相关的新的工艺、材料、设备方面的新知识,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对文化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原则,选用专业需要的、满足中职毕业生工作要求的内容。

然后学校根据各专业的需要,组织教师对整合的课程内容进行编写,编写出符合本专业能力要求的校级新教材。

这样,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简洁、有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较大的节约了有效的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能力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对教学时间进行取舍。

按能力要求确定课时量。

是能力要求的课程,增加课时,给足时间;对与能力要求相差稍远的课程,缩减课时。

将课时合理分配,保证要掌握的内容真正学好,而又不浪费时间。

按照能力要求确定时间顺序,进行课程的先后设置。

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而必须强调能力的达到。

3.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就业离校与专业课学习的矛盾。

对于这个问题,可从课程设置的时间先后顺序上解决。

课程设置打破我国传统的先文化课、再开专业基础课、后开专业及实习课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将我国的传统课程结构和日本的“平行式”课程结构结合起来,对机械类专业课程进行如下设置:

传统的专业课往往全部设置在最后的第三、四学期,现调整为专业课全部提前,从第一学期就开始设置,一直设置到第四学期。

有的专业课与文化知识联系不十分紧密,则提前到第一学期,如我校机电专业的《电工基础》、《机械基础》选修课《电焊工》等可提到第一学期;与文化课、基础课联系大的则放在三、四期。

专业课按顺序布满一二三四期,与文化课,基础课平行。

该设置后,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周期比以前的长,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专业课,保证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专业知识,并为专业课实习、技能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保证了实习、实训的时间,还使学生一来就接触专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人生的创业、发展、成功的重要素质,中职学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

(1)增设相关内容的课程。

在德育课中可增设职业指导、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公共关系学、现代礼仪、企业管理、创业和心理教育等课;在语文教学中可增加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

(2)多层次地开设选修课,建立人文科学与提高综合素质的选修课体系。

可开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想政治、法律、生产安全、语言、艺术、书法、体育卫生等类别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自由选择,使学生的个性在选修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3)在整个学业过程中,设置多种多样的知识竞赛、演讲、课外活动。

青少年活泼好动,知识竞赛、讲演、活动,都是他们喜于参加的,学校根据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有目的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广泛的参与,在活动中寓以思想性、知识性、技能性、娱乐性与一体,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培养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相互合作能力、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渗透到各科的教学。

各科的教学中,尽量改进学习方法采用导学案、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形式,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尽量告诉学生怎样学习、学会学习,告诉学生从本科目知识特点上学会去怎样获取信息,提高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怎样应用书中的知识、信息解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如何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动手能力。

我国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一个中职毕业生应具备有较强的技术技能和动手能力是中职教育的特点。

机械类专业要提高专业技能在课程设置上应做到:

(1)保证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把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实习安排到每个学期,而不是集中安排在学制的最后,造成理论与实习分离,而是学生边学理论、边实习,很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的利用了有效的时间。

我校的实习、实训教学同样也要求采用实训导学案,使学生每次实训时明确目的、任务和要求,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实训任务并及时进行评价。

(2)保证实习实训的课时量。

要使学生真正达到中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没有时间作保证是不行的。

据资料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时间基本上都在40%左右,有的还高达50%。

为了提高技能,保证实习时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从第一学期就安排一定比例的实习课,练习专业技能的基础。

(3)实习实训的时间和内容都应设置得当,课程设置应注意理论与实习的紧密结合。

在时间的安排上,一是先上理论后,紧接着就进行实习;有的还可以同步进行,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并进,相互补充。

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又加深了理论的理解,真正体现了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二是实习的时间周期上,应按实习课题的内容确定和安排,要充分发挥实习时间的效率;实习的内容应根据课程的进度,循序渐进。

在内容上,必须按能力要求设置,直接为能力服务;并且理论课老师要熟悉实习课的内容,了解实习大纲,可将有关的理论课放在实习课中讲,如钳工的测量部分和工具部分等内容。

这避免了教学中的重复,又使学生真刀实枪使用测量工具,一讲就懂,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动手技能。

(4)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贯穿第二专业。

第二专业的学习不能只学理论而不实践,必须同时安排,真正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

6.如何解决学生的就业与对口升学的矛盾

综合我国的传统“三段式”和日本的“平行式”课程结构,将专业课提前,使学生能学好专业,练好技能,能有效的达到学生就业的学习要求,然而还没有解决对口升学的要求。

上述的课程设置,对升学中的英语要求、语文要求以及专业知识矛盾不大,矛盾主要体现在数、理知识上。

对于这个矛盾,我们可采取分流的办法来解决。

上述课程设置到第四期已将专业课学完,文化课也学完,因此,对于需要对口升学的学生可以从第五期开始进行分流将各专业需要升学的学生分流出来,集中编班,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及需要的其它文化课程,补充升学的知识,并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专业课可不集中上课,采取自己复习和老师辅导的方式。

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又有一年的时间,内容集中,能够使学生达到对口升学的要求。

四、我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调整与评价方法

我校从2008年起就对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评价方面做了以下调整。

并取得了阶段性教学成果。

1.在教学中实行“学分制”

(1)实行“学分制”的优势

首先,学分制能给学生最大的学习主动权。

中职学校的教育不再是“淘汰”教育,而应该是“成才”教育。

学分制的实行是学生从按要求学习到自己选择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其次,学分制能提高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分制的性质、学习质量是以学分来衡量学生的,所以学生必然更加勤奋学习,自然对选修课程和教师的教学要进行有比较的评价,因此,这对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促使我们专业教师必须钻研业务,改进教学方式,及时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而且要求经常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专业教师必须按学生的要求,由“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强调单一的灌输,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模式从整齐划一转向多样化,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也是我校一直坚持的专业特色课的要求。

所以实行学分制必然使教师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教师对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2)“学分制”的形式及课程设置

学分分为“必修课程学分”、“替代学分”和“思想道德学分”三大类。

①必修课程的设置

必修课是学生学习某一专业必须修习的课程,是培养专业人才基本规格的保证,是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

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

必修课程的设置是以“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指导思想,以“理论知识实用、够用,突出技能训练”为原则。

必修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通过对必修课的学习,掌握了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比如机电专业,《机械制图》就应该是必修课,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具备了看图纸的能力,试想一下,我们的学生如果连图纸都看不懂的话,如何来进行生产呢?

②替代学分

所谓“替代学分”,就是在学生不能取得某必修课程规定的学分时,允许学生以其它学分来代替,只要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就可以毕业。

“替代学分”包括:

选修课学分、生产实习学分和附加学分。

选修课的设置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在学生不能取得某必修课程规定的学分时,可以选修他感兴趣的选修课来替代,二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特长以及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政策,适当扩大基础知识的覆盖面,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比如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理论课的基础普遍较差,他们要得到必修课的所有学分显然是不现实的。

比如对机电专业的男生而言,英语就显得非常难,当英语实在不能过关时,他们还可以选择书法、电焊工、钳工、车工制作与设计等他们感兴趣的课程来替代。

生产实习学分是学生通过生产实习所取得的学分。

附加学分是为了充分体现“个性发展原则”,鼓励学生在学习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同时,积极参加技能训练,在各级各类的竞赛、比武及各种竞赛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的,给予一定的学分。

③思想道德素质学分

现在的企业除了要求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外,更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

因此学校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等表现进行量化,表现好、做好事、参加活动多的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学分。

中专班的学制为三年,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为两年,第三年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

因此,在两年的时间内要使所设的课程突出关键、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并合理制订学分,只要学生在两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后就可顺利毕业。

2.调整实训课程,加大设备投入,积极摸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实训课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根据“中国机电人才市场需求与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显示,在影响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中,除了教学体系与企业急需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严重脱节和机电专业“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等原因外,实训基地及其教学实验设备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真刀真枪”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够。

我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做了以下调整:

(1)重视传统金工实习

中职学校主要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因此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中,主要是培养一线的操作技术工人,这就必然要求学校要以学生技能训练为主。

因此,学生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具备扎实的机加工基本功,具备一定的机床保养及维修能力及处理一般的产品质量和工艺问题,以及常见的故障的能力。

而普通机床的操作是数控机床操作的基础,所以我校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普通工种的教师资源、设备资源,扩大了普通工种的学习时间,如车床、铣床、钳工等的多工种技能训练,再利用时间安排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CAD/CAM仿真软件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合理调配、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2)摸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虽然近年来加强了实训基地的建设,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学校的教学体系与企业急需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脱节等问题。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

“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机电操作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我校自2008年起开始积极摸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目前机电专业已与苏州科技金属制造部,湖北麻城三环气门厂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机电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都要到这些单位实习三个月,真正做到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际生产实现“零距离”对接。

根据以上的论述,现将我校各类课程在各学期的基本设置与学分归纳如下表:

仅供参考。

(一)必修课周学时数及学分设置分配表

课程名称

教学周学时数及学分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六学期

18周

学分

18周

学分

19周

学分

19周

学分

顶岗实习

必修课

 

1

职业道德

2

12

2

法律基础

2

12

3

体育与健康

2

12

2

12

2

12

2

12

4

语文

4

24

4

24

4

24

4

24

5

英语

4

24

4

24

4

24

4

24

6

数学

4

24

4

24

4

24

4

24

7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24

4

24

8

物理

4

24

小计

专业主干课

9

机械制图

4

24

4

24

10

金属工艺学

2

12

2

12

2

12

11

电工基础

4

24

4

24

12

机械基础

4

24

4

24

13

CAD二维绘图技术

4

24

4

24

14

钳工实训

4

24

4

24

15

车工工艺学

4

24

4

24

16

PLC控制技术

2

12

2

12

17

数控技术基础

4

24

4

24

18

Pro/E三维绘图技术

4

24

4

24

19

微机原理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