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535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考试重点

1.山水田园诗:

东晋陶渊明开创了对田园风光的描写,谢灵运开创了对山水幽胜的探寻,山水田园诗的题材逐渐进入诗歌领域,在此基础上,谢朓等人进一步丰富了山水诗的内容和写作技巧。

初、盛唐,富庶的社会经济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唐代士人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风气提供了物质条件,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山水田园诗的繁盛。

山水田园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诗风清新流丽,境界静谧恬淡。

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2.边塞诗:

是指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文人借用边塞题材以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是从汉末建安时代开始的,南北朝写边塞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多,但大都局限于征人思妇、离愁别怨的表现范围。

唐初民族交流和民族战争频繁,不少诗人或因胸怀立功封侯的大志投笔从戎,或因仕途失意到边塞幕府供职,这些经历为唐代边塞诗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基础。

艺术上,盛唐边塞诗既继承了建安诗“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风骨,又吸收了六朝善写离愁别怨的长处,形成了悲壮高昂的基调和雄浑开阔的意境。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

3.王维、孟浩然山水诗对比:

1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

2孟浩然对景物描写即兴而发,诗语自然纯净,将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合,无刻画痕迹,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王维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的光和色,营造出纯美的诗境。

3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淡泊纯净之美。

4.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1诗歌内容:

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有所开拓。

诗人常从政治家的角度着笔,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结合在一起,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

如《燕歌行》既有对男儿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征战给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

岑参的诗歌则在反映边塞生活的广度上有所开拓。

他是写边塞题材最多的诗人,诗中大量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物、异域风情,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2艺术风格:

高适常采用歌行或长篇咏怀式的五古,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这往往使其诗显得壮大雄浑。

岑参的诗擅用歌行而近似乐府,不用古题而自立新题。

将西北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生动表现出来,具有奇伟壮丽之美。

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比较严整;岑诗常杂言偶出,奇偶互见,擅于转韵,表现出奔腾跳跃的气势。

5.杜甫沉郁顿挫: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达情意深曲蕴藉,回环往复,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沉郁顿挫的风格除了保留盛唐诗歌的格局和风骨外,与盛唐诗兴象玲珑、神采飘逸、平易自然的特点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背离,这种背离恰恰预示了一种新的诗歌创作倾向的诞生。

杜甫是盛唐的最后一个诗人,也是中唐的第一个诗人。

6.怎样理解杜甫的诗史性质:

一、杜诗提供了史的事实。

杜甫诗歌许多再现了当时社会情况,提供了史的事实,如《悲陈陶》《收京三首》以及“三吏”、“三别”

二、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分别描绘了赍志去国之情,吾臣耽乐之失,到家哀苦之感,形象逼真的再现了当时社会风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象的描绘出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三、长于叙事

1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北征》以作者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叙述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山河沦落,“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将所见进行细致描写,突出战乱对人的摧残

2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

《羌村三首》中在描绘诗人回家情况后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强烈的情感,“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客观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的悲苦境况。

7.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将自我形象寄予诗中

白骨成丘山,苍生竞何罪?

(《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

1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既写梦境,又写仙界,境界神奇,色彩缤纷。

2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描写客观世界。

如《蜀道难》一诗,就融汇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描绘出一个奇险的客观世界,渲染了蜀道的艰难险阻。

三、大胆的夸张和新奇的比喻。

李白诗歌运用夸张既大胆又合理,而且往往和新奇的比喻结合运用,使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

(四)诗歌语言清新直率,即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子夜吴歌》,《静夜思》等名篇,语言明白如话,清新朴素。

此外,他的许多直抒胸臆之作,其语言都具有直率,自然的特点。

8.大历诗风:

大历至贞元年间,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战乱使士人心态产生明显变化,大量作品失去了昂扬的盛唐风貌,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和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创造淡远的情致和细致省净的意象,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呈现出中唐面目。

9.新乐府运动:

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其纲领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以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为代表。

10.杜牧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牧的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于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的艺术风格。

1用七绝写咏史诗,创作了大量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①多数是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这种感触又经常带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②杜牧的怀古咏史诗也有不少是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

《赤壁》

2纪行、写景诗即景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江南春》《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3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早雁》《登乐游原》

11.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1诗歌情调的幽美。

他的抒情诗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

2缥缈朦胧的诗境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

为了表现复杂怅惘的情绪,李商隐使用恍惚迷离的意象,使人觉得它象征着什么,又难以猜测,全诗由这样的意象构成了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诗意缥缈难寻。

这些意象似有实无、难以捉摸,却能分明带给人一种情思体验,虽难以明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头脑中浮现。

因此,这种缥缈朦胧并未造成距离感和陌生感,反而能够引起亲切感和共鸣感。

3诗歌内涵上的多义性。

①多义性与意象

A.被心灵化的意象,是多种情感体验的复合体,具有非现实的色彩。

B.错综跳跃的意象构成意象群或意象组合,造成了诗意的省略和间隔,需要读者通过艺术联想加以连贯和补充。

②大量用典

李商隐将典故的内涵加以改造,不取典故的原事,只着眼于典故所传达或暗喻的情思韵味。

③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

李商隐的许多诗歌所写的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整个心境,并且他的心境又非常复杂。

12.唐传奇:

指唐代出现的具有成熟形态的文言短篇小说,人们根据这类小说多传写奇闻异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

唐传奇源于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叙事写人亦有取于史传。

从唐传奇开始,小说作者才摆脱了史家的“实录”传统,进行艺术虚构,小说才真正成为作家的自觉创造。

唐传奇改变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叙述方式,开始进行具体细微的人物、情节和生活场景的描写,这些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经成熟。

13.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1唐人传奇以愉悦性情为旨归,更加关注个体生命和个体情感,全方位地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让诸色人等在作品中跃动,藉以寄寓个人的志趣爱好和理想追求。

2在虚实的处理上,将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统一,将虚构和想象与布局、叙事结合在一起。

3以有限的篇幅创造奇异新颖、曲折委婉的情节。

4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肖像摹写诗化传神,表现人物特征;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用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5语言精炼、辞采优美,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善于用诗化语言营造含蓄优美的情境。

14.宋诗对唐诗的革新:

1宋诗在题材方面的成功开拓——向日常生活的倾斜

2宋代诗坛的整体性风格追求——以平淡为美

3在唐诗之外建立新的美学范式。

15.欧阳修“诗穷而后工”:

即困厄的人生境遇能使诗人创作出工致精妙、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诗歌作品。

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

16.江西诗派:

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是第一个自发的、有组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

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

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一祖三宗”之说。

江西诗派的创作主张及特色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

江西诗派的演变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

17.诚斋体:

南宋诗人杨万里字诚斋,其诗活泼自然、饶有谐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诚斋体”。

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限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想象奇特,不用生僻字句或奇崛结构,而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18.南戏:

宋元时期,由“永嘉杂剧”繁衍而成,亦称南词、南曲戏文。

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演唱不受角色限制,形式自由。

“荆、刘、拜、杀”及高明《琵琶记》的出现,标志南戏的最后定型,明代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大型剧种“传奇”。

19.《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在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惊艳联吟闹斋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寺警赖婚听琴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酬简赖简

第四本张君瑞梦莺莺。

拷红逼试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争婚团圆

2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

崔莺莺:

外表深沉、举止幽静,深受传统礼教影响,美貌有才华的贵族小姐,内里热情、大胆,感情丰富。

在内心不断的矛盾斗争中从封建贵族少女一步一步走上追求自由爱情之路。

A.从“惊艳”到“联吟”

B.从“寺警”到“赖婚”。

C.从“听琴”到“赖简”

D.从“逼试”到“团圆”

3语言上达到很高的水平,人物语言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极具文学价值。

4《西厢记》的结构和矛盾冲突的设计有示范性。

它是由两条线索、两类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的。

以老夫人为一方与以崔、张、红为一方而展开的维护和反抗封建礼教的矛盾冲突,是全剧的主线;

崔、张、红三者之间由于出身教养和性格差异而引起的矛盾冲突是副线。

才子佳人后花园相会,经过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也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20.明传奇:

是发源于宋元南戏、带有浓厚南方戏剧特征但又融合了北曲声腔和元杂剧精华的艺术样式,伴随着昆山、弋阳、海盐、余姚“四大声腔”的弦歌,迅速发展为明清两代的全国性大型戏曲。

21.话本:

宋代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后世统称为“话本”。

话本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的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

话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白话小说的定型。

22.临川四梦: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展开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又称“玉茗堂四梦”。

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

23.汤显祖与“至情”论:

①“至情论”的来源和产生背景

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的三传弟子,他的《近溪子集》肯定了人的多重欲求。

②“至情”论表现在三个方面:

A.宏观上,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进程。

世间之事,非理所能尽释,但一定都伴随着情感的旋律。

B.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其贯通生死虚实之间,实质是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C.途径上,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戏剧表演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使得观众在戏剧审美活动中无故而喜,无故而悲,将旁观者的冷漠与麻木不仁的状态调整过来,“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

24.比较《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①时代环境

明代是一个被虚伪残酷的理学思想所统治的时代,其严厉桎梏在历代中国封建王朝中堪称极致。

②人物性格

崔莺莺与杜丽娘都是美丽聪慧、温柔驯顺,敏感多思、追求爱情的封建贵族少女。

杜丽娘形象的三度发展:

一、游园惊梦,因梦生情;

二、为情而死,死而复生;

三、捍卫至情,争取幸福。

③反抗形式

崔莺莺是一个在内心与行动上矛盾迟疑的人,始终表现得矜持,对于自由爱情的争取也没有那么强烈果决。

杜丽娘是一个极具反抗力量的人物,作者塑造杜丽娘最为成功之笔就在这一“死”上,不死则不足以成就一个杜丽娘。

④形象蕴含的主题意义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表现了对自由爱情的歌颂,对个性解放的要求。

《西厢记》表现的是封建礼教对自由爱情的阻挠,并且最终强调“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样一个主题。

《牡丹亭》在表现宋明理学的枷锁对人欲的束缚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情”与“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明代社会的特定苑囿,具有哲学意义和普遍意义。

25.章回小说:

是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

章回小说的基础是宋元讲史话本。

讲史话本由于不可能一次把一部历史故事说完,因此分节讲述,用题目的形式向听众揭示每节内容。

讲史和小说话本的合流,作家对民间创作的加工提高,就出现了章回小说。

《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也就是章回小说的诞生过程。

26.《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忠义”是评判人物的道德标准。

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

1出场定型

曹操诈叔

2反复皴染

曹操梦中杀人杀吕伯奢全家杀粮官以欺全军

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

温酒斩华雄

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

刘备之仁,曹操之奸

奸雄:

曹操雄才大略、识见高超,袁绍外宽内忌、多谋少决

三顾茅庐:

刘备的宽厚、张飞的莽撞、关羽的沉着

27.《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白话语言的成熟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二)塑造人物从注重特征化到走向个性化

(三)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水浒》中的英雄好汉与《三国》中的帝王将相一样,尚不脱“超人”的气息。

同时,作者又把超凡的人物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注意在细节真实上精雕细刻,逼近生活。

(四)结构“百川汇聚,直入东海”,整体中有独立性。

《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

上半部以人为单元,下半部以事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

前半部犹如长江的上游百川汇聚,形成主干;下半部则如长江的主流奔腾而下,直泻东海。

28.《西游记》的主旨:

主观创作意图:

在神幻之中蕴涵着理明代心学。

孙悟空大闹天宫——放心

被压于五行山下——定心

西行取经成正果——修心

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

29.《西游记》的原型精神:

原型精神:

人类社会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以不自觉的方式缓慢形成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在《西游记》中体现为人与社会的关系,或个体的人与种群的人类之间的关系。

1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

2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

由极端个人主义向规范、自律转化

从个体回归到群体

3两大原型的深刻蕴涵

对个性而言,它肯定了个性自由的价值,指出了它得以升华的途径;对社会而言,它指出了社会限制和规范个性自由的必要性,又暗示出对这些过分的个性自由应当如何因势利导,以达到世界大同和人人解放的最高境界。

30.拟话本:

明代文人模仿话本写作,出现了大量供案头阅读的文人创作话本,常称拟话本。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最早应用这一术语。

它们在体裁上受到了话本的影响,都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点缀,辞句俚俗,故事性强。

但由于是文人自创,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

“三言”、“二拍”代表了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31.“三言”“二拍”: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三言”的编辑使许多零散的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得以流传,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是明代凌濛初所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文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