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430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天气一、填空题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2—3时)的气温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从北吹向南),由

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从西南吹向东北)。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6、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7、(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

),50〜100毫米是(

)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

(卷云)。

11、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

(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阴天).

二、判断题

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错)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对)

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错)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错)

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对)

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错)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对)

8、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

(错)

9、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对)

10、今天下了中雨,我知道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

(错)

1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

(错)

1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对)

1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

(对)

二、溶解

一、填空题

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布

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

3、胶水放入水中,开始(下沉),经过充分搅拌,会(溶解),

因此,胶水(溶解在水中)。

4、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上浮),说明食用油(不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溶解),这说

明(食用油溶解在洗洁精中)。

5、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强)。

6、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搅拌)、(切碎)、(加热水)

有关。

7、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8、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

9、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的。

10、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量)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1、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如(海水晒盐)。

1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

)进行加热。

13、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二、判断题

1、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

(错)

2、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

(错)

3、酒精能在水中溶解,但水不能在酒精中溶解。

(错)

4、空气不能在水中溶解。

(错)

5、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体加热。

(错)

6、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溶解的快。

(对)

7、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

(错)

8、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样多。

(错)

9、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搅拌。

(错)

10、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对)

11、所有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错)

12、酒精灯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

(错)

13、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错)

14、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物体加热的更快。

(错)

15、肥皂粉、鸡精、面粉、白酒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错)

16、一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但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中。

(对)

17、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大有小的。

(对)

18、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可以超过滤纸的边缘。

(错)

三、声音一、填空题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4、(耳朵)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它的单位是(赫兹)。

6、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8、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

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1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

膜)。

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高),拉得松,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

音(弱)。

12、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玻璃杯子的杯口,水越满,听到的声音越(低)。

13、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低);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弱),用力拨动时声音(强)。

二、判断题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错)

2.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错)

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对)

4、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对)

5、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对)

6、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错)

7、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对)

8、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对)

9、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对)

10、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错)

11、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对)

1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对)

四、我们的身体一、填空题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了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

排出(二氧化碳)。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7、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8、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9、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或者是(切牙)、(尖牙)、(磨牙)。

10、人的一切活动需要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如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完成,运

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血液),需要

的能量来自(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

关节)灵活。

血液(流进)心脏

12、心脏的心肌收缩时,血液(流出)心脏;心肌舒张时

、判断题

1、身体工作时,需要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对)

2、骨骼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

(错)

3、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错)

4、锻炼身体可以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肌。

(对)

5、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回到心脏。

(对)

6、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后经过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错)

7、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对)

8、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呼吸次数会增加。

(对)

9、运动时,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的氧气。

(对)

10、食物中的养分是在胃中被吸收的。

(错)

12、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对)

13、在呼吸器官中,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错)

14、消化食物时,不需要消耗氧气。

(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一填(25点)

1.气象学家通常起风速记为()个等级,风速仪是()的仪器。

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色的,还称它为()云。

3.水能溶解很多(),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

解()()等气体。

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个部分,点燃时一定要

用燃着的(),决不能用燃着的()对火,熄火时要用()盖灭,

不能用()灭火焰。

5.一个物体在()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

为()。

6.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它是从()传播到()的。

7.心脏在()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吸入后进入血液。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和大肠。

二、选一选,将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内。

(20点)

1.心脏实际上在()钟就完成了跳动,剩下的()是休息的。

A、0.5秒B、0.8秒C、0.2秒D、0.1秒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交换。

A、液体B、气体

3.物体振动得(),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发出的

声音就越低。

A、较快B、越快C、较慢D、越慢

4.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A、振动B、响动

5.水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以上,几乎

都是不纯净的。

A、65%B、70%

6.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最高,()次之。

A、焰心B、内焰C、外焰

7•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冲雨为()毫米。

A、25毫米一50毫米B、10毫米一25毫米C、小于10毫米

三、辨一辨,你认为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X”(20点)

1.一天中的气温中午最咼。

()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2个等级,也就是12级风。

()

3.水能溶解液体和气体,还能溶解固体。

()

4.盐能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

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

6.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

7•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氧气。

()

8•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

()

9•人的呼吸实际是进行气体交换,使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同时排除氧气。

()

10•不能振动的物体也能产生声音。

()

四、图形题(25点

1填图(10点)2•画图形表示云量(15点)

(1)多云

(2)晴天(3)阴天

五、小实验(10点)

面粉、砂子、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物质

现象

面粉

砂子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

现象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

付本试卷答案:

一、1、13测量风速2、扁平层、灰、雨层云3、物质、氧气、二

氧化碳4、外焰、内焰、焰心、火柴、酒精灯、灯帽、嘴吹

5、

力、振动

6、

波、一

个地方、

另一个地方7、

两次

8、

食道、胃、

小肠

二、1、

CB2、

B

3、B

D4、

A5、B6、C

B

7、B

三、1x2X3

V

4V

5V6X

7V8V

9X

10X

四1、西、西北、北、东

2、

(1)小于圆形的四分之三代表多云、

(2)圆形的四分之一代表晴天、

(3)大于圆形的四分之三代表多云、

(要求学生画图)

五、1、能、能不能、不能

2、不均匀、不均匀、均匀均匀

3、有、有没有、没有

4、能、能、不能、不能

5、没有、没有溶解、溶解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

的重要数据。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测量

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判断风向需要用从”或者由”来判断。

从北向南吹来

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

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

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

(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

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

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

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二、溶解

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4、胶水放入水中,开始(沉入水底),经过充分搅拌,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因此,胶水(能溶解)在水中。

5、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6、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

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

①搅拌②加热或者用热水③把水果糖碾碎。

9、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0、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芯)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14、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它溶解。

15、食盐溶解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16、酒精灯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

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7、酒精灯中的究竟万一洒出后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8、青少年应该饮用的水是(生态水)。

因为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减少人体对矿物质的摄入,

长期饮用矿泉水会使体内某种元素摄入过量,造成肾结石等病症。

实验一:

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

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

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第一份食盐

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

研究结论:

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实验二:

’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

你的预测:

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实验过程:

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

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

油。

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溶解过程

胶水

酒精

食用油

怎样进入到水

先沉入水底并蜷缩在底部

直接与水混合

直接与水混合

浮在水面

在水中怎样扩

缓慢扩散

扩散较快

扩散较快

不扩散

是否溶解

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实验结论:

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

实验三:

回忆课上做过的: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完成:

面粉

食盐高锰酸

能否看见颗粒

不能不能

分布是否均匀

是是

是否有沉淀岀现

否否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不能不能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

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溶解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

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

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卷

班级学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状况。

2•我们这儿,一天中气温最高是在,气温最低是在。

3.风向是指风的方向,女口北风是由向吹来的风。

4•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我们这里以上的风

很少遇见。

5.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积云、层云和。

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

大雨或。

6•从外形上,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四肢几个部分。

7•经常锻炼身体,会我们的呼吸量,获得的氧气。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每小题2分,共16分)

1.天晴时应在上午测气温,天阴时应在下午测气温。

()

2•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当时风的风向。

()

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

()

4•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

5•从外部看,人身体的左右基本对称。

()

6•身体的肢体活动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

7.身体健康的人心脏跳动的快慢与睡与非睡是一样的。

()

&“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3分,共15分)

1•测量气温应选在()进行。

A.室内通风的地方B.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C.室外向阳、通风的地方

2.炊烟飘移的方向与风向标箭头的方向()

A—致B•相反C•无关联

3•“刚才的雨下得有点大”中的大雨与气象学降水量等级中的大雨()

A.不是一回事B•是一回事

4.下列哪个图形表示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