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防猝死 早发现预兆是关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249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冬防猝死 早发现预兆是关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寒冬防猝死 早发现预兆是关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寒冬防猝死 早发现预兆是关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寒冬防猝死 早发现预兆是关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寒冬防猝死 早发现预兆是关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冬防猝死 早发现预兆是关键.docx

《寒冬防猝死 早发现预兆是关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冬防猝死 早发现预兆是关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寒冬防猝死 早发现预兆是关键.docx

寒冬防猝死早发现预兆是关键

寒冬防猝死早发现预兆是关键

寒冬防猝死早发现预兆是关键

 

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因心脏骤停去世,中国医师协会有关专家提出,便秘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导致心脏骤停的危险因素之一,冬春季气候寒冷,容易引起心脏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收缩、痉挛甚至堵塞,导致心脏缺血、梗死。

专家指出,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寒冷、便秘、肥胖、劳累、情绪激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情绪压抑等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导致心脏骤停的危险因素。

  

  记者调查

  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

  好端端的一个人,事先没有任何征兆,转眼间竟撒手人寰。

这种未能预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叫“猝死”。

由于心脏的原因导致的猝死,所以称为“心源性猝死”,它占临床猝死病例的绝大部分。

记者近日从北京几家医院的急诊室了解到,入冬以来,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老年人增多。

医生提醒,估计未来天气突然变冷的时候,“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还有可能增加。

佰众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专家李华滢博士表示,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心源性猝死,重要发病机理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及心室停搏,心源性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国外有报告显示,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占70%-90%,马季先生就是有长达十余年的冠心病史。

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脏高度肥厚、扩大,都能引起猝死。

  

  专家揭秘

  猝死先兆并非难以发现

  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岁至49岁,心源性猝死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冠心病猝死以冬季多发,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显的征兆,大多数病人在猝死之前处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甚至在安静的睡眠之中,因此给预防带来实际困难。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猝死发生之前,并非毫无预兆。

只要对病的任何一个主观感觉加以重视和观察,并不是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的。

如顽固的心绞痛发作前,病人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或者猝死前数分钟或数天可有心前区疼痛、胸闷、疲劳或情绪改变等,甚至是失眠,烦躁等现象,这些常常是猝死的预兆。

猝死一旦发生,则马上出现意识丧失,阿斯综合征发作,皮肤发绀,由立位或坐位突然倒地,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听不到,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心电静止或电机械分离。

  若猝死发生在睡眠中,则死前可发生异常鼾声或惊叫声,也可无任何表现于翌晨才被发现。

因此对有发生猝死可能的人,应辅以医疗上的指导,并令其即使出现极其细小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日常预防

  心脏病人避免情绪变化

  专家表示,高血压、吸烟、饮酒、精神过度兴奋、紧张都可能与猝死的发生有关。

因此,除了要戒烟、戒酒外,心脏病人要避免过度兴奋、紧张,要节制情绪变化,切忌大喜、大怒、大悲等情绪,并积极治疗可能引起猝死的心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从而达到预防猝死的目的。

专家提醒三高人员尤其要警惕心源性疾病。

慈济体检中心刚刚汇总北京、上海、金华三地656378名体检客户数据调查显示,目前高血压80078人,占12.2%;血脂增高144403人?

熏占22%;血糖偏高24154人?

熏占3.68%;心电图异常53166人?

熏占8.1%,分别比去年增加2.2%、1.4%、3%和1.8%。

  专家强调,预防是最重要的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少吃蛋黄、动物脂肪和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少饮咖啡浓茶;适当体育锻炼,经常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另外,便秘者用力排便可能诱发心脏骤停,更应注意饮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家人还应设法保持患者心情舒畅,避免其情绪紧张;老年人还应尽量避免独居。

  要对高危人群的易患因素进行医治,特别重视有警报意义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监测。

对发生晕厥的原因应予识别。

对曾患过心肌梗死和较重冠心病者,可长期服药。

必要时对室壁瘤行手术切除。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国外有人主张安装预防性心脏自动起搏除颤器。

  

  现场施救

  让心脏病人的头向后仰

  专家提醒心脏病患者,平时应随身携带急救盒,家里备好氧气袋,发病后立即吸氧,含化硝酸甘油。

如果家人发现患者发病,应立即将患者下颌抬起,使其头后仰,以打开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实施胸外按压,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专家提醒大家,有心脏病病史、长期过度疲劳及生活不规律的人群,特别要留意猝死先兆,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而一旦出现心源性猝死发病前的征兆,惟一的生还可能就是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在病人送往医院之前,不断地进行心外按摩。

但专家表示目前具备这一知识的市民少之又少。

李华滢博士提醒大家,心源性猝死如发生在医院外,身边的人应合理使用复苏抢救措施,为猝死病人争取时间,并拨打120急救,如抢救及时,处理得当,常可在短时间内使病人复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做法如下:

先解开患者领口和裤带,使其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用一手将患者颈部托直,使头后仰,打通气道,在复苏同时要注意及时清除气道内异物和呕吐物,可在心脏骤停1分钟内进行心前区捶击,术者握拳,以尺侧基部由20cm高处以中等力量给患者胸骨中部以快速一击。

此外还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必须用手掌根部按压,将左手掌压在患者胸骨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界处,右手掌压在左手掌背部,按压者两臂垂直,用肩部力量向下按压,使胸骨下压3-4cm,迅速放松时,掌根不离开胸骨,频率为80-100次/分,一人急救时,胸外心脏按压15次,做口对口呼吸2次,若为两人急救,人工呼吸与按压比率为1∶5。

直到心跳呼吸恢复为止,有条件时应尽快连接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

冠心病患者四问

一问降脂药物对冠心病病人有益吗?

  答案是肯定的。

适当的降脂药物能减慢动脉硬化的进展,减少冠心病的致残率、病死率。

 

问冠心病病人戒烟有何好处?

  ①使成人预期寿命延长。

②能改善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戒烟使血胆固醇浓度降低,使血小板聚集性降低(从而使血栓不易形成)。

③降低血压。

戒烟短期即有益,戒烟至3年时,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已和未吸烟者相似。

 

三问心绞痛发作时如何治疗?

  立即休息,停止一切活动;药物治疗,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0.3~0.5mg/次,消心痛舌下含服,5~10mg/次,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中成药舌下含服;如疼痛较时间延长,程度加重,服药疗效差,则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四问硝酸酯类药物耐药如何处理?

  长期服用可能疗效越来越差,即出现耐药现象。

预防方法:

①间歇服药,每日6~12小时的间隔时间。

②加服蛋氨酸、卡托普利。

③交换用药,更换种类或剂型。

④合用其他药物,如国医圣方等等。

冠心病病人少吃盐

冠心病病人少吃盐

 

   大量研究表明: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调查资料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冠心病病人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有促进冠心病发展的作用。

因此,控制高血压并设法降低血水平,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排血量,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脏血流供应不足的冠心病人是不利的。

目前普遍认为,钠摄入量在促进高血压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食盐每日摄入高达20克的日本北部人,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40%,明显高于食盐每日摄入约5克的北美爱斯基摩人的发病率。

研究还证明:

平均每天少摄入5克食盐,平均舒张压可降低0.53千帕(4毫米汞柱)。

因此,对已患有高血压的病人,限制食盐可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手段。

    

    那么,冠心病病人应限制多少食盐为宜呢?

这要根据病人是否同时患有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病情来决定。

有人提出较为严格的限盐量,规定每日不超过5克。

有的人较难做到并坚持。

笔者认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渐限制食盐用量,使自己的口味渐渐习惯于低盐膳食。

具体做法是:

烹调时在菜肴出锅前将盐撒在食物上,盐味便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还可利用糖、醋、香料等调味品,来增加食物味道,以减少食盐用量。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低钠盐,也是限盐(限钠)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最后应指出,钾盐是可以保护心肌细胞的。

促进钠排泄的降压药,常常增加钾排泄,造成体内缺钾。

因此,膳食中于限盐(限钠)的同时,应多吃含钾的食物,例如五谷杂粮、豆类、肉类、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一定量的钾。

动物性食品虽大多含钾比蔬菜、水果高,但钠含量、胆固醇含量较高,而蔬菜、水果含的钠极少,所以,应多吃水果、蔬菜来补钾。

含钾高的食物有菠菜、萝卜、卷心菜、芹菜茎、南瓜、鲜豌豆、柠檬等,均可选食。

有冠心病,出门带两种药

有冠心病,出门带两种药

 

  据一份关于我国院前死亡病例的分析报告显示,院前死亡已占到人口总死亡数68.35%,而猝死在院前死亡中占第一位。

院前死亡指没有送到医院抢救,就已经死亡。

在疾病突发时,没有及时服用急救药物,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猝死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中源于心血管病突发的占70.44%,脑血管病占8.3%,呼吸系统疾病占5.6%.王雪说,减少猝死的关键因素在于提高急救意识、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同时还应该加强患者自身的防护与急救意识。

“最关键的就是教育患者随身带药。

 

  一般认为,有4类患者必须随身带急救药物。

一是心脑血管病患者,需要随身带适量的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

二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哮喘病人,应随身带哮喘喷剂。

三是糖尿病人,可带少量口服降糖药、饼干和糖果。

四是癫痫病人,适当带一些正在服用的抗癫痫药。

但需要提醒患者,服用上述药物是为了急救,随后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在各种急症中,冠心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应该根据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的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病症,配备不同的应急药物,给这类患者配一个急救药盒。

通常,急救药盒里应有硝酸甘油、心痛定及亚硝酸异戊酯等。

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物,能够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心肌耗氧量,迅速缓解症状。

发病时应立即取剂量为0.5毫克的硝酸甘油放在舌下含化,2―5分钟即可见效。

 

  另一种必须配备的药是亚硝酸异戊酯,又称亚硝戊酯。

它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的作用,起效最快,但维持时间较短。

当心绞痛急性发作而用硝酸甘油无效时,可将该药注射液(每支0.2毫升)裹在手帕内拍破,置鼻孔处吸入。

 

  一般情况下,急救药物应放在上衣或裤子口袋里。

如果没有口袋,也可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

最好放在包最外面一层的固定位置,便于寻找。

患者家中也应在固定、显眼的地方摆放一些急救药。

但不要放在浴室或厨房里,这些地方潮湿、闷热,容易使药物受损。

 

  还需要提醒的是,急救药要注意正确保存。

有的冠心病患者习惯把硝酸甘油放在纸袋内或透明玻璃瓶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硝酸甘油挥发性强,见光后极易分解失效,应放在棕色等颜色较深的药盒内,旋紧盖,密闭保存。

而且它具有怕热的特性,随身携带时不能放在贴身的衣兜里,以免受体温、汗水的影响,降低药效。

 

除了急救药物外,心血管患者,在家应该常吃中药,中药对于防止心梗、猝死具有很好的作用,可以说是老年人健康的保护神,最近上市的国医圣方冠心软胶囊,就是一个很好的冠心病、心绞痛药物。

 

  另外,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病症的患者在出门时,最好带一张“急救卡”,上面注明姓名、住址、电话号码和所患疾病,还要有急救药的存放位置和使用说明。

“这一点可以向美国学习。

美国有一种特制的项链和手镯,上面有块金属牌子,写有患者的名字和所患病症。

如果患者在街头突发疾病,路人可以根据金属牌子上的信息,对其进行紧急救助

远离冠心病3个危险因素

远离冠心病3个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最重要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斑块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或者形成血栓造成管腔闭塞,导致血流受阻,供血不足,最终引起心肌缺血性病变,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55岁以下的病人中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居民多于农村居民。

平均患病率是6.49%,而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缺血症状越来越严重时,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心绞痛是心脏暂时缺血引起的。

心绞痛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是:

胸骨后或心前区痛,有一种压迫、发闷或紧缩的感觉,有的还有烧灼感。

疼痛的范围如手掌大小,而且还可能向左肩、左胳膊内侧放射。

心绞痛发作时应该立即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含后疼痛多可缓解。

  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三个危险因素。

 

  一、有效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不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还会加速冠心病的进程,增加冠心病猝死的危险性。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的水平。

 

  二、降低血清胆固醇,积极预防高血脂症

  大量实践证明,高血脂是冠心病的罪魁。

根据个人的劳动量,实行膳食搭配,做到收支平衡,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实验表明,只有维持较长时间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才能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

 

  三、吸烟患者应马上戒烟

  吸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减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能力,这些可使冠状动脉病变加重,易诱发再梗死。

  在保证一定运动量(足够的时间和强度)的前提下,冠心病病人可以根据年龄、病情、运动习惯、环境条件选择较合适的运动进行锻炼。

常用的运动项目有:

散步或急行、游泳、跳舞、打太极拳等。

 

  如果发生胸痛,您应该:

  1.躺下并放松,然后含服用硝酸甘油。

  2.如果5分钟后疼痛仍没减轻,请重复用药。

  3.如果依然感到疼痛,尝试保持平静,放松,然后叫救护车。

  4.如果不能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在交通允许的情况下,应将病人尽快送到有心脏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

  5.拨打急救电话:

120或999。

冠心病为何屡治屡犯

 

  父亲患有冠心病多年,每次发病,我们都积极治疗,出院后遵医嘱服药,可是仍然屡治屡犯,弄得全家人胆战心惊。

请问,冠心病为何会屡治屡犯呢?

 

  “国医圣方软胶囊”专家解释:

  的确,有的冠心病会屡治屡犯。

冠心病其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或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有些人虽经积极治疗,仍屡治屡犯。

   究其原因主要有:

   

(1)治疗不当。

冠心病治疗原则上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千篇一律应用速效扩张冠状动脉药物,是疗效不佳的最常见原因。

任何一种药物长期应用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包括硝酸甘油制剂和常用的速效救心丸在内。

一旦产生耐药,其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失效,就会导致冠心病发作;

   

(2)忽视降压。

临床实践证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时,若只注重于心脏治疗而忽视降压治疗,心脏治疗效果则不尽人意。

因此,对冠心病合并高血病患者在治疗上应以降压为主,扩张冠状动脉与活血化瘀并用。

降压应首选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等钙阻滞剂,不仅疗效可靠,而且又有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3)情绪不稳。

医学资料表明,情绪不稳,精神状态不佳时,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冠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另外,情绪长期不稳,易使体内脂质代谢发生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凝集力增强,冠状动脉内易发生血栓,此亦是心绞痛屡次发生的原因之一。

因此,冠心病病人应自我调节心理平衡,做到情绪稳定,精神愉快。

春季冠心病人不宜晨练

 

春季温度高时达到20多摄氏度,突然下降时只有10摄氏度,这几天,忽冷忽热的天气让不少冠心病患者旧病复发。

据了解,在上海不少医院心内科,仅因为冠心病复发而住院的患者就占到科内住院病人的一半左右。

专家为此指出,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尤其是患冠心病的老人,近期天气不适宜早锻炼,如果要锻炼,最好到中午气温回升时再进行。

 

冠心病病人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而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

心内科专家张代富教授指出,患者家属如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失措,应该立即就地抢救,同时迅速与附近医务人员联系。

如能在1到4分钟内开始抢救,那么,病人还有救活的希望。

 

张代富教授告诉记者,冠心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复发,但春季是多事之季,特别是2—4月份,是冠心病复发的一个高峰期。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入春,但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容易引起血管痉挛,特别是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多数伴有血管硬化和血管狭窄,气候的突然变化常常会刺激血管痉挛而引起心肌供血减少,严重的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据医疗气象学研究发现,有77%的心肌梗塞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感受性很敏感。

 

随着春季的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

有的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心脏对由静止期到活动期的负荷量耐受性一时不适应,加上有的对活动量掌握得不好,活动量过大,容易诱发心绞痛或心梗。

 

因此,冠心病人要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活要有规律,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精神紧张。

尤其是清晨,是冠心病发病高峰期,气温较低对于冠心病人来说,血管里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容易出现不稳定状态。

特别是在气温最低的早上,本来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就增多,再加上低温的刺激,如果用力活动,很可能促发心绞痛,情况危急时还有猝死的可能。

所以患者最近不适宜早锻炼。

(王艳辉

六大办法预防心血管病

 

       血栓栓塞性疾病被称为“隐形杀手”,它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1%。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人体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静脉连接而成的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全身血管单根排列的自然全长约15万公里,可绕地球四圈。

而全身血液24小时的循环总里程约为26.4万公里,比长江、黄河相加的总长度还要长20多倍。

人们将血液和血管比作“生命的蜡烛”,当这二者出了毛病时,生命就不能放出光和热。

那么,如何维护血液和心血管的健康呢?

国医圣方冠心软胶囊提醒:

 

   一、心理要平衡:

做人要乐观:

可改善血管壁功能和血液中的物质代谢。

   二、适量运动:

即是有氧运动。

运动不足,可引起血液中的不良脂质增多并沉积于血管壁上,促进血管硬化。

如每日坚持半小时的健身锻炼(有氧运动),则能舒张血管,增强其弹性和韧性,且能提高被称为“血管清道夫”的高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的水平,清除血管壁上的不良脂质,保护血管壁。

 

   三、戒烟:

烟中的尼古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血管内皮细胞危害极大。

 

   四、合理饮食:

   ★1、清淡为主,防止营养过剩,切实做到“三低”——低盐、低糖、低动物脂肪。

   ★2、碱性食品可防止不良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预防血管硬化。

故要常吃绿色蔬菜瓜果、牛奶、豆类、粟子、杏仁、山芋、土豆、西红柿、桔子等碱性食品。

   ★3、常吃有鳞海鱼、红葡萄、红葡萄酒(每日1—2两)、芥菜、红萝卜、山楂、紫菜、海带、黑木耳、玉米、黑芝麻、燕麦、红薯、核桃、香茹、草莓、菠萝、菜椒、柠檬等具有活血化瘀(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品。

   ★4、不吃油炸、熏、腌食品。

   ★5、不暴饮暴食。

 

   五、注意“抗旱”:

老年人血液多较粘稠,多呈高凝状态,切忌血中水分不够。

故要在平时餐饮之外,另加6杯20—25℃的白开水或淡绿茶水,每杯200毫升(约中等大的碗半碗),三餐饭前1小时、夜间睡前、半夜、晨起时各一杯。

 

   六、积极防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病,千万不可以为无自觉症状就不必治疗。

冠心病患者尤需防便秘

 

    专家特别提醒,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止便秘。

 

  这是因为,便秘时大便变干,粪块阻塞,造成腹胀、腹痛、烦躁不安等,这些都可以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

特别是由于大便秘结,排便时过度用力,可使心肌耗氧量极度升高,很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会导致心肌梗死、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后果。

有些病人还会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大便时用力,对周围静脉血栓具有抽吸作用,可引起肺栓塞。

便秘所致腹胀及直肠充气,可使膈肌抬高,反射性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进一步加重病情。

 

  如果病人已经发生便秘,千万不要强行解便,可以使用开塞露或生油栓,也可以用温肥皂水灌肠,还可以服用一些轻泻剂,如果导等。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临时措施,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在生活护理中要注意对便秘的防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便秘造成的危害。

由中国农大所属万博力公司研制开发的博力乐活力素冲剂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为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提供有益的生长条件,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的繁殖,维持了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防止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发酵堆积;它能促进肠道蠕动,及时排出废物;它还能减少机体对多余脂肪、胆固醇、糖份的吸收,是维持身体内血脂、血糖平衡所必需的营养素。

营养专家指出:

成年人每日补充20克可溶性膳食纤维,对预防和治疗便秘十分重要。

对于已有便秘者,每日食用二包活力素,连续食用一周便秘就有好转,食用一个月,就会让你摆脱长期便秘的痛苦。

冠心病的饮食治疗

  

   

(1)控制总热量,维持正常的体重。

糖在总热量中的比例应控制在60%?

70%。

宜多吃些粗粮,以增加复杂的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的含量。

单糖及双糖等应适当控制,尤其是高脂血症和肥胖者更应注意。

 

  

(2)限制脂肪。

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以植物脂肪为主。

适当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

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欧美人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亚洲的日本人冠心病的发病率低。

我国的舟山渔民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几乎不患冠心病。

欧美人平均每日吃鱼20克,日本人每日吃鱼100克,舟山和爱斯基摩人每日吃鱼300克~400克。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海鱼的脂肪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影响人体脂质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而保护心血管,预防冠心病。

由此可见,多吃海鱼有益于冠心病的防治。

膳食中应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300毫克,一个鸡蛋中的胆固醇接近于300毫克,当患有冠心病时,应控制鸡蛋的摄入,应每日半个鸡蛋或每两日一个鸡蛋。

不可一日吃数个鸡蛋。

要限制动物的内脏、脑等。

 

  (3)适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心脏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抵抗力,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对冠心病不利。

因蛋白质不易消化,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心脏的负担。

有学者观察,过多的摄入动物蛋白,反而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

所以蛋白质应适量。

每日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为宜,应选用牛奶、酸奶、鱼类和豆制品,对防治冠心病有利。

 

  (4)饮食宜清淡、低盐。

对合并高血压者尤为重要,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

可随季节活动量适当增减。

例如:

夏季出汗较多,户外活动多,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

冬季时,出汗少,活动量相应减少,应控制盐的摄入。

 

  (5)要多吃一些保护性食品。

如洋葱、大蒜、紫花、苜蓿、木耳、海带、香菇、紫菜等。

研究人员发现大蒜和洋葱含有精油,这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成份。

精油是一种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是烯丙基二硫化物和二烯丙二硫化物。

如果按每公斤体重1克的标准吃生大蒜,或者每公斤体重2克的标准吃生洋葱,就可以起到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适量饮茶可防治冠心病。

茶叶具有抗凝血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

茶叶中的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