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明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235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明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东明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东明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东明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东明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明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山东省东明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明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东明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山东省东明县一中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东明一中2019—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此语的含义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C.以法为本D.贵贱有序

2、歌曲《中国话》唱道: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下列关于“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B.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

C.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伦理道德

D.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

3、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B.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

C.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与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D.是中国学术文化与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4、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主张性善论B.都强调礼法并用

C.都主张“仁”“德”治天下D.都主张性恶论

5、《尚书•酒诰》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6、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从而获得2019的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最适合回应此项议题()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7、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8、假设西汉太学生在研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问题,下列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

A.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B.儒学成为立国之本

C.儒学得以推广D.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9、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依据

D.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10、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11、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12、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3、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

这位思想家是()

A.朱熹B.王阳明C.李贽D.王夫之

1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15、朱熹和王阳明都对“理”进行了不同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16、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7、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

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

“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

这体现了李贽()

A.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

B.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D.“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18、王夫之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

这里的“器”是指()

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

C.万物发展的规律D.进行科学试验的仪器

19、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

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20、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主要还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西方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

22、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2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打破世界相对封闭的状态,使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24、观察下表,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古代中国科技()

思想

传统科技思想

君为臣纲

臣子研究天文历法是尽“忠”

父为子纲

子女从事医学等活动是尽“孝”

夫为妻纲

专心学习纺织技术,不好言笑是守“节”

A.体现了实用性这一特点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D.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25、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  )

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

26、明代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

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

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夜。

刻画了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表现自己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凄凉。

据此可知,该画作()

A.注重以形传神B.讲究借物抒情C.追求得意忘形D.体现神形兼备

27、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

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

宋词的繁荣()

A.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

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D.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

28、有人认为: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

29、华丽的活动戏台上,京剧扮相的提线木偶,活灵活现地表现着戏剧外台上的意境和神韵。

以下有关京剧产生原因的表达正确的是()

①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②汉调、徽调合流并逐渐融入北京语汇

③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④“同光十三绝”努力

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30、宋朝瓦舍是重要的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

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

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廿三座。

在宋朝瓦舍会出现的现象有()

A.叫卖京剧脸谱B.表演关汉卿《窦娥冤》

C.评说话本《三国演义》D.吟唱柳永新词《雨霖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用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李贽在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6分)

32、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

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

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6分)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1、【解析】选D。

本题重在考查孔子的观点主张,依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严格的等级观,而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也就是周朝的尊卑等级制度,以便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选D。

2、【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是指儒家思想对越来越多的为世界所接受,儒家思想对当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仍然以资产阶级民权自由思想为主流价值观,所以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AB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项。

3、【解析】选B。

孟子、荀子在认识轮上有不同看法,但同属于儒家学派。

两人表面上泾渭分明,实际上都是强调儒家学说的教化功能,强调用儒家学说改造人们的死系那个,或让善意弘扬,或去恶扬善。

所以答案选B。

4、【解析】选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故AD项错误;荀子强调礼法并用,故B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王道”,两人都主张“仁”“德”治天下,故C项正确。

5、【解析】选C。

材料中的“《尚书》”属于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可知此应为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A项正确;B、C、D三项分别属于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先秦时期的墨家思想、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

所以选A

6、【解析】选A。

题干的主题是环境问题。

人类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由此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主张遵循天道,效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故选A;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儒家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要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关问题,排除C;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奖励耕战,改革变法,不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D。

7、【解析】选B。

联系所学,儒家重视礼乐制度,讲究身份等级,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所以符合二者共同的是强调制度与秩序,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只是法家思想,CD项是儒家思想。

8、【解析】选D。

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的统一达到了巩固政治的统一目的,儒学成为统治的正统思想得到广泛的推广,故AB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但是这是后人的评价,不可能是西汉太学生的看法,故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9、【解析】选C。

本题材料提到: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进步作用在于它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因此选C。

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和知识,排除。

10、【解析】选A。

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故答案为A项。

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1、【解析】选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是官方哲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而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要求人性解放,反对君主专制的愿望强烈,因此反封建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故A项正确;B项“破坏”说法错误;C项“任何意义”说法错误;程朱理学虽然后面出现僵化,有着消极一面,但其注重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着积极和现实意义,D项说法错误。

所以选A。

12、【解析】选C。

材料中“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说明孟子地位迅速崛起,这与宋代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四书并为此作注解有密切关系,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孟子的地位也迅速上升,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并未直接关系。

13、【解析】选B。

材料中的“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认为宇宙万物都在人心之中,体现出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

14、【解析】选C。

A项应为明清之际顾炎武“经世致用”的主张,B、D两项应为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均与题目中的人物“陆九渊”所代表的学派“陆王心学”不符,故排除;C项应为陆王心学“反省内心即可得‘理’”的主张,故本题应选C项。

15、【解析】选C。

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均是对儒学的的发展,均是把封建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区别仅在于,得到“理”的方法不一样,前者“格物致知”,后者“发明本心”。

二者的根本目的,均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服务,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16、【解析】选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理学家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所以答案选D。

17、【解析】选C。

工商皆本是明代黄宗羲鉴于社会的变动,面对现实,,提出的学说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排除AD;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与题意无关,排除B;“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和“君不君,臣不臣”,这些言论反映了明朝政治的黑暗,对封建的三纲五常礼教是极大的挑战。

故选C。

18、【解析】选A。

王夫之认为主观认识都是由客观现象引起的,故“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说明了人们认识事物要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观察研究的依据,故排除BCD,选A。

19、【解析】选D。

重视近代科学技术是洋务派的主张,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对文化的控制政策,故B项错误。

这一时期的科举考试还是传统八股文形式下的内容,没有发生巨变,故C项错误。

根据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研究内容转向经世致用的学问,可见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这与当时中国遭受外来侵略,国内农民起义不断的社会危机加剧有关,故D项正确。

20、【解析】选D。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

A、B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C为西汉时期的思想。

21、【解析】选D。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主要考查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解放潮流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具有民主色彩思想之所以能够产生,从经济基础上看,主要是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点也是最为根本的。

综上,故,正确答案选D。

22、【解析】选C。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原因是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性和发展的特性,因此它能不断吸收各家思想充实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

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是它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但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很多,如果本身思想没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也不能保证它长盛不衰,排除A。

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所以每当儒学面临危机时总有人站出来维护儒学,故B项表述正确但非最佳选项。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思想已经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但后来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之后又巩固了它的地位,排除D。

23、【解析】选B。

打破世界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而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发明,故选B。

24、【解析】选D。

根据“臣子研究天文历法是尽‘忠’”“子女从事医学等活动是尽‘孝’”“专心学习纺织技术,不好言笑是守‘节’”,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强调忠孝节义,说明传统科技思想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D正确;A是我国传统科技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5、【解析】选B。

隶书的特点是“蚕头燕尾”,与作品不符,故D可排除;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与作品不符,故A项可排除;草书,勾连不断,审美价值高于实用价值也不符合;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在书写特点上既具备楷书的特点,又具备草书特点的是行书,故选D项

26、【解析】选B。

徐渭的《菊竹图》属于文人画,以菊花抒发自已不肯从俗、傲霜绝俗的精神情感,讲究借物抒情,故B正确;文人画并不注重以形传神,故A错误;文人画也不追求得意忘形,故C错误;《菊竹图》也不能体现神形兼备,故D错误。

故选B。

27、【解析】选D。

两宋时期社会政治并不稳定,故A错误;宋词也没有导致诗歌走向衰落,故B错误;宋词的繁荣也不能说明时人素质提高,故C错误;宋词的世俗化风格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故繁荣起来,故D正确。

故选D。

28、【解析】选B。

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

因此B符合题意。

ACD项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材料所涉现象的主要的原因。

故选B。

29、【解析】选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剧的形成吸收了汉调、徽调的成就,京剧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这和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努力也有跟大的关系,故①②③正确;“同光十三绝”是京剧产生后的成就,与题意不符,故④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

30、【解析】选D。

材料“宋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出现在清朝;B项出现在元朝,C项是出现在明朝;D项出现宋朝。

所以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31.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8分)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更改;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

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6分)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它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后来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

(6分)

32、

(1)进步之处:

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

(6分)

进步之处:

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2分)。

背景: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

(6分)

(3)认识:

儒家思想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