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件学生版版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058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9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课件学生版版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马原课件学生版版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马原课件学生版版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马原课件学生版版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马原课件学生版版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课件学生版版练习及答案.docx

《马原课件学生版版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课件学生版版练习及答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课件学生版版练习及答案.docx

马原课件学生版版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多媒体课件(学生2011版)

分章练习

绪论

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段话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D.哲学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2.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基本核心

D.思想精髓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6.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7.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9.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理解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B.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C.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D.永恒不变的真理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因此应该做到

A.带着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

B.认真读书,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C.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D.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三、简答题

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旗帜?

四、辨析题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14.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五、论述题

15.试述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答案

1.A2.A3.C4.A5.C6.BCD7.BCD8.ABCD9.ABC10.BCD

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成果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又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其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其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旗帜?

当今时代尽管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产生了某些新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

这是因为: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实践证明了的伟大真理。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仍然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激烈斗争仍然是当代的本质内容。

(3)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错误。

⑴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但其中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是具有形而上学性质的"人本"唯物主义,但具有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⑵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①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唯物主义尤其是其唯心史观。

③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都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错误。

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政党学说,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构成了自己全面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它的阶级性。

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完成自己变革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达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从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彻底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既是价值学说,又是客观真理,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或革命性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一章

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任何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这句话说明

A.任何哲学都是代表全人类利益的

B.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概括总结

C.哲学必须将各门具体科学完全包括在内

D.真正的哲学可以代替各门具体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科学的物质观

B.科学的实践观

C.矛盾的学说

D.发展的学说

3.马克思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第一个文件”是指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D.《资本论》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

B.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美丽的花朵”的是

A.物质

B.意识

C.规律

D.人类

二、多项选择题

6.坚持可知论的观点

A.一定是唯物主义

B.一定是辩证法

C.可能是唯物主义

D.可能是唯心主义

7.下面有关物质和运动的观点错误的有

A.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B.运动就是物质

C.物质等同于运动

D.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

8.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生产劳动实践B.间接经验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

9.下列命题中贬低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错误的有

A.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B.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

C.人将成为“机器世界的玩物”而被保存在将来的动物园里

D.意识不过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0.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同的地方表现在二者

A.都是统一的物质运动规律的表现形式

B.都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C.都表现为确定的必然性

D.都无需有意识的人的参与

三、简答题

1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2.简述实践中的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四、辨析题

13.脱离运动的物质与脱离物质之运动皆不可想象,故运动即物质,物质即运动。

1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将完全代替甚至超过人脑。

五、论述题

1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1.B2.B3.A4.A5.B6.CD7.BC8.ACD9.BC10.ABC

1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案要点】

①从理论上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最基本最普遍的问题,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弄清哲学基本问题,可以提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12.简述实践中的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

①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对人和世界的中介作用是通过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的。

②实践的主体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的客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③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物质转换过程,在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主体反映客体的认识过程。

一方面是主体客体化(或称主体对象化)过程,即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另一方面是客体主体化(或称客体非对象化),即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失去自己对象化形式而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13.脱离运动的物质与脱离物质之运动皆不可想象,故运动即物质,物质即运动。

【答案要点】

错误。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能想象的,这个论断是正确的,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但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

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1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将完全代替甚至超过人脑。

【答案要点】

错误。

①这种观点抹杀了人脑和电子计算机的本质区别,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是机械论的观点。

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人脑的功能,但是电子计算机却不能完全代替人脑。

因为人脑是活的有机体,电子计算机是人的智慧结晶,是死的机械装置,电子计算机是人制造的,受人的支配。

③人脑本身及人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因此电子计算机永远不可能完全代替人脑。

1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唯物主义"?

【答案要点】

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认为它不懂得人本身及其活动是物质的客观活动,因而不能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要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即对对象、现实不仅要从"客体方面去理解",更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把它们当作感性活动,当作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因此,所谓实践唯物主义,即把现实当作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的唯物主义。

第一,引入实践观念,解决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脱离的问题;

第二,引入实践观念,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不能贯彻到社会领域而形成"半截子"唯物主义,社会领域成为唯心主义避难所的情形;

第三,就辩证法本身来说,实践观念的引入,也使它摆脱了神秘形态而找到了现实的合理形态,使其在主客观二重世界得到统一。

第四,实践观念的引入也对认识论形成变革,指出了认识的形成和验证都具有实践的本质。

毛泽东据此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括成实践论。

因此,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故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看成实践唯物主义。

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矛盾的特殊性B.矛盾的普遍性

C.事物变化的性质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在于

A.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

B.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

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

D.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

3.“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5.看一个人要优点与缺点兼顾的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6.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内容有

A.战争

B.学术争论

C.生活方式的差异

D.相互限制

7.下列关于质、量和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A.质和量都是客观的、多样的,都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B.一事物在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质称为属性

C.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D.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8.下列词汇中体现了适度原则的有

A.解剖麻雀

B.过犹不及

C.祸福相依

D.掌握火候

9.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表现为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C.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D.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10.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三、简答题

11.怎样理解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12.量变和质变及其根本区别是什么?

四、辨析题

13.矛盾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因此斗争就是对抗。

14.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因此整个宇宙也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

15.下面是一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材料

160多年来,国际共运和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波澜壮观、艰难曲折、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尤其是20世纪末出现的苏东剧变,犹如一场地震,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共产党执政国家数量由15个减少到5个,土地面积损失70%,人口损失32%,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力量受到沉重打击,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苏东剧变后,除中国以外,越南、朝鲜、老挝、古巴四国顶住了压力,稳定了局势,保住了社会主义的阵地。

近年来,党员人数比苏东剧变时有所增加。

四党的基层组织比较巩固和健全,党有能力对国家和社会实现全面的领导和控制。

四党十分重视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正在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改革。

总体上看,越南、老挝外部环境相对宽松,改革起步早,越南取得成果较大,老挝也取得一定成绩,朝鲜、古巴外部环境严峻,在改革上顾虑重重,国内经济政策调整起步晚,成效不大。

前苏东地区共产党经过几年的奋斗,部分国家共产党得以重建并取得合法地位。

俄共有党员50多万,2万多个基层组织。

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现有党员12万左右,基层组织5000个,在去年的大选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

乌克兰共产党约有党员11.4万。

摩尔多瓦共产党是剧变后第一个通过选举重新获得执政地位的政党。

它的崛起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时期的一个亮点。

摩共执政以来,对内维持社会团结,推行改革政策,赢得多数民众支持,其执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但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加之反对派不时兴风作浪,摩共将继续面临严峻的执政考验。

另外,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共产党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有的还获得了参政地位。

如塔吉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阿基诺夫在政府中担任总理,塔共有13名党员入选议员,并组成塔共议员团,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

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例外地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客观的历史条件,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困难和问题。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所有这一切,都使得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中国对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保持清醒的认识,努力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认识,并有效抵御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图谋,使社会主义中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问题:

请结合材料,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阐述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参考答案

1.D2.C3.A4.D5.D6.ABCD7.BCD8.BD9.ABC10.AD

11.怎样理解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

①发展中的连续性是缓慢而不易察觉的量的积累阶段;间断性或飞跃是事物质变的阶段,是旧质转化为新质的过程。

②由于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交替发生、不断转换,使事物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间断性,呈现出连续性和间断性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

12.量变和质变及其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①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

②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③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④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

13.矛盾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因此斗争就是对抗。

【答案要点】

错误。

①矛盾的斗争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哲学范畴。

在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中,凡是表现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倾向的,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矛盾的斗争。

矛盾的斗争概括了对抗和非对抗多种斗争形式。

②对抗是指表现为剧烈冲突的斗争形式,它只是斗争的一种形式,不是斗争的一切形式。

③该命题混淆了矛盾斗争范畴和对抗范畴的区别,把对抗这一种斗争形式当成了斗争的一切形式,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14.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因此整个宇宙也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作用。

【答案要点】

错误。

①宇宙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而物质宇宙是唯一的,在它之外没有别的宇宙,没有别、东西。

②宇宙自身是自身的原囱,认为宇宙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外因,这必然陷入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

③上述命题的错误在于把具体事物的发展原因推广到整个宇宙上去了。

具体事物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整个宇宙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具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外因,不能由此推出整个宇宙的存在和发展也有外因。

因此上述命题是错误的。

15.结合材料,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阐述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答案要点】

⑴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规律和内容。

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⑵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就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反复甚至倒退,是时常出现的。

从世界历史上看,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⑶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一样,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不会不发生曲折,也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过程。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第二章

练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

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D.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

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关系

3.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直接性B.主观性C.摹写性D.抽象性

5.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

6.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7.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有

A.大量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B.理论相对正确

C.坚持一般与个别相结合D.坚持群众路线

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

A.任何真理的发展都是绝对性、相对性的统一

B.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

9.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10.理论对实践的依赖主要在于

A.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理论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

D.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三、简答题

1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1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

四、辨析题

13.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

14.真理就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

四、论述题

15.试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原理说明参加实践活动与读书的关系。

参考答案

1.C2.C3.D4.D5.D6.ABC7.BCD8.ABCD9.ABC10.ACD

1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答案要点】

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坚持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可以说,所有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

⑵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验论,它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其中主观唯心主义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自生的。

而客观唯心主义则把认识看成是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总之,唯心主义先验论坚持了"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是错误的。

1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

【答案要点】

①从实践到认识就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②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

第一,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3.认识过程的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