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6762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安置房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X县XXX园区XXX安置房安置住房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场地

项目建设场址位于XXX县规划的滨江新城XXX园区区内。

具体地址为:

西面紧邻经石坝路,东北面王洲路,南面华兴路。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3333.33平方米。

1.1.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规划建设安置住房住宅楼18幢,总建筑面积53203.62平方米。

其中住宅(2~6层)43298平方米,其他用房(含厕所垃圾用房)1420平方米,底层车库9765.62平方米。

同时建设给排水、供配电、道路、绿化等配套公用工程。

1.1.4建设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为10233.50万元;建设资金来源为项目建设单位自筹。

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为XXX园区。

XXX园区是2010年4月由XX省政府批准的省级产业园,2012年8月经XXX市及XXX县编委批复同意成立XXX园区管委会,管委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XXX县相关部门的委托,履行以下职责:

⑴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⑵根据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编制产业园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经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产业园经济运行评价体系建设,对产业园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预测和分析,定期上报运行情况。

⑶组织编制产业园发展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县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⑷组织编制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⑸负责产业园的招商引资工作和对外开放工作,负责处理有关涉外事务。

⑹履行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职责,按照权限负责产业园范围内的外资投资企业和项目的审批,管理进出口业务。

按照县级有关部门委托履行行政审批职责、负责产业园范围内的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配套项目的备案、立项、核准、环评、安评、选址、工业用地等方面的审批审核。

⑺负责产业园范围内工业用地的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指导、监督、管理园区企业的工程建设。

⑻负责产业园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⑼负责指导、监督、管理产业园范围内的企业依法生产经营,搞好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⑽负责拟定经开区系统人才战略,负责人才引进、人才管理、人才使用。

⑾负责产业园范围内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园区企业开展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⑿负责产业园资金预算、财务核算、资产管理,依法履行对财务、资产的审计、管理、监督职能。

协助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搞好系统的财税征收管理工作,协助做好产业园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的融资工作。

⒀负责制定产业园的有关行政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监督管理经开区直属企事业单位。

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在产业园设立的分支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

⒂行使上级有关部门授予的其他职权。

法人代表XXX,男,1964年3月出生,2012年9月任XXX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2012年10月任XXX园区建设筹备工作指挥部常委、副指挥长。

1.3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1.3.1研究依据

⑴《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⑵XX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筹建XXX园区的批复》(皖政秘[2010]97号);

⑶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XXXXX园区2011年重点工作推进会议纪要》(松会纪[2011]2号);

⑷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XXXXX园区2011年重点工作第二次推进会议纪要》(松会纪[2011]6号);

⑸《XXX县城市总体规划》;

⑹《XXX园区总体规划》;

⑺《XXX县XXX园区安置住房修建性详细规划》;

⑻项目建设单位与XXX市工程咨询院签订的委托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

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

⑽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3.2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项目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的确定;项目工程方案设计及环境保护、安全卫生、节约能源的研究;项目实施计划和组织管理方案的制定;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XXX县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被视为“皖西南门户”。

全县总面积2393.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5.83平方公里,森林面积578.5平方公里。

全县辖9镇13乡,207个行政村(社区),2011年总人口约83万余人。

经过“十五”、“十一五”两个时期的快速发展,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每年以超过10%的增幅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和农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0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7.18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1.99亿元,增长10.7%;三产结构比为28.8:

45.7:

25.5,三产结构日趋合理。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18.2%。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0.45亿元,增长21.7%。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4亿元,增长16.4%。

全年财政收入6.28亿元,增长2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1元,增长15.9%。

2011年3月22日,XX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具体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选择XX作为两个试点县之一,赋予试点县行使与设区的市相同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管理权限。

明确规定试点县在规划上报、财政直管、非税管理、资金划拨、项目申报、用地报批、证明发放、统计报送、政策享受和公积金管理等10个方面,与省直部门径直对接,与设区市统筹考虑,相关改革试点优先安排在试点县。

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为XXX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十二五”期间,XXX县委和县政府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富民强县”为主线,大力实施城乡统筹、三化联动、基础先行、滨江突破、东进西联、外向带动六大战略,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期,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XXX县“十二五”规划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与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进一步完善县域功能分区,加快构造“两城八镇”新型城镇体系。

“两城”即指XXX县城和滨江新城。

要以城市化理念统筹复兴、洲头和汇口三镇整体规划,组团建设构筑滨江新城基本框架,打造XXX县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高地。

加快编制新城总体规划,完善XXX园区规划,形成产城互动、港城联动格局。

加快推进滨江新城,特别是XXX园区的水利、交通、电力、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员工宿舍、酒店餐饮等先期导入项目,稳定提升商贸、休闲、旅游、居住等综合功能。

本项目座落在滨江新城的XXX园区内,是规划建设滨江新城和XXX园区的先期导入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适应滨江新城和XXX园区规划建设的需要

XXX县“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十二五”期间,加快编制滨江区域整体性规划,逐步启动南部滨江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形态开发,成为XXX县发挥自身综合优势呼应皖江城市带建设的前沿阵地。

按照打造皖江城市带西端的节点性城市目标,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滨江新城建设,规划XXX园区发展,成为XXX县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

XX省XXXXX园区是XX省政府2010年4月批准筹建的省级工业园。

位于规划的滨江新城的复兴镇,南临长江,北依黄湖,东靠长江绝岛小孤山。

一期规划用地6.08平方公里,有条件拓展区10.29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50平方公里。

临江工业园拥有5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规划筹建的复兴港为5000吨级码头,年吞吐能力500多万吨。

XXX园区通过省道复线与105国道、沪蓉高速和合九铁路相连,安九公路穿境而过,距规划建设中的望东长江大桥40公里,通过大桥直达长江南岸。

XXX园区处于皖、鄂、赣三省交汇点,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XXX园区是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成立的新型产业园,将围绕“产业转移平台、魅力滨江新江、旅游休闲胜地、职业教育平台”的思路发展,重点发展轻化工、新型建材、仓储物流等产业,力争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一年打基础即指各项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完成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框架,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三年见成效即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亿元,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入园企业达20~24家,完成利税2000万元;五年大发展即指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显现,入园企业达60~70家,实现产值30亿元,税收2亿元,使滨江新城初具规模。

由此可见,规划建设滨江新城和XXX园区是XXX县“十二五”期间发展经济的重大举措,规划建设产业园必然导致农村土地征用和农村住户拆迁安置。

本项目是先期导入项目,可为待征地拆迁安置的农村居民提供配套设施齐全的生活小区,为产业园开发建设、为入园企业顺利建设投产创造条件。

项目建设适应滨江新城和XXX园区规划建设的需要。

2.2.2项目建设是适应XX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XXX县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中,坚持把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建立城乡统筹的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大力推进城镇化,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的县域城镇体系,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成为皖江城市产业带和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实验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努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现“三农”全面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此,XXX县“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高标准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XXX园区XXX安置房安置住房工程,是适应XX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2.2.3项目建设是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都提出了加强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因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规划调整而需要拆迁安置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已逐渐成为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而住房困难是他们面临的困扰之一,同时,农村中还有少数因各种原因导致收入较低、住房条件较差的困难房。

XXX园区XXX安置房安置住房建设项目可为规划拆迁安置的农村住户以及少数困难户提供住房,使他们生活在配套设施齐全、交通较为便捷、环境较为优美的生活小区里,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他们安居乐业。

项目建设适应了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场址和建设条件

3.1项目建设场址

XXX园区位于整个XXX县域的东南部,距XXX县城约52公里,距华阳河农场总部和复兴镇区约5公里。

本项目建设场址位于XXX园区规划范围内。

具体为:

西面紧邻经石坝路,东北面王洲路,南面华兴路。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3333.33平方米。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⑴气象条件

本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6℃,年降水量1400mm,无霜期255天左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1236.4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1908.8毫米,常年雨季为6月下旬至8月中旬。

⑵地形地貌

项目区域宏观地貌单元属长江中下游冲洪积平原,微地貌属长江河漫滩。

上部地层以第四系冲、淤积粘性土、粉土、粉细砂层构成,覆盖层厚度大于30.00m。

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拟建筑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层间水,根据区域水质环境,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判定,该场地地下水和土对砼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砼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场地地基土分布较均匀,由上至下依次为:

上层为耕植土,土层厚度在0.3~0.5米之间,褐黄、灰黄色,松散,稍密,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70kpa。

第二层为层淤泥,层厚0.50~0.60m,黑、黑灰色,湿~饱和,软塑~流塑,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50kpa。

该层主要分布于水塘(沟)底及两侧。

第三层粉质粘土,层厚2.50~7.00m,褐灰、褐黄,黄灰色,软塑~可塑,湿,很湿,含铁锰质结核,fk=120kpa。

第四层为粉质粘土,层厚2.00~2.10m,褐、灰黄、浅灰色,硬塑,湿,含铁锰结核,该层土仅局部分布,fk=200kpa。

第五层为粉土夹粉细砂,层厚约8.00,此次未钻穿,浅灰、灰色,梢密~中密,表层以梢密状态为主,湿,fk=180kpa。

根据规范本工程场地属III类场地。

依据XXX县地区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此次勘察资料表明,该建筑场地未发现有活动断裂构造破碎带及其它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分布,故,属稳定的建筑场地。

⑷地震

XXX县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分组为第一组。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1条该建筑场地粉土和砂层可不进行液化判别。

该建筑场地地基土类别为中软土,覆盖层厚度大于3m小于5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为Ⅱ类建筑场地,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3.2.2区位条件

园区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东接XX,西连九江,是皖江之首和XX西南门户的桥头堡,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与九江、XX外贸码头分别为53km、120km,陆路交通上,通过省道宿复线与105国道、沪蓉高速和合九铁路相连,通过安九二期公路可打通至九江和广济高速。

水陆交通便利。

同时XXX园区与九江市隔水相望,航空距离仅30多公里,属九江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九江市新一轮大发展中,XXX园区将最先承接九江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最快地融入到九江城市经济圈中,共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特别是九江市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设立、昌九工业走廊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加快,都为XXX园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平台。

3.2.3基础设施条件

⑴交通

XXX园区东接XX,西联九江,交通条件优越,临港优势明显:

水运:

产业园紧依黄金水道长江,经套口港可通江达海。

规划中XX港区该段的王家洲作业区和孤山码头可停泊5000吨级货(客)轮。

公路:

园区距离沪蓉高速公路、105国道不到50公里;省道213从XXX县城直达园区;省道332安(庆)九(江)公路即将拓宽升级;规划中的沿江北岸高速公路从园区附近经过,汽车可通往全国各地。

铁路:

合九铁路近临园区;沿江铁路隔江相望,铁路运输较为方便。

九江铁路站近在咫尺。

航空:

园区距XX机场不到100公里,经规划中的沿江北岸高速公路可直达XX机场。

⑵供电

产业园目前电源来自现有35kv变电所。

工业区电力由升级改造后的孤山110KV变电所供电。

电力供应充足,完全能保证项目实施用电。

⑶供水

项目所在地复兴镇共有3个自来水厂,日供水量9000吨;园区用水近期由升级改造后复兴水厂和孤山水厂同时供给,远期由复兴水厂集中供给。

另外园区内水系发达,施工用水也可利用周围的水塘、沟渠水等经简单处理后使用。

项目用水有充足保证。

⑷电信

规划区域由复兴镇电信支局接入通讯光缆,规划区域电信管道均沿城市道路地下敷设,采用树枝网络状向区域提供电信服务。

根据用地结构进行各个电信接入网点的布置,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同时加强城市道路公用电信设施的建设。

3.2.4材料供应条件

⑴工程用砂

可由采砂场直接供应江砂。

砂质纯净、坚硬、含泥少,细度模数在2.1~2.4之间,日供应量可达到3000m3以上。

江砂可直接从采砂场由汽车运至工程用地。

⑵工程用石

可由附近的采石场供应。

这些石场可以生产各种规格碎石及片、块石。

石料为硬质花岗岩(俗称青石)或微风化粗粒式花岗岩,石质坚硬,储量丰富,可满足本项目的工程所需。

⑶成品材料

钢筋、水泥、木材、沥青、成品管材等外购材料:

可与当地物资管理部门、材料大市场或生产厂家联系购买。

3.2.5建设条件评价

经过对项目所在地区的建设条件的调查及分析,该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较好,适宜工程建设:

该项目所在地气象条件较好,常年气候温和,适宜工程建设;XX及复兴镇经济近年有较快的发展,经济实力较强,项目建设的经济条件较好,适宜工程建设;项目区内交通能有保障,供电、供水均较为方便,其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适宜工程建设;工程所用大量砂、石等地方材料,可以很方便购买,运距都不长,成品材料也很方便地从材料市场购买,材料供应条件较好。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

4.1建设规模

XXX县XXX园区一期规划面积6.08平方公里,根据产业园发展规划,需拆迁安置1500多户,按照“分批安置”的原则,第一批次已在复兴安置区安置220户,根据项目地块的实际情况,规划将XXX园区同兴安置区安置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共同组建一个居民生活小区。

结合建设工程规划,水、电、气、绿化等配套设施一并建设,满足居民家庭生活对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

XXX园区复兴安置住房项目(二期)规划总用地面积33333.33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53203.62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3298平方米(包括六种户型:

A户型125.26平方米160套,B户型75.69平方米60套,C户型100平方米50套,A1户型125.26平方米90套,B1户型75.69平方米20套,C1户型100平方米10套,共计390套),物业及配套建筑140平方米,底层车库9765.62平方米。

项目投资为10233.50万元。

XXX园区XXX安置房安置住房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1

规划用地面积

m2

33333.33

2

规划总建筑面积

m2

53203.62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m2

43298

物业及配套建筑

m2

140

底层车库

m2

9765.62

3

容积率

%

1.60

4

建筑密度

%

29.72

5

绿地率

%

29.25

6

套间数

390

7

机动车停车位

314

其中

室内车位

188

室外车位

126

4.2建设方案

4.2.1规划总体布局

⑴规划思路

提升全区规划设计品质,彼此呼应,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优质的居住杜区。

强调小区建设的整体性,同时兼顾小区开发时序,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景观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统一整体。

自然景观与功能性广场的结合;

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的布局;

具有认同感的个性化空间的设计。

⑵整体布局

整个基地根据规划要求退让道路红线为7.5米,南北侧退让距离考虑对前后住宅的影响退让10米,均满足XXX县关于该地块的相关退让要求,同时满足《X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考虑所在区域应具有的产业园区,新城的特点,作为一个区域的建筑群应该有相对的统一和协调性。

规划根据设计要求将地块建筑的排列布置精良规整和谐。

采用理性与浪漫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自由、动态、开放、渗透的设计手法,以沿街楼为前奏,以中心景观为核心,串联整个小区,形成富有动态感的整体。

充分保证住宅间足够的日照间距,将建筑单体有机连为一体,以现有的指标面积最大限度地创造出现代人的居住空间。

此外,本方案充分考虑住宅朝向问题,园区充分利用住宅对南北向的要求,将住宅调整为正南北向。

⑶住宅布局

住宅主要采用南北向布局,为了兼顾日照变化,采光要求,有建筑的退让关系,形成丰富的造型。

同时兼顾地形以及地块轮廓的变化,强调空间、体量、轮廓线的塑造。

住宅布局与城市环境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丰富、流畅、富有趣味的小区内部空间。

建筑充分考虑消防扑救面、消防通道以及消防扑救场地,所有建筑均满足其消防规范要求。

⑷道路系统

小区内道路结构清晰,主次分明。

环形主干道的设置基于小区地形特点,线性流畅,道路纵坡坡度合理。

由于场地限制,尽可能的设置人车分流,沿主入口布置独立的步行景观轴以及中心广场及绿地。

整个用地基本平坦,区内道路纵坡坡度满足3‰-5%的要求,且与城市道路平滑交接。

⑸绿化系统

小区绿化追求均质化,着重在空间绿地、中心绿地和步行街绿地上进行精心设计,同时细化宅前绿化,作为生态停车位满足人们实用性要求。

力求做到自然简约、清新悦目;四季有花,终年见绿;中心突出,细节精彩。

4.2.2景观绿化规划设计

环境设计力求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人的行为到达不了的地方,人的视线可以到达,隔而不断,形断而意连,增加环境意趣。

绿化环境系统尽可能设置软质景观,以绿地为主,以水景作为点缀,有分有合,形态丰富,变化无穷,形成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多层次景观系统。

中心花园广场设计以圆形为主,强化构图中心,并与绿地相融合。

丰富多样的绿化环境唤起人们心底的人类聚居亲切情感,创造宜人多趣的空间环境,为促进人际交往,丰富居民生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4.2.3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⑴统一性原则:

路网规划遵循主次干道分支结构明确,合理分区,创造观景的三统一原则。

⑵便捷性原则:

主导性环形道路,以车流为主,适度的曲折,达到减速限速,通而不畅,提高环境的完整性。

主干道为7米。

宅间道路宽3到4米,入户道路为2.5米。

⑶合理性原则:

道路与环境相结合,对景生情,步移景异,营造停留空间。

⑷停车室内室外相结合,以地底层自家车库为主、局部考虑地上停车。

4.2.4住宅单体设计

⑴平面设计

①本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着意强调环境与生态。

②户型遵循日常起居的各种功能而设计,以起居厅为中心,家庭内部动静分离、居寝分离、洁污分离。

室内布置紧凑,走道短捷,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和舒适程度。

起居厅以南厅为主,充足的阳光与四季的美景可以在家中尽享。

③户内设计为平层户型,不考虑复式套型。

④适应现代生活,强调大厅活动空间,做到明厅、明卧、明厨、明厕,强调良好的日照通风效果。

⑤住宅单体考虑凸窗,以扩大室内空间和丰富临窗景观。

⑥顶层单元住宅端部设观景大阳台。

⑦住宅外墙门窗采用塑钢窗,双层中空玻璃。

建筑物的外墙采用外保温处理,屋面设保温层,达到节能住宅标准。

⑵立面造型设计

①本方案着意强调环境与生态。

从总体来讲,住宅布局采用多层方式,建筑群体错落有致。

注意立面的转折与高低错落,并与户外景观环境设计融为一体,达到住宅景观的均好性。

②建筑形式采用简洁明快具有文化品位的现代风格,立面采用三段式处理手法,屋顶以平屋顶形式为主,外墙面以涂料与仿石面砖结合为主,下部石片贴面。

注重阳台、窗台、线脚等细节设计。

③建筑色彩暖色为主,局部辅以线脚压顶,结合有节奏的建筑形体凹凸和材质的对比,取得个性鲜明的建筑形象,将会带给住户强烈的识别性与归属感。

4.2.5小区亮化设计

⑴照明设备

①设备选用

a选用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的光源、灯具和附件。

b选择与使用环境条件相符的安全、高效、长久、节能的光源、灯具及镇流器附件。

c夜景照明设备的电气防护类别,采用Ⅰ类、Ⅱ类灯具;在特别潮湿且无遮拦防护、外壳易被人员触及、灯具不允许接地的场所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