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题11.docx
《新课标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题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题1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1
(新课标)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检测题11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
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
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
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
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所以说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
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
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
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
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
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
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
所以,有学者认为:
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
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
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
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
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
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作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
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
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C.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D.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
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
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
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B.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例如:
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
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香山同知彭君小传
袁枚
君姓彭,讳翥,字竹林。
选广东封川县知县,调香山。
乾隆四十九年春,余寓端州,彭君来见。
执弟子礼甚谨。
其人秀羸多能,宾宾然一学子也。
五十三年,有号平波大王者,率众为寇。
福敬斋公相总督广东,调水师营兵出海擒捕,饬香山令办军需,半年不获一盗。
将弁无以自解,反造蜚语,诬君供张不周,器械朽钝。
福公怒,召君入,厉声曰:
“汝龌龊不任事,虽文官,我独不可以军法从事乎?
”出诸武弁密揭示之。
君神色不变,但申明香山小邑,所办粮饷,业费三万余金。
所以久而无功者,缘武弁退缩不能军之故。
公相默然,颜稍和。
君知兵事不可以口舌争也,即奋曰:
“翥愿解任,亲往擒贼。
”公相莞然曰:
“汝孱弱书生,果临阵,得不被贼靴尖蹴倒乎?
”曰:
“翥非手打贼也,乞公相赏精兵二百,听翥指挥,必有以报。
”公相许之。
君归署,捐俸支帑,造战船三只,料简枪炮火药,赏赉糗粮,犁然备具。
著短后衣,率健儿戌服出哨。
诸武弁以为迂且妄,无不匿笑者。
君祷天妃庙乞风,舟中忘带鼓,即借庙中鼓声之,以壮军威。
次日黎明,风果大顺。
君径出海口,公相命诸武弁会剿,相遇海岛中。
武弁摇手云:
“风虽顺,少顷即转,宜缓行。
”或云:
“今日反支日也,不利行师。
”或云:
“海贼出入无定,须探明所在巢穴再往。
”君毅然不听,饱餐士卒,扬帆竟行。
行百余里,遇盗船二只,发炮击之,杀十余人。
贼久不见官兵,突出不意,惊乃遁去。
君知数日内贼必聚众来,乃入岛,约武弁一齐出洋。
翼日,君见风顺雾消,开船出,果贼船八九只从上游来。
初犹逡巡欲避,继见官兵少,乃持枪直犯。
发炮击之。
适大军亦至,击破贼船,贼尽落水。
千百贼头,出没海面,如浮瓜然,反向官船号呼乞命。
君命以铁钩拉起之,而以长绳汇缚之,累累然鱼贯者七百余人,解督辕请示。
公相大悦,飞章入奏。
奉旨彭翥著赏五品顶带,送部引见,授湖南岳州府同知。
福公奏留办善后事宜,仍补琼州同知。
权知府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龌龊不任事龌龊:
品质恶劣
B.料简枪炮火药简:
选择
C.贼久不见官兵,突出不意突出:
突然进攻
D.权知府事权:
代理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缘武弁退缩不能军之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无不匿笑者/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即借庙中鼓声之,以壮军威/以乱易整,不武
D.君知数日内贼必聚众来,乃入岛/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用于表明彭翥“坚毅”的一组是()(3分)
①余寓端州,彭君来见,执弟子礼甚谨②君神色不变,但申明香山小邑,所办粮饷,业费三万余金③君知兵事不可以口舌争也,即奋曰:
“翥愿解任,亲往擒贼。
”④料简枪炮火药,赏赉糗粮,犁然备具⑤君毅然不听,饱餐士卒,扬帆竟行⑥君知数日内贼必聚众来,乃入岛,约武弁一齐出洋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曰:
“翥非手打贼也,乞公相赏精兵二百,听翥指挥,必有以报。
”公相许之。
译文:
(2)君毅然不听,饱餐士卒,扬帆竟行。
译文:
(3)君命以铁钩拉起之,而以长绳汇缚之,累累然鱼贯者七百余人,解督辕请示。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12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 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概括。
(6分)
9.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6分)
四、名言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软泥上的青荇,:
在康河的柔波里,!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淇水汤汤,。
,士贰其行。
(《诗经·氓》)
(4)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
。
(《涉江采芙蓉》)
(5),悠悠我心。
,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开锁
糟糕!
林大婶回到家,准备开门的时候,一摸兜,心里咯咚一下,坏了,钥匙丢了。
她翻遍身上所有衣服兜,也没找到钥匙,她努力想回忆钥匙前前后后的事,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钥匙丢在哪儿。
“这死记性……”林大婶喃喃自语的说。
林大婶今年四十七岁,属羊的。
按说林大婶年龄不十分大,可记性就是不好。
弄什么事搁爪就忘,因为丢钥匙,林大婶已经连续砸了六把锁啦。
这不,钥匙又丢了。
叹口气,准备想办法怎样把门开开。
可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看看天色将晚,林大婶进不去屋,心里十分着急。
林大婶焦躁的情况,惊动了正准备回家的柱子,柱子跑过来看了看锁头,看看天色越来越晚,对林大婶说:
“砸了罢,没别的办法。
”林大婶一听说砸了,赶忙说:
“不行不行……”柱子见林大婶不同意砸锁,这小伙子本来是个球子,喜欢开玩笑,他故意挤弄挤弄眼,用一种逗弄的口吻说:
“大婶,不砸锁劈门罢。
”
“狗嘴吐不出象牙,”林大婶本来心里窝火,恨恨地骂道:
“想不出办法来赶紧给我滚!
” 柱子哈哈大笑着跑出林大婶的院子。
不大一会儿又跑回来对林大婶说:
“南边的春春好像会开锁,不行你找他试试,要不你到镇上找开锁匠,可是天太黑了,人家不能来。
你总不能这么靠着,今晚不进屋罢。
一会儿林大叔就回来啦。
”
望望天色,林大婶发愁地说:
“镇上开锁匠不来,劈门,我也不求那个小杂种!
”林大婶一提春春就气不打一处来。
柱子知道林大婶因为春春和春春妈吵过架。
但这小伙子虽然球,有时,也能说句靠谱的人话:
“婶子,那过去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过去这么多年,一个屯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不求谁?
你这么靠着进不去屋,治气不养家呐,婶子。
”
柱子最后一句话,把林大婶说笑了,这小子球二巴即的,关键时刻说的还真在理呢。
林大婶心里想。
她在心里暗暗决定到前边舍下脸求春春。
要不,总不能当真劈门砸锁吧?
柱子走后,林大婶又犯了一阵难。
毕竟现在要腆着脸去求一个被自己打骂过的孩子。
想想过去的事,林大婶也有些悔,觉着自己当时也有些太过份,那时,春春毕竟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
几年前,在春春还是七、八岁的时候,这孩子经常偷人家的锁砸着玩。
每逢春春到家里来,林大婶都象防贼一样防着他。
一天,春春又到家里来,林大婶赶紧把锁藏起来,春春一双眼睛贼溜溜地在林大婶家四处噱摸,林大婶眼睛一寸不离的紧盯着春春,不一会儿春春走了。
林大婶松了一口气。
可不一会儿女儿回来后,找她那把密码锁,怎么也找不到。
林大婶想到春春刚才来过,立即赶出去,在街上见春春正把密码锁砸得粉碎,拿着碎片在那研究。
林大婶立即气不打一处来,上前给了春春一记耳光。
嘴里恨恨地骂道:
“有爹娘养没爹妈教的小杂种,到处专门害人,长大了出息不了个好东西,早晚进监狱的货!
”林大婶的吵闹引动了左邻右舍出来看热闹,也引动了春春妈出来和林大婶对口骂。
两个女人,撕破了脸,把凡是女人能骂出口的荤话全骂了出来。
让全屯老少爷们看了一场不花钱的女人辣相声。
春春妈是一个不记仇的直肠子女人,事后见面依然还是嫂子长嫂子短的问。
林大婶却是记在心里,对春春妈的发贱待搭不理。
现在让她去求春春,脸上还真有些挂不来。
但现在不求人不行,不求人进不了屋。
林大婶不再顾老脸皮下决心去求春春。
林大婶来到春春家时,春春一家人正在家吃完饭看电视。
春春正在写作业。
林大婶一进屋,春春妈忙起身给林大婶让座,林大婶说明来意,春春妈赶紧吩咐春春:
“快去,给你大娘把锁打开,什么时候了还进不去屋。
”春春妈的热情,让林大婶着实很感动。
这时春春放下作业,带了工具来到林大婶家。
春春用小手电照着看了看锁,轻轻的一小锤,啪!
那锁竟神奇地叭地一声跳开了。
把个林大婶喜的一个劲地夸春春手巧。
春春不好意思地说:
“大娘,我这还不是拿你家的锁学的。
”林大婶有些不大自然的赶紧给春春让座。
春春看到钥匙就放在里屋的桌上。
春春拿起来插进锁孔连开了几下说:
“这会儿省的配钥匙了。
”更把林大婶喜的嘴合不上。
春春这时起身要走,林大婶说什么也要留春春吃了炒花生再走。
春春说要写作业,林大婶留不住,只好送他。
第二天,林大婶到镇上买来十几把锁让春春砸着研究,说最好能研究一种不用钥匙的锁……春春望着林大娘诚挚的表情觉得很受感动,他对林大婶说:
“大娘,我现在不砸锁了,我准备研究一种不用钥匙,用声音控制的声控电子锁。
”
“噢,嘻嘻!
这些锁你砸了研究,大娘等着用你研究的新锁……”
林大婶脸上的笑容,活象夏日盛开的向日葵……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一至三段写林大婶为丢掉钥匙而着急,主要作用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做铺垫,同时也表明林大婶在生活中一直是一个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人。
B.柱子这个人物在文中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作用不小,一是通过他的话把文中两个主要人物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二是他说的话对小说的主题有暗示作用。
C.小说在刻画林大婶这个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有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
D.春春妈比林大婶心胸开阔、通情达理,对于邻里矛盾毫不计较,在小说中体现了一种社会正能量。
E.小说通过对林大婶丢钥匙后,经过思想斗争,最后请经常到家里拿锁偷学开锁的春春给自己开锁的故事,表达了邻里之间要互助互爱,互相理解的主题思想。
12、标题“开锁”在整个故事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3、小说主人公林大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14、春春“偷锁”学习开锁的行为,有人认为可以理解,有人认为不可取,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15分)
15.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蕈(xùn)菌喋血(dié)变徵(zhǐ)悄无声息(qiāo)
B.敛裾(jū)刀俎(zŭ)刹(chà)那长歌当(dàng)哭
C. 侘傺(chì嫉(jí)妒漂泊(pō) 乘彼垝(guǐ)垣
D.椽(chuán)笔漫溯(shuò)芰(jì)荷瞠(chēng)目结舌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选手赵海军在男子摔跤决赛中手臂出现一排牙痕。
无巧不成书,上届比赛同样有运动员“开牙”。
不论这到底是不是正常冲撞?
用牙解决战斗总归不雅。
B.生活原本平淡如水,你需要的酸甜苦辣,要靠自己来调理。
放一点儿糖,它就是甜的;放一点儿盐,它就是咸的。
C.“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活动在哈萨克斯坦和德国两地举行。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一目剪纸、叶脉画、面塑、重庆糖画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将高下其手,现场秀出多年练就的“中国好手艺”。
D.上海刚刚遭遇新一轮雾霾天气,一些商家趁机推出“防霾”口罩。
随着口罩标准的出台,商家鱼目混珠牟利将不再可行。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针对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于2月28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十九届年会确定了“重塑危机后的世界”,旨在寻找稳定金融市场与促使经济增长的良策。
B.在发达国家,“智囊团”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府决策机制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现如今它已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C.南昌火车站位于京九、浙赣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位置,今年春运期间,日均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增长了56%。
尽管是大年初一,车站的大厅里仍有不少旅客在排队购票。
D.如果一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能够给其应有的回报,他就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感。
近年来,中国政府即将明确提出这一基本理念,并在政策制定和二次分配上有所体现。
18.简要说明下面一幅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
要求:
标题不超过10个字。
(6分)
(1)为本幅漫画拟一个标题。
(不能以“无题”为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2)这是一幅获奖的漫画,请你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4分)
答:
七、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60分)
有一种鸟,它能够飞行几万公里,飞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
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到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就站在树枝上睡觉。
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了太平洋,靠的却仅是一小截的树枝。
试想,如果小鸟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和食物等所有的用品,一股脑儿全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的起来么?
作文要求:
小鸟的成功飞渡包含了许多道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做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试卷答案
1.
4.A(龌龊:
器量狭小)
5.D(A.前一“之”是助词,的;后一“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前一“者”是代词,……的人;后一“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前一“以”是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后一“以”是介词,用,拿。
D.都是副词,就)
6.C
7.
(1)先生说:
“我不是亲手打海盗,请求公相您赏赐我二百精兵,任凭我指挥,一定有回报。
”公相答应了他。
(关键词:
乞、以、许、判断句。
共3分)
(2)先生坚决不听,让士兵们吃饱,最终开着船前行。
(关键词:
毅然、饱餐、扬帆、竟。
共3分)
(3)先生命令用铁钩拉起他们,又用长绳绑到一起,一个接一个像穿起来的鱼一样有七百多人,押解到总督衙门请求怎么处置。
(关键词:
而、汇、解、请示。
共4分)
参考译文:
先生姓彭,名字叫翥,字竹林。
被选为广东封川县知县,后来调到香山当同知。
乾隆四十九年春天,我寓居在端州,彭先生来看我,非常恭敬地对我行弟子对师傅的礼节。
他外貌清秀因而略显纤弱。
但是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是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
乾隆五十三年,有个叫平波大王的人带领老百姓做贼寇。
福敬斋公相做广东总督,派遣水军出海抓捕,命令香山县令置办军需品,半年了一个海盗也没有抓到。
将领们没办法为自己辩解,反而制造谣言诬陷先生供应不周全,兵器机械朽钝。
福公生气了,把先生召了进去,用严厉的声音说:
“你器量狭小不称职,虽然是文官,我难道不能凭军法处置吗?
”叫出武将们一起揭发他。
先生神色不变,只是申明香山是个小城,所置办的粮饷,已经花费了三万多两银子。
之所以抓捕这么久却没有收获,是因为武将们畏缩不前不能作战。
公相不说话,脸色稍微和缓了。
先生知道打仗不能够凭口舌争辩取胜,就奋起说:
“我愿意辞掉同知的官职,亲自前去捉拿贼寇。
”公相微笑着说:
“你是文弱书生,果真上阵,不会被盗贼的靴尖踢倒吗?
”先生说:
“我不是亲手打海盗,请求公相您赏赐我二百精兵,任凭我指挥,一定有回报。
”公相答应了他。
先生回到衙暑,拿出自己的俸禄并同府库的钱财,造了三艘战船,清理检查枪炮火药,赏赐品和军粮,都准备得很妥当。
他穿上短装,率领穿着军装的健儿们出去巡逻放哨。
武将们认为他迂腐并且狂妄,没有不偷着笑的。
先生到天妃庙祈祷求风,船上忘记带战鼓,就借庙里的鼓敲打,来壮大军威。
第二天天刚亮,果然起了顺风。
先生直接驶出海口,公相命令武将们一起出剿,在海岛上相遇。
武将摇手说:
“风虽然顺了,不久就会转向,应该慢慢走。
”有人说:
“今天是反支日,不利于出兵。
”有人说:
“海盗出入不定,必须探明了他们的老巢再前往。
”先生坚决不听,让士兵们吃饱,最终开着船前行。
走了一百多里,遇到两艘海盗船,就开炮攻打他们,打死了十多个人。
贼寇们长久没有遇见官兵,没想到会突袭,惊惶地逃走了。
先生知道几天之内贼寇一定会聚众来袭,就退回岛上,约武将们一起出洋。
第二天,先生看见风顺了雾消了,就开船出去,果然有八九艘海盗船从上游来了。
起初还徘徊着想要避开,接着发现官兵少,海盗们就拿着枪直接来进犯。
开炮攻打他们。
刚好大军也来了,攻破了海盗船,海盗们都掉到水里。
千百个海盗的头颅在海面上下漂动,像浮在水面上的瓜,反而向官船哭喊饶命。
先生命令用铁钩拉起他们,又用长绳绑到一起,一个接一个像穿起来的鱼一样有七百多人,押解到总督衙门请求怎么处置。
公相非常高兴,马上上奏朝廷。
按照圣旨赏赐彭翥五品顶带,送到吏部并引他朝见皇帝,授予他湖南岳州府同知的官职。
福公奏请留先生办理善后事宜,仍旧补充做琼州同知。
代理知府做事。
.8.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
(一点1分)
9.“嫌”是“嫌弃”之意,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尾联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
(2分)
10.
(1)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4)兰泽多芳草所思在远道
(5)青青子衿但为君故
11.E3分,B2分,D1分,(A项“在生活中一直是”无中生有,C项没有侧面描写、外貌描写。
D项“通情达理、毫不计较”有点言过其实,如和林大婶对骂。
)
12、①标题“开锁”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全文情节都是围绕“开锁”展开;②“开锁”是矛盾冲突的根源,也是矛盾冲突的结果,使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③标题“开锁”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小说中人物,尤其是林大婶多年“心锁”的打开,使邻里矛盾涣然冰释。
(每点2分,共6分。
)
15.BA悄qiǎoC泊bóD溯sù
16.DA指事情多因凑巧而成,与语境不合。
B调养身体治疗疾病,应用“调剂”。
C项上下串通起来营私舞弊,贬义。
17.BA项,成分残缺,缺少“确定”的宾语,可在引语后加“的主题”。
C项,句式杂糅,“处于……位置”与“位于……处”杂糅,去掉“位置”即可。
D项,不合逻辑,“近年来”与“即将”自相矛盾。
18.
(1)答:
示例:
砍伐者的“慈善”(或“抢救”等)(答案不唯一)
(2)答:
强烈地讽刺了“滥伐者”摧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