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650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5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邢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

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白磷作包装食品的脱氧剂B.食品保鲜膜能减缓食品中水分的蒸发

C.用液氨作制冷剂冷蔵物品D.用臭氧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白磷着火点低,容易自然,所以不宜用白磷作包装食品的脱氧剂,故A错误;B.食品保鲜膜用的是聚乙烯塑料不通透,密封效果好,能减缓食品中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C.液氨挥发为气体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可以用作制冷剂冷蔵物品,故C正确;D.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故D正确;答案:

A。

2.臭氧已成为夏季空气污染的元凶,地表产生氧的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是反应③的催化剂

B.O3、O是反应的中间体

C.反应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D.产生臭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NO2是反应的催化剂,故A错误;NO和O原子是反应的中间体,O3是反应的产物,故B错误;反应②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根据反应图示知产生臭氧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答案:

D。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剂可扑灭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金属起火

B.常用高温和紫外线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是因为高温和紫外线可使蛋白质变性

C.影化食品中禁止使用含铝的食品添加剂,是因为铝元素会危害人体健康

D.家庭装修时用植物生态涂料代替传统墙面涂料,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剂不能扑灭金属钠着火,因为金属钠着火会产生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帮助钠的燃烧,故A错误;B.医疗器械表面附着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构成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遇到高温时会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因此能用高温来消毒。

故B正确;C.摄入过多的铝,对脑、心、肝、肾和骨组织等有害。

所以食品中禁止使用含铝的食品添加剂,故C正确;D植物生态涂料无毒无污染,所以代替传统墙面涂料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故D正确;答案:

D。

4.形成酸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NOx、SO2的烟气和酸雨的分散剂相同

B.酸周沉降到地面后酸性还会有所增强

C.机动车尾气中的NOx来源于燃油中的含物质

D.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消石灰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含NOx、SO2的烟气和酸雨的分散剂不相同,硝酸形成的酸雨的分散剂是HNO3,硫酸形成的酸雨的分散剂是H2SO4,故A错误;B.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是SO2+H2O=H2SO3,亚硫酸是弱酸,又不稳定易被氧化成硫酸,所以沉降到地面后酸性还会有所增强是正确的。

故B正确;C.机动车尾气中的NOx来源于在电火花的条件下,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氮的氧化物,故C错误;D.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消石灰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故D错误;答案:

B。

【点睛】本题抓住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来解答。

酸雨分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

硝酸型酸雨是由氮的氧化物与雨水反应生成硝酸而形成的;硫酸型酸雨是含硫的化合物燃烧生成SO2气体,遇到雨水形成亚硫酸,亚硫酸是弱酸,又不稳定易被氧化成硫酸。

结合此知识点进行回答。

5.实验室欲从含MgBr2的水中提取Br2,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欲从含MgBr2的水中提取Br2,首先氯气与溴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溴单质;即发生反应:

Cl2+MgBr2=MgCl2+Br2;因为溴溶于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再加入苯或四氯化碳进行萃取,静置溶液分层,然后进行分液;又因为溴与有机物的沸点不同,可再进行蒸馏操作,可得到溴单质。

【详解】欲从含MgBr2的水中提取Br2,首先氯气与溴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溴;即发生反应:

Cl2+MgBr2=MgCl2+Br2,通过A装置完成;因为溴溶于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再加入苯或四氯化碳进行萃取,使溶液分层,然后进行分液,通过C装置完成;又因为溴与有机物的沸点不同,可再进行蒸馏操作,可得到溴单质,通过D装置完成。

根据以上分析没有用到过滤操作,所以答案为B。

【点睛】根据海水中提取溴的原理进行判断。

首先是母液的氧化Br-2再进行萃取分液,蒸馏提纯即可获得单质溴。

结合制取原理,分析实验方法进行判定。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细菌,所以可以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故A正确;B.过氧化钠可以和水或是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或是碳酸钠和氧气。

在呼吸面具中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故B正确;C.钠的金属性比钾弱,但他们都属于活泼金属,都能和水反应放出氢气,所以不能在溶液中制取,在熔融状态下,根据强制弱的规律,也不能用钠制取钾,故C错误;D.Cu能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同时Cu被氧化生成铜离子,所以氯化铁溶液能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选C。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NH4F中含有的质子数为2NA

B.1L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Nat的数目为0.01NA

C.2.24L(标准状况)Cl2溶于水,生成H+的数目为0.1NA

D.含6.08乙酸的水溶液中氧原子的数目为0.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1molNH4F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20mol,所以0.1molNH4F中含有的质子数为2NA,故A说法正确;BpH=12.的溶液的c(OH-)=0.01mol/L,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是由于CO32-的部分水解,因此,该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01mol/L,1L溶液中含有的Na+离子数大于0.02NA。

故B说法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Cl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H2OH++Cl-+HClO,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因此,反应生成H+的数目小于0.1NA。

故C说法错误;D.含6.0g乙酸的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0.2molO,但水分子也含有氧原子,因此,该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大于0.2NA,故D说法错误,本题答案:

A.。

8.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进行焰色反应时,用铜丝蘸取某碱金属盐溶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B.用标准盐酸来滴定氨水测定其浓度时,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C.蒸发结晶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至大部分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D.测定溶液pH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pH试纸上,然后比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铜丝灼烧火焰有颜色,可能会覆盖碱金属火焰的颜色,所以做焰色反应时,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盐溶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故A错误;B.用标准盐酸来滴定氨水所得的溶液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是正确的,故B正确;C.蒸发结晶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至大部分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符合操作原理,故C正确;D.测定溶液pH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pH试纸上,然后比色符合操作,故D正确;答案:

A。

9.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氯化铝与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B.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加热条件下会生成一氧化氮;C.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析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D.FeS2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详解】A.氯化铝与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所以得不到氧化铝,故A错误;B.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析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加热条件下会生成一氧化氮,得不到二氧化氮,故C错误;D.FeS2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故D错误;所以D答案是C。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HCO3—+OH—=CO2↑+H2O

B.4mol・L—1的NaAlO2溶液和7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

4AlO2—+7H++H2O=3A1(OH)3↓+Al3+

C.酸性条件下,用H2O2将I—转化为I2:

H2O2+2I-=I2+2OH—

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2ClO-+CO2+H2O=2HClO+CO32—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HCO3与NaOH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OH-=CO32-+H2O,故A错误;B、将4mol的AlO2-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需要4mol氢离子,剩下的3mol氢离子溶解1mol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4AlO2-+7H++H2O=3Al(OH)3↓+Al3+,故B正确。

C、酸性条件下,I-被H2O2氧化,H2O2被还原成水,离子方程式为:

2I-+H2O2+2H+=I2+2H2O,故C错误;D、一开始通入CO2时,先生成CaCO3沉淀,继续通入CO2会与CaCO3、H2O反应生成可溶的Ca(HCO3),沉淀溶解,因此总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2+H2O=HCO3-+HClO,故D错误;故选B。

【点睛】碳酸氢钠是酸式盐,氢氧化钠是碱,两者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a(ClO)2与少量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HClO,Ca(ClO)2与过量CO2反应生成Ca(HCO3)2和HClO;酸性条件下,H2O2被还原成水;1molAlO2-转化为Al(OH)3沉淀需要1molH+,1molAl(OH)3沉淀溶解需要3molH+。

11.实验室用HCl和O2制备氯气并检验氯气性质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A.①、②中盛放的试剂依次为浓盐酸、浓硫酸

B.管式炉中发生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C.实验结東时先停止加热,关闭K,再从④中拿出导管

D.装置Q(贮气瓶)可用于贮存N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需将浓盐酸慢慢加入硫酸的底部制取HCl,,所以A正确;B.管式炉中发生反应4HCl+O2Cl2+2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故B错误;C.实验结束时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