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285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城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全国城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全国城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全国城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全国城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城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docx

《全国城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城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城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docx

全国城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

《北京城市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

第一章总论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城市供水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保证供水水质,增强供水能力,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2编制原则

2.1突出重点,提高饮用水水质

针对当前饮用水源污染的实际情况,对照《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认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造与建设相结合、以改造为重点做好自来水厂净水工艺技术改造工作。

原水达不到饮用水水源标准的,或因净水工艺落后不能满足饮用水标准的,应列入改造和建设规划。

工艺技术改造应优化工艺,宜根据不同的水源情况,分别采取强化常规处理工艺、预处理工艺改造或深度处理等技术更新。

保障出厂水质和用户龙头水质是提高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重点。

2.2节流、开源、环境保护并重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充分重视水资源节约和水污染防治,科学规划城市供水保障体系,加快供水设施建设。

2.3实事求是,合理确定规模

依据城市用水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预测用水需求,统筹规划、立足近期、兼顾远期,分步实施、合理确定改造和建设规模,防止新建项目规模贪大。

紧密结合《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近期规划(2006年—2007年)》,厂网并举、管网先行,提高供水设施利用率。

2.4协调城乡发展,发展区域供水

坚持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区域供水,促进城乡供水设施共建共享。

2.5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

加强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加强自备井供水管理和加快自来水置换工作,强化供水水质行政督察,制定应对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预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规划编制依据

3.1规划依据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年》(1992年编制)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北京市各卫星城总体规划(1998—2002年编制)》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4年编制)

《奥运行动计划》

《全面落实“两个转变”,统筹城乡循环水务》

《北京市区供水规划研究》(2001年12月编制完成)

《北京市用水调研综合报告与北京市需水量预测报告》(2002年12月编制完成)

《北京市各区县卫星城供水专项规划》(2002年—2003年编制完成)

《北京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2005年编制)

3.2法规、条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城市供水条例》

5.《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

8.《国务院办公厅研究饮用水安全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2006]22号)

9.《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地区[2006]1030号)

10.《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0号)

11.《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号)

12.《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53号)

13.《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

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6.《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17.《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18.《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

1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2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2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22.有关饮用水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4规划范围

北京市中心城和新城及小城镇,重点为中心城和新城。

5规划年限

近期:

2010年;远期:

2020年。

以近期为规划重点。

现状年为2003-2005年,规划现状水平年为2004年。

6规划任务

1.净水厂、供水管网的改造与建设

2.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建设

3.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7组织安排

组织单位:

北京市水务局供水处

承担单位:

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院

参加单位:

北京市水务局排水处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节水管理中心

北京城镇供水协会

8北京市基本情况

8.1自然地理概况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

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m,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m,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m,为北京市最高峰。

境内贯穿五条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洳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

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纵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

规划中心城范围:

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回龙观,面积1085km2。

按照布局特征,可将中心城划分为三个部分,即:

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十个边缘集团、以及外围逐步实现城市化的绿化隔离地区。

中心地区面积约336平方公里,边缘集团共约268平方公里,绿化隔离地区面积约481平方公里。

8.2经济概况

200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61万元(折合美元3877美元)。

2003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6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1311.9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2255.6亿元,增长10.3%。

三类产业比重由1995年的5.8%、44.1%和50.1%变化为2.6%、35.8%和61.6%,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

全市有工业企业3万多家,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龙头。

形成了包括电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印刷等行业,门类齐全、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2003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012.5亿元,工业总产值3810.4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产值1520.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9.9%。

近十几年来,北京市的工业企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在工业布局方面,从市中心区向远郊工业开发区转移。

北京市工业企业搬迁工作始于1985年,经过20年的时间,特别是"九五"后期的企业搬迁调整,四环路以内的重点污染扰民企业有序地进入了搬迁改造的实施阶段。

通过搬迁,四环路以内工业企业的占地比重大大减小,基本实现了《北京工业布局调整规划》中计划2005年将工业用地比例降至7%的目标。

第二章北京城市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

1城市供水现状

1.1城市规模

2004年北京市总人口1492.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62.9万人,暂住人口329.8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187.2万人,农业人口305.5万人。

2004年修编的总体规划和2005年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确定2020年北京市规划总人口18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00万人,农业人口200万人。

确定2010年北京市规划总人口1650万人,其中中心城人口规模920万人,新城人口规模365万人,小城镇及农村人口365万人。

1.2供水设施现状

北京城镇供水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自来水系统(公共集中供水系统),为城市生活及一般工业和部分电厂供水;第二部分是分散的自备井、农业井、独立取水系统;第三部分是以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为骨干的地表水供水系统,主要为电厂、钢厂、化工厂等大型工业及农业、城市河湖环境供水。

供水普及率为100%。

1.2.1中心城城市供水

中心城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由自来水厂和自来水管网组成,城市自来水厂共十一座。

现状中心城城市自来水供水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石景山自来水公司承担,属于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自来水厂有十座,其中一、二、三、四、五、七水厂和丰台镇水厂取用中心城地下水;第八水厂取用顺义潮白河冲积扇地下水;田村山水厂和第九水厂取用密云水库地表水;分钟寺水厂为调蓄水厂。

石景山自来水公司杨庄水厂取用当地地下水,利用地区管网向石景山地区供水。

表1-12004年中心城供水能力统计表单位:

万立方米/日

序号

水厂名称

现有设备能力

万立方米/日

实际供水能力

万立方米/日

1

一厂

3.22

2.3

2

二厂

9.26

8.5

3

三厂

38.98

28.8

4

四厂

5.09

3.5

5

五厂

3.02

3

6

七厂

2.23

1

7

八厂

47.35

32

8

九厂

150

150

9

田村山水厂

17

17

10

丰台镇水厂(调蓄)

 

11

分钟寺调蓄能力

 

 

 

补压井

14.65

6.19 

 

小计

290.8

252.79

12

杨庄水厂

5

5

 

合计

295.8

257.29

现状自来水供水范围大于中心城规划范围,自来水供水范围东至定福庄地区,西到石景山地区,北至海淀山后中关村发展区,南到南苑地区及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另外,中心城自来水目前还向通州新城输送水量约1万立方米/日。

2004年中心城自来水实际日供水能力257.29万立方米,供水管线总长度约达到6615.6公里,最大直径为DN2600毫米。

高日供水量曾达到267万立方米/日(1999年),2004年为244万立方米/日,高日变化系数为1.22;供水漏损率(包括管网漏失水量和计量误差产生的水量)为15.94%,低于全国供水行业平均漏损率17%。

供水服务面积约600余平方公里。

除了自来水供水外,中心城还有自备井供水。

自备井供水量占自来水和自备井用水量的33.53%。

1.2.2新城供水

北京市规划新城共11个,包括顺义(含中心区、空港、牛山、马坡和河东地区)、通州、亦庄、黄村、门城、昌平(含中心区、沙河)、房山(良乡、燕化、城关)、密云、怀柔、平谷和延庆。

北京市各新城的供水主要由自来水和自备井共同供给。

新城中亦庄新城由中心城自来水供水,其它新城的自来水供水能力合计为111万立方米/日,水厂规模约98万立方米/日,高日供水量合计为68.15万立方米/日。

新城中还有两个未建有自来水厂,靠水源井直接向自来水管网供水。

新城的自来水高日变化系数在1.17~1.97之间,供水漏损率在7.1%~29.8%之间。

除了自来水供水外,新城还有自备井供水。

自备井供水量约占自来水和自备井用水量的39%。

1.3用水现状及用水需求发展趋势

1.3.1用水现状

近十几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城市供水设施有了很大发展,截至2004年北京市全市城镇自来水日供水能力约为399万立方米,供水管线总长度约达到9981公里。

全市城市自来水和自备井用水量138549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00197万立方米,工业用水38352万立方米,各占72%和28%。

按供水构成分:

自来水用量82986万立方米,自备井用水量55563万立方米,各占59.9%和40.1%(市统计局资料)。

详见下图。

1.3.2用水需求发展趋势

⑴中心城城市用水发展趋势(自来水和自备井)

1981~2004年城市生活用水由38534万立方米上升到72058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增长1457.57万立方米。

其中2000年达到70911万立方米,之后城市在继续发展扩大,而生活用水却有所降低,这与近两年水源紧缺、水价提高和节水措施普及等因素有关系,至2004年开始生活用水有所回升为72058万立方米,超过2000年用水量。

1981~2004年工业用水由41368万立方米减少到17462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减少1039.39万立方米。

其中2000年以后工业用水下降速度较快,2000年~2004年平均年下降1730.73万立方米。

近几年北京市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向边缘集团和郊区搬迁是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与近两年水源紧缺、水价提高和节水措施到位等因素也有关系。

随着北京市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各郊区县或外省市,如首钢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首钢有污染的涉钢产业系统在2010年左右迁出北京,只保留首钢总部和研发体系以及不造成环境污染的销售、物流、三产等业务。

未来中心城工业发展趋势是,将以发展新兴第三产业为主,包括高新技术产业。

⑵新城用水发展趋势(自来水和自备井)

根据《北京市用水调研与需水预测研究报告》,从1991~2000年,远郊各区县的城镇生活用水量都有较大增长,平均每年增长7.13%,其中新城生活用水量平均年增长7.30%,小城镇平均年增长6.93%。

在新城中生活用水增长最多的有:

延庆、良乡、沙河、平谷、昌平、通州、密云等新城都增长一倍以上。

根据近几年郊区新城工业发展来看,整个工业用水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是原有的乡和乡以上的传统工业,如燕京啤酒厂和燕山化工总厂等;二是开发区的新型工业,如亦庄经济开发区、顺义的林河工业区、汽车工业区和怀柔的雁栖工业区及昌平科技园区等。

北京市郊区各个工业开发区,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发展比较迅速。

随着北京市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各郊区县,未来工业发展趋势是,各郊区县将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现代制造业密集区。

预计与工业发展相关的工业用水在郊区县会继续增长。

1.4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为了适应北京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加大了水厂、调蓄泵站和自来水管线等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力度。

城市供水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按照国际大都市和生态建设标准要求,还存在隐患和问题,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

主要问题有:

1.4.1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源水质呈变化趋势、水质影响城市供水

由于连续枯水年,密云水库来水量逐年大幅度减少,致使地表水厂水源严重不足。

地下水源由于长期超采,以及近几年来中心城大量挖沙废弃的砂石坑被大量垃圾填埋而日趋恶化。

自来水一、四、七厂的部分水源井水质硬度和硝酸盐含量已超标,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地下水厂部分水源井水质超标停止使用,导致地下水厂水源供水能力衰减。

如中心城2004年供水设备能力307万立方米/日,实际供水能力仅为257.29万立方米/日,并且还在继续衰减。

1.4.2部分地区自备井供水状况亟需改善

中心城和新城的部分自备井供水地区水质、压力、水量存在一些问题,同时易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不利于节约用水,更重要的是会引起地下水开采与管理上的无序,必须逐步对自备井予以取代,发展自来水集中供水。

1.4.3城市供水系统抗击突发事故能力有待加强

应对灾害、反恐、水源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无论是主要水厂还是供水干管出现故障时,都可能造成较大面积的停水事故,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供水。

如:

2002年秋季由于密云水库藻类大量繁殖,原水产生嗅味,影响了第九水厂出厂水水质,后采取紧急措施才使问题得以解决。

此外,在解决中心城地下水厂普遍存在的硬度、硝酸盐超标问题方面,还缺乏可以广泛应用的水处理技术措施。

在供水管网中,部分管材陈旧、管线占压和地面不均匀沉降等都是管网安全运行的最大隐患。

旧城区的部分细小管线尚未改造,形成低压区;有739处供水管线被“圈占埋压”;施工挖断、爆裂供水管线引起大面积停水事故时有发生;城市供水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供水管网维修设施亟待完善,由于供水管网维修、抢修站点配套数量少,不能及时处理突发事故,使管线事故造成的停水时间较长。

1.4.4部分管线及附属设施存在着隐患

管龄超过50年的92.95km管线;

因施工质量导致事故频发、存在隐患的62.28km管线;

影响用户终端水质的DN75mm及以上的无内衬钢管、普通铸铁管;

建设部明令禁用及不推荐使用的小口径DN50mm以下的镀锌管;

影响管网安全运行和抢修的老旧闸门、消火栓及排气门等附属设备。

1.4.5城市公共供水系统中现状水厂布局不均,造成管网供水压力不平衡,管网运行不够灵活

现状北京中心城的骨干水厂在北部,造成北部地区水压较高,西南部与东部地区供水压力低,甚至形成低压区。

如,中心城北郊第九水厂附近的洼里地区管网压力在0.5MPa左右,而西南郊丰台科技园及西郊玉泉路地区管网压力只有0.2MPa左右。

2规划目标

2.1总体目标

以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为重点,近期着重解决由于供水水源污染及突发性水源污染事故频发地区城市的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远期全面提高饮用水质量,解决城市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

2010年城市供水普及率要达到100%,其中自来水用水占有率中心城要达到90%;新城要达到80%。

小城镇集中供水普及率要达到100%。

2020年自来水用水占有率中心城要达到100%;新城要达到100%。

小城镇集中供水普及率要达到100%。

2.2分项目标

(1)供水水质:

按照城市的类别和经济发展水平,2010年城市供水水质要达到建设部2005年颁布的,于2005年6月1日实施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和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008年奥运会供水承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同时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实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高科技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生产全过程,规范产、供、销各环节。

(2)供水管网:

提高管网质量,消除二次污染,确保用户端水质达标;管网服务压力达到《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对供水压力的技术要求,保障正常供水;供水漏损率2010年平均应不大于14%,其中管网漏损2010年应不大于12%,供水漏损率2020年平均应不大于12%,其中管网漏损2020年控制在10%以下。

(3)水质检测能力:

在已经建立的“两级网三级站”供水水质检测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并完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

具体要求为:

国家站应当具备《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和有关饮用水水质国家标准所要求的全部检测项目的检测能力;地级站具备所有常规项目的检测能力;其他监测站具备监测生产控制项目的能力。

设置一定数量的余氯、浊度等项目在线监测仪,有条件的城镇可以每10平方公里设置一个在线监测仪。

(4)安全管理:

所有城镇都应当建立较为完善的日常安全管理与应急体系及相应的技术措施,所有供水企业都应当制定饮用水安全计划。

表2-1北京城市供水发展目标体系

项目

城镇

单位

2004年

2008年

2010年

2020年

1城市供水普及率

%

100

100

100

100

其中:

自来水用水占有率

中心城

%

66.47

70

90

100

新城

%

60.65

70

80

100

2小城镇集中供水普及率

%

100

100

3供水水质标准

 

 

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4城市自来水高日需供水量

万立方米/日

500

824

5城市自来水厂供水能力

万立方米/日

399

581

824

6年末供水管道总长度

9981

7城市需水总量

自来水自备井

亿立方米/年

13.855

14.19

14.36

20.99

其中:

生活

自来水自备井

亿立方米/年

10.02

10.37

10.55

15.42

工业

自来水自备井

亿立方米/年

3.835

3.82

3.81

5.57

注:

2010年全市城市需水量取预测下限值,2020年全市城市需水量取预测上限值。

3供水规划

3.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首都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同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办公及生活所在地,城市用水尤其是生活用水从水量和水质上都是要必须保证的。

它关系到北京的社会稳定以及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

因此,北京的供水安全问题要给予特别关注。

⑴城市供水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保障,因此从供水机制、管理体制、供水水源、供水能力、供水水质和供水价格体系等多个方面来统筹安排,支撑城市供水。

⑵在各种水源的统一调配使用中,要贯彻“优水优用、城乡统筹”的原则,优质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源要优先满足城乡人民生活使用,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绿化和农业,要尽量使用处理后的再生水和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

⑶根据奥运会申办报告中的承诺,2008年不仅要保证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供水需求,自来水水质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同时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⑷为确保北京城市安全供水,在加紧实施现有水厂改扩建工程的同时,要合理有序地建设新水厂,增加城市的供水能力。

并采取先进有效的水处理工艺,改善现状地下水厂水质,逐步恢复部分地下水厂的供水能力,为地表与地下水源联合调配创造条件。

⑸要完善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系统,普及自来水供水。

新增城市用水由自来水供给,自来水供水范围内不再新打自备井,并创造条件逐步用自来水置换自备井供水。

⑹在加大水源保护和建设力度的同时,自来水厂水源要实施当地与外调水源、地表与地下水源联合调配。

在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区和南水北调中线供水范围内优先利用地表水源和地表水厂供水。

城市自来水厂和管网建设,必须适应水资源联合调度的要求。

根据北京市水资源规划,结合中心城、新城和小城镇发展规模和时序,合理安排水厂和设施建设。

置换下的自备井要进行合理改造,统一管理作为城市供水的备用和应急设施。

3.2城市供水规模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北京市供水指针研究》成果,规划2010年,中心城自来水供水漏损率取14%;自来水高日变化系数取1.30。

各新城自来水供水漏损率取10%~14%;自来水高日变化系数取1.3~1.4。

规划2020年,中心城自来水供水漏损率取12%;自来水高日变化系数取1.25。

各新城自来水供水漏损率取12%;自来水高日变化系数取1.3。

表2-2北京城市规划需水量表

项目

城镇

单位

2004年

2008年

2010年

2020年

1城市供水普及率

 

%

100

100

100

100

其中:

自来水用水占有率

中心城

%

66.47

70

90

100

 

新城

%

60.65

70

80

100

2小城镇集中供水普及率

%

 

100

100

3城市自来水高日需供水量

 

万立方米/日

 

500

824

4城市自来水厂供水能力

 

万立方米/日

399

 

581

824

其中:

中心城

万立方米/日

257

361

457

新城

万立方米/日

98

179

265

5城市需水总量

自来水自备井

亿立方米/年

13.855

14.19 

14.36

20.99

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