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医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239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咽炎医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慢性咽炎医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慢性咽炎医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慢性咽炎医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慢性咽炎医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慢性咽炎医案解析.docx

《慢性咽炎医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咽炎医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慢性咽炎医案解析.docx

慢性咽炎医案解析

慢性咽炎医案解析

全网发布:

2011-06-2320:

35发表者:

李凡成(访问人次:

12199)

一、概述

慢性咽炎是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中医称慢喉痹。

以咽部疼痛或干痒不适,并见咽部肌膜红肿,小瘰增生或咽部肌膜萎缩等为主要临床特点。

临床上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肥厚性咽炎(有淋巴滤泡增生或咽侧索增生等)、萎缩性咽炎(有粘膜干燥枯萎,甚则咽后壁椎体轮廓显现)三种。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凡成

现代中医称本病为慢性痹。

其病因病机复杂,可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而成,或因局部或邻近器官病变,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病﹑慢性扁桃体炎、龋病﹑长期烟酒过度,长期吸入粉尘、有害气体刺激,以及全身多种慢性病,如贫血、便秘、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等,导致机体的阴虚﹑郁热﹑气虚﹑阳虚﹑气郁﹑血瘀等,以致咽喉不利。

其中萎缩性咽炎多因萎缩性鼻炎发展而来。

二、妙法绝招解析

1.肺阴不足,咽失濡养(李斯炽验案)

(1)病历摘要:

谢某,男,成年。

主诉咽喉干燥疼痛,咳嗽,痰质粘稠,鼻内结痂,诊为慢性咽炎。

脉浮弦略数,舌苔微黄。

此为肺阴不足,肺热兼风邪夹痰之候。

治宜润肺化痰,祛风清热。

药用玄参、天花粉、麦冬、枳壳、浙贝母、知母、射干、钩藤各9g,薄荷6g,甘草3g。

复诊:

服上方多剂后病情大有好转,咳嗽减轻,喉头已不干燥,但鼻孔有时结痂,脉细弦,舌苔微黄。

处方仍宗前法为丸:

生地黄、天花粉、麦冬、旱莲草、瓜蒌壳、紫菀、枇杷叶、知母、连翘、夏枯草、金银花、苍耳子各30g,女贞子60g,天冬、浙贝母各21g,甘草9g,桔梗、杏仁各15g,桑皮、黄柏各24g。

上方制蜜丸,每丸重9g,每日早、中、晚各服1丸。

(《李斯炽医验案》第一集,第29页)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为肺阴不足,阴亏肺热,兼风夹痰。

治以润肺化痰,祛风清热。

方中玄参、天花粉、麦冬、知母养阴清热;枳壳、浙贝母理气化痰;钩藤、薄荷祛风;射干、甘草利咽止痛。

二诊方中,生地黄、天花粉、麦冬、旱莲草、女贞子60g,天冬、知母、黄柏、桑皮养阴清热;瓜蒌壳、紫菀、枇杷叶、桔梗、杏仁、浙贝母,宣肺肃肺,化痰利咽;连翘、夏枯草、金银花、苍耳子解毒,除痰散结;甘草利咽,调和诸药。

2.肺胃阴虚,咽失濡养

吴少怀医验案

(1)病历摘要:

周某,男,46岁。

咽部充血,喉后壁有小瘰增生,外披黄白色分泌物,病已两年。

咽干欲饮,甚则作痛,声音嘶哑,胃纳尚可,便溏尿黄。

原有过敏性肠炎、肺气肿、支气管炎。

舌质红,脉沉细滑数。

证属肺胃阴虚,治拟滋阴清热利咽:

玄参、麦冬、天花粉、浙贝母、赤芍药、竹茹、淮山药、石斛各9g,桔梗6g,牡丹皮、陈皮各4.5g,甘草3g.。

3剂后咽中转润,仍觉疼痛,舌脉同前。

上方去浙贝母,加川贝母9g,牛子3g。

再服3剂,咽痛好转,有痰易吐,味咸色黑,大便稀,舌苔白,质红,脉沉缓。

处方:

按二诊方去牡丹皮、石斛,加川楝4.5g,谷芽6g。

3剂。

四诊:

症消失。

舌苔薄白,脉沉缓。

再拟清热养阴,润喉利咽,以善其后:

三诊方去川楝、谷芽,加生地黄、白芍药各9g。

(《吴少怀医验案》第371-372页)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属肺胃阴虚,咽喉失养,痰热上干清道。

治拟滋阴清热利咽。

方中玄参、麦冬、赤芍药、牡丹皮、天花粉、石斛养阴清热;浙贝母、桔梗、陈皮、竹茹清热化痰;牛蒡子利咽止痛;淮山药健脾;甘草调和诸药;川楝疏肝;谷芽健脾消食;生地黄、白芍药养阴清热。

干祖望验案

病历摘要:

张某,男,45岁。

咽喉干燥如烟熏火灼,晨轻暮重,病已两年,每于进食辛辣后加重,痰粘,有时带血,口干喜饮,大便干结。

查见咽部暗红,滤泡增生,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以益肺生津:

沙参、麦冬、天花粉、阿胶、桑白皮、生地黄各10g,桔梗6g,甘草3g,另冲柿霜1g,蜂蜜1匙。

上方10剂而愈。

(严道南,《黑龙江中医药》1985;3:

1)

又案:

柯某,男,45岁。

咽干钝痛,频频清嗓,常以凉水润喉,时轻时重,已10余年。

近来头晕胸闷,大便偏干,嗜烟已戒。

检查见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增生,轻度充血,粘膜部分萎缩。

舌脉正常。

证属津液亏耗,咽喉失于濡养。

治以增液润燥,濡养咽喉:

生地黄、玄参、麦冬、柿霜、杏仁、沙参各10g,芦根30g,桔梗6g,甘草3g。

上方连服25剂,调理月余而愈。

(张泽民,《江苏中医杂志》19924:

3-5)

(2)妙法解析:

前例患者病机多属肺胃郁热内蕴,灼津炼痰,阻滞清道。

治以益肺生津。

方中沙参、麦冬、天花粉、阿胶、生地黄滋阴润肺;桑白皮、柿霜清泄肺热;桔梗、甘草利咽止痛;蜂蜜润肠通便以泻热。

后例患者病机属津液亏耗,咽喉失濡。

治以增液润燥,濡养咽喉。

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沙参滋阴润肺;芦根清热生津;杏仁宣肃肺气,助桔梗、柿霜、甘草化痰利咽。

3.肾阴不足,虚火灼咽

明·薛已验案

(1)病历摘要:

地官胡诚甫,咽喉燥痛,此肾经膀胱虚热,用四物,加黄柏、知母、玄参,四剂少愈。

更以人参固本丸,一剂不复发。

(口齿类要》)

又案:

义士顾克明,咽喉作痛,至夜发热,此肝肾阴虚之热。

用四物,加酒炒黑黄柏、知母、麦门、五味,治之而愈。

(《外科发挥·咽喉》卷6)

又案:

一男子咽痛,午后益甚,脉数无力,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荆、防,四剂而愈;仍以前药,去荆防加玄参、甘桔数剂,后不再发。

(《外科发挥·咽喉》卷6)

(2)妙法解析:

此三例患者均从肾虚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认识。

故治以滋阴降火。

精血同源,精血互生。

薛氏补肾,习用四物。

首例患者以四物汤(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药)加玄参养血滋阴以补肾,黄柏、知母清降虚火。

人参固本丸(人参、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益气养阴补肾。

第二例患者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滋阴补肾,清火以清虚热,肺肾金水相生,加麦冬、五味子益肺以强肾。

第三例患者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以滋阴降火;复加荆芥、防风疏风散邪,患者当素有咽痛而兼风寒外感可知,故复诊时去荆、防,加桔梗、甘草利咽止痛。

干祖望验案

(1)病历摘要:

普某,男,20岁。

患者咽喉病半年,现咽喉干燥,求热水冀润,咽痛夜甚,并有烧灼感。

伴头晕目眩,自觉烘热。

检查见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增生,严重充血,粘膜部分萎缩。

证属肾水不足,相火上炽,咽喉被灼。

治以滋水涵木,潜降利咽:

黄柏3g,知母、生地黄、淮山药、茯苓各10g,泽泻、牡丹皮各6g,芦根30g。

5剂后症状改善,滤泡增生如故。

上方加香橼10g,继服20剂而愈。

(张泽民,《江苏中医杂志》1992;4:

3-5.)

(2)妙法解析:

此例患者病机属肾水不足,相火上炽,咽喉被灼。

治以滋水涵木,潜降利咽。

方中黄柏、知母清热降火;生地黄、淮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滋补肾阴;芦根生津止渴;香橼理气化痰。

蔡福养验案

(1)病历摘要:

某男,患喉痹数年,证见咽喉微红,干痛,夜间尤甚,吞咽不利,纳食无妨,声音嘶哑,伴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泽,脉细数。

证属肾阴虚,虚阳上越。

治以引火归原,滋润咽喉:

熟地黄30g,女贞子20g,肉桂4g,桔梗、甘草各6g,麦冬、石斛各10g。

上方2剂症大减,连诊3次而愈。

(蔡福养等,《辽宁中医杂志》1988;10:

3-5)

(2)妙法解析:

此例患者病机属肾阴亏损,虚阳上越,咽失濡润。

治以引火归原。

方中熟地黄、女贞子、麦冬、石斛滋阴补肾;桔梗、甘草化痰利咽;肉桂引火归原。

程康明验案

(1)病历摘要:

邹某,男,37岁。

咽痛隐隐,入暮尤甚,头昏目花,腰膝酸软,耳鸣不绝1年多。

西医曾诊为慢性咽炎、中心性视网膜炎、神经性耳鸣等,经治疗未效。

症见神疲,两眼眶周黧黑,咽部暗红,喉底红丝如蔓,蒂丁松弛,舌红苔薄,脉细。

证属水亏于下,阳亢于上。

治以壮水涵木:

熟地黄、淮山药、女贞子各12g,山茱萸18g,泽泻、茯苓各10g,牡丹皮、知母、黄柏各7g,肉桂1.5g。

上方连服半月而愈。

(程康明,《江苏中医杂志》1983;7:

410)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属水不足,虚阳上亢。

治以滋水涵木,引火归原。

方中熟地黄、淮山药、女贞子各12g,山茱萸18g,泽泻、茯苓各10g,牡丹皮、知母、黄柏为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肉桂反佐,引火归原。

柴根生验案

(1)病历摘要:

任某,女,50岁。

自述咽喉燥痛,有灼热感,下午尤甚,声音嘶哑,讲话乏力,头眩,两目干涩,腰膝酸软,月经量少。

查见咽部隐红,咽关小瘰密布,舌红少津,脉细弦。

证属肾精亏损,肝血不足。

治拟滋肾养肝利咽:

沙参、玄参、生地黄、枸杞子各15g,山茱萸12g,桔梗、淮山药、牡丹皮、茯苓、甘菊花各10g,赤芍药、泽泻、生甘草各5g。

三诊:

上方服9剂后咽燥痛已减,小瘰减少,余症均减。

处方:

原方去赤芍药、菊花。

6剂。

四诊:

诸症悉除。

宗上方之药研细末,炼蜜成丸,每丸9g,日服2次,以图善后。

(柴根生,《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0;3:

20-21)

(2)妙法解析:

此例患者病机属肾精亏损,肝血不足。

治拟滋肾养肝,清利咽喉。

方中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枸杞子、甘菊花为杞菊地黄丸,滋阴养肝;沙参、赤芍药、玄参滋阴清热;桔梗、生甘草化痰利咽。

4.肺肾阴虚,咽失濡养

干祖望验案

(1)病历摘要:

陈某,女,45岁,教师。

咽干灼热,午后益甚,渴而求饮,但饮不多,频频清嗓,手足心热,腰酸肢怠,病已年余。

查见咽部暗红如猪肝色,粘膜干燥。

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肺肾阴虚,治以两滋坎兑,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百合、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麦冬、桑白皮各10g,柿霜6g,川贝粉3g(兑服),芦根30g,甘草3g。

10剂而愈。

(严道南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1:

20-21)

(2)妙法解析:

此患者病机属肺肾阴虚,咽失濡润。

治以两滋坎兑。

方中百合、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麦冬滋肾润肺;桑皮、柿霜、川贝粉清热化痰;芦根生津止渴;甘草利咽,调和诸药。

蔡福养验案

(1)病历摘要:

汪某,女,39岁。

素体阴虚,多方医治,逐渐加重。

现口舌干燥,干咳少痰。

伴身有潮热,腰膝酸软,脉细数。

查见咽后壁微红肿,滤泡增生似帘珠。

证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治以清热化痰,散结软坚,佐滋补肺肾:

生牡蛎20g,浙贝母、玄参各9g,昆布、海藻各9g,麦冬、乌梅、石斛、知母各9g。

上方连服15剂而愈。

(蔡福养,《辽宁中医杂志》1982;5:

4-5)

(2)妙法解析:

此例患者病机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痰凝咽喉。

治以清热化痰,散结软坚,佐滋补肺肾。

方中玄参、石斛、麦冬滋阴清热;生牡蛎、浙贝母、昆布、海藻化痰散结利咽;知母降火;乌梅生津利咽。

柴根生验案

(1)病历摘要:

王某,男,48岁。

患者平时口干咽燥,现觉咽部干燥不适,微痛,晨轻暮重,干咳无痰,虚烦不眠,精神疲乏,腰酸软无力,查见咽部微暗红,悬雍垂肥厚,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证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处方:

生地黄、熟地黄、贝母、黄柏、知母、炙杷叶各10g,麦冬、白芍药各12g,玄参15g,炙龟板5g。

二诊:

上方服5剂后干咳已减,咽喉干痛亦轻,精神稍振。

处方:

原方减去杷叶,加百合15g。

上方服12剂而显效,续服30剂而痊。

(柴根生,《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0;3:

20-21)

(2)妙法解析:

此例患者病机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治以滋阴降火。

方中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白芍药、玄参、百合滋阴补肾;黄柏、知母清降虚火;炙龟板滋阴降火;炙杷叶、贝母肃肺,止咳化痰。

王春才验案

(1)病历摘要:

杨某,女,37岁。

患者1年前因急性咽炎迁延未愈,酿成慢性,自觉咽部有物梗塞,灼痒不适,时而疼痛,常吭喀清嗓,晨起有粘痰,时有声音嘶哑。

伴头晕心烦,潮热便结,胃纳不佳,神疲乏力。

检查见咽部暗红,有血管扩张,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部敏感,稍触即欲哕。

舌苔薄白,质红,脉细虚数。

证属虚火喉痹,治以滋阴降火:

玄参、生地黄各30g,天冬、桔梗、黄柏各15g,僵蚕、浙贝母各10g,砂仁、木蝴蝶、甘草各3g。

上方7剂后诸症好转,效不更方,加麦芽30g,再连服5剂而愈。

(王春才,《浙江中医杂志》1992;3:

353)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从阴虚火旺认识。

治经滋阴降火。

方中玄参、生地黄、天冬滋阴清热;黄柏坚阴降火;砂仁、麦芽健脾开胃;僵蚕、浙贝母化痰;木蝴蝶开音;桔梗、甘草清利咽喉。

5.肝肺阴亏,虚火灼咽

王忠民验案

(1)病历摘要:

林某,男,30岁。

嗜烟酒辛辣,慢性咽炎5年,久治未效。

证见咽部灼热作痒,时干咳,胸烦闷,口燥津少,太息频作,两目干涩。

检查见咽部充血,咽后壁血管扩张,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证属肝阴不足,虚火上炎。

处方:

旱莲草、麦冬、生地黄、川楝、柴胡、山豆根各12g,北沙参18g,龟板、知母、牡丹皮各10g,枸杞子15g。

二诊:

上方5剂而显效,宗上法加减进10剂,咽部充血基本消失,扩张的血管若隐若失。

为巩固疗效,续服上方7剂。

(王忠民,《黑龙江中医药》1986;6:

27-28)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当属肝肺阴亏,虚火灼咽。

方中旱莲草、麦冬、枸杞子、北沙参、生地黄、牡丹皮益肝润肺清热;龟板、知母滋阴降火;川楝、柴胡疏肝理气;山豆根解毒,利咽止痛。

全方合用,共奏疏肝养阴,清利咽喉之功。

程康明验案

(1)病历摘要:

葛某,女,29岁。

平时多愁善感,咽中常有梗阻感,或如炙脔,或似芒刺灼痛,已数月。

刻下因郁怒而病情增,咽部色暗红,喉底气子如珠帘密布细碎不齐,舌红苔剥,脉弦。

伴胸闷嗳气,肩背颈侧酸胀。

此乃情志不遂,日久气郁化火上灼咽喉。

治以清泄开郁,养血滋肝,用逍遥散合一贯煎加减:

醋柴胡1.5g,黄芩、当归、麦冬各10g,干地黄15g,白芍药12g,郁金7g,青皮、合欢皮各5g,旋复花、玫瑰花、绿萼梅、生甘草各3g。

上方连服半月而愈。

(程康明,《江苏中医杂志》1983;7:

410)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从气郁化火,上灼咽喉认识。

治以清泄开郁,养血滋肝。

方中醋柴胡、绿萼梅、郁金、青皮、合欢皮、旋复花、玫瑰花疏肝理气解郁;当归、麦冬、干地黄、白芍药养血滋阴;黄芩清热;生甘草利咽止痛,调和诸药。

6.气阴两虚,咽失濡养

谭敬书验案

(1)病历摘要:

赵某,男35岁,教师。

咽干刺痒,异物感,已1年余,平日易疲劳,多梦,便结,时有咯痰,量少而黄。

检查:

咽后壁干燥,滤泡增生,色淡红。

舌质淡红稍胖,苔少,脉细数无力。

证属气阴两虚,津不上承,法当益气养阴,生津润燥。

养阴清肺汤加减:

太子参20g,生地黄、熟地黄、玄参各15g,黄芪12g,麦冬、牡丹皮、赤芍药、枸杞、百部各10g,五味子、甘草各5g。

服药5剂后,咽部症状减轻,咽后壁变化不大,仍以原方出入并仿张锡纯“咀华清喉丹”之意,嘱其以玄参30g,沾冰片、硼砂少许,徐徐嚼咽,共进13剂而愈。

(徐绍勤,《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1:

22-23)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属气阴两虚,津不上承。

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润燥。

方中太子参、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黄芪、麦冬、枸杞、五味子益气养阴;牡丹皮、赤芍药清热;百部化痰止咳;甘草利咽。

外治之法以补内治之不及。

方中麦冬养阴润燥,冰片、硼砂均能清热除痰,善治火热、痰浊结聚咽喉诸症。

蔡福养验案

(1)病历摘要:

徐某,女,34岁。

慢性咽炎3年,咽后壁微红肿,干痛午后加重,口舌干燥,干呕食少,身倦懒言。

大便头硬,脉细数。

证属脾胃阴虚,气津失养。

治以滋养脾胃,益气生津。

益胃散加减:

生地黄、麦冬、沙参、玉竹各9g,冰糖3g,谷芽、佛手各9g。

上方连服12剂而愈,后以甘草、麦冬各3g,乌梅2枚、泡茶频饮,以资巩固。

(蔡福养,《辽宁中医杂志》1982;5:

4-5)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证属脾胃阴虚,气津失养。

治以滋养脾胃,益气生津,用益胃散加减。

方中生地黄、麦冬、沙参、玉竹、冰糖滋阴养胃;谷芽健脾开胃;佛手理气。

代茶饮中,麦冬养阴,乌梅生津;甘草解毒利咽。

王升相验案

(1)病历摘要:

赵某,女,32岁。

咽部干燥不适5年,多方医治少效。

证见形瘦体弱,面色萎黄,两颧稍红,常头晕耳鸣,月经量少色淡,白带稍多,足跟热痛,纳差,梦多。

检查见咽部粘膜苍白干燥,咽肌萎缩。

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诊为萎缩性咽炎。

按肾水亏虚治:

黄芩、阿胶、龟板各10g,白芍药、桔梗各12g,黄连、生甘草各6g,鸡子黄1枚。

三诊:

上方2剂后症减,续服2剂后症反而加重。

细审病情,患者精神萎糜,并诉每于劳后咽病加重,此乃气阴两虚所致。

治以气阴双补:

麦冬、沙参、阿胶、生晒参、谷芽各10g,炙甘草6g,桔梗、生淮山药各12g,大枣3枚、荷叶1片。

4剂。

四诊:

药后纳增,咽干好转。

药中病机。

处方:

上方去人参、加党参15g,玄参9g,连服20剂而愈。

(王升相,《新中医》1986;10:

22)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为气阴两亏,清阳不升,故首诊方按肾水虚而心火亢论治无效。

复诊方中,麦冬、阿胶、沙参滋阴养血;生晒参、生淮山药、谷芽、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桔梗利咽;荷叶升发清阳。

全方合用,共奏气阴双补,利咽止痛之功。

7.脾虚邪滞,咽失濡养

明·薛已验案

(1)病历摘要:

一弱人咽痛,服凉药,或遇劳愈甚,以补中益气汤加芩、连,四剂而愈;乃去芩、连,又数剂,不再发。

二案:

一老人咽痛,日晡尤甚,以补中益气汤加酒炒黄柏、知母,数剂而愈。

(《外科发挥·咽喉》卷6)

三案:

儒者王文远,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劳则愈甚,余谓脾肺气虚,膀胱有热。

以补中益气加玄参、酒炒黑黄柏、知母稍愈,乃去黄柏、知母、加山茱萸、山药乃瘥。

四案:

一儒者年逾五十,咽喉痛,服凉药或过劳痛愈甚,此中气虚热。

以补中益气,加炒黑芩、连,四剂而愈,乃去芩、连,又数剂痊愈。

五案:

一儒者脚发热,则咽喉作痛,内热口干,痰涎上涌。

此肾经亏损,火不归经。

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及加减八味丸而痊愈。

六案:

一老人咽喉痛,小便数而赤,日晡尢甚,此膀胱阴虚,当滋化源。

以补中益气加酒炒黑黄柏、知母二味,四剂咽痛稍可,乃去二味加以山茱、山药、麦门、五味,顿愈。

(《口齿类要》)

(2)妙法解析:

上述薛氏医案六例,均治以补中益气汤为主。

前四例均从中气虚,阴火上乘认识,以补中益气汤加芩、连,或加知、柏,以降阴火;第三例复诊时去知、柏,再加山茱萸、淮山药以补肾,取脾肾双补。

后两例从肾虚不足认识,首诊时从先滋化源入手,仍以补中益气汤加味。

第五例加麦冬、五味子,取效后再以加减八味丸补肾收功;第六例加黄柏、知母为治,取效后,去知、柏,加山茱、山药、麦门、五味,取培土生金,脾肾双补之意而收功。

值得讨论的是,薛氏案六例患者之咽痛,并无局部症候之描述,可能是指慢性咽炎,其中也有可能指慢性扁桃体炎者,当存疑,可作临床参考。

关于补中益气汤加知母、黄柏与加黄芩、黄连之异,案中无说明。

以愚验,若属脾胃虚,阴火上乘,可少佐芩、连以调适寒温,制补中益气汤升发太过之弊,其指征有咽干,心中微烦,或舌质不淡,或脉见数象;若见舌根苔微黄腻,或小便黄,则宜少佐酒炒知、柏以清肾经或膀胱虚热;若中气不足,兼见咽喉干燥疼痛明显,或有灼热感,多属气阴两虚,宜加玄参、麦门冬、五味子以气阴双补,尚宜以葛根易柴胡。

明·陈实功验案

(1)病历摘要:

一妇人咽痛,微肿色白,吐咽不利,诊之脉亦细微,此中气不足,虚火症也。

用理中汤二服,其疼顿止;又以补中益气汤加炒黄柏、知母数服,再不复作。

(《外科正宗·咽喉治验》卷2)

(2)妙法解析:

咽痛而局部色淡、脉虚,当属中气不足,首诊以理中汤温中健脾,但干姜性守不宜久服,故复诊时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清,其温补较理中汤平和以善后,加黄柏、知母以降阴火,平调寒温。

干祖望验案

(1)病历摘要:

叶某,男,32岁。

咽干频饮以求润,喉中有异物感,清嗓不绝,为时很久,常于体倦时加重。

伴胸闷泛酸。

检查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团块状增生,微暗红,两侧索肥大。

舌苔黄腻,脉细。

证属脾虚生化无权,肺津亏虚不濡。

治以培土生金,益脾润肺为主:

太子参、茯苓、淮山药、百合、扁豆、石斛、杏仁各10g,白术6g,甘草3g。

上方连服20剂而愈。

(张泽民,《江苏中医杂志》1992;4:

3-5.)

又案:

吴某,男,58岁。

咽痛干涩不舒,喉间有痰,常欲清嗓,少气懒言,多言则声嘶,时重时轻已年余。

曾服滋阴清热之剂而无效。

查见咽部轻度充血,滤泡增生,舌淡苔薄白,脉细。

证属脾气不足,清阳不升。

处方:

党参、茯苓、黄芪、淮山药、葛根各10g,白术、陈皮、半夏各6g,甘草3g。

上方连服25剂而愈。

(严道南等,《福建中医药》1985;3:

20)

(2)妙法解析:

前例患者病机为脾虚肺燥,咽喉失养,痰浊凝结咽喉。

治以培土生金,益脾润肺。

方中太子参、茯苓、淮山药、扁豆、白术益气健脾,脾气健则清升浊降,咽喉自利;百合、石斛养阴润燥;杏仁宣肺;甘草调和诸药。

然而,患者有“胸闷泛酸,咽后壁淋巴滤泡团块状增生,微暗红,两侧索肥大,舌苔黄腻”等症,当有痰热内藴,凝结咽喉之病机。

以愚管见,方中已有白术、茯苓、甘草,宜加法夏、陈皮、竹茹、瓜蒌之类以清热化痰,和胃降逆,则更为合适。

后例患者病机属脾气亏虚,清阳不升,痰浊上干咽喉。

方中党参、茯苓、黄芪、淮山药、葛根、白术、陈皮益气健脾;茯苓佐半夏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谭敬书验案

(1)病历摘要:

刘某,女,34岁。

咽中不适,脘腹胀闷不适半月,咽中似有痰梗,然咯之无物,喉中有燥热感,口干不欲饮,纳食减少,倦怠乏力。

检查:

咽后壁覆少量稠粘分泌物,有少许滤泡,咽侧索肥厚暗红。

舌淡苔薄白,脉濡。

此属中气不足,清浊升降失司,治当益气升阳,健脾化浊。

补中益气汤加减:

炙黄芪15g,党参、白术、当归、枳壳、白芍药各10g,陈皮6g,柴胡、升麻各5g,每天1剂,5剂。

10天后复诊,咽喉不适减轻,咽后壁粘膜淡红湿润,咽侧索肥厚不明显。

自觉头目昏眩心悸不安,仍倦怠乏力,纳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为气血两虚,以原方合四物汤加减续服15剂而安。

(徐绍勤,《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1:

22-23)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属中气不足,清浊升降失司,津不上承,咽喉失养。

方中炙黄芪、党参、白术、陈皮、柴胡、升麻、枳壳补中益气,升发清阳;白芍药、当归调和气血。

中医临证,贵在审证求因,治病求本。

此例患者,治不生津、不养阴,而喉燥口干自除;不解毒,不消炎,而分泌物自清,咽侧索肥厚减退者,实乃气血充沛,清阳上升,则津液上承,咽喉得养,咽喉自利而然。

李凡成验案

(1)病历摘要:

周某,女,59岁。

咽部不适,干燥感、隐痛3年,纳差。

舌淡胖,苔薄,脉细缓。

咽部视诊见广泛轻微充血,哥窑纹清细,咽后壁淋巴滤泡大而扁平,色淡红。

证属清气不升,咽喉失养。

治以益气升清,清润咽喉。

处方:

党参、黄芪、白术、葛根、麦冬各10g,当归6g,升麻、五味子各5g,陈皮、酒炒知母、黄柏各3g,甘草4g。

上方4剂后症状消失。

2个月后复查咽部正常,随访年余未复发。

(李凡成,《江苏中医杂志1982;2:

24-25》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属清气不升,咽喉失养。

治以益气升清,清润咽喉。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葛根代柴胡、当归、陈皮、升麻、甘草为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发清阳;麦冬、五味子滋养肺阴;佐酒炒知母、黄柏降阴火。

张沈东验案

(1)病历摘要:

丁某,男,20岁。

咽部隐痛1年,伴胀感,干燥尤甚,每于多言、高声、疲劳之后加重。

口干不欲饮,大便先调后溏。

查见咽部粘膜轻度慢性充血,滤泡团块状增生。

毛细血管扩张。

苔薄脉细软。

处方:

太子参、茯苓、白术、淮山药、扁豆、山楂、神曲各10g,升麻、葛根、桔梗、陈皮各6g,薏苡仁20g。

上方15剂而愈。

(张沈东,《吉林中医药》1987;2:

18)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当属脾虚清阳不升,咽喉失养。

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淮山药、扁豆、山楂、神曲、升麻、葛根、陈皮、薏苡仁益气健脾,补中升清;桔梗利咽。

龚欣荣验案

(1)病历摘要:

袁某,女,52岁。

咽痛2年,时轻时重,或觉咽干不欲饮,或感有痰难咯,食少,大便溏。

久治未效。

症见咽粘膜水肿,轻度充血,滤泡增生。

舌淡胖,苔薄白腻,脉弱。

治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太子参、茯苓、扁豆、淮山药、玄参各12g,白术、桔梗各9g,马勃、甘草各6g。

上方3剂而效,守方调理半月而愈。

(龚欣荣,《云南中医杂志》1991;5:

4)

(2)妙法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