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937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docx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docx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试纲要

语  文

  一、编写说明

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制定的《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理念和精神,并结合我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制定的。

语文学业考试所用阅读材料应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学过的文言知识相关。

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文综合运用”考查的范围,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语文学业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突出语文的综合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学业考试允许使用《新华字典》。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我省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初中学生的毕业成绩,同时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是这一考试的组成部分。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纲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别用A、B、C、D、E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

表述如下: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

例如,认读常用的汉字,默写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例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 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

例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能力及方法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正确认识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 指对语言材料或生活现象的赏析和评说,考查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例如,阅读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评说文学作品的内涵;写作中,正确认识生活,有真情实感和独特体验,写出体现一定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识的文章。

以上考试要求的五个层次是阶梯式的,即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每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都同时包含较低层次的要求。

—1—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本纲要从语文积累、阅读、语文综合运用和写作

四个方面,提出语文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表述如下: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A)

2.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

本意义。

(A)

3.熟练地书写规范的常用汉字。

(A)

4.熟练使用《新华字典》。

(D)

5.积累并会运用常用词语。

(D)

6.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

(D)

7.准确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A)

8.知道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常识。

(B)

说明:

※(A)表明考试要求的层次为A(识记),下同。

第二部分 阅 读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C)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C)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C)

4.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

(C)

5.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B)

6.知道简单议论文中观点与材料的区别,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作出判断。

(B)

△7.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E)

8.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E)

9.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E)

10.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B)

11.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C)

12.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B)

1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B)

14.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E)

15.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B)

16.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一些重要句子。

(B)

17.解说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C)

18.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C)

第三部分 语文综合运用

1.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作恰当的应对。

(D)

2.根据话题,作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的提纲,做到有观点、有条理、有说服力。

(D)

3.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阅读和写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D)

4.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或问题,搜集有关信息,整理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D)

△5.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D)

第四部分 写 作

1.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E)

2.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

(C)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D)

4.依据中心,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D)

—2—

5.依据中心,恰当地选择常用表达方式。

(D)

6.根据需要,运用常用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

(D)

7.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D)

8.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

(D)

9.写简单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D)

10.写简单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D)

11.写常用应用文,做到格式正确。

(D)

12.根据表达需要,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

(D)

13.语言通顺、得体。

(D)

14.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

(D)

15.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D)

16.不写错别字。

(A)

17.书写格式正确。

(D)

18.书写规范、整洁。

(D)

说明:

加“△”号的不列入2013年语文科考试范围。

  四、例证性试题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听了她的深情倾诉,老李也禁不住动了恻隐之心。

B.既使你有出众的才华,也不能这么张狂地炫耀自己。

C.这首诗饱含着真情实感,让那些苍白的口号诗相形见绌。

D.快意同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仿,时而南辕北辙。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①自然界某些转眼就    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②研究小行星为    太阳系起源和演化这一重大课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

③飞船进入    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

行,以观测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A.消亡 探讨 预备 B.消逝 探讨 预定

C.消逝 探测 预定 D.消亡 探测 预备

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

①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

③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④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4.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5.请按下面的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古诗文句子。

(课内外均可)

(1)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

“         ,         。

(2)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        。

6.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语境填空。

(任意选做两题)

(1)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给我们丰厚的精神滋养。

请写出两句表现奉献精神的古诗文名句:

“       ,       。

(2)故乡,人的生命之根。

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诗名句:

“  ,。

(3)好友离别,有人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赠,这略显伤感,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来鼓励和安慰朋友。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

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

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

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

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狊犺ǔ狀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

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狊犺ǔ狀(  )吸堤(  )岸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擎起”中“擎”的意思是       。

“贪婪”在文中的意思是       。

(4)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8.一位九年级同学写了一篇《在语文世界里成长》的文章。

下面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然后完成(1)~(4)题。

七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

“学语文要用心去感悟。

”光阴荏苒

獉獉獉獉,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老师的那句话仍在我耳边回响……三年来,在老师引领下,我泛舟书海,品读美文。

我随白居易踏青于钱塘湖    (狆à狀),领略“ ①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初春美景;与五柳先生一道“采菊东篱下, ② ”,理解他远离尘俗的心境;同范仲淹一起登临岳阳楼,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 ③ ”的博大胸襟;驻足于杜甫的茅屋前,体会“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怀;受教于孔孟门下,聆听“学而不思则罔, ⑤ ”的谆谆教诲,感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⑥ 者也”的人生大义。

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1)文中拼音处应补写的汉字是:

    。

(2)文中“光阴荏苒”这个短语的意思是     。

请再写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四字短语(包括成语):

    。

(3)文末画线两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

(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

 (4)请补写出第二段横线处名句所缺的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9.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从文体看,《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集,《朝花夕拾》是    集,《繁星·春水》是    

集。

(2)《水浒》中,梁山泊先后有三任寨主,晁盖之前是    ,晁盖之后是    。

10.文学名著阅读。

(1)初中三年,在课本选编或推荐的中外名著中,你阅读过哪些作品?

请写出其中两部作

品的名称:

《    》和《    》。

(2)在阅读中,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简要介绍其特点。

 

 

第二部分 阅 读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文后问题。

[一]

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阮殿文

已经二十年没这么近距离地靠近一群马了。

这天午后,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隐入低低的云层,我一个人从一座杂草丰茂的丘陵上

—4—

跑下来,见同伴们都到别处玩去了,就独自在草原上游荡,就在这个时刻,我看到了被圈在围栏里的九匹马。

九匹马颜色各异,站立姿态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脸上,各有各的神情和幽思。

它们被九根缰绳拴在栏杆上,短短的缰绳与周围辽阔的草原一点也不相称。

其中有一匹马给我印象最深。

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我走近它后,它似乎收敛了一些,稍稍安静了下来。

只是不停地打着响鼻,似乎想要对我表白或是吐露什么。

其实,不用它说,我也知道它想表达什么。

面对眼前这片如此辽阔、花草又如此丰茂的草原,谁也不忍心让它成为荒无人烟、无生

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

我几次想伸出手去摸摸这匹烈性马的头。

我发现,它和我一直在心里仰视的那个自己是如此的相像,在被一根缰绳拴着,而面前又是广阔的疆野时,总是不愿放弃一丝一毫的抗争,即便被捆缚住了,也要发出声声嘶鸣,既喊出了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忘了告诉大家,这是围栏里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加之八匹马此刻都或耷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这匹白色大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

这时,一个蜷缩着身子的中年人突然出现在我身后,问我干什么。

我说我在看马。

他问我,要骑吗?

我问他骑一次要多少钱,他说骑一个小时五十元。

我说我不骑。

出于好奇,我问他这九匹马平均下来一个月能为他挣多少钱,他说除去场租费和饲料费等开支,一个月下来能挣三四千元。

我细算了一下,就算是四千元,一匹马一个月下来才为他挣四百多一点。

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为四百元钱,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一根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

我都不好意思称呼它们骏马了,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

这时有人喊我的名字。

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了。

我又看了白马一眼,有点不舍

地转身向同伴走去。

在我转身走出二十米后,我突然感觉到脊背凉丝丝的,马上意识到会有什么东西从后面袭来。

果然,就在这股凉意正往我的身上四处传送之际,我听到一声响亮的嘶鸣。

这声嘶鸣,在此刻死寂的草原上,显得十分刺耳。

不用猜我就知道,这是那匹白马的嘶鸣。

其实,在离开它之前,我就有种预感,这匹白马不会就这样与我默默告别,它一定会采取一个什么方式,至少也要打个响鼻。

我心里突然出现一阵剧烈震动,紧跟着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

我提醒自己不要回头看,以免增添我心里的堵。

但是,往前走出一段后,觉得这样做会让它一直等着,甚至会让它对我这个不是来自草原的人更加失望,还是以回头的方式向它表示了回敬。

谁曾想,才见我回过头,它又仰起头发出了一声嘶鸣,而且是一次长鸣,像是在告诉我刚才那一声嘶鸣是它发出的,又像是再一次和我作别。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利刃,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1.全文可分成四个部分,请根据提示完成内容概括。

首先写:

初见九匹马的印象;接着写:

 ;然后写:

与中年人的对话;最

后写:

          。

2.从全文看,大白马哪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3.文中提到围栏“狭窄”、草原“死寂”,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4.在和中年人交谈后,“我”为什么“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5— 

5.如果把本文结尾改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

为什么?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二]

系在风筝线上的……

周岩壁

①时令正是仲春。

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

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诗句。

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

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

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

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

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

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

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

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

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

接着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

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

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这些线来

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

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

咳!

风筝!

风筝!

全是风筝!

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

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

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

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

夜色朦胧。

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

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

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

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

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

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

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

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

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

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2.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

做风筝的过程:

找来竹篾→(    )→糊

—6—

纸涂色→(    )

3.第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

 

4.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意的理解。

5.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

[三]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

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

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

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

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

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不错,是这样的。

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

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

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

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

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

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

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

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

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

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

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

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

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

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1.依据第④段内容,填写下表。

时 间花的状态

日出前日出后即刻开放,开大开圆日落时

2.为什么太阳花能“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7—

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4.第②段写太阳花的美丽,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的?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5.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太阳花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6.文中的太阳花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

(写出两点即可)

 [四]

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①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

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将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

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

“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

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②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

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

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③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

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

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

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④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

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微藻还能用于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⑤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

该项目有望在5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

今后,各地在建设“微藻油田”时,就可在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微藻品种。

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低它的成本。

此外,该项目还将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全面评估微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微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1.第②段除了指出微藻是古老的低等植物外,还介绍了微藻哪四个特点?

2.第③段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