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166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9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三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专题十三 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

1 钠

(1)物理性质

颜色

熔点

硬度

密度

导电导热性

银白色

比水的小比煤油的大

良好

(2)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O2

Cl2:

2Na+Cl2===2NaCl(黄色火焰、白烟)

S:

2Na+S===Na2S(研磨爆炸)

②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现象:

③与酸溶液反应(如HCl)

2Na+2HCl===2NaCl+H2↑

④与盐反应

a.与熔融盐反应

如:

4Na+TiCl4

4NaCl+Ti

Na+KCl

NaCl+K↑(制取金属钾,因为钾的沸点比钠的低,使钾成为蒸气而逸出)

b.与盐溶液反应

如:

2Na+2NH4Cl===2NaCl+H2↑+2NH3↑

2Na+CuSO4+2H2O===Na2SO4+H2↑+Cu(OH)2↓

⑤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如:

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Na+2CH3COOH―→2CH3COONa+H2↑

(3)钠的制备与保存

①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备钠:

2NaCl(熔融)

2Na+Cl2↑。

②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使之隔绝空气与水。

(4)钠的用途

①制取Na2O2等化合物。

②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③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④冶炼某些金属。

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TiCl4

4NaCl+Ti。

2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名称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氧元素化合价

-2

-1

电子式

阴阳离子个数比

1∶2

1∶2

化学键

离子键

离子键和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续表

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主要性质

色、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20℃,S=21.5g)

可溶于水(20℃,S=9.6g)

稳定性

稳定,但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易风化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

与H+反应

CO

+2H+===CO2↑+H2O(较快)

HCO

+H+===CO2↑+H2O(更快)

与NaOH反应

不反应

HCO

+OH-===CO

+H2O

主要性质

与Ca(OH)2反应

Ca2++CO

===

CaCO3↓

Ca2++2OH-+2HCO

===CaCO3↓+2H2O+CO

(碱不足)

或Ca2++OH-+HCO

===CaCO3↓+H2O(碱过量)

与盐反应

CaCl2

Ca2++CO

===CaCO3↓

不反应

Al2(SO4)3

2Al3++3CO

+3H2O===2Al(OH)3↓+3CO2↑

Al3++3HCO

===Al(OH)3↓+3CO2↑

与水作用

水解,碱性较强

水解,碱性较弱

与酸互滴

现象与滴加方式有关

现象与滴加方式无关

续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主要用途

用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等工业中

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4 碱金属元素和焰色反应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①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

递变性(由Li到Cs)

原子结构

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性质

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最高正价均为+1

金属性逐渐增强

单质性质

物理

性质

(除Cs外)都呈银白色,密度较小,熔点较低

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熔点逐渐降低

化学

性质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还原性逐渐增强;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

②特殊性

a.碱金属的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b.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c.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d.一般情况下,碱金属所形成的盐均溶于水,并且在一定温度下,酸式盐比正盐的溶解度大(但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2)焰色反应

①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

②操作步骤

③应用

a.用于检测某种金属元素是否存在。

熟记: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b.添加到烟花中,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学霸巧学卡 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深度理解

(1)钠着火时的扑灭方法:

由于钠与水、二氧化碳等反应,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应用干沙土盖在着火的钠上灭火。

(2)过氧化物均有氧化性,利用氧化剂除去某些还原性离子时,由于H2O2被还原为H2O,既无污染,又不引入新的杂质,往往选择H2O2。

(3)NaHCO3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HCO

与OH-反应,生成CO

,CO

有可能发生后续反应,如NaHCO3与Ca(OH)2溶液反应可以生成白色沉淀CaCO3。

(4)不能用碱溶液来鉴别Na2CO3与NaHCO3,如NaOH溶液只与NaHCO3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再如Ca(OH)2溶液与二者均能生成白色沉淀CaCO3,也无法区别。

(5)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是金属元素的性质,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6)用稀盐酸清洗铂丝而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铂丝表面的杂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沸点较低的氯化物易气化挥发,而硫酸盐的沸点较高不易气化挥发。

(7)锂与O2不论是在常温还是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均生成Li2O而不是Li2O2。

而钾与O2反应还可生成比过氧化物结构更复杂的物质。

1.思维辨析

(1)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锂在氧气中燃烧也生成Li2O2。

(  )

(2)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显紫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

(3)某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该物质中只含钠元素,不含钾元素。

(  )

(4)Na2O2与H2O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  )

(5)7.8g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0.2NA。

(  )

(6)1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均为NA。

(  )

答案 

(1)× 

(2)× (3)× (4)× (5)× (6)√

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①过量Na2O2投入到FeCl2溶液中 ②过量Ba(OH)2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⑤CaCl2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A.全部B.①⑤

C.②③④D.②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①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②过量Ba(OH)2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④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二者反应生成白色不溶物硅酸;⑤CaCl2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当二氧化碳过量时碳酸钙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考法综述] 钠及其化合物是高考中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的重点,除经常考查钠、钠的氧化物(Na2O和Na2O2)以及钠盐(Na2CO3和NaHCO3)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外,还利用钠及其化合物反应的实验现象、实验操作以及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进行考查,常见的题型除选择题外,还有元素推断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熟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实验现象,注重对化学方程式进行理解记忆。

命题法1 金属Na与溶液反应

典例1  

(1)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

①MgSO4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Ca(HCO3)2溶液 ⑥CuSO4溶液 ⑦饱和NaCl溶液

(2)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钠块,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溶剂量减少,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溶液的pH不变,有氢气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小,有氢气放出

D.溶液中c(Na+)增大,有氢气放出

(3)取一支大试管,加入20mL饱和澄清石灰水(ρ=1.6g·cm3),再加入5mL苯(ρ=0.87g·cm-3),静置后缓慢加入黄豆粒大小的钠块(ρ=0.97g·cm-3)。

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观察到的有________

①钠在饱和澄清石灰水层反应并四处游动

②有气体产生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钠在石灰水与苯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

⑤钠停留在苯层不反应

⑥钠块最后消失

(4)有相同质量的两块金属钠,其中一块用有小孔的铝箔包裹,都放入足量的水中,哪一个生成的H2多?

为什么?

[解析] 

(1)2Na+2H2O===2NaOH+H2↑,①中Mg2++2OH-===Mg(OH)2↓;④中反应消耗水,溶液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降低,析出Ca(OH)2产生沉淀;⑤中Ca2++HCO

+OH-===CaCO3↓+H2O;⑥生成的Cu(OH)2是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⑦水减少,c(Na+)增大,使NaCl(s)Na+(aq)+Cl-(aq)平衡向左移动。

(2)钠放于饱和NaOH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由于原来是饱和溶液,且温度不变,消耗了水,生成了NaOH,故有NaOH晶体析出,而溶液的浓度不变。

答案为B、C。

[答案] (4)用铝箔包裹的钠生成的H2多。

原因是Na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也能与铝反应产生H2。

【解题法】 金属钠与溶液反应的分析思维方法

(1)金属钠与盐或碱溶液反应的思维模板

(2)金属钠与溶液反应现象分析思维模板

①共性:

因为钠与不同的溶液反应均属于剧烈的置换反应,故有共同的现象产生:

a.浮:

钠浮在液面上;b.熔:

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c.游:

在液面上不停地游动直至反应完;d.响:

反应中不停地发出“嘶嘶”的响声。

②差异性:

与酸、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时,由于溶液中H+浓度较大,反应比与水剧烈,最后钠可能在液面上燃烧;与盐溶液反应时,还可能会生成沉淀(如生成难溶碱)、气体(NH3)等。

命题法2 Na2O2的性质及应用

典例2  某溶液由NaHCO3、Na2CO3、Na2SO3、CH3COONa四种物质溶解而成,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的是(  )

①Na+ ②HCO

 ③CO

 ④SO

 ⑤CH3COO-

A.①⑤B.④⑤

C.①③D.①③⑤

[解析] 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溶液中Na+增多,①正确;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HCO

反应生成CO

,②错误、③正确;Na2O2有强氧化性,能将SO

氧化为SO

,④错误;加入Na2O2后溶液的碱性增强,抑制了CH3COO-的水解,使CH3COO-的浓度增大,⑤正确。

[答案] D

【解题法】 Na2O2性质归纳总结

在研究Na2O2与其他溶液反应时,要注意Na2O2的强氧化性和其溶液的强碱性。

Na2O2强氧化性的具体表现如下:

试剂

反应原理

现象

FeCl2溶液

4Na2O2+4FeCl2+6H2O===4Fe(OH)3↓+O2↑+8NaCl

红褐色沉淀

Na2SO3溶液

Na2O2+Na2SO3+H2O===Na2SO4+2NaOH

氢硫酸

Na2O2+H2S===S↓+2NaOH

溶液变浑浊

二氧化硫

Na2O2+SO2===Na2SO4

固体由淡黄

色变为白色

酚酞溶液

与水反应生成NaOH,Na2O2有强氧化性

先变红

后褪色

品红溶液

Na2O2有强氧化性

红色褪去

命题法3 与Na2O2有关的定量计算

典例3  与物质的比例关系问题

200℃时,11.6g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

A.0.125molB.0.25mol

C.0.5molD.1mol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O2的质量为11.6g-3.6g=8g,n(O2)=

=0.25mol,根据Na2O2与H2O(g)、CO2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CO2和H2O(g)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25mol×2=0.5mol。

[答案] C

典例4  固体增重问题

将Wg某气体与一定量的O2混合后通入装有足量Na2O2固体的密闭容器中,用间断电火花不断地引燃气体,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固体质量增加Wg,则气体可能是(  )

①H2 ②CO ③H2和CO的混合气体 ④甲醛(HCHO) ⑤乙二醇(CH2OH-CH2OH)蒸气

A.只有①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解析] 很容易判断①②③④⑤均是符合(CO)m·(H2)n组成的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后,再通入Na2O2固体中,固体增加质量恰好等于该物质的质量。

所以答案选D。

[答案] D

【解题法】 Na2O2与CO2、H2O反应的常见关系归纳总结

化学反应:

2CO2+2Na2O2===2Na2CO3+O2

2H2O+2Na2O2===4NaOH+O2↑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g)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H2O(g)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生成氧气的量即为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或原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体积的

;Na2O2与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

即2Na2O2~2CO2~O2,2Na2O2~2H2O~O2。

(2)电子转移关系

不论是与CO2还是与H2O(g)反应,CO2与H2O(g)均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反应的实质都是Na2O2自身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每有1mol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均为2mol。

即2Na2O2~O2~2e-。

(3)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CO2和H2O(g)的混合物反应,解决问题时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成后,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应(实际情况复杂得多)。

(4)固体质量关系

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m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Na2O2后,固体增重必为mg。

或者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C、O原子个数比为1∶1,即可满足上述条件。

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

①无机化合物:

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

②有机化合物:

CH3OH(甲醇)、HCHO(甲醛)、CH3COOH(乙酸)、HCOOCH3(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等。

命题法4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与鉴别

典例5  杨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饱和溶液,希望班里的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该班同学踊跃提出看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②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 ③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④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⑤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⑥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②B.③⑥

C.④⑤D.②⑤

[解析] Na2CO3水解程度大,溶液碱性强,①②正确;NaHCO3在溶液中加热不分解,③错误;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④正确;BaCl2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BaCO3沉淀,与NaHCO3不反应,⑤正确;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均生成白色沉淀,⑥错误。

[答案] B

【解题法】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与鉴别

(1)与足量盐酸反应的比较

①生成CO2速率:

NaHCO3快。

(2)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化学方程式不同。

①向盐酸里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

2HCl+Na2CO3===2NaCl+CO2↑+H2O

②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

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

HCl+NaHCO3===NaCl+CO2↑+H2O(后来有气泡)

(3)鉴别

命题法5 与Na2CO3和NaHCO3有关的计算

典例6  向100m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mol/L

B.通入CO2的体积为448mL

C.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1∶3

D.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CO3)∶

n(Na2CO3)=1∶1

[解析] 当向100m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时,反应有两种可能情况:

2NaOH+CO2===Na2CO3+H2O或NaOH+CO2===NaHCO3,在加入盐酸100mL时,无论NaOH、NaHCO3还是Na2CO3都会生成NaCl,因n(Na+)=n(Cl-),所以n(NaOH)=n(HCl)=0.02mol,NaOH和盐酸的体积相同,那么浓度也相同,即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mol/L,A项正确;盐酸由25mL滴至100mL时,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NaCl+CO2↑+H2O,消耗盐酸0.015mol,生成CO20.015mol,通入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mL,B错误;设所得溶液中的Na2CO3为xmol,NaHCO3为ymol,根据原子守恒:

2x+y=0.02;x+y=0.015,解得x=0.005,y=0.01,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CO3)∶n(Na2CO3)=2∶1,C、D都错误。

[答案] A

【解题法】 与Na2CO3和NaHCO3有关的计算的图象分析与规律总结

(1)有关NaOH与CO2的反应规律

(2)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象

图1

①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1所示。

图象特点:

Oa段、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相等。

反应原理:

Oa段 CO

+H+===HCO

ab段 HCO

+H+===H2O+CO2↑。

图2

②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

图象特点:

从O点开始即产生CO2气体。

反应原理:

HCO

+H+===H2O+CO2↑。

图3

③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3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图象特点:

Oa段消耗HCl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l的量。

反应原理:

Oa段 CO

+H+===HCO

ab段 HCO

+H+===H2O+CO2↑。

图4

④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4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图象特点:

Oa段消耗HCl的量大于ab段消耗HCl的量。

反应原理:

Oa段 H++OH-===H2O,

CO

+H+===HCO

ab段 HCO

+H+===H2O+CO2↑。

1.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

答案 B

解析 A项,CuO被H2还原为Cu,固体质量减轻;B项,2Na2O2+2CO2===2Na2CO3+O2,Na2O2变为Na2CO3,固体质量增加;C项,铝热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保持不变;D项,1molZn置换出1molCu,固体质量减轻,不符合题意。

2.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盐类都可用作调味品

C.铝罐可久盛食醋

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 D

解析 生石灰没有还原性,不能作抗氧化剂,故A错误;不是所有的盐都能作调味品,如NaNO2有毒,故B错误;铝可与CH3COOH反应生成盐和H2,故C错误;D正确。

3.(双选)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冒气泡,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B,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溶液变蓝,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D,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氧化性:

Fe3+>I2

答案 AD

解析 A项,Na2CO3和NaHCO3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正确;B项,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

Ag++NH3·H2O===AgOH↓+NH

,AgOH+2NH3·H2O===[Ag(NH3)2]++OH-+2H2O,所以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B项错误;C项,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不属于置换反应,C项错误;D项,FeCl3能氧化KI:

2Fe3++2I-===2Fe2++I2,说明氧化性:

Fe3+>I2,D项正确。

4.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醮稀硫酸的脱脂棉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答案 C

解析 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而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中要先通入溶解度较大的NH3,再通入CO2,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在溶于水时极易发生倒吸现象,所以通入NH3的导气管的末端不能伸入到溶液中,即先由a通入NH3,然后由b通入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