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377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1、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

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

红黄蓝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

看产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课题:

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

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

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

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

小结:

橙=红+黄绿=蓝+黄紫=蓝+红

活动五:

1、考一考:

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

1、调—调、画—画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作品展示

活动七:

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

 

 

2、万花筒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玩一玩

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这样?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3、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

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3、出示课题:

大人国与小人国

活动二:

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

(小组讨论)

2、教师举例:

雕塑《汤匙桥》《衣夹》等(电脑展示)

3、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

(微缩景观等)

活动三:

请学生思考:

1、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

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4、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

活动四: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五:

交流作品初稿。

提出修改意见。

札记:

以前学生画人总是画小了,现在有了大和小的对比,构图比以前好多了。

 

4、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

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

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

(近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

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国旗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

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5、登山游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教学重点:

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

教学过程:

1、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

师出示游戏棋: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棋吗?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棋的种类。

师:

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

上面都有些什么?

(学生展示带来的游戏棋棋盘,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

师:

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带来什么棋?

(出示课件)

1、学生通过回忆,回答教师问题。

师:

同学们,自己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

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师生讨论

2、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

棋谱组成

师:

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学生尝试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实践总结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初步领悟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

创作内容

要安排的景物。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出示课件)

1、提出要求:

(出示课件)

a)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

深层引导

b)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

创新设计

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黑与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

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

(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

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

(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

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设计意图:

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并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展示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

(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的插图。

小组讨论:

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

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

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

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

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如中国汉代装饰纹样等。

三、欣赏评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黑与白图画?

四、创作表现:

1.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的正负形。

要求:

(1)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2)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2.学生进行临摹或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

 

7、快乐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并回忆讲述。

(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二、发展阶段:

欣赏版画作品。

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

纸版画的表现方式。

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

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技法学习:

⑴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

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⑵作业设置:

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8、星空的联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积极创作。

2、主动参与课堂创作,运用新的技法作画.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引导阶段:

1、同学们,看老师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象什么?

(戴黄颜色手套)

2、天空中除了星星还有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星空到底是什么样?

(出示课题)

活动二:

1、说说你搜集到哪些星空的资料?

(学生展示)

2、怎样才能到太空去呢?

3、出示杨立伟的照片,请学生说说杨立伟的事迹。

我们向杨立伟叔叔一样到太空看看。

好不好!

(播放火箭升空及太空资料)

4、太空中还会有什么星?

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5、老师也搜集到了许多星空的图片资料,一起来欣赏。

活动三:

1、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蜡纸。

谈纸特点。

应该怎样创作?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四:

小结:

教学札记:

这种刮蜡的作业纸特别不好做,如果将此课定为只一节课完成,连作业纸都干不了,接近期末,加课时是不行了。

所以在上完第一个班以后,我毅然决定让另外两个班在课前制作这种作业纸。

趁着中午休息,我到班里简单介绍了刮蜡纸的做法,布置学生提前回去做。

到了上课那天,大家带来的作业纸果然都很好用,刮出的作业效果也不错。

 

 

9、天然的纹理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式表现1-2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能否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与同学共享。

教学准备:

教师:

表现不同肌理的课件,一只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

学生:

提前搜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

水粉色、毛笔、调色盘等。

纸。

第一节:

活动一:

请学生将手伸到教师带来的布袋子中随便摸一件东西,并凭触觉说说它表面的花纹是怎样的,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然后拿出来看猜得对不对。

说说自己凭什么这样猜的,你平时注意到物品的这些细节了没有?

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注意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活动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比如说:

“树皮给我们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是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有一些对比,譬如:

棉布比丝绸粗糙,但又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树叶要滋润、细腻……

活动三:

布置练习作业:

各组同学交换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感受一下肌理,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2-3个用彩色笔或油画棒画一下。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布置学生下节课带拓印工具。

札记:

去年做了一个关于有趣的叶子的幻灯片,里面有好多叶脉的纹理的图片,今天正好放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感受自然界的花纹。

效果很好,所以说教学资料的积累非常有用。

 

10、美丽的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

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大小不同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加完整。

3.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

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枝、叶、杈的形态及前后穿插变化。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引导思考:

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如此美丽。

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二:

观察自己组桌子上的植物,通过讨论说一说:

植物的枝叶是怎样生长的?

叶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状的?

有什么特征?

枝杈之间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

有的茎干粗壮,有的很细弱,有的叶肥厚。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活动三:

教师以讲台上的芦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简单示范构图与如何写笔写生,着重于绘画的先后、各部分的枝叶、花瓣;根据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

画面的背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学生作业:

对自己桌子上摆的植物进行写生。

活动四:

展示作品,讲评。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启发学生用纸和其他材料通过剪、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和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11、各式各样的鞋子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看教室软木板上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说说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板书课题《有趣的鞋子》。

活动二:

提问:

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

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像:

鞋子最早出现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为了取暖和保护脚不受伤害,原始人用兽皮和麻片、草绳将脚包裹起来。

提问:

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动三: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多样的鞋。

(课件)

1.包子棉鞋

2.滑轮鞋

3.皮鞋

4.靴子

5.花盆底的鞋

6.景泰蓝做的鞋

7.综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导学生一屏屏欣赏,说说各种鞋的材料、花纹和制作的特色。

活动四:

课件展示

不同季节要穿不同的鞋,(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穿什么鞋)这是根据季节设计的鞋。

运动时要穿运动鞋,休闲时要穿休闲鞋,这是根据不同功能设计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鞋?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上、网络上见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学生带材料下节做鞋子。

 

12、团包纸工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纹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纹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纹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构建原理。

积极动脑,大胆想象,积极创作。

2、主动参与课堂创作,运用团和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纸艺品。

教学活动设计:

1、同学们,在你们桌上有一包好吃的,摸一摸,你猜猜是什么?

打开看一看,是不是你们猜到的?

一人拿一块,看看你们拿到的糖果的形状一样吗?

都有什么形状?

2、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放一盘糖,学生回答糖的形状(有圆柱形、长条形、锥形、圆形、正方形)

3、原来糖的形状也有各种各样的,现在你们可以把它吃掉。

糖的味道怎样?

(很甜)在我们中国,吃糖就是祝愿我们的生活甜甜蜜蜜。

4、糖吃到肚子里了,但是现在我要同学们把刚才的糖果变回来。

怎么办?

桌上有个小盒子,里面有些材料,开动脑筋,只要能恢复糖果原来的形状就可以。

5、哇,糖果又变回来了!

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变回糖果原来的样子?

你是用什么团包的?

(皱纹纸)

摸一摸,皱纹纸给你什么感觉?

(很软,有皱纹、色彩鲜艳……)

还有用什么团包的?

(橡皮泥、玻璃球、积木……)

同学们可真聪明,团包不同的东西,就变回了糖果原来的样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团包手工[出示课题]

团一团,包一包,许多东西变了样!

看,同学们团包出这么多小工艺品,每一件都独具特色,老师非常喜欢。

团一团,包一包,这是什么?

(风信子)如果我们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对着风信子说就会实现的。

看一看,这个风信子是用什么团包的?

(布)

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材料可以进行团包,风信子想对同学们说一句话:

回家再试试吧!

同学们再见!

 

13、化平凡为神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

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

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

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

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14、梦幻中的城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

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采用折,剪,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让学生扮演国王与王后,王子与公主,并且分别夸张地描写自己城堡的外形,他们想对自己的城堡进行改造请“大臣们”(学生)为他们出谋划策。

让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大臣们”(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设计想法和表现的形式。

活动二:

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地创造和表现。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剪,镂,折,贴,画等制作或表现的方法,表现一幅较抽象的画面。

在作业过程中,指导学生设计的形式要与使用的材料相适合。

展出制作完成的深长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自己设计的作品,收拾和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活动三:

1.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2.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有趣的内容,采用变形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也可以收集各种材料尝试作,学做小艺术设计学。

教学参考资料:

卡通片,动画片,中外童话彩绘书籍。

 

15、我设计的自行车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2、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

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

都有什么用?

生:

思考,讨论、回答。

师:

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

(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

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

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活动二: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

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

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

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

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活动三:

师:

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

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

比一比谁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