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354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docx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docx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总结

文章题目:

浅谈云南省水土保持

学院:

_林学院

专业年级:

_2011林学

学号:

_____

姓  名:

________

指导教师:

_

 

2013年11月20日

目录

 

一、前言-------------------------------------1

二、云南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现状-----------------2

3、西部大开发与水土保持---------------------4

4、桉树种植与水土保持-----------------------6

5、西南大旱与水土保持-----------------------8

6、梯田文化与水土保持-----------------------10

7、水电站建设与水土保持---------------------13

8、云南水保事业未来发展---------------------14

结语-------------------------------------14

浅谈云南省水土保持

1、前言

七彩云南,彩云之南。

相传在远古时候,上苍在这里撒下一把热土,形成绵延不绝的群山;倾倒一碗琼浆,造就星罗棋布的水系;呵出一口仙气,化成美丽的七彩祥云。

从传说走进现实,这片美丽的土地却正被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所困扰。

让祖祖辈辈备感自豪的青山绿水、碧草鲜花正遭受着极大威胁。

如何保护七彩云南,展现秀美山川?

这对云南水土保持工作来说,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历史使命。

云南是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游或源头地区,具有三江并流、六大水系、九大湖泊的独特资源。

是以山区为主的高原边疆省份。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5%。

水土流失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在我省均有分布,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坡耕地水土流失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近30%。

做好云南境内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对于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绿色经济强省,贯彻“兴水强滇”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为中下游省市和东南亚国家提供防洪和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云南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现状

为更好地完成当前时期云南省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任务,紧紧把握六个重点工程:

(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牢固树立水土资源保护意识。

对国家和全省重大生态安全区域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破坏严重或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项目,特别是对处于六大水系、九大高原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保护区和保留区内可能严重影响水质及水功能二级区的饮用水水源区水质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要敢于说“不”,要做好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实施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坚持统筹协调,建立完备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农业、管理措施优化配置、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真正构建起有效、可持续维护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3)坚持分类治理,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效益。

滇中地区人口较集中,人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加大开发建设项目预防保护的力度,落实“三同时”制度,同时对严重水土流失区尽快开展治理,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滇东北地区干旱高寒,水土保持工作应继续把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与环境作为主要任务,特别要做好滑坡、泥石流和石漠化防治工作;滇西南和滇西北地区,气候湿润,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相对较好,但地形复杂,切割深,海拔落差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把提供良好人居环境和保护水源作为重要目标,特别要做好生态修复、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工作,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凝聚力量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调动全社会防治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要建立健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过程监管与评价体制建设,继续深化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

尽快完善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出台包括项目公示制等一系列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要尽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抓紧研究出台政策,先搞试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因势利导,千方百计增加水土保持投入。

(5)坚持实施生态修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因地制2,科学施治,在不断加强水土流失人工治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生态自我修复,实现“小治理、大封禁”。

所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都要全面实施封禁。

同时要加强对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有序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6)要坚持做好项目储备,初步建立起云南特色的重点工程建设格局。

争取国家尽快批复云南省澜沧江、怒江等西南诸河4个流域的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将其列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考虑。

在《云南省近期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及西南诸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初步建立起“长治”“珠治”工程稳步推进,西南诸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全力跟进的具有云南特色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格局。

三、西部大开发与水土保持

㈠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危害

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并存,分布广泛,流失量大,危害严重。

据初步统计,西部地区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

第一,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是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多年平均入黄泥沙达16亿t,黄河河床平均每年升高10cm,成为有名的地上悬河。

长江上游每年土壤侵蚀量达15.6亿t,通过宜昌站的泥沙总量一般在5亿t左右。

第二,水资源短缺造成了西北地区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

在西北,湖泊萎缩、水源枯竭、土壤沙化、植被和草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正不断加剧,历史上著名的楼兰古国的消失,罗布泊、居延海的干涸,目前塔里木河、黑河下游的生态恶化以及一些绿洲的消亡,干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缺乏水利设施,水资源利用程度低,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土层薄,陡坡开荒普遍,土地“石化”问题突出,不少地方已经成为“光石板”。

同时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

这些水土流失问题一直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四,水土流失是贫困的重要原因。

目前西部地区国家扶持的贫困县307个,农村贫困人口达2300万。

贫困地区基本上都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产力低下,不少地方走着一条“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路子,水土流失成了群众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水土流失来源也不同,主要有五个来源:

一是坡耕地,二是沟道,三是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四是荒山、荒坡和疏幼林地,五是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

㈡西部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及成效

1.西部地区水土保持的主要经验

(1)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监督执法,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加强了配套法规和执法队伍的建设,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防治的轨道,有效地控制了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走出了一条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三大措施优化配置、综合治理的路子。

(3)改革开放以来,在全面推行户包治理小流域的基础上,又相继出现了租赁、股份合作、拍卖“四荒”使用权等多种治理形式,实行稳定权属、长期不变、谁治理论受益、可以继承转让等政策。

由于责权利统一,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和城镇居民等各方面参与治理水土流失、开发水土资源的积极性。

(4)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治穷致富结合。

各地在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既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又重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把小流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到治理一方水土,改善一方环境,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

2.西部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成效

西部地区,特别是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早,规模大,效果好。

黄河中游地区,截至1998年底,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7.1万km2,其中建成治沟骨干工程l077座,淤地坝1O万座,塘坝、涝池、水窖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300多万处,兴修基本农田593万hm2,营造林草1120万hm2。

现有治理措施平均每年增产粮食40多亿kg,解决了1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发展。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自1989年启动以来,10年间共治理水土流失5.8万km2,其中坡改梯45.3万hm2,营造水土保持林156.7万hm2,栽植经济林果61.3万hm2,种草26.6万hm2,实施封禁治理166万hm2,推行保土耕作措施121.2万hm2。

治理区大于25°的陡坡耕地80%退耕还林还草,坡耕地减少37%,林草覆盖率内治理前的22.8%上升到41.1%,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1.8亿t。

每公顷土地产出增加约900元,每年累计增值16亿元。

四、桉树种植与水土保持

(一)发展现状

桉树(Eucalyptus)是桃金娘科的一个属,原生地为澳洲大陆及附近岛屿。

1890年引入中国,至今已100年历史,目前有17个省,自治区(含台湾)600多个县分布有桉树,品种300多种,其中10多种已经或正在成为中国南方非常重要的造林树种;我国桉树人工林面积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

在云南,桉树不仅作为经济林树种,大面积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也选择桉树种。

桉树分布从海拔415m的上海到2300m的云南都有分布,但以海拔300m以下的低山、平原和岗地栽培最多,生长最好。

桉树在中国和世界作为三大引种的外源树种(松树,杨树,桉树)发展是很快的,其原因是该属植物普遍生长快,年生长高度树龄在15~20年以前可达1~2m。

其次,是桉树抗逆性强。

另外,桉树能分泌出桉叶油(Eucalyptusoil),桉树叶子中提取桉叶油是医药、化工原料,经济价值很高。

枝干可作为制纸浆、纤维板原料,很受纸厂的欢迎。

(二)桉树发展中的生态问题

尽管桉树具有许多优点而受到普遍欢迎,桉树人工林存在的生态问题也是突出的。

桉树人工林和其他人工林一样具有普遍性的弱点,也同时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1林地地力衰退

2生物多样性下降

3群落结构简单化

(三)桉树发展中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

以上三方面的生态问题,在原生地不明显,在我国十分突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桉树速生性对地力的巨大消耗

2桉树种和当地种竞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的一致性

(四)对策研究

1增加生物多样性

2建立复杂的人工林群落

5、西南大旱与水土保持

(一)旱灾的成因

西南特大干旱灾害不是单纯的自然灾害,而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换言之,自然因素引发了旱灾,而社会因素加剧了灾情。

此前,政府机构和学界人士主要是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从气候学、气象学角度分析此次旱灾的自然成因,分析结果不乏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应给予肯定,但对诸多社会因素之影响缺乏分析,受到媒体质疑自然在情理之中;而媒体则主要是从局部地区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产生影响的层面寻找旱灾形成的社会因素,其对旱灾成因的分析并不偏颇,而且警示意义和参考价值深远,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如植被破坏导致的生态失衡、重大工程建设产生的人为扰动,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恶化等都是以破坏和牺牲人与自然及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为代价、有悖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有悖于人类生态学思想精髓的恶性开发后果,其是否与特大干旱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需要从人类生态学的视角进行深入反思和不懈探索

(二)旱灾的影响

1、旱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域缩减。

森林火灾频发。

珍稀物种濒危。

有害生物增加。

2、旱灾对农业、社会的影响:

水源减少。

有水库因旱灾而干涸,有河流干枯至断流。

至2010年3月,长江上游的水位也大减。

比如:

黄果树大瀑布目前水流量减少到历史最低值。

每天只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少量放水供游客观赏,其余18小时处于断流状态。

春耕春播。

农作物减产影响,西南旱灾影响春耕春播已成定局,旱情得到根本缓解至少要到5月下旬。

云南部分旱区绝收后面临口粮危机。

农产品价格部分上涨。

有报道称,上海、重庆、云南等地的大米短时间涨价。

鲜花价格上涨。

云南遭遇百年大旱,云花大规模减产。

与此同时,云花总价却并未因量稀而价涨,反而出现了总价下滑的状态。

造成这种“畸形”状态的原因是因为云花质量下滑。

而云花量质双跌也造成了全国鲜花价格大范围的上涨。

全国六成水电告急。

西南灾区持续干旱,部分水电机组几近停产,各地水电发电量大大低于历史同期。

南方电网发电能力大幅下降,各地用电出现紧张局面,给群众生活和抗旱造成困难。

四川部分电厂库存量已低于7天警戒线,广西干旱已致九成水电“瘫痪”。

西南大旱致全国六成水电告急,多地火电机组吃力。

(三)旱灾的启示

生态理念的强化与普及;科学研究的跟进与深化;长远规划的制定与落实……

6、梯田文化与水土保持

(一)梯田概念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

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

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

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二)梯田分布

中国梯田主要分布在江南山岭地区,其中广西、云南居多,这是因为这些地方雨水比较多,又多山,梯田依山而建,其中以云南哀牢山和广西龙胜龙脊梯田较为出名。

哈尼梯田:

云南多山,亦多梯田,哀牢山哈尼梯田为云南梯田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

龙胜龙脊梯田景区是广西著名风景区,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她是壮族、瑶族勤劳智慧的结晶。

龙脊梯田景区主要分为平安壮寨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

平安壮寨梯田有“七星伴月”和“九龙五虎”两大著名景观,景色秀美飘逸;金坑红瑶梯田有“大界千层天梯”,“西山韶乐”和“金佛顶”三大著名景观,气势磅礴,直上云端。

整个龙脊梯田景区山青水秀,瀑布成群,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四季各有神韵。

这里的壮、瑶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青瓦木楼之中,男耕女织,淳朴善良。

金竹壮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北壮的楷模;黄洛红瑶寨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集体长发村之最;龙脊古壮寨至今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

(三)梯田分类

反坡梯田。

水平阶整地后坡面外高内低的梯田称反坡梯田。

反坡面坡度视荒山坡度大小而异,一般为300-500,坡陡面窄者反坡度较大,反之较小。

田面宽1.5米-3米。

长度视地形被碎程度而定。

埂外坡及内侧坡均为600。

反坡梯田能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土,适用于干旱及水土冲刷较重而坡行平整的山坡地及黄土高原,但修筑较费工。

坡式梯田。

指山丘坡面地埂呈阶梯状而地块内呈斜坡的一类旱耕地。

它由坡耕地逐步改造而来。

为了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则在适应位置垒石筑埂,形成地块雏形,并逐步使地埂加高,地块内坡度逐步减小,从而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减少地面冲刷。

许多地方在边埂上栽桑植果,栽种黄花草等,既巩固了地埂,增加收益,又提高了水土保持效果。

在条件许可时,坡式梯田应改造成水平梯田。

复式梯田。

指因山就势、因地制宜在山丘坡面上开辟的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等多种形式的梯田组合。

它的修建宜经过统筹规划,在必要条件下还可配合水平沟等水土保持工程,以提高坡面耕地的保水抗蚀能力。

修建复式梯田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节省工程投资和提高水土保持效益。

隔坡梯田。

水平梯田与自然坡地沿地坡相同布置,即上一阶梯田与下一阶梯田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

原山坡地,此坡地也可做下一级水平梯田的集水区,水平梯田上种作物,坡地上种草、集水。

水平梯田与坡地两带宽度比一般为1:

1。

(4)梯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随坡度的增高,坡长的增加而增强。

降水量较大时,水流在下坡位汇集,汇流动能较大,下坡位土壤易被水冲走,最后在土壤凹处淤积。

上坡位土壤在雨强较大时,土壤受雨滴溅蚀扰动,耕层土壤极易离散,顺水流方向向下移动,动能明显高于上溅土粒,因此土壤侵蚀严重。

降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极易在过道、土壤抗水蚀性较差的薄弱环节形成冲刷沟,进一步使坡耕地犁底层土壤部分冲刷,这样会使土壤养份含量较高的土层流失,人为养份归还又遭破坏,尤其在降雨较大的年份,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由于土壤团粒结构(有机成份)减少,干旱年份保水性能差,土壤饱和含水量较低,旱情严重,又使坡耕地产量不高不稳。

水平梯田从两个方面解决了上述保水保土保肥问题。

一方面降水落于水平田面,不易形成汇流,直接入渗成为壤中流。

另一方面,梯田作业面土壤有机质易存留而土壤团粒结构丰富,含水量较高,保水性能良好,肥料不易冲刷,水分含量良好。

因此,梯田创造了作物生长的良好土壤理化性质,使作物具备高产稳产的基础条件。

这里必须指出,土埂梯田和石埂梯田效益不同的原因是,土埂梯田因土壤移位,部分耕层土壤损耗,又因土埂坡面在降雨时,可被冲刷,冲刷土壤淤积坡角,使坡角附近2~3垄作物受其影响,至使产量有所降低。

7、水电站建设与水土保持

根据水电站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环境特征、水文、以及水土流失现状,全面考虑电站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使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当地水土保持的总体要求;针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做出预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防治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将危害尽量减小,保护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工程区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为电站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保障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将电站水土流失方案纳入工程建设中,方案编制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和“三同时”制度。

通过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将工程建设期的水土流失及危害程度尽可能地减小到最低程度,并有效地促进治理原有水土流失、恢复、改善和美化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方案编制为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防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增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周边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为水土保持监督执行机构提供监督执法依据。

对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山川秀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8、云南水保事业未来发展

新目标:

加快防治体系建设,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新任务:

综合治理预防监督并重让云南的山更绿水更清

新动力:

建立完善保障措施,开创水保工作新局面。

9、结语

今后,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将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保护好坝区耕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继续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森林云南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高原湖泊、水库、河流水环境和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大江大河上游生态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水、气、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大幅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让水更清、山更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水土保持将绘就“七彩云南”更加美好的明天。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