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069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考

衡水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战国时期,“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

这反映了当时

A.分封制的强化B.国君权力的加强

C.郡县制的确立D.儒学地位的提升

2.《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3.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4.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孔子认为管仲改革

A.是春秋时期最早的改革B.促进了齐国的发展和进步

C.有利于齐国的和平崛起D.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5.钱穆先生关于“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曾谈到:

“我们通常说中国自秦汉以下是统一之开始,其实此说亦宜修正。

西周以下,中国早已具有统一规模了。

只是那时是封建政治下的统一,而秦汉以后乃是郡县政治下的统一。

”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西周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B.分封制使天子拥有统领诸侯的至尊权威

C.西周确立了我国古代辽阔疆域的大格局D.秦汉王朝继承了西周的一整套政治制度

6.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

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7.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反映了统治者一直重视廉政建设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8.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

“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

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

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

9.《新唐书·礼三本》说: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

“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10.战国时期韩宣王置三川郡,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丞相李斯长男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弗能下。

当时的李由

A.虽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有一定的自治权

B.是郡的行政长官但无权任免所辖县区的县令

C.在获得官职的同时也得到国家的封地

D.享有世袭的职权但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

11.“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

“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

“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C.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12.选官是政治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下列对古代中国官员选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选拔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外朝以牵制内朝

B.九品中正制是世官制的一种,强化了中央的权力

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公平性加强

D.明朝内阁是中央级行政机构,但始终无法定地位

13.顾炎武曾这样批评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

“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

”他批评的是

A.君主专制制度B.监察谏议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

14.《唐会要》载:

元和二年十二月敕:

“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

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

……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

”可见唐朝科举

A.士人可直接报考进士B.重视对士人品德的考查

C.看重士人诗文水平D.由御史台主理考试事务

15.明朝初年,针对宰相制度的废除,方孝孺认为“书之周官言六卿之职美矣。

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

宗伯典礼,司马主兵,司寇掌禁,司空掌土,皆听于冢宰者也。

冢宰,治之本,天下之大政宜见于冢宰。

”由此可见他主张

A.君民共治B.复立宰相C.废除皇权D.君主立宪

16.英国历史学家马世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其核心依据应是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B.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

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

17.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8.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

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

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

C.台湾人民“鸣啰罢市”,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

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19.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

 

图一太庙图二祠堂

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

20.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2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2.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

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

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23.有一学者指出,“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中国政局这一系列巨变都与某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中日甲午战争

24.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5.马克思在1853年说: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

”马克思意在表明

A.工业文明必然取代农业文明B.君主立宪制必然取代封建君主制

C.主观暴力破坏与客观推动进步同时并存D.主观暴力破坏具有延续的特点

26.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之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余部又提出了“扫清灭洋”,下列对这一口号的变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农民阶级开始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斗争B.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C.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加深D.义和团没有科学的斗争目标

27.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三种可能影响中国走向的力量:

孙中山所代表的革命派;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派;以张謇、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

这三种政治力量虽然基本上没有共识,但实际上三派同源,都起源于同一个起点。

这里强调的“同一个起点”是

A.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甲午中日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D.辛亥革命后军阀社会的动荡不安

28.下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

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

29.某同学想做一个有关“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一课题的研究,下列有关该课题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9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B.黄海海战是中国近代清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现代武器与侵略者交战的战斗

C.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是一次自发的反抗日本侵占台湾的斗争

D.义和团运动是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举

30.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

“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31.罗荣渠在论述中国现代化进程时认为:

“从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争取民主建制的斗争的继续。

”材料中“三次现代化努力”指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一预备立宪—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

32.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33.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

34.20世纪初某西方报纸报道:

昨天,纽约唐人街华人燃放鞭炮举行庆祝活动。

在以前,居住在大街的华人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君主立宪”,另一派支持“民主”。

昨天,他们步调一致。

“他们”庆祝的应是

A.光绪帝下诏维新B.义和团运动兴起

C.中国同盟会建立D.中华民国的成立

3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从增进宪政意识看这种做法

A.与时俱进,民国政体不断完善B.因人设法,违背法治精神

C.防患专权,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D.权力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36.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

”这一决定

A.促成了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B.体现了统一战线背景下党对队伍建设的重视

C.使党员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促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37.据《史记》载:

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

“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

”田子方答:

“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38.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

“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

……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

”这一记述反映出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39.《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的抗日歌曲,词曲作者麦新最初是歌颂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歌词第二句“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原来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

以下事件与二十九军有关的是

A.宋哲元收复喜峰口B.安德馨血战山海关

C.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D.蔡廷锴坚守上海

40.下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

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41.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

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42.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

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

43.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

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

这说明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

C.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

44.中国共产党在“二大”上提出的最低革命纲领要求: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从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的实践来看,这里所说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就是指

A.资产阶级共和国B.社会主义共和国

C.新民主主义国家D.实行多党制的国家

45.荣德生等刊登宣言:

“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46.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一对立一合作”。

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成立一北伐战争一重庆谈判

B.北伐战争一长征一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国民党一大召开一南昌起义一北平谈判

D.四一二政变一七七事变一淮海战役

47.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48.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成立。

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本内阁即总统制下的内阁,临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

1916年4月21日政府组织令制定公布,中华民国第11任内阁以国务卿总理国务,各部总长皆为国务员,树立责任内阁先声。

5月8日袁世凯改政事堂为国务院。

 民国初年内阁及其政权组织形式更迭反复,但最终还是保留了民主共和政体。

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全国人民的斗争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C.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D.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49.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

50.近代中国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

“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

”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二材料解析题(包括51和52两个小题,共30分)

51.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

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

……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

……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

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仙鹤

狮子

锦鸡

狮子

花犀

孔雀

虎豹

金钑花

云雁

虎豹

带饰

白鹇

熊罴

银钑花

鹭鸶

素银

鸂鶒

素银

黄鹂

犀牛

乌角

鹌鹑

海马

乌角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分)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

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5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6分)

 

52.(15分)近代中国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波澜壮阅,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义和团虽然都是农民起义,但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不过从历史潮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

(1)为什么说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带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太平天国则比义和团有更大的进步性”。

(3分)

 

材料二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伏彼起,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

但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

(2)结合史实,指出辛亥革命的“很大不同”和五四运动的“时代烙印”。

(6分)

 

材料三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循环往复,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向近代社会演变。

——费正清、邓嗣禹《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6分)

 

1-5BDBBB6-10DDCBB11-15CCCBB16-20ACABB21-25DCDCC

26-30ABAAD31-35BDADB36-40BAAAB41-45ABACC46-50BACDC

51.

(1)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或中央机构)、地方行郡县制度。

(3分)法家思想。

(1分)

52.答案

(1)原因,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1分)

进步性,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

而义和团主张扶清灭洋,盲目排外,不能顺应时代潮流。

(2分)

(2)“很大不同”:

义和团只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并不要求推翻清政府。

(2分)而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张武装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时代烙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分)

(3)材料三认为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才发生巨变向近代社会演变。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才有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抗争和探索,从而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演变。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