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4002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docx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docx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空气在那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三课组成,主要研究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空气与生命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是研究空气成分的第一个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空气的基本性质有初步认识,能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设计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为今后深入研究空气的性质、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课时安排:

3课时

20、空气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自主设计简单实验;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能对探究过程和解国际逆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设计简单实验;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

2、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气球,杯子,塑料袋,纸团

教师准备:

天平,烧瓶,水槽,火柴,集气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教师: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不见,摸不着,所有生命力不了,它是谁?

"学生猜谜.

谈话:

你们可真棒,对这位隐形朋友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师:

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这些问题都会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了解到,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我们想办法找空气.

师: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空气,可是这位引申的朋友究竟藏在哪儿呢你有没有办法找到它试试看,比比谁的办法多!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方法.

活动二:

空气有质量吗

师:

刚才大家看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

—空气的踪迹,那么它有重量吗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

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予以整理.使者来执行你的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学生交流

(三)自由活动:

活动一:

我们怎样知道瓶子里有没有空气

师:

我这儿有一个瓶子,里面有没有空气呢(学生猜测)

你能设计一种既简单又科学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测吗

活动二:

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里吗

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方案设计,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不仅仅只有一种方法。

活动三:

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感觉如何伙伴们对你又是怎样的评价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四)拓展活动:

师:

谁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针对这两个问题继续开展我们的探究活动。

六、板书空气在哪里

空气无处不在

空气有重量

21、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的:

1、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重点

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具

1、演示材料:

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2、分组实验材料:

水槽、玻璃片、蜡烛、玻璃杯、带颜色的水、火柴。

电化教具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1、谈话:

现在有两支蜡烛,点燃后放在桌子上,然后把一支罩上一只玻璃杯,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边谈话边操作。

(蜡烛慢慢地灭了。

2、提问:

放在桌上的两支蜡烛,罩上玻璃杯的灭了,而没罩上的却没有灭,这能说明什么?

(燃烧可能和空气有关系)

3、提问:

是不是杯子里的空气用完了?

希望学生发生争执。

(二)学习新课

1、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1)燃烧用去了一部分气体。

a.谈话:

杯子里的情况我们这样观察是看不到的,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来作一个实验。

b.实验:

做书中实验1,在水槽中放入带颜色的水,注意观察水槽中的水在实验开始和烛火熄灭后有什么变化。

c.提问:

观察到什么现象?

(蜡烛熄灭后,杯子里进了水了,水面高于外面的水面。

d.思考并回答:

现在杯子里的气体与刚刚罩上时杯子里的气体相比有没有变化?

水进入杯子内,这能说明什么?

e.提问:

水涌进杯子,说明什么?

(杯子里的气体减少,水占据了那一部分空间。

f.提问:

燃烧与什么有关系?

(燃烧可能与空气有关系,要用去一部分空气。

(2)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a.谈话:

杯子内燃烧后还剩下一部分空气,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

火能不能在这些气体中燃烧呢?

(蜡烛刚才都熄灭了,火不能燃烧了。

b.实验,下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做书上的实验2,注意将玻璃杯倒过来时,要按住玻璃片,不要让空气进入杯中,不要让杯中的水流出,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杯时,玻璃片只能揭开一点点,然后迅速盖好,以防空气进入。

c.学生实验。

d.汇报实验结果。

e.提问:

实验说明什么?

(杯内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3)分析空气的成分。

a.提问:

现在请你分析空气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

b.讲述:

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另一种不支持燃烧。

2、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成分

(1)讲解:

书中介绍的有关空气成分的内容。

(2)观察:

看课本第19页空气成分比例图,图中共有100个小格,其中蓝格表示氧气占的比例,黄格表示氮气占的比例,红格表示其他气体占的比例。

(3)提问:

a.氧气占空气的百分之多少?

(21%,约1/5。

b.氮气占空气的百分之多少?

(78%,约4/5。

c.其他气体占空气的百分之多少?

(4)总结:

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而不是彼此分割开的。

(三)巩固

  我们学习了空气成分的知识。

提问:

1、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2、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

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

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3、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烧掉的是什么气体?

剩下的是什么气体?

22、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的不良影响。

2、知道“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3、仔细观察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释“白纱布和石棉网变黑”的原因。

4、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蜡烛、石棉网、白色粉笔、试管夹、火柴、煤油灯、清新朗爽的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观察图片(出示空气清新的草原图),说一说,你觉得这里的环境怎么样,你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吗?

为什么?

2、清新的空气不仅使我们感到舒适,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板书课题: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二、引发思考:

1、你能简单的评价一下自己生活的环境里空气质量的好坏吗?

2、你评价空气质量的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使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呢?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58页的图片)

3、造成图片上这些污染空气的烟尘的原因是什么呢?

4、小组讨论。

5、汇报小结:

燃烧会造成大量烟尘并且污染空气。

三、观察分析燃烧时排放烟尘的现象。

1、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燃料做能源,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怎么样呢?

2、介绍实验方法。

(1)点然蜡烛后,用试管夹夹住石棉网,并将石棉网置于烛火上方约5厘米处。

(2)观察石棉网山上发生的变化。

(3)小组讨论:

石棉网上出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提出实验要求:

(1)不要玩火。

(2)防止烧到手。

(3)仔细观察石棉网上的变化。

(4)观察结束后,用白粉笔是石棉网“恢复原样”。

4、学生实验:

5、汇报小结:

石棉网上出现的是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它们附在石棉网上使它变黑了。

6、用同样的方法试一试,煤油灯会不会产生这种现象?

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现象?

7、学生实验:

8、小结:

这些燃烧都会产生这样的烟尘。

它们会污染空气,使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

四、延伸拓展:

1、燃烧会排放烟尘污染空气,除了燃烧还有哪些人类活动使空气受到污染?

2、小组讨论: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大家讨论一下,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课本第59页的表格之中。

3、小结:

人类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可以呼吸14—20次,每次吸入的空气会直接经过7个人体器官,最后这些气体要在大约7.5亿个肺泡中进行交换,假如我们身边的空气中漂浮着烟尘、细菌、病毒或者其他对人体不利的物质。

我们的健康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那么我们就一起行动起来保护身边的空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