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段阅读汇总4最新版.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段阅读汇总4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段阅读汇总4最新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段阅读汇总4最新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吴伏波将军秀之曾孙也。
晷为儿童,未尝被呵怒。
顾荣见而称之,谓其外祖薛兼曰:
“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也。
”及长,恭孝清约,学识有理义,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邪。
虽侯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
父母愍其如此,欲加优饶,而夙兴夜寐,无暂懈也。
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
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外树下籓屏之间隐息,初不令主人知之。
兄尝笃疾经年,晷躬自扶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
而闻人之善,欣若有得;闻人之恶,惨若有失。
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
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
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
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会稽虞喜隐居海嵎,有高世之风。
晷钦其德,聘喜弟预女为妻。
喜戒女弃华尚素,与晷同志。
时人号为梁鸿夫妇。
济阳江淳少有高操,闻晷学行过人,自东阳往候之,始面,便终日谭宴,结欢而别。
司空何充为扬州,檄晷为主簿,司徒蔡谟辟为掾属,并不就。
尚书经国明,州土之望,表荐晷,公车径征。
会卒,时年三十八,朝野嗟痛之。
晷未及大敛,有一老父缊袍草屦,不通姓名,径入抚柩而哭,哀声慷慨,感于左右。
哭止便出,容貌甚清,眼瞳又方,门者告之丧主,怪而追焉。
直去不顾。
同郡顾和等百余人叹其神貌有异,而莫之测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愍其如此愍:
担心,忧虑
B.闻人之恶,惨若有失惨:
悲伤
C.见人饥寒,并周赡之赡:
供给
D.径入抚柩而哭径:
小路
答案D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孙晷恭孝的一组是()
①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
②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
③闻晷学行过人
④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
⑤而晷见之,欣敬逾甚
⑥闻人之善,欣若有得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④⑥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晷家里虽然很富裕,但他仍亲自种田,生活俭朴。
B.孙晷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对有困难的乡邻竭尽全力帮助。
C.孙晷经常告诫妻子不要羡慕奢华,要节俭朴素地生活。
D.孙晷品德高尚,才学出众,赢得了普通百姓与朝廷官员的一致敬仰。
答案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侯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
译文:
(2)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
译文:
答案
(1)孙晷虽然家业丰厚,但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攻读不辍,欣欣然独享其乐。
(关键词:
“布衣”,名词作动词;“蔬食”,以粗米、草菜为食;“躬亲”,亲自。
)
(2)(孙晷)高兴敬重有加,天气寒冷就(与他们)同床而卧,吃饭时也(与他们)同吃一锅,有时脱下衣服赠送被子来救济他们。
(关键词:
“恤”,顾念,体恤,引申为周济,救济;“与”后省略了“之”。
)
【参考译文】
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是吴国伏波将军孙秀的曾孙。
孙晷很小的时候,从未被呵斥过。
顾荣看到后赞扬他,对他的外祖父薛兼说:
“这个孩子神色清明,有志气,不是一般的小孩。
”等到长大后,(孙晷)恭敬孝顺,清廉节俭,学识符合公理道义,每当独处暗室时,容貌举止顾盼之间也未曾有所偏离。
虽然自己家业丰厚,但孙晷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攻读不辍,欣欣然独享其乐。
父母担心他(怕他用功过分),想让他轻松一些,但他早起晚睡,没有一点松懈之意。
父母日常的饮食,即使是兄弟们亲自送来,他也从不离半步(照顾父母起居)。
富春一带通车的道路很少,动不动就要从江河间通过,父亲不习惯水路,每次出行乘坐篮舆,孙晷亲自扶持,到达以后,就藏在门外树下或能遮挡身体的地方,不让主人知道。
兄长曾长期卧病,孙晷亲自照顾,尝药送水,精心料理,远涉山水,祈求诚恳备至。
听说别人的优点,高兴得像是自己有所得;听说别人的缺点,难过得像是自己有所失。
看见别人忍饥挨饿受冻,就周济供养他,乡人的馈赠,一点都不接受。
亲朋故交中有几个穷困潦倒年老的,常常前来讨要东西,人们大多厌烦慢待他们,而孙晷看到他们,非常高兴,对他们敬重有加,天冷就同卧,吃饭也同锅,有时脱下衣服赠送被子来救济他们。
当时收成不好谷物昂贵,有人偷割他家未成熟的稻子,孙晷看到后躲避起来,一定在人家离开后才出来,不久亲自割下稻子送给他。
乡邻感动惭愧,没有人再敢去侵扰他。
会稽人虞喜在海边隐居,有高于世人的风范。
孙晷钦佩他的品德,娶他的弟弟虞预的女儿为妻。
虞喜劝诫侄女抛弃浮华崇尚朴素,与孙晷志同道合,当时的人称他们为“梁鸿夫妇”。
济阳人江淳很小就有高尚的品行,听说孙晷才学品行超越常人,从东阳前往看望,刚见面,就整天欢宴,尽兴而去。
司空何充做扬州刺史,表奏孙晷为主簿,司徒蔡谟征召他为属下,(孙晷)都不应召。
尚书经国明,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上表举荐他,官府直接征召。
他正好去世,时年三十八岁,朝野上下嗟叹痛惜。
没来得及为孙晷举行盛殓,有一位老人穿着破衣草鞋,不通报姓名,直接进来抚着灵柩大哭,哀声悲苦,左右之人无不感动。
哭完出门径自离去,他容貌清朗,眼孔方正,守门人告诉办丧事的人,(办丧事的人)感到奇怪就去追他。
他径直而去也不回头。
同郡的顾和等一百多人为其精神面貌异于常人而慨叹不已,但不能推知是怎么一回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人。
容貌魁伟,有筹策。
和桥之战,思政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
时陷阵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闷绝。
会日暮,敌将收军。
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
有帐下督雷五安于战处哭求思政,会其已苏,遂相得。
乃割衣裹创,扶思政上马,夜久方得还。
……
十二年,加特进、荆州刺史。
州境卑湿,城堑多坏。
思政方命都督蔺小欢督工匠缮治之。
掘得黄金三十斤,夜中密送之。
至旦,思政召佐吏以金示之,曰:
“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
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
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
岳恃其众,谓一战可屠,乃四面鼓噪而上。
思政选城中骁勇,开门出突。
岳众不敢当,引军乱退。
岳知不可卒攻,乃多修营垒。
又随地势高处,筑土山以临城中。
飞梯火车,昼夜攻之。
思政亦作火攒,因迅风便投之土山。
又以火箭射之。
烧其攻具。
仍募勇士,缒而出战。
岳众披靡,其守土山人亦弃山而走。
齐文襄更益岳兵,堰洧水以灌城。
……慕容绍宗、刘丰生及其将慕容永珍共乘楼船以望城内,令善射者俯射城中。
俄而大风暴起,船乃飘至城下。
城上人以长钩牵船,弓弩乱发。
绍宗穷急,投水而死。
丰生浮向土山,复中矢而毙。
生擒永珍。
……
齐文襄闻之,乃率步骑十一万来攻。
自至堰下,督励士卒。
水壮,城北面遂崩。
水便满溢,无措足之地。
思政知事不济,率左右据土山,谓之曰:
“吾受国重任,本望平难立功。
……今力屈道穷,计无所出。
唯当效死,以谢朝恩。
”因仰天大哭。
左右皆号恸。
思政西向再拜,便欲自刎。
……
思政初入颍川,士卒八千人,城既无外援,亦无叛者。
思政常以勤王为务,不营资产。
尝被赐园地,思政出征后,家人种桑果。
及还,见而怒曰:
“匈奴未灭,去病辞家,况大贼未平,何事产业!
”命左右拔而弃之。
故身陷之后,家无畜积。
(选自《周书·王思政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踣:
扑倒
B.悉封金送上悉:
全部
C.齐文襄更益岳兵益:
更加
D.今力屈道穷穷:
穷尽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乃割衣裹创,扶思政上马
因迅风便投之土山
因拔刀斫前奏案
唯当效死,以谢朝恩
D....
令善射者俯射城中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作《师说》以贻之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答案D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思政忠勇的一组是()
①思政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②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
③曰:
“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④思政选城中骁勇,开门出突⑤思政西向再拜,便欲自刎
⑥思政初入颖川,士卒八千人,城既无外援,亦无叛者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答案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桥之战,王思政奋勇杀敌,身负重伤,以至气绝。
幸运的是老天和他的穿着让他躲过一劫,苏醒过来后被帐下督雷五安找到。
B.高岳等人攻打颍川,倚仗人多势众,四面围攻,王思政选择勇士,突袭敌军,高岳军队溃散逃窜,大将刘丰生也在此时中箭身亡。
C.齐文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颍川,由于水势迅猛,颍川北面城墙坍塌,堰水漫进城里,王思政率军占领土山,决心以死殉国。
D.朝廷赐给王思政一片园地,他出征后,家里人种上了桑树和果树,等到他归来,大为生气,命身边的人拔出树苗丢弃了。
答案B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战唯著破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
译文:
(2)仍募勇士,缒而出战。
岳众披靡,其守土山人亦弃山而走。
译文:
(3)及还,见而怒曰:
“匈奴未灭,去病辞家,况大贼未平,何事产业!
”
译文:
答案
(1)每次出战只穿着破旧的铠甲,敌人怀疑他不是将帅,所以多次幸免于难。
(2)还招募勇士,用绳子掉出城外与敌军作战,高岳军队溃散逃窜,那些把守土山的士兵也弃山而逃。
(3)等到他回来,他对此生气地说:
“匈奴还未铲除,所以霍去病便辞家赴边,更何况今日大敌当前,为什么还要置办家产呢?
”
【参考译文】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府祁县人。
身材魁梧,也很有谋略。
河桥之战时,王思政翻身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击,每扫一下就会倒下几个敌兵。
当时他已陷入敌阵,身边的人都已死光,他自己也身受重伤,呼吸困难昏死过去。
好在当时太阳已落山,敌将鸣锣收兵。
王思政久经沙场,每次出战只穿着破旧的铠甲,敌人怀疑他不是将帅,所以多次幸免于难。
这一次帐下督雷五安在战场上哭泣不已寻找王思政,刚好他苏醒过来,才找到他。
雷五安便割下一块衣裳裹住王思政的伤口,把他扶上战马,夜深之后才回到营中。
……
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朝廷加封王思政特进、荆州刺史。
当时荆州地势低凹,气候潮湿,护城的濠沟大多因此而受损坏。
王思政就命令都督蔺小欢监督工匠修整。
挖得30斤黄金,蔺小欢便在半夜三更偷偷送给王思政。
次日天亮,王思政就召集部下,把金子拿给他们看,并且说:
“做臣子的不应该私聚财产”,将金子全部封起交上去。
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人,带领步兵和骑兵十万人来攻打颍川。
颍川城内偃旗息鼓,像无人把守。
高岳自恃人多势众,以为一次战役就能将对方赶尽杀绝,便四面擂鼓呐喊,逐渐地逼近颍川城。
王思政便选择城内骁勇之士,打开城门突袭敌军。
高岳的军队竟不敢抵挡,领军溃退。
高岳此时知道颍川城一下子难以攻克,就大修营垒。
又在地势最高的地方,筑座土山来观望城内的动静。
并采用飞梯火车战术,昼夜攻城。
王思政也命人做火坨子,借助强风投向土山。
又把带火的箭射向敌方营地,烧毁它的攻城器具。
还招募勇士,用绳子掉出城外与敌军作战。
高岳军队溃散逃窜,那些把守土山的士兵也弃山而逃。
齐文襄王高澄又给高岳发来援兵,并拦住洧河之水来淹灌颍川城。
……慕容绍宗、刘丰生及其部将慕容永珍共乘楼船观望城内动静,并命箭法好的人俯身向城内射箭。
不一会儿突然刮起了大风,楼船飘到城下,城上主人用长钩拉住楼船,弓箭手向船上乱射。
慕容绍宗投水而死。
刘丰生漂流到土山之上,中箭身亡。
活捉了慕容永珍。
……
齐文襄王高澄闻奏之后,便率领步兵骑兵十一万人来攻打颍川城。
并亲自来到堰水之上,督促兵士,鼓励士气。
由于水势迅猛,颍川城北面城墙坍塌,堰水便漫进城内,连放脚的地方也没有。
王思政知道不妙,于是率领手下人占据土山,并对他们说:
“我身负朝廷重任,本想平定内乱、建功立业。
……现在我等劲也用完了,办法也用尽了,已没有回天之力了。
只好以死来报答朝廷对我们的恩典。
”于是仰天大哭。
身边的人也都痛哭不已。
王思政接着向西面方向拜了两拜,便准备拔剑自杀……
王思政初入颍川城时,只有八千士卒,尽管城内没有外援,却没有一个人叛变。
他常以效忠皇上为己任,不营谋家产。
朝廷曾赐给他一块园地,他领兵出征之后,家里人已在果园里种上了桑树和果树。
等到他回来,他对此生气地说:
“匈奴还未铲除,所以霍去病便辞家赴边,更何况今日大敌当前,为什么还要置办家产呢?
”命身边的人拔去树苗。
所以身陷之后,家里并没有什么积蓄。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
统和间,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因家于大定。
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
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
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
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
“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乃疏奏其事。
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
濒河千里,人莫不悦。
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
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
时有隶鹰坊①者,以罗毕②为名,扰害田里。
岁久,民不堪。
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
“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
”从之。
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
车驾如春水,贵主③例为假贷,公鼎曰:
“岂可辍官用,徇人情?
”拒之。
颇闻怨
语,曰:
“此吾职,不敢废也。
”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
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
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
“是不欺我,敢弗听命。
”安辑如故。
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
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
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
不旬日,境内清肃。
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
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公鼎累表乞归,不许。
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
叹曰:
“吾欲谢事久矣。
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
”因忧愤成疾。
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辽史·列传三十五》)
【注】①鹰坊:
朝廷饲鹰的机构。
②罗毕:
用网捕鸟。
③贵主:
对他人之主的尊称。
这里指当地的长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完:
加固
B.省徭役,务农桑务:
致力
C.车驾如春水如:
好像
D.众皆投兵而拜曰投:
放下
答案C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大公鼎敢于为民请命的一组是()
①乃疏奏其事②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
③公鼎言于上④岂可辍官用,徇人情
⑤陈以祸福⑥请布恩惠以安之
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④⑤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官员正紧张地执行北枢密院征发沿河劳力修固堤防的命令时,大公鼎却认为此时修固堤防之事不宜做。
B大公鼎在沈州改革乡规,减少徭役,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孔子庙和学校,提倡教化,百姓都顺服他。
C.皇帝下令禁止属于鹰坊的人以张网捕鸟为名而扰害农业生产的行为,这是皇帝采纳了大公鼎意见的结果。
D.大公鼎曾劝阻百姓不要聚众叛乱;但当张撒八率领无赖结伙闹事时,他却因年老而感到无能为力了。
答案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译文:
(2)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
译文:
答案
(1)边境地区刚刚安宁,又大兴徭役,这不是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办法。
(关键词:
“甫”,才,刚;“利”,使动用法;“便”,使动用法。
)
(2)一个县获得安宁,确实是幸运;但别的县像这种受扰害的事还很多,希望能将恩惠同样地赐给天下其他县。
(关键词:
“诚”,的确,确实;“幸”,幸运;“他”,其他;“愿”,希望;“均”,同样。
)
【参考译文】
大公鼎,渤海人,他的先祖户籍属于辽阳率宾县。
统和年间,皇帝迁移辽东豪强大户来加强中京,于是他家定居于大定。
公鼎年幼时端庄质朴,长大后好学。
咸雍十年考中进士,调任沈州任观察判官。
当时辽东雨水过多妨害了庄稼生长,这时北枢密院却大举征集沿河住户中的男子去加固堤防。
有关官员接到命令后觉得任务十分严峻紧急,只有公鼎说:
“边境地区刚刚安宁,又大兴徭役,这不是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办法。
”于是上奏皇帝陈述此事。
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停止征集劳役,而河水也没有泛滥成灾。
沿河千里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大公鼎后改任良乡县令,他减少劳役,致力于耕织,修建孔子庙和学校,他手下的百姓都顺服他。
后屡次升迁,至兴国军节度副使。
当时有隶属于鹰坊的人,以张网捕鸟为名,扰乱危害百姓的生产。
时间久了,百姓无法忍受。
公鼎向上申奏,皇上当即下令禁止在田间张网捕鸟。
适逢公鼎上朝,大臣们把皇上嘉许采纳他的意见的事告诉了他,公鼎说:
“一个县获得安宁,确实是幸运;但别的县像这种受扰害的事还很多,希望能将恩惠同样地赐给天下其他县。
”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又升迁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
皇上到春水,当地的长官按例要从州里借钱,公鼎说:
“怎么能停止官府的用度,来满足你的私情呢?
”加以拒绝。
后来他听到许多怨恨咒骂的话,公鼎说:
“这是我的职守,不敢弃之不理。
”不久升任为大理卿,平反了很多冤案。
天祚帝即位,公鼎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东京户部使。
当时盗贼杀了留守萧保先,最初贪图留守的财物,杀了留守以后乘机倡导作乱。
老百姓也互生猜忌,家庭之间互相争斗。
公鼎骑着马在县中巡行,跟老百姓陈说祸福利害,众人听后都放下武器,拱手敬礼说:
“这不是欺骗我们,怎敢不从命。
”大公鼎仍像以前那样安抚他们。
后被授予中京留守的官职,又赐为贞亮功臣,能够乘坐驿站的车马上任。
当时盗贼遍地皆是,有人在路上遇到公鼎,便在马前叩头请求改过自新。
公鼎把官府符信交给他,让他恢复旧业,听到这一消息的人接踵而来。
不到十天,辖境以内便清静太平了。
天祚帝知道后,加赐他为保节功臣。
当时人心不安分,公鼎担心发生变乱,请皇上降恩惠加以安抚,皇帝为此赦免了囚犯。
公鼎多次上表请求辞官归田,皇上不批准。
适逢奴贼张撒八率领无赖结伙为盗,公鼎想攻打他们却没有能力。
叹道:
“我想辞官已经好久了。
为世务所牵累,不幸到了这一步,难道真是命该如此吗!
”因而忧愤成疾。
保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
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赐三僮,给薪水,命后亲制衣赐之,视其试服不称,辄为损益,宠遇无与为比。
命驰驿四方,聘名士王鹗等。
又令蒙古生十人,从璧受儒书。
敕璧习国语,译《大学衍义》,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世祖嘉之。
宪宗即位,召璧问曰:
“天下何如而治?
”对曰:
“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
”宪宗不悦。
璧退,世祖曰:
“秀才,汝浑身是胆耶!
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一日,断事官牙老瓦赤持其印,请于帝曰:
“此先朝赐臣印也,今陛下登极,将仍用此旧印,抑易以新者耶?
”时璧侍旁,质之曰:
“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
”夺其印,置帝前。
帝为默然久之,既而曰:
“朕亦不能为此也。
”自是牙老瓦赤不复用。
壬子,为河南经略使。
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
其党董主簿,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
璧至,按其罪,立斩之,尽还民女。
刘大惊,时天大雪,因诣璧相劳苦,且酌酒贺曰:
“经略下车,诛锄强猾,故雪为瑞应。
”璧曰:
“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
”刘屏气不复敢出语,归卧病而卒,时人以为惧死。
(《元史》卷一五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令蒙古生十人,从璧受儒书受:
学习
B.用汝与否,取自圣裁裁:
裁制
C.璧至,按其罪,立斩之按:
查究
D.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俟:
等到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璧“刚直”的一组是()
①对曰:
“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
”
②世祖曰:
“秀才,汝浑身是胆耶!
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
③质之曰:
“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
”
④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
⑤璧曰:
“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
”
⑥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世祖嘉之。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⑥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璧很受世祖的器重,世祖做亲王的时候,听到他的名声就召见他,还命王后亲自缝制衣服赐给他,看他试
穿衣服不合身,就加以改动。
B.宪宗即位的时候,命令十个蒙古的读书人,跟着赵璧学习儒家经典。
又命令赵璧学蒙古语言,翻译《大学衍义》,时常在马背上听赵璧讲解。
C.牙老瓦赤不再被任用和赵璧的话有很大关系,赵璧认为牙老瓦赤是用印求官。
D.河南刘万户的党徒董主簿,仗势做坏事,强娶漂亮的民女三十多人。
赵璧到任以后,查究董主簿的罪行,立刻斩了他,返还全部民女。
答案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世祖嘉之。
译文:
(2)刘大惊,时天大雪,因诣璧相劳苦。
译文:
答案
(1)时常在马背上听赵璧讲解,(赵璧讲得)言辞流畅,内容明达,世祖非常赞赏他。
(关键词:
“时”“旨”“嘉”)
(2)刘万户大吃一惊,当时天降大雪,他就到赵璧处慰劳他。
(关键词:
“因”“诣”“劳”)
【参考译文】
赵璧,字宝臣,是云中怀仁人。
世祖做亲王的时候,听到他的名声就召见他,叫他“秀才”而不叫他的名字,赐给他三个仆僮,发给他薪水,命王后亲自缝制衣服赐给他,看他试穿衣服不合身,就加以修改,对他的恩遇无人可比。
命令他乘驿站车马巡行各地,聘用名士王鹗等人。
又命令十个蒙古的读书人,跟着赵璧学习儒家经典。
还命令赵璧学蒙古语言,翻译《大学衍义》,时常在马背上听赵璧讲解,(赵璧讲得)言辞流畅,内容明达,世祖非常赞赏他。
宪宗即位,召见赵璧问道:
“怎样才能治理好天下?
”赵璧回答说:
“请先杀掉那些特别不好的近侍之臣。
”宪宗听了不高兴。
赵璧退朝,世祖说:
“秀才,你浑身是胆吗?
我也为你捏了两手汗啊。
”一天,断事官牙老瓦赤拿着他的官印,向皇帝请示道:
“这是先朝赐给我的印,现在陛下登基,将沿用这颗印呢,还是换新的呢?
”当时赵璧侍奉在皇帝身边,质问他说:
“用你不用你,都由皇上决定,你竟敢拿一枚印章来求官吗?
”夺过他的印,放在皇帝面前。
皇帝为此默然了好久,然后说:
“我也不能做到这一步。
”从此牙老瓦赤不再被任用。
壬子年,赵璧担任河南经略使。
河南刘万户贪婪奸淫暴虐,郡中人娶亲嫁女,一定要先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