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2601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宁夏区银川市第九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吕氏春秋》载: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甚少矣。

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

‘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故纣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D.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说明纣出生的时候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而微子和仲衍出生的时候母亲是妾,所以属于庶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说明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25.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实行避讳制度,原则是不能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结合史实可知汉代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为了避讳“邦”字将“相邦”改为“相国”,所以A项符合题意要求,而BCD三项名称的改变原因均与避讳制度无关,故答案选A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避讳制度

26.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

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中可以看出,国家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重心的南移

27.“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

《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做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说明宋代文学

A.适应市民阶层需要B.集中表现农村生活

C.内容凸显历史故事D.世俗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额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文学世俗化的趋势不断增强。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代的文学形式

28.表1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表格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赋税制度的变革,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俸禄制度的变革

29.明代《织工对》记载:

“余僦(租赁)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工对曰:

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材料表明在明代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日佣为钱二百缗”是本题的题眼,佣就是雇佣的意思,所以材料主要说明的就是雇佣关系的出现。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近代化的曙光

3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

其中“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是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C.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B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31.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

“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

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缺乏更多的社会阶层,没有形成声援太平天国的力量。

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尚未诞生新的强大的阶级力量。

这根源于中国社会尚未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已经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

材料谈的不是小农意识,排除A;是指由工人阶级在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同农民结成的革命联合,同时也不符合社会实际,排除C;B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因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32.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指出:

“自道咸以来,已稍知变法,然收效莫睹……不知全变之道。

”这里康有为批评的是

A.中体西用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不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材料“自道咸以来,已稍知变法,然收效莫睹……不知全变之道”可知,这是康有为在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D项不符合材料“道咸以来”;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33.1906发行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中认为革命者只要善守国际法,承担清政府和列强订立的条约、债务、义务,列强是不会干涉的。

这一认识

A.有力反击了立宪派的担忧B.体现了革命派对列强的幻想

C.正确分析了革命的利弊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革命者只要善守国际法,承担清政府和列强订立的条约、债务、义务,列强是不会干涉的”说明,革命派认为只要承认不平等条约就可以得到列强的支持和帮助,这体现了革命派对列强抱有幻想。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弊端

34.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

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

……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可得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使风俗人心变化,民众体格、品格提高,故C项正确;A说法错误,B、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故三项排除。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35.“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1923年)材料评述的是

A.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D.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

据材料“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革命是指辛亥革命,梁启超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全人格的觉悟”,结合所知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思想,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人们思想的更深入的解放。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40.(21分)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

“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在确定中国文化与西方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矛盾心理。

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

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的概念,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

……不过这种说法具有心理意义,因为它便于中国实行现代化,而不致丧失其文化特性。

尽管其效力令人怀疑,但它象征着中国对西方的矛盾态度。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一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指什么?

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5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

“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4)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的视野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怎样影响?

(4分)

【答案】

(1)“民族的致命伤”:

不知道军事失败的理由。

(2分)

主要原因:

英国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2分)没有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

(2分)

(2)实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或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分)

探索:

洋务运动。

(2分)

(3)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分)

影响:

经济: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

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4分)

(4)变化:

从“自信从容”到“紧张焦虑”(或从妄自尊大到矛盾心理再到惊慌茫然)。

(2分)

影响:

拓宽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新视角);便于深刻理解历史变化。

(任意一点2分)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从鸦片战争时期人们的思想愚昧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2)问从洋务运动的实质特点等方面归纳。

第(3)问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影响等方面归纳原因;从近代化角度分析其影响。

第(4)问根据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分析中国人心态的变化;从史学研究角度说明影响。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以得出第一小问得到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小问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

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中可以得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189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是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影响等方面归纳原因;从近代化角度分析其影响。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到材料“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中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

第二小问从史学研究角度说明影响。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人的心态

41.(16分)历史的矛盾与悖论(相互矛盾的结论)

问题:

(1)图中“某朝”是指哪个朝代?

(2分)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4分)

(2)历史往往充满矛盾和悖论。

请以该朝的历史为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分)

【答案】

(1)朝代:

宋(2分);理由:

中央分割兵权,枢密院主兵,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中央禁军和地方厢军、乡兵等(4分)。

(2)理解:

①社会稳定但积贫积弱:

通过文官体制,加强了皇权,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的隐患,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代;由于对武臣的防范过严,官僚不断增多和军队缺乏训练,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酿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恶果,导致北宋中期的一系列改革。

(4分)

②经济文化强,军事弱:

经济繁荣,海上丝路全盛;儒学成熟,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成为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军事弱,对辽“澶渊之盟”、对夏、对金基本上以岁币买和平。

(6分)

(如有从别的角度论述,只要言之有理酌情得分)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4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土计其民幸福,莫不以自由为唯一无二之宗旨。

试读欧洲历史,观数百年百余年暴君之压制,贵族之侵凌,诚非力争自由不可。

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

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求国群之自由,非合通国之群策群力不可。

欲合群策群力,又非人人爱国,人人于国家皆有一部分义务不能。

欲人人皆有一部分之义务,因以生爱国之心,非诱之使与闻国事,教之使洞达外情又不可得也。

——严复《群己权界论》(1903)

材料二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

严复说: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之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

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中山先生曰: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候官严先生年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主张。

(7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严复和孙中山关于中国出路问题的不同观点及其意义。

(8分)

【答案】

(1)西方以个人自由为先;中国则是个人自由须服从国家自由;争取国家自由要凝聚爱国民众的力量。

(7分)

(2)严复的观点:

通过教育启发民智,主张改革。

意义:

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利于社会渐进式发展。

(4分)孙中山的观点:

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主张革命。

意义:

激励民众革命,促进社会转型。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从材料“贵族之侵凌,诚非力争自由不可”“欲合群策群力,又非人人爱国,人人于国家皆有一部分义务不能”“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求国群之自由”中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理解比较能力。

从材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中可以得出严复的观点;从材料“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孙中山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两者各自的意义。

考点:

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