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灌草丛基本类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2323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灌草丛基本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灌草丛基本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灌草丛基本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灌草丛基本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灌草丛基本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灌草丛基本类型.docx

《福建灌草丛基本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灌草丛基本类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灌草丛基本类型.docx

福建灌草丛基本类型

灌草丛基本类型

  

  

(一)中山山地灌丛

  中山山地灌丛是指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

闽南和闽西南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地带,大部分是常绿灌木或常绿、落叶灌木混交,个别可以落叶灌木为优势的植物群落。

种类成分常以温带地理成分占优势,尤其以杜鹃花科植物为多。

草本植物常以温带至亚热带的广布种,芒最为普遍,其次是野青茅、野古草、四脉金茅、金茅也很普遍,杂类草种类也不少,但通常不占优势地位。

生态型是以中生植物为多。

从灌丛的起源上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

原生类型主要是由地形因子造成的,次生类型中火烧是主要因子,连续火烧引起森林植被退化为灌丛。

  1.灯笼花灌丛

  灯笼花(Enkianthus chinensis)

  灌丛主要分布在福建中、西部山区,海拔1500米以上山脊、山顶,土层浅薄,地表多石砾或裸岩的地段,土壤的腐殖质含量较高。

群落总盖度85%~90%,灌木生长密集,在4平方米样地中计有灌木30~60株,一般高2~2.5米。

建群种为灯笼花、南岭杜鹃、丁香杜鹃、猴头杜鹃、大萼黄瑞木、吴茱萸五加、杜鹃、石斑木、波叶红果树、钝齿冬青、野漆、马醉木、

木、短尾越桔、庐山小檗、中华越桔、扁枝越桔等。

由于灌木密集、分枝交错、冠层紧密,所以草本层不发达,散生有芒、野古草、黑紫藜芦及附生于岩石上的石苇、瓦苇等种类。

藤本植物有石子藤石松、地刷子石松。

群落中还散生有黄山松和长苞铁杉等乔木树种,但植株矮化,高度和灌木相当。

  灯笼花灌丛主要分布山顶或山脊,土层薄、风大、光照强,气温的日变化大,冬季常有霜冻或积雪。

由于蒸腾作用强烈,植物经常处于水分负平衡状态,因此即使有乔木树种生长其间,也矮化、老化成灌丛状。

该群落属于原生类型,对于固土保水,防止山崩,以及研究福建山地植被垂直变化规律都有重要意义,应加以保护。

  2.猴头杜鹃灌丛

  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灌丛主要分布在福建中部、西北部山区海拔1350以上的山脊、陡坡、岩壁、地表多裸岩地段。

林内苔藓植物多,腐殖质层厚,表土层质地松软。

林冠平展、色调暗绿,常顺着常风方向斜伸。

群落总盖度80%~90%,第一层盖度70%~80%,灌丛高8~10米,最高可达12米,基部常有2~4个分枝,枝干弯曲斜展、枝叶茂盛。

伴生种有两广厚皮香、长苞铁杉、木荷、深山含笑等乔木树种,但其高度一般不超过猴头杜鹃树冠。

第二层灌木高度一般在3米以下,盖度10%~20%,主要有灯笼花、马银花、吴茱萸五加、乌药、钝齿冬青、新木姜子、毛连蕊茶、扁枝越桔、朱砂根、箬竹等种类。

草本层的种类少,盖度小于5%,常见的有匙叶草、双蝴碟、倒叶瘤足蕨等阴性植物。

  猴头杜鹃灌丛在福建是比较少见的群落类型,在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则甚普遍,它分布在长苞铁杉林或常绿阔叶林的上缘,在山顶灯笼花灌丛的下缘,是那里的森林到灌丛之间的过渡类型。

猴头杜鹃灌丛在福建是稀有的植物群落,可供森林旅游、参观,在研究福建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规律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应予保护。

    3.丁香杜鹃灌丛

  丁香杜鹃(Rhododendron farrerae) 灌丛在闽中、闽西、闽北山区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顶、山脊,坡度陡、土层薄地表多碎石和石英的地段常见。

灌丛高0.5~1.2米、群落总盖度60%~70%,建群种是丁香杜鹃,与之伴生的有

木,波叶红果树、石斑木、杜鹃、短尾越桔、钝齿冬青等种类。

藤本植物常见有石子藤石松、地刷子石松、菝葜等种类。

灌木层盖度30%~40%。

草本层比较发达,叶层高20~50厘米,盖度30%~40%。

主要由芒、野古草、四脉金茅、白舌紫苑、一枝黄花、密腺小连翘、蛇含萎陵菜、星宿菜、金毛耳草、地稔、五岭龙胆、双蝴蝶、茅膏菜、小二仙草等植物组成。

  丁香杜鹃灌丛中常见有黄山松幼树及木荷的萌生苗,停止火烧山则可以恢复为黄山松林。

丁香杜鹃灌丛对于保持水土有重要生态意义。

  4.波叶红果树灌丛

  波叶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 var.undulata) 灌丛主要分布在闽中、闽北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脊、山顶,土层薄,地表常有裸岩的地段。

群落总盖度70%~85%,灌木层高40~60厘米。

建群种波叶红果树,枝叶浓密,披散伏地。

其次是杜鹃、丁香杜鹃、

木、短尾越桔、长叶冻绿、石斑木、扁枝越桔,凹叶冬青、微毛柃、中华越桔、江南山柳、荚蒾、小叶赤楠等种类。

藤本植物有石松、地刷子石松、菝葜等少数种类。

草本层高30~60厘米,盖度20%~30%,主要是禾本科芒、野古草、四脉金茅、平颖柳叶箬。

其它杂类草有蕨、一枝黄花、星宿菜、挺茎金丝桃、密腺小连翘、地稔、黑紫藜芦及附生于裸岩上的石苇、瓦苇等种类。

  这一类群落常见的还有:

(1)

木、波叶红果树灌丛;

(2)丁香杜鹃、杜鹃、波叶红果树灌丛。

都是长在山顶,具有抗风、耐旱、耐瘠的特性,对保持水土有重要意义。

  5.白栎、杜鹃灌丛

  白栎(Quercus fabri)、杜鹃(Rhododendron mariesii)灌丛主要分布在鹫峰山脉的东南面,屏南、周宁一带边远山区,海拔1200~1500米的山地,由于历史上有烧山放牧陋习,森林被破坏,灌丛得到相应发育。

它的特点是灌木种类少,大都是阳性的、萌生力强、耐火烧的种类。

落叶树种白栎占优势地位。

群落总盖度60%~70%,灌木层高度1.5~3米,盖度30%~40%,建群种白栎,其次有杜鹃、短尾越桔、美丽胡枝子、掌叶悬钩子、腺毛莓、江南山柳、长叶冻绿、

木、华山矾、细齿叶柃等种类。

藤本植物只有菝葜。

草本层种类较多。

在海拔比较低的坡地,常以芒萁为优势,海拔较高的山坡则常以芒、野青茅、野古草、四脉金茅为优势。

此外,常见的有白舌紫菀、一枝黄花、地稔、金毛耳草、蛇含萎陵菜、五岭龙胆、小二仙草、小叶远志、匍匐堇菜、长萼堇菜、平颖柳叶箬、地耳草、刺子莞等种类。

群落中常散生黄山松,偶见亮叶桦,沿沟谷地则有甜槠、云山青冈等乔木小树。

  白栎、杜鹃灌丛通过封山育林,可以恢复为黄山松林。

在沿沟谷地则可以恢复为以甜槠、云山椆、白栎、亮叶桦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6.白栎、短柄枹树灌丛

  白栎、短柄枹树灌丛主要分布在武夷山脉东南坡的光泽、邵武、建瓯、武夷山等地的丘陵山地,此外寿宁的南阳、大安等地也有分布。

分布区的气候温暖、雨量充足,但冬季气温低。

土壤为红壤,山地红黄壤。

群落外貌夏季绿色,秋冬枯黄、呈现落叶景色。

灌木层高度参差不齐,丛生型,高1~3米,总盖度50%~70%,以白栎,短柄枹树为优势种,映山红、美丽胡枝子为亚优势种,其他伴生种有檵木、圆锥绣球、短尾越桔、白檀、油茶、乌药等种类。

草本层稀疏,种类比较少、高度低于1米,盖度20%~30%,常见的有芒、芒萁,此外还有野古草、淡竹叶、蕨类等种类。

藤本植物少,常见的有日本薯蓣、菝葜。

群落中常散生有木荷、青冈、马尾松等小树。

  白栎、短柄枹树都是乔木树种,由于砍伐或火烧后从树墩上萌枝而形成灌丛,因此通过封山育林,可以较快恢复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二)低山丘陵灌丛

  低山丘陵灌丛是指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雨林经过反复破坏后演变而成的次生灌丛。

以常绿灌木为优势,灌丛中常散生有马尾松、木荷、青冈、枫香树等乔木树种,区系成分常以亚热带、热带分布的种类为多。

草本植物常以芒萁、芒、野古草、刺芒野古草为优势。

根据灌丛的种类组成、生态地理特点可以分为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和中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

  1.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

  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主要分布在福建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地区,大致是在戴云山—博平岭一线的东南面的低山丘陵地。

年平均气温19.1℃~21.7℃,一月平均气温13.7℃,年雨量1100~1600毫米之间,春夏多雨,秋冬少雨,比较干旱。

  

(1)桃金娘、小叶赤楠灌丛

  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小叶赤楠(Syzygium grijsii) 灌丛是南亚热带低山、丘陵最常见的灌丛。

北起福州,南至诏安各县市,并延伸至龙岩、永定、上杭的东南部,在沿海地区分布的海拔可达500米,在福州地区及闽西偏南地区一般在400米以下。

土壤为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酸性至强酸性,土层深厚。

群落的总盖度60%~80%,灌木层高度60~100厘米,盖度30%~60%,以桃金娘、小叶赤楠为优势,常见的有石斑木、黄栀子、山芝麻、南岭荛花。

在水湿条件较好的地段常有黄瑞木、野牡丹、毛果算盘子、檵木等种类。

草本层高30~50厘米,盖度40%~50%,以芒萁为优势,伴生种常见有芒、刺芒野古草,纤毛鸭嘴草、白茅、珍珠茅一种、刺子莞、山菅兰等种类。

藤本植物常见的有菝葜、土茯苓、金樱子。

群落中常散生有马尾松、木荷、枫香等小树。

  桃金娘、小叶赤楠灌丛所在地生境湿热,土壤酸性。

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山坡,可以开垦为果园,种植南亚热带果树,坡度比较陡的丘陵地宜封山育林,或种植马尾松、相思树、柠檬桉、黑荆等水土保持和经济用途兼备的两用林。

  

(2)桃金娘、山芝麻灌丛

  桃金娘、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 灌丛在闽南地区常见,主要分布在龙溪地区各县,厦门市及泉州市沿海各县,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坡度一般比较平缓,生境较为干旱的阳坡或向风坡,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土层深厚、淋溶强烈,酸性或强酸性壤土、轻壤土,有机质含量低。

群落外貌绿色,冬季黄绿色。

总盖度60%~70%,灌木层高60~80厘米、盖度30%~50%,以桃金娘、山芝麻、黄栀子、岗松为优势种,常见的还有毛果算盘子、黑面神、南岭荛花、石斑木、黄瑞木、油茶、盐肤木、白背叶、山莓、华山矾、牡荆、肖梵天花等种类。

草本层高30~50厘米、盖度20%~40%,以芒萁、鹧鸪草、刺芒野古草为主,伴生种有芒、华三芒草、刺子莞、地稔、地胆草、圆果雀稗、毛画眉草、咸虾花、垂穗石松、白牛胆等种类。

藤本植物常见有网络崖豆藤、菝葜、土茯苓、金樱子、硕苞蔷薇等种类。

  桃金娘、山芝麻灌丛所在地的生境干旱,土壤比较贫瘠并有轻度水土流失,在开发利用时应十分注意水土保持,应以封山育林或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在可以引水灌溉的地方,可以建设果园、种植南亚热带果树。

  (3)黑面神、山芝麻灌丛

  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山芝麻灌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

如厦门岛东南面的东排山、塔头山,莆田湄洲岛的马祖山,平潭岛北部的君山等地。

常风大、光照强、雨量比本省内陆少、蒸发强、土壤大都为粗骨性红壤、土层薄、表土多石砾、有机质含量低、干旱瘠薄。

群落外貌黄绿色。

灌木生长低矮、稀疏,高40~70厘米,盖度30%~40%,灌木种类少,以旱中生性的黑面神、山芝麻、车桑子为优势,伴生种常见有黄栀子、毛果算盘子、药用黑面神。

在山坡下部,土壤稍湿润、避风的地段还有桃金娘、野牡丹等灌木。

草本层生长稀疏、盖度20%~30%,以刺芒野古草、纤毛鸭嘴草为优势种。

伴生种常见有蜈蚣草、茵陈蒿、芒萁等种。

藤本植物常见有茅莓、硕苞蔷薇等种。

群落中常散生有马尾松、黑松、相思树,长势不佳,枝干扭曲、树冠呈旗状。

  黑面神、山芝麻灌丛地段,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在开发利用时首先应考虑水土保持,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

采用容器育苗造林或客土造林,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2.中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

  中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主要是指分布在本省中亚热带广大地区,即闽西、闽中、闽东及闽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霜期较长。

霜日较多,但雨量较多,为常绿阔叶林反复破坏后的次生植被。

  

(1)映山红、短尾越桔灌丛

  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isii)、短尾越桔(Vaccinium carlesii)灌丛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南亚热带海拔800米以上山地也有分布。

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为红壤、红黄壤、土层一般比较深厚,有机质含量中等。

群落总盖度70%~80%,灌木层高0.6~1.5米,盖度30%~40%,以映山红、短尾越桔为优势,常见有乌饭、石斑木、黄瑞木、细齿叶柃、翅柃、秤星树、毛冬青、乌药、华山矾、檵木、美丽胡枝子、冻绿、油茶、黄栀子等种类。

藤本植物常见有菝葜、土茯苓、羊角藤、流苏藤。

草本层以芒萁为优势,伴生有芒、野古草、四脉金茅、狗脊、乌毛蕨、地稔等种类。

群落常散生有马尾松、木荷、青冈的小树。

  映山红、短尾越桔灌丛所在地,土壤条件比较好,但气温较低,冬季比较寒冷。

在坡度比较平缓地段可以开垦为果园,种植比较耐寒的柑桔、李、桃、板栗、柿子。

在坡度25°以上山坡,应以造林为主,不宜开垦果茶园。

  

(2)檵木、乌饭灌丛

  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乌饭(Vaccinium bracteatum)灌丛主要分布在本省中亚热带低山、丘陵;南亚热带海拔600米以上中低山地也有分布。

群落总盖度70%~80%,灌木层高90~120厘米,盖度30%~70%,优势种为檵木、乌饭、映山红、乌药,此外常见的还有老鼠矢、盐肤木、苦竹、天仙果、马银花、黄瑞木、白马骨、油茶、野山楂、小果南烛、山矾、豆腐柴等种类。

草本层以芒萁为优势,常见的有芒、野古草、蕨、狗脊蕨等种类。

藤本植物常见有网络崖豆藤、香花崖豆藤、木防己、石子藤石松等。

群落中散生有马尾松、木荷、赤杨叶、青冈、苦槠、甜槠等乔木树种的小树。

  这一类型群落指示土壤比较肥沃、群落中尚有多种常绿阔叶林的幼树及苗木,可以通过封山育林,恢复常绿阔叶林,也可以营造杉木、毛竹混交林。

  (三)中山山地草丛

  中山山地草丛,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山地坡面或平缓的山顶。

土壤多为红黄壤、黄壤,少数为草甸土。

建群种是多年生中生禾本科植物为主,草丛叶层高在1米以下,伴生有多种杂类草。

花期多数在秋天,冬季草丛枯黄,季相明显。

草丛中常散生有黄山松及杜鹃花科、蔷薇科的灌木。

根据其种类组成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群落。

  1.芒、野青茅、野古草草丛

  芒(Miscanthus sinensis)、野青茅(Deyeuxia arundiancea)、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草丛主要分布在本省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坡坡面或平缓的山顶、土壤为红黄壤或黄壤,土层比较深厚、腐殖质厚8~15厘米,枯枝落叶层厚达2~3厘米。

群落总盖度70%~90%,禾草叶层高50~80厘米,花序高1~1.3米,建群种为芒、野青茅、野古草、金茅、四脉金茅、纤毛鸭嘴草等禾本科草类,伴生种常见有蕨、金毛耳草、地稔、小二仙草、一枝黄花、星宿菜、白舌紫菀、狭叶香港远志、粉条儿菜、五岭龙胆、地耳草、长萼堇菜、黑紫藜芦、挺茎金丝桃、大蓟、野菊花、牡蒿及苔属植物等杂类草。

群落中常散生有短尾越桔、美丽胡枝子、映山红、白檀、狭叶南烛、腺毛莓、掌叶悬钩子、圆锥绣球等灌木,其高度大致和禾草叶层高相当,在外貌上不起显著作用。

群落中还星散分布有黄山松或马尾松小树。

  本类型在本省分布最普遍,如屏南路下的仙山、泰宁的峨嵋峰、永定虎岗乡的茫荡洋、武平的梁山、武夷山等地海拔1000~1700米的山地都有分布,有的已利用为养牛场。

但由于草的质量比较差、冬季枯草期长,又限制了牲畜的发展,因此不是良好的南方草山类型。

  2.金茅、四脉金茅、野青茅草丛

  金茅(Eulalia speciosa)、四脉金茅(E.quadrinervis)、野青茅草丛分布的海拔高度与前一草丛大致相同,但立地条件比较差,陡坡或山脊、土层较薄而较干燥。

群落总盖度50%~70%,禾草叶层高30~50厘米,花序高0.8~1.3米,建群种为金茅、四脉金茅、野青茅,伴生种有芒、野古草、白舌紫菀、地稔、金毛耳草、蛇含萎陵菜、一枝黄花、五岭龙胆、紫花地丁、狭叶香港远志、小二仙草、黑紫藜芦等种类。

常见的灌木有杜鹃、江南山柳、小叶石楠、短尾越桔、

木、菝葜等,其高度大致与禾草叶层高度相当,群落中常散生有黄山松。

  本类型通常都在陡坡或山脊,在经常烧山的影响下,草丛低矮、植被复盖率低,这为黄山松的天然下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停止烧山、草丛将被黄山松林所演替。

  3.野青茅、沼原草、芒草丛

  野青茅、沼原草(Moliniopsis hui)、芒草丛目前仅见于黄岗山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体顶部或缓坡地段,地表枯叶层厚达7~16厘米,土壤属于山地草甸土、土层厚度一般在50厘米左右,泥炭层厚度一般在20~30厘米,最厚达40厘米,植物根系密集,质地松软。

过渡层不明显,底土多石英及岩石碎块。

群落总盖度80%~90%,主要以禾本科的野青茅、沼原草、芒、野古草为建群种,另一些地段则以沼原草占绝对优势,也有一些地段则以芒占绝对优势,野古草通常仅占亚优势地位,在一些凹形地,苔草属植物也可以成为优势种。

此外,常见的有牡蒿、风毛菊、条叶蓟、白背千里光变种、一枝黄花、地耳草、粉条几菌、堇菜属、黑紫藜芦、蛇含萎陵菜、尖叶唐松草、五岭龙胆、中华双蝴蝶、前胡、茅

菜、北黄花菜等种类。

群落中还散生有黄山松及江南山柳、薄毛豆梨、波叶红果树、白檀、玉山竹等小树和灌木,但分布稀疏,不影响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个别地段玉山竹可成为单优种的小群落,它是黄岗山顶的特殊的景观。

  野青茅、沼原草、芒草丛是本省比较典型的山地草甸草丛,仅见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黄岗山海拔1800米以上缓坡地,应严格保护,对于研究山地草甸形成和本省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登山旅游增添了秀丽的风光。

  (四)低山丘陵草丛

  低山丘陵草丛广泛分布于本省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台地地区,土壤为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

建群种是多年生中生或旱中生禾草或蕨类植物。

草丛的叶层高大都在1米以下,也有一些是1米以上的高草丛。

常绿或冬季叶子枯萎。

草丛中常散生有马尾松、相思树乔木树种及桃金娘科、山茶科、金缕梅科等的喜热性灌木。

根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生态地理分布特点,划分为南亚热带低山丘陵草丛和中亚热带低山丘陵草丛。

  1.南亚热带低山丘陵草丛

  南亚热带低山丘陵草丛分布界限与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一致,它通常是由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退化而来的。

  

(1)含有桃金娘、小叶赤楠的芒萁草丛

  本类型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草丛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向西延伸至龙岩、永定、上杭的东南部,北达福州郊区海拔400米以下的丘陵地。

群落外貌整齐、黄绿色,总盖度50%~80%,草本层高30~80厘米,盖度40%~70%。

建群种芒萁,伴生有芒、刺芒野古草、纤毛鸭嘴草、刺子莞、黑莎草、乌毛蕨、扇叶铁线蕨、狗脊、地稔、茅

菜等种类。

群落中常散生有桃金娘、小叶赤楠、石斑木、山芝麻等喜热性灌木。

藤本植物常见菝葜、金樱子、硕苞蔷薇及马尾松、木荷等乔木的小树。

  含有桃金娘、小叶赤楠的芒萁草丛,指示气候温暖、土壤水湿条件较好,肥力中等。

通过合理规划可开发为果园种植南亚热带果树;在燃料缺乏的村庄应重视建立薪炭林基地。

  

(2)鹧鸪草草丛

  鹧鸪草(Eriachne pallescens)草丛主要分布在本省的东南沿海的低山、丘陵地、山丘顶部、山脊或水土冲刷严重地段,土壤多为红壤、干燥瘠薄。

群落低矮,叶层高20~25厘米,花序高40~50厘米,群落总盖度40%~60%,鹧鸪草占优势,伴生种常见有刺芒野古草、扭鞘香茅、红裂稃草;在土壤不太干的地段则有芒萁、四脉金茅、小金茅、地稔等种类。

常见的灌木有岗松、山芝麻、桃金娘;在水湿条件略好的地段有小叶赤楠、野牡丹、黄瑞木、石斑木等种类。

群落中常见散生矮化的马尾松或相思树。

  鹧鸪草草丛分布地段,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土壤干旱、贫瘠,常规造林不易成活,或成活后生长缓慢。

推广容器育苗造林或带土栽种效果良好。

  (3)纤毛鸭嘴草、扭鞘香茅草丛

  纤毛鸭嘴草(Ischaemum indicum)、扭鞘香茅(Cymbopogon torilis)草丛,主要分布在云霄、诏安、东山等地沿海低丘、台地。

土壤为砖红性红壤,土层厚薄不一,割草、放牧等人为干扰频繁,有些是开垦后的抛荒地。

大都为旱中生草本组成,群落低矮、稀疏,草层高30~60厘米,总盖度30%~60%,以纤毛鸭嘴草、扭鞘香茅、刺芒野古草、青香茅、红裂稃草为优势种,有些地段则以楔颖草、华三芒草、金茅、小金茅为优势种。

此外常见的还有细柄草、华须芒草、白茅、蜈蚣草、短穗画眉草、金色狗尾草、紫菀、黄花败酱、白花蛇舌草、猪屎豆、小金梅草、独脚金、金锦香等种类。

灌木稀疏、星散、矮小。

常见散生灌木有桃金娘、黑面神、山芝麻、黄栀子、多花野牡丹。

藤本植物常见有酸果藤、金樱子、菝葜。

群落中常星散分布有马尾松、木荷、相思树等乔木树种小树,高度都在1米以下。

  本群落分布地段,生境干热、土壤瘠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应以营造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为主,在陂度比较平缓的地段,可以开垦梯田,种植剑麻、龙舌兰,或种植番石榴、杨梅、余甘等耐旱的果树。

  2.中亚热带低山丘陵草丛

  中亚热带低山丘陵草丛是由中亚热带低山丘陵灌丛退化而来的,或由马尾松林经强度砍伐、割草后形成的次生植被。

  

(1)含有檵木、映山红的芒萁草丛

  群落外貌整齐,黄绿色,春天由于檵木、映山红星散分布,相继开花时,出现斑斑红、白相映,色彩绚丽,秋冬则色彩单调。

群落的总盖度60%~80%。

草本层高30~60厘米,建群种芒萁,伴生种常见有芒、野古草、黑莎草、刺子莞、狗脊、狭叶香港远志、地稔等种类,群落中常散生有檵木、映山红、黄瑞木、毛冬青、短尾越桔、石斑木、油茶、细齿叶柃等灌木。

藤本植物常见有菝葜、土茯苓、流苏藤、羊角藤、香花崖豆藤等种类。

群落中也常散生有马尾松、木荷、青冈等小树。

  本类草丛分布面积大,土壤大都为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中等。

通过封山育林,可以恢复成马尾松林。

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段也可以开垦为果园,种植比较耐寒的柑桔、桃、李等果树。

  

(2)五节芒草丛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草丛主要分布在闽南山区、闽西、闽中、闽北山区,海拔800米以下,山坡中下部位,沟谷两侧陡坡地;山区水稻田抛荒地。

群落外貌整齐,结构单一,叶层高1.5~2米,总盖度70%~90%,五节芒占绝对优势,伴生种常见有野古草、芒、败酱、奇蒿、白舌紫菀、野菊花、千里光、羊耳菊、苞子草、多花三点金、狗脊、东方狗脊、莠竹。

群落中常散生有圆锥绣球、盐肤木、美丽胡枝子、算盘子、山胡椒、山苍子、楤木、大青、豆梨、菝葜、金樱子、山莓等阳性灌木,偶见马尾松、青冈等先锋小树。

  五节芒草丛高大、密集、先锋树种不易侵入,因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群落。

大面积的五节芒草丛,常指示为抛荒地。

五节芒秆是造纸的好原料,嫩叶是冬春耕牛的好饲料。

五节芒草丛地,土壤肥沃、水湿条件好,开垦后种植块茎作物如芋、参薯、山药、生姜可获好收益。

    (3)白茅草丛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草丛在本省山丘陵地常见,在抛荒地、田间隙地常成为单优势群丛。

群落外貌黄绿色,草丛高50~70厘米,盖度70%~80%,常以白茅占绝对优势,伴生种常见有野嘴草、圆果雀稗、细柄草、星宿菜等种类。

在山坡地则种类较为复杂,常见有排钱草、葫芦茶、假地豆、毛果算盘子、大青、牡荆、肖梵天花等灌木或半灌木伴生。

  白茅的地下茎发达,交织网结,是垦复荒地时难除的杂草。

耐火烧,反复烧荒是造成白茅群丛的生态因子。

白茅地下茎含糖量高达5%~8%,1960~1961年秋冬,闽西上杭一些山区农民家家户户熬白茅糖,治疗水肿病,效果良好,实为救荒草本。

  (4)斑茅草丛

  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草丛广泛分布于闽西、闽中、闽北、溪流两岸阶地,河漫滩地、沙洲地。

群落外貌灰绿色,秋冬开花,圆锥花序大型、淡紫色至白色。

草丛高2~3米,盖度50%~80%。

在河漫滩和沙洲地种类单纯,常为单优种群落。

在阶地及河流两岸种类比较复杂,常见的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