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1781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剖析.docx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剖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剖析.docx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3剖析

1.1物质的量计算

一、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以一种C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

1

12

×一个C12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2、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已知2.16g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8     B.28g/mol     C.14     D.14g/mol

2、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①化学变化中的“一定不变”:

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

②化学变化中的“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③化学变化中的“可能改变”:

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

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

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3、溶液

1、概念: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分散质的粒子直径<1nm(1×10^-9m)的分散系。

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2、溶液的性质:

1)均一性:

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2)稳定性:

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

3)混合物: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4、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2)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

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对一切溶液适用)或降低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须升高温度,如石灰水)、蒸发溶剂(溶剂是液体时)能转化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对一切溶液适用)或升高温度(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质适用,反之则降低温度,如石灰水)能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

1)定义:

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用符号“S”表示。

气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影响因素:

1°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溶质的本性、溶剂的种类、温度。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强。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曲线上点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上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③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④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溶解度曲线的分类:

①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②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③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因为Ca(OH)2有两种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

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Ca(OH)2的溶解度很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

所以,Ca(OH)2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除了Ca(OH)2还有别的物质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比如说硫酸锂。

3、溶液的组成: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例如:

用盐和水配置盐水盐就是溶质)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

用盐和水配置盐水水就是溶剂)

1、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温度仍保持40℃,在这两种情况下均未改变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溶剂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水的电离平衡        D.溶液中Ca2+的数目

2、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06克   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   

C.等于2.86克   D.大于2.86克

五、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1)定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注意事项: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w=S/(100+S)*100%

2、溶质质量分数相关计算:

①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g,则Ag×a%=Bg×b%(其中B=A+m水)

②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3、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

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Bg=(Ag+Bg)×b%。

2°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

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Ag-Bg)×b%。

3°与浓溶液混合:

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

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

Ag×a%+Bg×b%=(Ag+Bg)×c%.

1、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2、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将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

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15%   C.20%   D.25%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分类:

(1)固体+水 

①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②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药匙(或镊子)、合适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③注意事项:

计算、称量和量取都要准确,溶解时固体要溶解完全 

2)液体+水 

①实验步骤:

计算-量取-溶解 

②实验器材:

合适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③注意事项:

计算、量取都要准确,需要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①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

②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药品→量取水→搅拌溶解

a.计算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c.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溶解;

d.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③误差分析

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a.从计算错误角度考虑:

水的质量算多了,溶质的质量算少了;

b.从用托盘大平称量的角度考虑:

天平读数有问题。

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左盘放纸片但右盘没有放纸片,调零时,游码未拨回“0”刻度等;

c.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考虑:

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了;

d.从转移药品角度考虑:

烧杯不干燥或烧杯内有水,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人烧杯中;

e.从药品的纯度角度考虑:

溶质中含有杂质

2°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a.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

b.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了。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容量瓶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容量瓶是为配制准确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的精确仪器,常和移液管配合使用。

以把某种物质分为若干等份。

通常有25、50、100、250、500、1000mL等数种规格,实验中常用的是100和250mL的容量瓶。

2)注意事项:

1°容量瓶上标有:

温度、容量、刻度线,使用时检验容量瓶容积与所要求的是否一致。

2°为检查瓶塞是否严密,不漏水。

3)具体操作:

在瓶中放水到标线附近,塞紧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

水珠渗出。

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

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

密合用的瓶塞必须妥为保护,最好用绳把它系在瓶颈上,以防跌碎或与其他容量瓶搞混。

(2)溶液配制:

1)实验仪器:

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

2)实验原理:

c=n/V

3)实验步骤:

①计算:

所称取固体的质量或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②称量:

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天平的精确程度,同样量取液体时,也要注意量筒和滴定管的精确程度。

如托盘天平就不能称出5.85g固体NaCl,量筒就不能量出5.25mL液体的体积.因为他们的精确程度为0.1。

建议使用电子天平。

③溶解:

一般在烧杯中进行,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有热效应,故还要冷却,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量、规格是受温度限制的,如果未冷却,会因为热胀效应而产生误差。

④移液:

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其下端一般应靠在容量瓶内壁的刻度线以下部位。

⑤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产生误差。

⑥定容:

当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cm~2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处。

⑦摇匀:

这时如果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再加水。

⑧装瓶:

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液体,应盛装在指定的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1、欲配制浓度为1.00mol/L的氯化钠溶液100mL,用不到的仪器是(  )

A.容量瓶   B.分液漏斗   C.玻璃棒   D.烧杯

2、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  )

A.950mL 111.2g   B.500mL 117.0g 

C.任意规格 111.2g   D.1000mL 117.0g

3、现用胆矾(CuSO4•5H2O)配制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

A.称量时,将胆矾晶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 

B.准确称取16.0g胆矾,在1000mL容量瓶中溶解,定容

C.准确称取25.0g胆矾,溶于水,所得溶液恢复到室温,再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洗涤并转移,定容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4、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③⑤⑥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

7、纳米材料

1、概念: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2、纳米材料的特性:

(1)尺寸效应

(2)特殊的光学性质

(3)热学性质的改变(4)特殊的磁学性质

(5)特殊的力学性质(6)表面与界面效应

(7)宏观量子隧道效应(8)介电限域效应

3、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惰性气体下蒸发凝聚法。

通常由具有清洁表面的、粒度为1-100nm的微粒经高压成形而成,纳米陶瓷还需要烧结。

国外用上述惰性气体蒸发和真空原位加压方法已研制成功多种纳米固体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陶瓷、离子晶体、非晶态和半导体等纳米固体材料。

我国也成功的利用此方法制成金属、半导体、陶瓷等纳米材料。

(2)化学方法:

①水热法,包括水热沉淀、合成、分解和结晶法,适宜制备纳米氧化物;②水解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溶剂挥发分解法、乳胶法和蒸发分离法等。

(3)综合方法:

结合物理气相法和化学沉积法所形成的制备方法。

其他一般还有球磨粉加工、喷射加工等方法。

4、纳米材料的应用

(1)在半导体中的应用

(2)在磁性材料中的应用

(3)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4)在医药卫生行业的应用

(5)在军事上的应用

(6)在电子行业的应用

(7)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1、“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

8、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B表示,常用单位为mol/L。

公式(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cB=nB/V

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

注意:

其中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n=m/M=V•ρ•w•1000/M

c=n/V

c=(V•ρ•w/M)/V=V•ρ•w/MV

[式中:

ρ-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mL或g/cm3

w-溶质的质量分数

M-溶质的摩尔质量,数值等于物质的式量

1000-指1000mL溶液

V-溶液体积]。

 

同步练习

1.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10gH2B.2molCl2C.1.5NACO2D.22.4LO2(标准状况)

2.(2016•甘谷县校级四模)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

C.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

D.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对空气中氮的固定

3.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

A.千克B.摩尔/升C.摩尔D.千米

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或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自然界中丁达尔效应

C.蛋白质受热凝固

D.食醋除水垢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碱石灰B.正丁烷C.合金D.铝热剂

6.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1.2L氯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个

B.标准状况下1mol苯的体积是22.4L

C.1mol金属钠和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可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1L1mol/L的硫酸钾溶液中,硫酸根和钾离子总数为2NA

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磨豆成浆B.剪纸成花C.酿谷成酒D.雕石成像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医用酒精B.蒸馏水C.漂白粉D.空气

9.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属于碱类B.漂白粉属于混合物

C.氧化铜属于氧化物D.淀粉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0.在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O3使某些染料褪色

1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氯水B.液氯C.氧气D.氯化氢

1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小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O2B.含NA个氢原子的H2

C.22gCO2(CO2摩尔质量为44g•mol﹣1)D.含3.01×1023个分子的CH4

1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

A.0.8mol氧气B.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

C.3.6g水(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D.含NA个氢分子的氢气

14.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m(l﹣100nm)之间的是(  )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15.配制100mL2.0mol•L﹣1Na0H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C.容量瓶D.集气瓶

16.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18.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盐酸B.Fe(OH)3胶体C.NaCl溶液D.CuSO4溶液

19.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20.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右表。

若把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  )

A.0~10℃B.10~20℃C.20~30℃D.30~40℃

2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蜡炬成灰泪始干”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

B.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

C.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D.可用热的饱和Na2CO3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矿物油(主要成分是脂肪烃)

23.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  )

A.加热B.丁达尔效应C.电泳D.观察外观

24.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O2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1L0.2mol/LKCl溶液中所含的K+为2NA

25.在海水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见下表,(单位g/L)

海水密度(g/mL)

CaSO4

NaCl

MgCl2

MgSO4

NaBr

1.20

0.91

1.21

0.05

3.26

0.004

0.008

1.22

0.015

9.65

0.01

0.04

1.26

0.01

2.64

0.02

0.02

0.04

1.31

1.40

0.54

0.03

0.06

当海水密度达到1.21~1.22g/mL时,析出的盐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CaSO4B.MgSO4C.NaClD.MgCl2

26.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酒香四溢B.海带制碘C.石油分馏D.萃取分液

27.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①指南针②黑火药③转轮排字④黏土制陶瓷⑤用玻璃瓶盛装“强水”(古书中记载一种能腐蚀五金的液体⑥用明矾溶液清洗铜镜表面的铜锈⑦湿法炼铜(  )

A.①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③④⑦D.①③⑤⑥

28.下列成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死灰复燃C.积土成堆D.立竿见影

29.标况下,某气体的体积为4.48L,其质量为6.4克,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64B.128C.32D.32g/mol

30.下列变化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B

C

D

陶瓷的烧制

活字印刷排版术

鞭炮和烟火的燃放

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

31.下列物质中含有NA个氯化氢分子的是(  )

A.将1molH2和1molCl2光照或点燃后的产物

B.室温下22.4LHCl气体

C.室温下,将1molHCl气体通入100mL水中所得溶液

D.室温下,36.5gHCl气体

32.防冻剂是一种能在低温下防止物料中水分结冰的物质。

下列可用于防冻剂的物质中,含有氮元素的有机物是(  )

A.甲醇[CH3OH]B.氯化钙[CaCl2]

C.尿素[CO(NH2)2]D.亚硝酸钠[NaNO2]

33.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我国古代发明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B.烧结粘土制陶瓷

C.湿法炼铜

D.铁的冶炼

34.用0.1mol的氯化钠固体配成溶液500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mol/LB.0.2mol/LC.0.3mol/LD.0.4mol/.L

35.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的裂化B.煤的干馏C.石油的分馏D.铝热反应

36.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