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1621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docx

《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docx

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

  对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一定基础了,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

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

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

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

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

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

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

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

“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五)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

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

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初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

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

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

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

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

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

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猎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

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

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

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

俗言道: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

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

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

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

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

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

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

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三、示例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值得回忆的同桌——李华》一文的开头、结尾,处理得较好。

  (开头)时间的齿轮转得可真快呀!

时间老人不管我们的态度如何,毫

  不留情地把我们带到了新的学期。

面对新的同桌,似乐非乐的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同桌——李华。

  (结尾)啊,李华,原谅我的鲁莽吧。

我愿收回那天恶毒的话,用我今天真诚的道歉来弥补我的过失。

让我们重新张开那友谊的风帆吧!

你是永远值得我回忆的。

  另一篇是《我真想哭》。

  的宿舍,感受着这陌生的黑暗与寂静。

我真想哭啊!

  (结尾)哭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它却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个人在悲痛、烦闷、愁肠百结时,他就需要哭,需要发泄。

现在我终于懂得了,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下面是某同学写《感动》一文中的一个片断,写得具体、细致、感人。

  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天气骤变,你(王老师)的胃病又犯了。

当时,您正在讲课,只见您的脸色有些发黄,样子挺可怕的,你还是硬撑着讲下去。

同学们被您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许多同学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珠。

前排一位女同学忍不住站起来对您说:

“老师,您快去医院看看吧!

”大家也纷纷应和着:

“老师,您去休息吧,我们这节上自习。

”只见您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摇了摇头,挥手示意刚才站起来的那位同学坐下。

说:

“我不要紧,咱们继续上课。

  还有《值得回忆的同学》和《值得回忆的老师》中的几个片断,写得生动、精彩。

  A“唉——”随着我的一口粗气喘出,李华朝我这边瞧了瞧,似乎明白了,便凑近我的耳边嘀咕了几句。

我的心里豁然开朗,手中的笔也像得到了命令似地“唰、唰、唰”,很快便攻克了这道难关。

我朝她微微一笑,表示感激,我们便结识了。

  B我曾羡慕过他的那双眼睛。

  要知道,这两扇窗户显示了映射的是一个多么美妙而莫测的世界呀!

那里面有数学的计算,又有哲学的思考;有历史的阐释,又有未来的预测;有微观的分析,又有宏观的综合。

灵感之光,智慧之火,才智之泉,一起在这里汹涌、闪烁、激荡、升华!

  我也曾幻想有他那一张嘴。

  好像是一眼永不干涸的泉眼,循循诱导的话语从那里淙淙流出。

这泉水滋润着我们心灵上的土地,冲刷掉了那里的浊水污泥。

  他是那样的平凡,可平凡中蕴藏着伟大;他也是那样的普通,但普通中却显示出神圣。

  应试作文担要

  江苏省溧阳市上黄中学张立中黄均土

  一年一度的升学考试,总是那么强烈地牵动着千千万万考生、教师、家长和亲友的心。

在语文试题中,作文占分不少于三分之一,一篇试应作文,确实举足轻重。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想使考生写出好的文章,在平时强化训练和总复习中,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作重点指导。

  一、审题仔细推敲

  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

题目必须符合新颖、简洁、醒目的要求。

这就要求考生在琢磨命题意思或自拟题目、补全题目时,务必小心谨慎。

题目一般可分为概括性、揭示性、象征性三类。

审清题意就是要弄清文章体裁、明确选材范围和把握住写作中心。

审题时应反复推敲,慎之又慎。

如果是命题作文,考生哪怕花10分钟审题也是值得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千万别一失“作”成千古恨。

如《学骑自行车》、《如何学骑自行车》、《学骑自行车的启示》这组题目,无论是体裁、选材范围还是文章中心都各不相同;又如《童年趣事》、《童年憾事》、《童年琐事》这组题目,写作的侧重点也不同。

  二、立意文以载道

  立意是很重要的,它是文章的灵魂。

应试作文,尤其是记叙文和议论文,应当思想健康,有积极意义,古人尚且倡导“文以载道”,作为即将跨入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更应用多彩的笔饱蘸激情去讴歌颂扬史无前例的伟大时代、描写赞美来之不易的小康生活。

诚然,作为一名涉世不深的学生,又坐在考场作限时应试作文,实在不可能写出那种题材复杂的文章,但有一点完全可以做到,以小见大、以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

如《路》,可通过几种不同道路的演变来反映一个地方的巨变,也可以写自己或他人不断开拓、锐意进取的人生之路,但无论如何,应让阅卷者看到某地或某人奋勇跋涉的足迹,听到那一往无前的脚步声。

这里应特点强调一下,只有小中见大、微中显著,才有可能写好,才有可能动作。

  三、选材精当独到

  材料并非多多益善,而应精选,具有典型性。

如记叙,可以多侧面立体化地表现人的性格品质;如说明,可从几个不同角度来介绍事物的特征;如议论,可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

魏巍仅描述了三个事例就反映出“最可爱的人”的精神风貌;吴晗也仅举三个事例就充分论证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所选的材料必须新颖独到,切忌老生常谈,人云亦云。

所谓独到,就应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的题材会引发阅卷者的好奇心。

如有的考生就在半命题《如果我有__》的横线上填了个“权”字,在《我第一次__》的横线上填了“收到男同学的信”的字样。

试想,这些热门话题、敏感题材怎不令阅卷者眼睛为之一亮、心头怦然一动呢?

  四、构思新奇巧妙

  构思,指做文章或创作艺术品时运用心思构想作品。

这一条是针对写作水平较高的考生而言的。

对于作文能力平平的考生,只需按不同文体的一般写法去作文就行了。

如记叙文就按顺序去写,说明文就用总分式或总分总式去写,议论文就按提出论点、逐层论证、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去写,小心为妙,这样可以稳妥些。

然而,如果考生写作基本功扎实,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比较、精心设计、满有把握,完全可以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阅卷者犹如伯乐,是不会辜负千里马的,那种独出心裁、别开生面的作文分值肯定不会低。

如,可将顺叙改作倒叙,可设置悬念,可将情节写得波澜起伏,可让结局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将平实说明换作生动说明,或二者兼而有之;可将立论与驳论相结合,边破边立,破中有立。

总之,在构思上,考生应有自知之明,能出奇制胜者切勿安于平庸,功底不深者切勿好高骛远。

  五、表达情文并茂

  作文是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运用,重在表情达意。

无论记叙、说明还是

  议论,都应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

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哪来“凤头、猪肚、豹尾”之作?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首先要在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令阅卷者满意;其次,要旁征博引,丰富语汇,充实内容。

第三,要多用一些修辞手法,力求语言活泼生动;第四,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使行文摇曳生姿。

另外,句末多用上几个恰当的语气词也是好的,带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能给人一种亲切感。

总而言之,考生应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想方设法给文章润色,增强表达效果。

但必须牢记,语言表达应有感而发,流露真理,切勿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堆砌词藻,那势必会适得其反。

  六、文面整洁美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应试作文给阅卷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文面。

为了让阅卷者对考生作文的第一感觉是美好的,考生必须像珍爱自己的脸面那样珍爱文面。

考生在书写时,务必做到字体工整匀称,字迹清晰易认,用字规范,卷面整洁,令阅卷者一见钟情,赏心悦目。

反之,如果字体潦草,字迹难辨,乱涂乱改,错别字连篇,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七、字数宁多勿少

  应试作文字数如果不足,会给阅卷者留下“表达能力不强”的印象,那得分肯定不会高。

作文的“要求”中对字数总会有明确的规定,如要求写600字左右,考生宁可写650字,也不要只写550字。

当然,也并非多多益善,要知道,阅卷者很辛苦,作文过长了会令人反感。

  综上所述,不妨将几个要点凑成一个顺口溜:

“审题仔细推敲,立意文以载道,选材精当独到,构思新奇巧妙,表达情文并茂,文面整洁美好,字数宁多勿少。

”当然,考生在作文时应留神之处实在不少。

不过,笔者认为,教师指导也好,学生应试也好,能在这几个方面格外重视就着实不错了。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山东省东明县教育委员会韩聘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难看出,学生最怕写作文。

其原因一是缺乏材料,写作时感到无事可写,无理可说,无情可抒。

二是没有掌握方法和规律,产生惧怕心理,越怕越写不好,越写不好越怕,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写作文了。

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又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根据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

  首先,培养学生的取材聚事能力。

  学生写作文缺乏材料,是心中无“物”所致。

实际上,学生仅在校门——家门之间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材料就使他们取之不竭。

为什么他们还不知写什么好呢?

这就是认识生活的水平和能力不高的问题。

大家知道,文章是思想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什么样的文章。

一般来说,一则蕴藏着美好的积极意义的写作材料,只有思想上具有相应水平的人才能被接受并引起共鸣,对于思想上达不到这种水平的人,就无所谓有用无用了。

因此,所谓的缺乏材料,就是缺乏对材料的认识,司马迁之所以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与他丰富的知识、广博的见闻有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与他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取材聚事的能力有关。

因此,

  抓好学生的取材聚事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不容忽视的一环,不研究学生写作中材料的积累,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仅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是很难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的。

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取材聚事能力,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也是认识事物的途径。

提高观察能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有利于提高思想素质。

观察的方法很多,数不胜数,我经常指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观察。

因为事物的本质并不是表面所显示的那样,只有往深处挖一挖,才能揭示其真正的含义,比如一张优秀的奖状,有人只看到光荣,有人只看到成绩,有的看到成绩背后的艰辛和为祖国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

观察得深,才能写出真正有深意的作品来;浮光掠影,也就只能泛泛空谈而已。

我还指导学生抓特点,有层次地观察。

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就是抓住了“清国留学生盘辫子”这一特点揭示了那些留学生既要追求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的本质,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白杨树的外部特征,就是按照“干枝叶皮”的顺序来写的。

要想在写作中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观察中就要抓住特点,分清层次。

我结合《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文章的写作特点,组织了一次作文训练,发现了学生的观察基本上做到了抓住特点,层次清楚。

  二、指导学生多读书。

杜甫说得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许多优秀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都是作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再现生活的艺术结晶,其中包含着作家的思想观点、艺术情操等,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杰作。

阅读这样的书,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屈原、司马迁、鲁迅、朱自清、巴尔扎克等人的文章,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做札记,学会整理和归纳,并应用到写作中去,长期训练,效果很好。

  三、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使原始材料升华所必备的条件,它们可以使文章在主题表达上更有新意和内涵,使文章在无形中增加许多亮色。

例如1986年的高考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就要以由树木、森林、气候三者的辩证关系,由此进一步联想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内容,也有深度。

我在教学中通过分析上面的例子,让学生作文时展开联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对作文要求“宁下而勿高,宁沉而勿浮”。

  古代学者胡居仁曾经说过:

“学者功夫,宁下而勿高,宁沉而勿浮”。

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不注意“下”而求“高”,高就成了空中楼阁,不求“沉”而注“浮”,浮就成了浮华不实。

所以,我要求学生从基本功做起,切勿华而不实。

同时,我做到了如下几条:

  一、多写。

语文教学要求每学期作文六至八篇,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来看,这显然是不够的。

为此我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周记、随笔,发现在这些“小字辈”中往往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文笔优美、简练。

我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加以点拨指导。

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肯定,惧怕作文的心理逐渐减轻。

  二、快发,重点评讲。

平常作文,从写好到老师批改须两个星期,等学生拿到作文后,当时写作的构思立意也已淡化,往往一看成绩就完了。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

我看还是快发好。

作文收齐后,争取用最快的时间看一遍

  (只给分数,不给评语),找出三、四篇有特色的比较好的文章,对字、词、句、篇、标点、语法等各方面精批细改,以便讲评,或把原稿印出来,作为“镜子”发给大家对照。

这种“镜子”的作用是:

能激发学生的攀比心、竞争心。

总之,快发的目的是把握及时反馈的信息,有利于作文讲评。

  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讲评前,先把作为“镜子”的文章发给大家,让学生及时照“镜子”进行修改,同时指出“镜子”文章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各抒己见。

展开讨论后,老师归纳总结,指出今后努力方向。

一次作文经过对照——评价——介绍,学生会对文章的立意、谋篇等有更深刻的体会。

由此可见,盲目多改,不如重点少改几篇,重在讲评好,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三、激发学生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鼓励学生向各种报纸杂志社投稿,如果作品发表,这对学生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综上所述,只要针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山区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

  浙江嵊州市通源乡校钱德良

  山里的孩子见识少,每天所见的只是泥石草木、偶而进山的几辆汽车,很少有机会见到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城市风采,也难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

相对来说,山里孩子作素材的获取来源较少,但如果我们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山里孩子的写作素材也是层出不穷、取之不尽的。

  一、从课堂学习中获取写作素材

  课堂学习,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形式。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获取写作内容,如:

  1.记下学习内容。

课堂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内容,就是同一学科,每一节课的内容也不相同。

记下你当天学到的新知识,既可作为写作素材,又是一次复习的过程。

2.记下学习所得。

每一堂课的学习,都会有所得,如思想认识上的提高、道德的启示、各种知识的获得、错误知识的矫正等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3.记下学习方法。

每一堂课,老师都会不同程度地教给你一些方法。

记下什么课,你是怎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的,这样既重温了理解过程,又总结了学习方法,应该是好的写作材料。

4.记下实验过程。

有的课文,如自然、数学、科技等方面的课,往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某种知识,这种实验过程也是很好的写作材料。

5.记下学习习惯。

课堂学习中,你会养成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写习惯、观察习惯、思考习惯、议论习惯、查阅资料习惯、书写笔记习惯等。

记下这种习惯,你就会积累学习经验,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

6.记下学习中的教训。

课堂练习中,会有成功的学习经验,也会有失败的教训,如粗心大意出了错,不专心学习受到批评等,记下这些,有利于吸取教训,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二、从课外学习中获取写作素材

  积极投入课外阅读,不但能开拓我们的眼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而且

  从中学习读书方法,提高我们的读书和写作能力,还能使我们从中获得许多作文素材。

  1.把阅读与选择结合起来。

只有选择内容健康、有针对性、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来阅读,才会开卷有益,选择的体会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2.把阅读与识字结合起来。

阅读中遇到的生字,你就应该三问:

一问自己,二问字典,三问别人,真正弄懂它。

这些识字体会也可作写作素材。

3.把阅读与欣赏结合起来。

在阅读中对于名人佳作加以欣赏体会,这种体会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4.把阅读与写读书笔记结合起来。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摘写读书笔记,如提纲式、评论式、心得式,这种读书笔记,本身就是写作内容。

5.把阅读与做人结合起来。

在阅读中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应学习读物中的英雄模范、革命先辈、历史名人等的崇高品德,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不断向上,培养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化事业接班人,把这种体会作为写作素材,就能不断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三、在外出活动中获取写作素材

  作为山里孩子,总是有机会外出活动的,学校组织的,父母带着的,只要你留意每一次活动,观察每一处细节,你总会有很多写作素材的。

  1.外出旅游可根据旅游的对象确定写作素材。

旅游山川,可描述山峦、河流等;旅游名胜古迹,可以记叙著名的古代遗迹和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革命胜地,可以描述某一历史时期起过重大作用并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2.跟随父母去集市。

可以写在市场经济下城市经济繁荣,通过写市场的热闹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可写市场上一些商贩短斤缺两的不道德行为。

总之,你外出活动中,所见的人和事、各种风景名胜都是你的写作对象。

  四、日常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生活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各种活动,其天地十分广阔,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习、生产、劳动,乃至走路、跑步、坐车、睡觉等都是生活的内容。

我们平时要关心生活,留心周围的事物,多观察,多提问,多思考,这样生活就会在你心中。

六年级一学生通过观察学校组织学生砍柴劳动,学生们用自行车带柴的过程写一篇《乡村孩子能力强》的作文,通过表现某一学生自己砍柴、缚柴、带柴到学校的能力并和城市来的表兄作对比,反映了山里孩子那种极强的自理、自立能力。

这样的文章有内容,又有新意。

正因为观察了周围生活,熟悉生活,学生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一分钟口才作文训练法”初探

  湖北省京山县杨泽镇中学王以文

  作文,是令许多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一门主课。

改进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

笔者在作文教学上独辟蹊径,探究出一种置身于乐,截取生活,以优为范,口笔结合的写作训练法——“一分钟口述作文训练法”(经当地20余所中学教学尝试,获得一致好评,誉为“写作成功之法”)。

  “一分钟口才作文训练法”即每节语文课在开课之前师生做准备工作的

  同时,用一分钟按一定的顺序轮流让一名学生脱稿、有表情地、演讲式地口头发表自己的课外小作文。

教师和其他同学边听边做记录,完后教师按计划讲课。

周末利用写作课对本周“发表”的文章再作书面传阅,指导修改,集体点评,评佳选优,汇集成册。

  “口才作文”,乍一听来,仿佛只是“口头”的功能,无益“写作”。

其实不然,“口才演讲”能使书面作文更具文学性、表情性、真实性,使文章更加流畅、凝练,更富有感召力。

这是既显文才、又练口才的形式。

用作文锻炼口语,用口语锤炼文字,无疑是一个多功效的训练。

口才作文要求句顺其“口”,章见其“才”,习作者谁都希望自己抛出的作品是“玉”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