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届髙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1416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届髙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通市届髙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通市届髙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通市届髙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通市届髙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市届髙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docx

《南通市届髙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届髙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通市届髙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docx

南通市届髙三第三次语文调研测试

南通市2015届髙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零停爭的一组是(3分)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誉全球的画作,作者达•芬奇力图使人物的美丽外形和丰富感情巧 妙的结合。

画中,蒙娜丽莎生动自然、温柔甜美的笑容。

她的笑容充满魅力、耐人寻味,被称为“神秘的微笑”,对此人们一直。

A.达到  溢于言表  不置可否

B.达到  跃然纸上  莫衷一是

C.达成  跃然纸上  不置可否

D.达成  溢于言表  莫衷一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的一项是(3分)

A.大力发展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B.45年前,“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超级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决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 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D.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f序的一项是(3分)

A.新作出版,诚挚裕-4位方家斧正!

B.初次见面,久仰久仰,请多多赐教!

C.惠书敬悉,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

D.大驾光临,本人定在寒舍虔敬恭候!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人喜欢通过门、窗等事物接触外面的大自赢,是为了。

窗子不单为了透气,也为了能领略到新的境界,甚至亭台楼阁的建造也都是为了。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意为一座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再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一个小房间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一门一窗都是为了。

 

①体会无限的时间、空间

②获得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③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

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 

5、阅读下面的表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平均每天花在数字媒介阅读上的时间

对象

比例

时间

研究生

本科生

高中生

初中生

及以下

1小时以下

 55.13%

60.75%

78.24%

79.17%

 1~4小时

 40.52%

36.72%

19.71%

19.12%

4小时以上

4.35%

2.53%

2.05%

1.71%

A.学历越高,数字媒介阅读时间越长。

B.很少有学生成天通过数字媒介阅读。

C.高中生数字媒介阅读时间相对较短。

D.数字媒介已成为所有人的阅读方式。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

文章之事,岂不难哉!

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

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

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

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

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

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

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

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

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

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

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

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

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问天集》、《岩居川观集》,皆不可复见。

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

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

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

呜呼!

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

【注】①《南山集》:

戴名世文集名。

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

②司马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

③望溪:

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所畜,发为文章    畜:

积聚

B.知之深笃信之者笃:

厚道

C.余假而抄之             假:

D.宗点学钧衡谨识识:

7.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穷天下山水之奇迹            余乃共取编之

B.平方氏生平所叹服者        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

C.以雄于天下                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峑生平每以子长自命    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

(3分)

⑵.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3分)

⑶.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4分)

9.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

唐代长安城名胜。

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⑴.这首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境况?

请简要概括。

(3分)

⑵.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技巧。

(4分)

⑶.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卫风•氓》) 

⑵.好学近乎知,              ,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⑶.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⑷.乘骐骥以驰骋兮,              !

(屈原《离骚》) 

⑸.闲来垂钓碧溪上,              。

(李白《行路难》) 

⑹.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⑺.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⑻.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

(苏轼《晁错论》)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山之子

李广田

自“斗母宫”以上,山道逐渐陡险,费了很大的力气攀到“中天门”,猛然抬头,才知道从此上去 却仍有一半更陡险的盘路待登,登山人不能不仰面兴叹了。

下午两三点钟,香客们陆续下山,他们从山上带下平安与快乐,带来许多好看的百合花。

我不 明白那么多百合花是从哪里得来的,觉得很稀奇。

忽然从雾里传来一声尖锐的招呼,原来是我这几天在山上结识的两个小朋友。

“呀!

独个儿在这里不害怕吗?

”“害怕?

”我有些疑惑。

“怕毒蛇,更怕山鬼。

”他们都哈哈大笑了。

“我告诉你,哑巴的爹爹和哥哥都是碰到了山鬼,摔死在山涧里。

”他们的声音变得很低。

 这话颇引起我的好奇,我向他们打听那个哑巴是什么人物。

他们说那哑巴就住在上边“升仙 坊”一旁的小庙里。

这使我突然回忆起一个情景,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

于是我急忙说道:

“我一 知道,我知道,我见过他,我见过他。

一日清晨,我爬到“升仙坊”时,看到许多人停在那儿听一个哑巴讲话。

一个高大结实的汉子, 山之子,正站在“升仙坊”前面峭壁的顶上,以洪朗的声音,以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语言,说着一个别 人所不能懂的故事,好不壮观啊!

我当然也不懂他,可我却懂得了另一个故事:

泰山的精灵在宣说 泰山的伟大,正如石头不能说话,我却自以为懂得石头的灵心。

只要一想起“升仙坊”那个地方,便是一幅绝好的图画了:

向上去是“南天门”,“南天门”之上青天一碧,两旁壁立千仞,松柏森森,中间夹一线登天的玉梯;向下看,“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俯视一气,天下就在眼底了,而我们的山之子就笔立在这儿。

两个孩子还想说什么,我急忙止隹:

“你且慢讲,我告诉你。

”但是我将告诉他们什么呢?

说那个 哑巴在山上说一大篇话却没有人懂他,他好不寂寞吗?

说风之晨雨之夕,“升仙坊”的小庙将是怎样的飘摇吗?

然而我却不能不怀一个闷葫戸,到底哑巴说了些什么?

 “告诉我,他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呢?

”我不能不这样问了。

“反正是那一套啦,说他爹爹是因为到山涧采山花摔死的,他的哥哥也一样摔死了。

”一个孩子 答道。

山花?

什么山花?

两个孩子告诉我:

百合花。

他们继续讲哑巴的故事。

哑巴的爸爸是一个结实的山汉,他攀上峭壁,采摘百合,卖给香客。

悬在陕崖上掘一株百合须费很大工夫,且十分艰险,因此一株百合也卖得一个好价钱。

凡进香人都乐意带百合花下山,于是哑巴的哥哥也做这件事。

然而父子俩都遭了同样的命运;爸爸在浓雾天里坠入山涧,哥哥被山风吹下悬崖。

从此别人再也不敢前去采百合,然而我们的山之子——这个勇敢的哑巴——却不得不拾起这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

他趁香客最多时去采摘百合,来奉养他的老母和寡嫂。

雾渐渐收起,却又吹来了山风。

我们都觉得有些冷意,便相互告辞。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决定下山,两个孩子前来送行。

忽然他们招呼道:

“哑巴,哑巴来了!

” 不错,正是那个哑巴。

他手上携一个大柳筐,筐里一把铲子,一把刀,一把剪子。

我沉默着,哑巴 却同别人打开了招呼。

旅馆中人问他是否下过山,他就大声哑哑地回答着,并指点着山下,指点着他的筐子,又指点着“南天门”。

我们明白他昨天曾下山去,今天早晨刚上来。

我很想从这个人身上 有所发现,但也不知道要发现些什么。

在下山的路上,我的耳朵里还仿佛听见那个哑巴的咿咿呀呀。

 

(选自李广田《圈外》,有删改) 

12.作者回忆哑巴在“升仙坊”讲话时,为什么“内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怅惘”?

(4分) 

13.文中多永写到百合花,这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佚用?

(6分)    

14.文章刻画哑巴形象时,多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请分别从孩子和香客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4分)

15.请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山之子”的丰富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说“忍”

陈子展

①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话,这话本来不错。

因为他只教人忍小事,当然权衡轻重,以 成就大计划,忍耐小事件为是。

倘若对方要使你的大计划弄不成,那就不是小事,只要你还有做人的血性,一定忍无可忍了。

比如他看见鲁国当权的季氏在家里擅用只有天子可用的八佾乐舞,就气愤愤地说:

“是可忍,孰不可忍?

 ” 

②五代的冯道以孔子自比,他忍性的修养工夫,似乎要比孔子进步。

相传他做宰相的时候,有 人在街上牵着一匹脸上挂着一块写有“冯道”二字布的驴子,这分明是在取笑他了,他看见了也不理。

③俗语道:

“宰相肚里好撑船。

”唐朝有一个叫做娄师德的宰相,就留下了唾面自干的故事,活 活描出了为着做官,不惜忍受一切耻辱的心理。

④明朝大儒白沙先生有一篇忍字箴道:

“不乱大谋,乃其有济。

如不能忍,倾败立至!

 ”他要学张公艺百忍,可惜他不曾做得宰相以忍治国,他只能学张公艺以忍治家。

从家到国,都离不了 一个忍字,中国民族算是世界上最能忍耐的伟大民族了。

⑤这个忍字,真可算得咱们唯一无二的国粹。

忍的哲学,道家发明最早,老子的不争主义,就在于能忍。

自从佛家的哲学传到中国,老子的哲学又得一个帮手。

相传释迦行禅,在一棵树下兀坐不动。

有鸟飞来,把他看做木头,就在他的发髻里生蛋。

等他禅觉,才知脑袋顶上有了鸟蛋。

于是再行入定,直到鸟蛋已生鸟儿飞去,他才起身。

此故事虽未必为真,可是佛家忍性的工夫,实在比道家高 了许多。

⑥六朝道家佛家的思想最有势力,恰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最倒霉。

宋朝虽说好像是儒家思想最占势力,其实一般道学家戴着儒家帽子,却穿了佛家道家的里衣,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也最倒霉。

明朝道学号为中兴,而儒家贩的还是佛道两家的货色,即消极的哲学,懒惰的哲学,不求长进的哲学,中国民族又倒霉三百年。

我虽然不一定要把两千年来受异族侵略倒霉的责任,通通推在道家佛家乃至号为儒家的道学家身上,但这三派思想浸透中国民族的血液,三派所最注重的忍性修养工夫做得愈精进,愈深湛,就愈成为牢不可破的民族性。

因此这个在世界上最会忍耐一切的伟大民族,也就愈成为最适于被侮辱被侵略的民族了。

⑦记得清儒张培仁说:

“忍之一字,天下之通宝也。

如与人相辩是非,这其间著个忍字,省了多少口舌。

凡世间种种有为,才起念头,便惺然着忍,则省事多矣。

⑧但忍中有真丹,又是和之一字。

以和运忍,如刀割水无伤。

和者,众人以为狂风骤雨,我则以为春风和气;众人以为怒涛,我则以为平地。

这也像是说忍耐与和平两者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难怪 中国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会忍耐一切的伟大民族,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和平的伟大民族。

 

(原载《太白》杂志,有删改)

16.文章第①段中列举孔子反对季氏擅用八佾乐舞的例子,有何作用?

(6分)

17.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6分)

18.文章论述了“忍”的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

但人性的可责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 分)B(“达到”的意思是“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达成”的意思是经商谈后得到某种结果或形成某种意见。

“溢于言表”指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莫衷一是”的意思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不置可否”的意思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

2. (3 分) B(A项,“不仅……而且”递进不当;C项,“增强”与“手段”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

) 

3.(3 分) A(“斧正”为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新作已出版无需修改。

4. (3 分)C 

5. (3 分)D(表格中无依据)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3分)B(笃:

坚定) 

7.(3分)C(都是介词,在。

A项,助词,的/代词,它;B项,表转折/表递进;D项,用/凭。

) 

8.

(1)(3分)各地求学的人,只听说先生的名声,想读他的书却不能得到。

评分建议:

“学者”、“耳”、语句通顺各1分。

 

(2)(3分)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古人的诗文相比,认为它与庄周的文、李白的诗差不多相类似。

评分建议:

“拟”、“庶几”、语句通顺各1分。

(3)(4分)仅这些(残存的)很少的文章,却还遭受压制使它不能在世间公开流传,确实可悲啊。

评分建议:

“区区”、“厄抑”、“良”、语句通顺各1分。

 

9. (3分)①境象变化自然;②气韵超逸深远;③行文纵横奔放。

评分建议: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只抄原文,得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

(1)(3分)①生活困窘;②仕途失意;③年华已老。

 

评分建议: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4分)① “穿花”对“点水”,“蛱蝶”对“蜻蜓”,“深深”对“款款”,“见”对“飞”,对仗工整,给人以美感; 

② “穿”“点”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动态美,“深深”“款款”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情态美,用词精当,语句更具韵味; 

③蛱蝶穿花“见”、蜻蜓点水“飞”描绘了恬静、自由的画面,体物缘情,突出春天的美好; ④此联为诗的转句,既与前两联的人生境况形成对比,又引出尾联的感慨,全诗圆合自然。

评分建议:

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3)(3分)①表达了对美好春光即将流逝不能尽情欣赏的惋叹之情;②表达了祈盼与美好春光“共流转”的惜春之情;③借欣赏春光表达诗人忘却人生失意的积极心态(或“旷达之情”“无奈之意”)。

 

评分建议: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8分)⑴匪我愆期  ⑵力行近乎仁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⑷来吾道夫先路  ⑸忽复乘舟梦日边  ⑹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⑺燕然未勒归无计  ⑻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12.(4分)⑴喜悦是因为:

①哑巴作为一个普通的山民,却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深深感染了我;②哑巴说话的背景、站立的姿势、说话的声音、辅助的动作,让我觉得壮观。

 

⑵怅惘是因为:

①哑巴讲故事,别人听不懂,我感到他寂寞;②哑巴居住环境恶劣,我对他生活的凄苦感到忧虑。

 

评分建议: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①哑巴冒险以采百合花来维持生计,表现了哑巴生活的艰辛以及他的勇敢和孝顺;②百合花象征百年好合、百事合意,香客们买百合花下山,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③作者反复写到百合花,寄托着他对哑巴及人们的深深祝福;④百合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联系相关人物和事件的纽带,使文章内容的表达更加集中。

评分建议:

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①通过两个孩子的叙说,交代了哑巴悲惨的身世,写出了哑巴悲苦的生活;②通过香客买百合花、聆听哑巴讲话,写出哑巴的热情、纯朴和善良的品性。

 

评分建议:

一点2分,如写出哑巴“寂寞”“坚强的品格”“热情好客”亦可。

15.(6分)①暗示哑巴生活于大山,大山是哑巴生存的根基;②大山崎岖陡险,喻示哑巴艰难的处境;③揭示大山雄奇高峻孕育了哑巴刚毅不屈的品性;④突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山民精神的热情赞美。

评分建议: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16.(6分)①阐明孔子对“忍”的态度:

对小事“忍”,可以成就大事;但“忍”不能违反原则。

 

②引出“忍”的话题,并与下文不讲原则而一味“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评分建议:

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首先列举三派思想对时代的影响,接着分析“忍”对民族的危害性,最后得出越忍的民族越容易被侮辱被侵略的结论。

 

评分建议: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缺少“首先”等提示语,酌情扣分。

18.(6分)①从积极的角度看,“忍”可以提升个人修养,保证仕途顺畅,促进家庭和睦,增进社会和平。

 

②从消极的角度看,“忍”易让人遭受耻辱,变得消极、懒惰,不求上进;也易使民族遭受侮辱、侵略,甚至灭亡。

 

评分建议:

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19.参照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评分。

 

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20~23题。

(10分) 

20.(4分)盖文止乎达/而达外无文/原六艺而等于万代/旨其蔽之哉/彼所指离不离者抑末耳。

评分建议:

每处1分;少于4处,见对给分;多于4处,见错扣分,扣完为止。

21. (2分)晏婴  《晏子春秋》 

评分建议:

一点1分,人名写为“晏子”亦可。

 

22.(2分)《乐》  《春秋》

评分建议:

一点1分。

 

23. (2分)重意而不重文(以意为本,不重文采)。

 

评分建议:

一个方面1分,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5分)BE(B项,应是赵伯韬主动找到吴荪甫和杜竹斋;E项,应为挪威王子。

评分建议:

答对一个3分,答对两个5分。

 

25.

(1)(5分)

①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率兵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曹操。

曹操采纳许攸火烧军粮的计策,大败袁军于官渡。

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分)

②夷陵之战:

刘备为报东吴袭荆州、杀关羽之仇,亲征东吴。

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白帝城托孤。

此战成为蜀国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或答 “有利于晋统一天下”)。

(2分)

(2)(5分)

①第一次端午节翠翠初遇傩送,傩送安排伙计送回翠翠,翠翠心中埋下爱情种子;

②第二次端午节翠翠再去看赛船,牵挂外出青浪滩的傩送,暗示翠翠情窦初开; 

③第三次端午节翠翠了解傩送真心喜欢自己,后又有人替大佬提亲,兄弟俩都不愿伤害对方,预示爱情的悲剧。

评分建议: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6.(4分)“一线晨曦”比喻微弱的光明和希望(1分),“风云如磐” 指黑暗的社会现实(1分)。

这句话表明鲁迅在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时仍给人以光明和希望(2分)。

 

27.(5分)勇于在揭露黑暗中肩负重担(2分);用文学指引青年走向光明,幸福生活,合理做人(3分)。

 

28.(6分)①借启蒙主义,毫不留情解剖国民性;②以开放胸襟和融合的态度,深度思考问题;③用理性和热情,认识自身本质,增强改革的精神动力。

 

评分建议:

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