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叶斑类病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1113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1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 叶斑类病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1讲 叶斑类病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1讲 叶斑类病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1讲 叶斑类病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1讲 叶斑类病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讲 叶斑类病害.docx

《第1讲 叶斑类病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 叶斑类病害.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讲 叶斑类病害.docx

第1讲叶斑类病害

第一章真菌病害

真菌病害是病害中最重要的一个类群,在已发现的侵染性病害中有80%以上的病害属真菌病害,而且有许多是影响生产较大的重要病害。

第一节叶部类病害

叶部真菌性病害是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大的一类病害。

据统计,在我国各地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叶部常发生的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40多种。

病菌侵染叶片后,在叶片上形成不同形状的坏死斑,严重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叶片枯萎,植株死亡。

其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叶枯病、霜霉病等。

一、锈病

锈病是各种植物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禾本科作物、杂草、园林植物等上。

锈病发生后,持续时间较长,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和叶鞘,也侵染茎秆和穗部,因而在感病植株上常形成黄色或黄褐色粉状孢子堆,肉眼看去好象是生锈似的,故而得名锈病。

感染锈病后植物的叶绿素被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失调、蒸腾作用增加、叶片变黄枯死、抗逆性下降。

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破坏园林景观。

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真菌引起的。

锈病主要侵染寄主植物的叶片和茎秆,共同特点是在受侵染叶片或茎秆上出现黄色夏孢子堆,散出大量的黄色粉末;后期在病部出现黑色的冬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大量的黑色粉末。

但不同的锈病又有各自的特点。

麦类及禾本科杂草锈病分为条锈、叶锈及秆锈。

三种锈病主要区别:

夏孢子堆、冬孢子堆的大小、颜色、着生部位和排列状况。

即: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由胶锈菌引起的苹果(梨)锈病,没有夏孢子阶段,主要症状特点是在叶片背面长出许多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毛胡子”即病菌的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状锈孢子。

在转主寄主桧柏上,呈鸡冠状的冬孢子角,遇雨吸水后呈黄色胶质花瓣状。

梨锈病为害桧柏呈现红褐色圆锥形或楔形冬孢子角,吸水膨胀呈橘黄色胶质舌状。

1.有转主寄主的锈病

(1)麦类及禾本科杂草锈病

病害种类

小麦条锈病[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s.],(特殊,没有转主寄主)。

小麦叶锈病[PucciniareconditaRob.exDesm.f.sp.triticiErikss.etHenn],全孢型转主寄生菌,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侵染转主寄主唐松草属(Thalictrum)、乌头属(Aconitum),其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

小麦秆锈病[PucciniagraminisPers.f.sp.triticiErikss.etHenn],全孢型转主寄生菌,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侵染转主寄主小蘖属(Berberis)、十大功劳属(Mahonia),其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

小麦、燕麦冠锈病[PucciniacoronataCorda.],全孢型转主寄生菌,小麦、燕麦上形成夏孢子、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侵染转主寄主鼠李属(Rhamnus),其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

大麦叶锈病[Pucciniahordei],同小麦叶锈病。

禾本科杂草(黑麦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等),。

条锈病[PucciniastriiformisWest.],寄生与转主情况同小麦条锈病。

叶锈病[PucciniareconditaRob.exDesm.],寄生与转主情况同小麦叶锈病。

秆锈病[PucciniagraminisPers.],寄生与转主情况同小麦秆锈病。

冠锈病[PucciniacoronataCorda.],寄生与转主情况同小麦冠锈病。

发生规律

病害周年侵染循环(以条锈为例)包括四个阶段:

越夏存活、侵染秋苗、越冬、春季流行。

越夏:

小麦收获后,炎热的夏季,小麦条锈菌夏孢子难以存活,必须在气候冷凉,且有小麦的地区进行越夏,条锈菌喜凉怕热,夏季最热一旬,旬均温超过22~23℃,夏孢子不能越夏。

在夏天,夏孢子堆在36℃下暴露2h则失去活力。

越夏的主要基地有甘肃、青海、晚熟的春麦区和冬麦区。

越夏地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温度≤22-23℃;海拔≥1400米;有晚熟的冬春麦或自生麦苗。

秋苗侵染:

条锈菌在越夏区侵染蔓延,积累菌源,至秋季气候凉爽时,冬麦播种后,夏孢子随着气流向冬麦区广为扩展,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侵染冬麦秋苗,秋苗发病始期一般在播种后一个月左右。

单片病叶→传病中心→全田普发。

秋苗的病情,距离越夏区越近,播种期越早越重,在沿山低洼河谷暖湿地带,秋苗发病严重(风速和菌量)。

越冬:

在黄淮冬麦区,当平均气温将到1-2℃,条锈菌就进入越冬阶段,以侵入后休眠的菌丝体在麦叶组织内越冬。

只要受侵染组织未被冬死,条锈菌即可安全越冬。

临界温度为-6~-7℃。

但长时间积雪覆盖的麦苗,低于10℃仍可安全越冬。

我国的界限是北纬37~38°以南,山西省在介修以南。

春季流行:

冬季温暖,麦苗很少冬死或整个冬季麦苗保持绿色,则可安全越冬。

安全越冬后,次年小麦返青,气温回升,越冬菌源开始活动产生新鲜的夏孢子堆,由下而上向四周传播,形成发病中心,条件合适时顺利进行再侵染,最后引起全田普遍发病。

春季流行是小麦锈病主要危害时期,在存在大量感病品种的情况下,多数地区影响小麦春季流行的主要因素是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量。

秋苗发病早,菌量大,冬季比较温暖,早春气温回升快,春季3-5月降雨量比常年明显偏多,条锈病发生必将严重。

四种锈菌的周年侵染循环均由夏孢子连续侵染完成(夏孢子体积小、重量轻、数量多,气流传播引起)。

当菌源量少,气流弱时,夏孢子可以被送到1500~5000m的高空,吹到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以外的麦田引起发病。

夏孢子落到麦株上,遇到适宜条件,萌发形成芽管,条锈病菌从气孔或直接侵入,叶锈和秆锈菌从气孔侵入,经潜育期后发病产生夏孢子,在发病期间,夏孢子可多次重复侵染,导致锈病的流行。

影响小麦锈病流行的因素:

寄主品种、锈菌和环境条件三方面质与量的变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锈病流行条件及范围。

锈菌的生理小种及菌量:

生理小种:

在同一锈菌中,存在许多形态相同、但对不同品种侵染力和致病力不同的群体。

其中只有少数或几个小种在数量上或比例上占优势,称为优势小种。

小种组成受小麦品种的选择作用,随着地区和年度变化。

菌量:

锈菌流行需要一定的菌量,在小麦条锈菌越冬的地区,秋苗病情大,菌量大,一般次年春季发病重,另外,还要看越冬情况和春季气象条件。

品种抗锈性:

在我国,三种锈菌,小种组成变异最快的是条锈菌。

不同品种对锈菌的抗性差异显著,抗性品种对锈菌生理小种具有专化性,表现出高抗、免疫、感病和高度感病等类型。

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生理小种的区系变化和数量消长是导致品种抗锈性丧失和锈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生理小种变异的条件:

A、大面积品种的单一化B、以单基因品种或亲缘近的品种杂交,后代抗性降低。

C、不良环境条件削弱品种的抗病性。

控制小种变异的措施:

A、避免大面积品种单一化B、抗病品种多样化C、选育推广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

气象条件和栽培措施:

在感病品种和菌源经常具备的前提下,气象条件就成为小麦锈病流行的主导因素,以气温、降水和结露等对锈病发生流行的关系最为密切。

由于对温度的不同要求春季发病条锈最早、叶锈病迟于条锈而早于秆锈。

防治方法

锈菌可借气流高空远距离传播,流行性强,分布面积广,危害严重。

对于该病害必须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方法。

1、抗病品种及其合理布置:

采用抗锈丰产的良种,注意品种多样化,加强小麦抗锈种质资源的研究,选育不同抗源的小麦品种,实行抗锈品种合理布局,遏制锈病发生。

2、栽培防治:

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可以减少越冬菌源,巩固提高品种抗性,减轻发病程度。

适期播种,在条锈菌越冬和越夏的地区避免播期过早,在秆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区避免播期过迟。

以减少后期秆锈病的危害。

消灭越夏、越冬寄主;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的抗锈能力。

3、药剂防治:

当前防治锈病的有效药剂是粉锈宁,兼防白粉病。

3.药剂拌种:

拌种可用种子重量的0.03%(有效成分)粉锈宁拌种,播种后45-47天,防效多在90%以上,可压低春季流行初始菌量,控制条锈病向外传播。

大田药剂防治:

每亩用粉锈宁6-8克,常用喷兑水量40-60公斤。

高速旋水片或小孔径喷片低容量喷雾每亩10-15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2.苹果、梨、山楂、锈病

病害种类

山楂锈病[GymnosporangiumasiaticumSyd.f.sp.crataegicola][G.clavariiforme(Jacq.)DC.]

贴梗海棠锈病[GymnosporangiumyamadaiMiyabe]和[G.asiaticumSyd.]

苹果锈病[GymnosporangiumyamadaiMiyabe]

梨锈病[GymnosporangiumasiaticumMiyabe.exYamadae.]

这四种锈病均由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引起。

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阶段发生在桧柏(圆柏)等转主寄主上,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发生在苹果树上,病菌没有夏孢子阶段。

发生规律

该类锈病以菌丝体在桧柏等中间寄主上形成菌瘿越冬。

翌春雨后,菌瘿上长出深褐色鸡冠状(苹果锈病)、或梨、山楂锈病(圆锥状)、或海棠(木耳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吸水膨大变为橙黄色。

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

担孢子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萌发后直接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幼嫩组织。

约10d后在叶面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

约3~4周后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

锈孢子器内产生的锈孢子不再危害苹果(梨)树,而是经过气流或风传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枝上萌发侵入,并在桧柏上越夏和越冬,该病无再侵染。

此病发生的轻重与园林周围桧柏等柏科转主寄主的数量和距离远近有关。

有效距离一般5krn内,转主寄主数量多少直接影响病害发生的轻重;锈病的发生与早春的温度和降雨关系密切。

如果2~3月气温高,则冬孢子成熟早,形成担孢子,对嫩叶造成大量侵染,此外,担孢子散发期的风力和风向也影响病害发生;越冬病菌数量多少也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

病害控制

⒈消灭初侵染源:

在有条件的地区清除转主寄主切断病害的侵染循环,是防治锈病的根本措施。

对于不能砍伐桧柏的地区,可采取喷药保护的方法。

新建果园时,要远离(至少5公里)种植有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地方,同时结合规划建立保护林带;进行隔离以防止冬孢子的传播。

2.喷药保护:

对于不能清除桧柏的果园,在准确的天气预测预报基础上,进行药剂保护是一种很有效的防病措施。

常用药剂: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萎锈灵400倍液,35%瑞毒霉700~1000倍液,及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托布津、退菌特等药剂。

喷药的关键时期是苹果和梨树的展叶期至幼果期(北方大约在4月下旬~5月下旬),每隔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

3.其它转主寄主的锈病

病害种类

黄花菜锈病[PucciniahemerocallidisThum.],转主寄主为败酱草(Patriniavillosa)。

,在其上形成性子器和锈子器。

桃、梅、杏、李褐锈病[Tranzschelia.pruni-spinosae(Pers.)],转主寄主为白头翁和唐松草,在其上形成性子器和锈子器。

桃、碧桃白锈病、[Leucoteliumprunipersicae(Hori)],转主寄主为天葵、白头翁,在其上形成性子器和锈子器。

稠李锈病[Thekopsoraareolata(Fr.)Magn.],转主寄主为云杉(),在其上形成性子器和锈子器。

葡萄锈病[PhakopsoraampelopsidisDiet.etSyd.],据日本报道,转主寄主为泡花树(Meliosmamyriantha),在其上形成性子器和锈子器。

芍药、牡丹、赤芍叶锈病[Cronartium.flaccidum(Berk.)Miyabe.],转主寄主为松属(),在其上形成性子器和锈子器。

松、栗、栎锈病[Cronartium.quercum(Berk.)Miyabe.],在松属()上形成性子器和锈子器,在栗、栎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及担孢子。

松针锈病[Coleosporium.phellodendriKomarov.]和[C.solidaqinis(Schw.)Thum.],转主寄主为一枝黄花属(Solidago)和紫苑属(Aster),在其上形成性子器和锈子器。

鸢尾锈病[Pucciniairidis(DC.)wallr.],转主寄主为亟草(Valerinaofficinalis)和刺浔(草头)麻(Urticadioica),在其上形成性子器和锈子器。

翠菊锈病[Coleosporiumasterum(Diet)Syd.]=[Coleosporiumsolidaginie(Schw.)Thum],转主寄主为松属(),在其上形成性子器和锈子器。

萱草锈病[PucciniahemerocallidisThum],转主寄主为败酱草(Patriniavillosa),在其上形成性子器和锈子器。

发生规律

这类锈病主要以菌丝体在转主寄主上越冬,也可以冬孢子在落叶上越冬。

翌年春天,越冬病菌萌发后,随气流传播,直接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在一个生长季节里,病菌以夏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

此病发生的轻重一方面与转主寄主的数量和距离远近有关;另一方面与早春的温度和降雨关系密切,温暖潮湿,多风雨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病害控制(同苹果锈病)

4.单主寄生的锈病

(1)大田作物类

玉米(高粱)锈病[PucciniasorghiSchw.]

谷子锈病[Uromycessetariae-italicaeYosh.]

棉花锈病[PhakopsoragossypijArth.]和[Pucciniacacabata(Arth.)Hoevay.]

花生锈病[PucciniaarachidisSpeg.]

向日葵锈病[PucciniahelianthiSchw.]

亚麻锈病(Melampsora.liniLev.)

(2)蔬菜类

菜豆锈病[Uromyce.appendiculatus(Pers.)Ung.]

豇豆锈病[Uromycesvignae-sinensisMiura]

蚕豆锈病[Uromycesfabae(Pers.)deBary.]

豌豆锈病[Uromycespisi(Pers.)Shrot.](特殊,有转主寄生)

大葱、洋葱、大蒜、韭菜锈病[Pucciniaallii(DC.)Rudolphi.]

(3)果树类

枣锈病[Phakopsora.ziziphi-vulgaris(P.Henn.)Diet.],目前只发现夏和冬孢子两个阶段。

梅、杏、东北杏、毛樱桃、欧洲酸樱桃、梅花锈病[CaeomamakinoiKus.]

枇杷锈病[ColeopucciniasimplexDiet.]

栗锈病[PucciniastrumcastaneaeDiet.]

(4)园林花卉类

玫瑰、月季及其它蔷薇属植物锈病[Phragmidiumrosae-multifloraeKasai]、[P.mucronatumSchlecht.]和[P.rosae-multifloraeDiet.]。

菊花白锈病[PucciniaharianaP.Henn.]

菊花黑锈病[PucciniachrysanthemiRoze]

菊花褐锈病[PhakopsoraartemisiaeHirat.]

细叶结缕草锈病[PucciniazoysiaeDiet.]

竹秆锈病[Strereostratumcorticioides]

石刁柏锈病[PucciniaasparagiDC.]

茭白锈病[UromycescoronatusMiyabeetNishida]

香石竹锈病[Uromycescaryophyllinus(Schrank)Wint.]

天竺葵锈病[PucciniapelargoniizonalisDoidge.]

唐菖蒲锈病[Uromycestransversalis(Thuem.)Wint.]

金鱼草锈病[PucciniaantirrhiniDietetHolw.]

美人蕉锈病[Pucciniacannae(Wint.)P.Henn]

杜鹃锈病[ChrysomyxarhododendrideBary]和[C.expansaDiet.]

毛白杨锈病[Melampsora.RostrupiiWagner.]、[Melampsora.RostrupiiWagner.]、[UredotholopsoraCumm.]

花椒锈病[Cronartium.zanthoxyliDiet.etSyd.]

发生规律

该类锈病为单主寄生,以菌丝和冬孢子堆在病叶上越冬,多年生的植物也可以在病枝和芽上越冬。

次年春天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侵入植株后形成性子器,随后形成锈子器,后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借风雨传播,可以重复侵染寄主。

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别很大,四季温暖、多雨、多露、多雾的天气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偏施氮肥能加重病害的发生,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的地方,发病轻。

病害控制

1.园艺防治;结合修剪控制枝条密度,收集和销毁病残休;休眠期应用波美3~5度石硫合剂,杀死芽内及病部的越冬菌源;选用抗病品种;控制氮肥,防止徒长。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即喷药保护,或结合其他病害一起防治;可用20%粉锈宁3000倍液,或用12.5%烯唑醇3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700倍液,或75%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

二、白粉病

白粉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寄生在多种植物上。

主要为害寄主植物叶片,也为害嫩枝或果实。

白粉病均由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白粉目(Erysiphales)真菌引起。

菌丝体大多寄生于寄主表面,以吸器伸入表皮细胞吸收养分。

无性阶段产生串生的分生孢子,有性阶段产生球形、褐色的闭囊壳。

闭囊壳上附属丝的形态特征和闭囊壳内所含子囊的数目为根据分为不同的属,引起不同寄主植物的白粉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层(分生孢子),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闭囊壳)。

一般叶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多于上部叶片。

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井导致叶片发黄枯死。

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产量。

对于多年生的果树,新梢受害不能伸长,嫩叶受害不能开展。

受害重的树枝梢枯死。

叶片早期枯萎脱落,不仅影响花芽分化,降低产量,而且使树冠不能扩大,严重削弱树势,缩短结果年限。

病害种类

1.大田作物

小麦白粉病由布氏白粉菌[Blumiriagraminis(DC.)Speer.f.sp.triticiMarchal],异名为[ErysiphegraminisDC.f.sp.triticiMarchal]

向日葵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inea]和[Erysiphecichoracearum]

烟草白粉病[Erysiphecichoracearum]

2.蔬菜类

瓜类白粉病[ErysiphecucurbitacearumZhengetChen]、[Sphaerothecacucurbitae(Jacz.)Z.Y.Zhao]和[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Poll]

胡萝卜白粉病[ErysipheberacleiDC.]

蓼、豇豆白粉病[ErysiphepolygoniDC.]

辣椒白粉病[Leveillulataurica(Lev.)Arn.]

菜豆白粉病[Oidiumsp.]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macularis]

油菜、番茄、茄子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inea][Leveillulataurica][Erysiphesp.]

绿豆白粉病[SphaerothecaastragaliJunellvar.astragali]

芝麻白粉病[Erysiphecichoracearum]

甜菜白粉病[Erysiphecommunis]

3.果树类

苹果、花红、山荆子、海棠白粉病[Podosphaera.leucotricha(Ell.etEv.)Salm.]

山楂、苹果白粉病[Podosphaera.oxyacanthae(DC.)deBary]

梨白粉病[Phyllactiniapyri(Cast.)Homma]

柑橘白粉病[Oidiumtingitaninum]

葡萄白粉病[Uncinulanecator(Schw.Burr.]

桃白粉病(Sphaerothecapannosa(Wallr)Lev)

桃、李白粉病[Podosphaeretridactyla(Wallr.deBary)]

柿白粉病[PhyllactiniapyrikakicolaSowada]

猕猴桃白粉病[Phyllactiniasalmonii]

核桃白粉病[Microsphaerayamadai(Salm)Syld.]和[Phyllactiniacorylea]

杏白粉病[Microsphaeresp.]

4.园林花卉类

蔷薇月季白粉病(Sphaerotheca.pannosa(Wallr)Lev)

凤仙花白粉病[Sphaerothecabalsamina(Wallr.)Kari.]

金盏菊花、大丽花、瓜叶菊白粉病(ErysiphecichoracearumDC.)

芍药白粉病[ErysiphepaeoniaeZheng&Chen.]

秋海棠白粉病[Erysiphebegoniae]

丁香白粉病[Microsphaeraalinsyringae-japonicaeBraun..]

黄栌白粉病[UncinulaverniciferaeP.Henn]

紫薇白粉病[Uncinuliellaaustraliana(McAlp.)Zheng&Chen.]

大叶黄杨白粉病[Oidiumeuonymi-Japonicae(Arc.)Sacc.]

杨柳白粉病(Uncinulasalicis(DC.)Wint.)

榛、板栗、胡桃和丁香白粉病[Microsphaeraalin(Wallr)Salm.]

栎属植物白粉病[MicrosphaeraalphitoidesGriff.etMaubl.]

构树、桑树白粉病[Phyllactiniamoricola(P.henn.)Homma]

百日草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inea]

5.草坪类植物

禾草类(狗牙根、草地早熟禾、细叶羊茅、鸭茅等)白粉病[ErysiphegraminisDC.exMerat]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对于多年生的果树病菌也可以菌丝在冬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对于保护地栽培的蔬菜、花卉等植物,病菌也可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寄主植物上危害越冬。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也可以通过雨水飞溅近距离传播。

病菌可以通过寄主表皮直接侵入。

在一个生长季节里,能够进行多次再侵染。

病害的发生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