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056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统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统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统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统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

《统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

统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教学课题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

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认识诗人

1.诗人简介。

导入:

同学们,我国唐代有两位著名的诗人,一位是享有“诗仙”美誉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2.范读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杜甫的诗作《绝句》。

()(师配乐范读)学生画出节奏。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自由读)鼓励交流:

现在,请你们像老师一样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以批注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理解,标出读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检查交流情况。

过渡: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生字

rónɡyànyuānyānɡ

融燕鸳鸯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指导朗读)注意读准翘舌音“融”,前鼻音“燕、鸳”,后鼻音“鸯”。

过渡:

字音已经读准确了,现在,将字放入诗句中,我们一起读通诗句。

(齐读)

()《绝句》

(2)小组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过渡:

要读出诗的感情,还要理解诗句意思,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注释)

迟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

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

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师:

让我们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再次齐读诗歌。

()《绝句》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过渡:

诗句读通顺了,还要学会写字。

()生字田字格:

融燕鸳鸯

1.记住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

拆分法。

“融”,一个“隔”去左耳旁,加一个“虫”;“鸳”是“怨”下的“心”换成了“鸟”;

生2:

联想法。

“鸯”是中央下面一只鸟。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鸳、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融”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融”左下部里面是一横,右边的“虫”,横变提。

“鸳”上面的左边“夕”内是一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写字要求:

1.写字的姿势:

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2.每个生字写3遍。

(三)学生练习,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绝句》

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生:

春天

师:

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

生: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学习:

(1)迟日江山丽。

师:

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

迟日、江山

师:

你从第一句诗中的“迟日”“江山”感觉到春天来了。

(相机板书:

迟日)迟日是什么意思?

生:

春天的太阳。

(超链接)“迟日”,出自《诗经•七月》:

“春日迟迟。

”迟迟:

缓慢的样子。

春日迟迟:

是说在春天白天变得长了。

师:

“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是什么样啊?

生1:

春天的太阳特别明亮。

生2:

春天的太阳特别温暖。

师:

在春天的太阳照耀下,山啊,水啊有变化吗?

生:

有。

师:

是的,山,水,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大好春光。

你想怎样读这句诗?

(指名读,师指导——齐读)

(2)春风花草香。

师:

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

春风、花草(相机板书:

春风、花草)

师:

这是一阵什么样的春风?

生:

温暖柔和,带着花香

师:

你闻闻,春风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香气呢?

生1:

我闻到了野花的香味。

生3:

我闻到了桃花的香味。

生1:

我闻到了青草的香味。

师:

你们的小鼻子可真灵,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

(指名读)

在春天明亮的太阳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片明丽秀美,你看到了吗?

温暖的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鼻而来,你闻到了吗?

谁想读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齐读)

(3)泥融飞燕子。

师:

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生:

小燕子(相机板书:

燕子)

师:

可爱的小燕子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你知道小燕子飞来飞去在忙什么吗?

生:

筑巢

师:

那你知道诗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吗?

生:

聪明的小燕子用湿润柔软的泥筑巢呢!

师:

如果你就是那只小燕子,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

生:

高兴、快乐、激动

师:

谁能读出这种喜悦?

(引读)你们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快乐呀!

读!

师:

眼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内心多么激动呀!

读!

(4)沙暖睡鸳鸯。

师:

嘘——看,那是谁呀?

(:

鸳鸯睡觉图)(指名读诗句)(相机板书:

鸳鸯)睡着了吧?

看它们睡得多香甜啊!

没有人来惊扰它们的美梦,多幸福啊!

(再齐读诗句!

可它们是睡在沙滩上啊,会不会着凉啊?

生:

不会,因为沙是暖和的。

它们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多舒服呀!

(齐读!

师:

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巢,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动态的美;河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静态的美。

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多有意思啊!

(指名读整首诗——齐读)

四、知识拓展,积累诗句

过渡:

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春意,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是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

请你再认真地读读这首诗,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

生:

说理解

()

师:

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

如果每句诗都有7个字就是7言绝句,简称七绝;

如果每句诗都有5个字就是5言绝句,简称五绝。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首——五绝。

其实杜甫住在浣花溪草堂的时候,还写了很多首绝句呢!

你们看:

()(齐读)

绝句绝句

杜甫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江碧鸟逾白,

一行白鹭上青天。

山青花欲燃。

窗含西岭千秋雪,今春看又过,

门泊东吴万里船。

何日是归年。

七绝五绝

杜甫所写的绝句还有很多呢,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课下去搜集搜集,然后拿到班上来,咱们大家分享!

五、体会感情,检查背诵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大画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

后两句选取两种极富春天特点的景物——燕子和鸳鸯,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

这么美的诗,比一比,谁先背下来?

2.学生练习,同桌互背。

3.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六、自选作业,积累运用

1.教师导言:

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甫,用一首简短的小诗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鸳鸯春睡图。

我们家乡的大自然的春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

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学生自选作业。

()

(1)画:

画一幅画,画出春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写:

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激趣导入。

(《春江晚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从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

鸭子、桃花、水草......

师:

这幅画的创作者就是北宋有名的和尚惠崇,一位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

过渡:

大诗人苏轼见了这画,就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这苏轼,又是谁呢?

()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七言绝句。

(板书课题:

《惠崇春江晓景》)

二、读准字音,书写生字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uìchónɡtúnlúyá

惠崇豚芦芽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崇”是翘舌音,“芦”边音,“豚”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

“宗+山”是“崇”,“户+艹”是“芦”,“牙+艹”是“芽”。

减一减:

“穗”把“禾”减掉,就是“惠”。

3.过渡:

同学们都能读准字音了,现在,看着视频,伸出食指,写一写诗中的生字。

(超链接到写字视频)

4.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惠”字的右上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一点。

(2)“芦”字下面是个“户”,不是“卢”。

(3)“崇芦芽”都是上窄下宽,“惠”上宽下窄。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配乐书写)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过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五言绝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那,这首诗,又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呢?

生:

春天

师:

你从哪些景物看出是春天?

生:

桃花、鸭子、水草、河豚

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学习:

1.(:

第1、2行)

预设:

桃花、鸭、芦芽、河豚(板书:

桃花、鸭、芦芽、河豚)

(1)指名读1、2句

(2)(重点词)

三两枝:

指两三枝桃花。

鸭先知:

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师生交流,师归纳意思。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4)指导朗读:

想象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出:

3、4行)

(1)句子,指名读、齐读。

(2)(重点词)

师:

说说你的理解和原因

芦芽:

芦苇的嫩芽。

河豚:

一种有毒的鱼。

蒌蒿:

一种植物。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教师指导:

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生描述全诗的画面,请你想象画面,尝试背诵古诗。

4.(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

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从画面上,我们能看出“正是河豚欲上时”吗?

生:

从画面上是看不到的,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

师:

是啊!

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这些都在告诉人们,这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5.想象画面,齐背这首诗。

四、作业

1.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学诗方法,回家自己学一学《三衢道中》;

2.将诗歌朗诵给父母听,并背诵全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