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9397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修改版.docx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修改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修改版.docx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修改版

第一篇: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之二

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

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育又改造生活。

陶行知认为:

‚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

陶行知还认为:

‚‘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他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而‚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学,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如不精于业务或不懂业务,则教不好课。

陶行知曾指出: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每一个教师,都要切实掌握所授学科的知识技能,并要逐步达到精通的地步。

陶行知认为,教师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他指出:

‚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

‛只有博识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做到问一答十,举一反三;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更具说服力。

在学习方面,教师也必须责无旁贷地给学生做出好学、勤学的榜样。

教师更有责任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的前头,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

第二篇: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

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它的涵义是: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

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课件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第三篇:

读书笔记陶行知

读书笔记《陶行知全集》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

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全集》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1.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

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

“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

这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具体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1)生活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原理之一: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其主要精神有:

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

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

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

“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

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

“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

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3)生活教育七大原则: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中提出:

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结合其他教育名篇,可以确定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即:

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前进性原则;全民性原则;终生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4)生活教育七项措施:

第一,要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

第二,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第三,要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第四,要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第五,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

第六,要培养一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他们是一批“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第七,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

2.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区别

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1)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首先,它教学生吃自己。

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

在课堂里,不许提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在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也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其次,教学生吃别人。

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

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

就是发农民工人的财。

因为只有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民、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民、工人自己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

2)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首先,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

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其次,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不教人升官发财。

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人中人。

在其他教育篇章中,也不时可以看到陶先生关于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比较。

比如说:

传统教育注重的是人才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平民教育,普及教育;

传统教育把教育和训育分离开,生活教育却把智识与品行,思想与行为,课内与课外,做人做事与读书相联系;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

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第四篇:

读书笔记_陶行知

读书笔记《陶行知全集》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

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全集》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1.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

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

“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

这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具体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1)生活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原理之一: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其主要精神有:

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

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

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

“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

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

“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

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3)生活教育七大原则: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中提出:

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结合其他教育名篇,可以确定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即:

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前进性原则;全民性原则;终生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4)生活教育七项措施:

第一,要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

第二,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第三,要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第四,要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第五,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

第六,要培养一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他们是一批“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第七,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

2.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区别

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1)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首先,它教学生吃自己。

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

在课堂里,不许提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在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也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其次,教学生吃别人。

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

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

就是发农民工人的财。

因为只有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民、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民、工人自己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

2)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首先,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

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其次,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不教人升官发财。

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人中人。

在其他教育篇章中,也不时可以看到陶先生关于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比较。

比如说:

传统教育注重的是人才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平民教育,普及教育;

传统教育把教育和训育分离开,生活教育却把智识与品行,思想与行为,课内与课外,做人做事与读书相联系;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

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陶行知名篇》读书笔记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刘秋红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

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他说: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

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

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

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第五篇: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笔记

栗增武

工作之余,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给我的印象平添了许多的印记。

学生时代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一句教育名句:

“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而阅读了他的通篇文集后,我更感受到他的伟大,领略其精湛的教育智慧,他对教育问题的卓识远见着实让人佩服,其中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都值得我们思考,并为之好好的探索而加以借鉴,并把他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

“生活即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

其内涵可以诠释为:

“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脑海里更加清晰起来: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力的表现或变化。

世界是力创造的,所以解决困难也必须拿力来才行。

”“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这些陶行知亲自阐述的教育思想,读来更加耐人寻味,让我更明白了教育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挖掘的,教予学生死的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去领悟。

从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学校,他爱学生,他把学生和学校称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

下面是我读后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

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

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

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

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

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

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

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

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这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二、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

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

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