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8245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docx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docx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

第三节词类

一、什么是词

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定型的、能够独立地用于造句或组成词组的语法单位。

作为语法单位,它都有自己的确定的读音和意义,而且读音和意义的结合是固定的。

前面已经讲过,语素和语素组也有自己的确定的读音和意义,但词跟语素和语素组不同,词是可以“用于造句或组成词组”的语言单位,而且能“独立运用”,也就是说,它可以独立地充当句子或词组的一个成分。

比如:

(1)我们热爱祖国。

这一句是由“我们”“热爱”“祖国”3个词组成的,这3个词是独立运用于造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这3个词还可以独立运用于别的句子中,例如:

人民热爱祖国。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祖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词与语素、语素组的区别,在于能否“独立运用”。

比如:

(4)人不能离群索居。

(“人”是一个词)

(5)我们热爱人民。

(“人”“民”都是语素,“人民”是一个词)

(6)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人”“民”“币”都是语素,“人民”是语素组,“人民币”是一个语素组,也是一个词)“革命性”3个语素、2个语素组、1个词

词与词组的区别,在于是否“最小”。

所谓最小,是指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指“人、山、手”这样的单音节词,它们本身能独立运用,但不能再分。

二是分开后各部分都不能独立运用,如“葡萄、语言”。

三是分开后有一部分不能独立运用,如“人民、学习”。

四是分开后各部分虽然都能独立运用,但意义与整体运用时不一样了,如:

东西、开关、矛盾、黑板、白菜、大米、火车”等。

(生产:

人们使用工具来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生:

生育、出生。

五是像“站岗、理发、洗澡”之类的,有时合用,有时分用,分用时意义也不变,如“站好最后一班岗、理完发去书店”。

这种情况一般认为合用时是词,分用时是词组。

区分词和词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意义上看,词的意义是单一的,是语素意义的有机融合,而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

如“黑板”是指这种教学用具,用木头和玻璃制成可以在上面用粉笔写字的黑色平板,不是任何一块涂成黑色的板子都叫黑板,所以是词;而“黑布”就是黑颜色的布。

再如“白菜——熟菜——生菜、大米——生米、香菜——烂菜”等也是如此。

第二,从结构上看,词的结构关系是紧密的,一般不允许拆开或插入别的成分;而词组的结构关系比较松散,可以拆开或插入其他成分。

如“白菜”和“熟菜”(熟了的菜,没熟的菜;白的菜)。

第三,从语音上看,词的内部不允许有停顿,词组可以。

如“桌上放着几件东西”,“东、西、南、北”;“买两个开关”,“门太紧,开、关都很费劲”。

辨别下列单位是词还是词组:

西瓜、大瓜、洗涤、洗碗、马路、门户、门窗

区分词与语素、语素组、词组的最终的决定性的因素是语境。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词和语素、语素组、词组可能具有同一种读音且同一种写法,只有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把词和语素、语素组、词组区分开来。

二、什么是词类

词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的。

比如,从语音的角度可以把词分为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等等,从语义的角度可以把词分为单义词、多义词或者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等等。

但这样划分出来的类别,都不是语法学上讲的词类。

语法学上讲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词的语法分类,主要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做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大小,如它能做什么成分,不能做什么成分,主要做什么成分,次要做什么成分,常做什么成分,不常做什么成分,等等;二是它跟别的词的组合能力,如能否受“很”修饰、能否受数量词修饰、能否带“了、着、过”等。

第二是词的语法意义,人们总结出来的词的语法意义,包括表示名称、表示动作、表示性质、表示数目、表示单位、表示介引、表示连接等等。

语法意义是人们对词类本质属性的归纳和揭示,在划分词类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第三是语法分析的需要。

划分词类是为了“语法分析的需要”,是为了“讲语句结构”。

因此可以说,各种语法书上的词类系统都是综合考虑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并基于语法分析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它们是客观语言实际与人们主观意志结合的产物。

词类是一种范畴。

从理论上说,范畴是由范畴成员的共有特性来界定的,一个词如果具备了某范畴成员所必需的全部特性,则它属于该范畴,否则就不属于该范畴。

但是事实往往有很多例外,有些词类中的成员并不具备该范畴成员所必需的全部特性,只具备该范畴成员的共有特性中的一部分特性。

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具体的词类来说,它的成员是有差别的,有典型成员,也有非典型成员。

词类的典型成员具备该词类成员所必需的全部特性,非典型成员只具备该词类成员所必需的部分特性。

比如名词这个类中,典型成员都具备作主语、作宾语、受数量词组限制的功能,如“人、鱼、钢笔、桌子”等,它们是名词类的典型成员。

另有一些成员如“人民、车辆、花朵”等则不能受数量词组限制,它们是名词类的非典型成员。

形容词中,典型成员都具备作谓语、作定语、受程度副词限制的功能,但有些非典型成员不能受程度副词限制,如“笔直、雪白、冷冰冰”等。

不同词类的典型成员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差别比较明显,不同词类的非典型成员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差别则可能比较模糊。

可以说,词类划分正是依据各类词的典型成员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差别所作的划分。

各类词的非典型成员,是以该词类的典型成员为参照,通过比较,在确定了它与典型成员有足够的相似性之后归入该词类的。

三、汉语词类系统简述

西方语法很早就开始划分词类。

我国则是从19世纪末《马氏文通》出版才有了词类的划分。

《马氏文通》参照西方语法划分词类的做法,结合汉语实际,把古代汉语的词(字)划分为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等9类。

一般认为,它是在西方语法词分8类的基础上,增加了为“华文所独”的“助字”一类。

这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个汉语词类系统,是一个古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1924年出版的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是继《马氏文通》之后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又一部著作,它继承《马氏文通》传统,又吸收《马氏文通》之后的汉语语法研究成果,把现代汉语的词分为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9类。

这是一个影响很大的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20世纪50年代,为了编写中学《汉语》教材的需要,从1954年起,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汉语编辑室组织数十位语法学家一起讨论,集体制定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年公布。

其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1类,比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增加了数词、量词两类。

这是一个更加成熟、更加有影响的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在全国中学统一使用了近30年。

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公布了根据1981年“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确定的原则起草、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经有关部门和顾问审订定稿的《中学汉语教学语法提要(试用)》,其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共12类,比“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增加了拟声词1类,成为又一个有广泛影响的词类系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语法学家对词类作了具体的深入的研究,在12类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意见,有的从名词中分出方位词、处所词、时间词,有的从动词中分出助动词,有的从形容词中分出区别词、状态词,有的从助词中分出语气词等。

如果把方位词、处所词、时间词、助动词、区别词、状态词、语气词的一个或几个独立成跟名词、动词等平列的类,那么现代汉语的词类就有近20类。

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对词条标注词类时,把方位词、时间词、助动词、趋向动词、属性词(区别词)、状态词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附类,这样就维持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12类的词类系统。

《现代汉语词典》标注的词类,是先后召开三次有众许多专家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在充分吸收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这也说明,12类的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接受性。

习惯上,汉语的这12类词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单独作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的是虚词,12类词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叹词、拟声词9类是实词,介词、连词、助词3类是虚词。

本书采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接受性的12类的词类系统,而把时间词、方位词视为名词的特殊小类(具有某个特定句法功能的小类),把能愿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判断词视为动词的特殊小类,把属性词(区别词)视为形容词的特殊小类,把语气词仍称为语气助词,它是助词的次类(下位类型)。

以下逐一介绍这12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四、现代汉语实词

(一)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方位等。

例如:

老师干部父亲人类鲁迅工程师(表示人)

学校教室土地衣服鱼计算机(表示具体事物)

思想精神纪律关系友谊积极性(表示抽象事物)

现在刚才昨天去年夏天早晨傍晚(表示时间)

上下左右东西上面旁边前面(表示方位)

名词具有以下语法功能:

1.名词一般都能作主语、宾语。

例如:

猫捉老鼠。

2.名词一般都能作定语、作中心语。

例如:

学校的教室。

3.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但少数表示时间、节令之类的名词能在一些短句中作谓语。

如:

今天星期日。

明天三八节。

4.表示时间、地点的名词能作状语,如:

我明天去北京。

我们北京见。

名词跟动词、形容词的重要区别有二:

一是名词一般都能受表示名量的数量词组的限制,如“一张纸”、“三条鱼”、“一筐水果”等。

二是名词一般不能受副词的修饰,如不能说“不猫”、“很老鼠”、“忽然电脑”等。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有少数名词不受数量词组的限制,如“民心、年华、赤子”等,也有极少数名词在特定情况下受副词修饰,比如“后天就国庆节了”,等。

时间词、方位词是名词的特殊小类。

时间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时间词能够作“在”、“到”、“等到”的宾语,并且能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指代。

例如:

白天夜里早晨中午傍晚晚上深夜午夜

刚才现在过去将来明天今天去年从前

2008年上星期宋朝元旦春节正月

方位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名词。

方位词能够作“往”、“朝”、“在”的宾语,或者附着在某些实词或词组后面组成词组作“往”、“朝”、“在”的宾语。

方位词可以分成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两类。

单纯方位词包括“上、中、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

合成方位词有:

“上边、上面、上头、当中、中间、下边、下面、下头、前面、前头、后面、后头、左边、右边、旁边、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存在等。

例如:

唱跳吃说批评讨论学习(表示动作、行为)

恨爱喜欢讨厌盘算害怕想念(表示心理活动)

发生发展成长死亡改变融化(表示发展、变化)

存在有出现消失呈现(表示存现、消失)

能够应该愿意能应该(表示能够、愿意、应该)

去来进去起来下去上来(表示趋向)

是(表示判断)

动词具有以下语法功能:

1.作谓语。

如:

他知道。

2.动词大多能够带宾语。

如:

讨论问题。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叫“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不带宾语,如:

下午讨论。

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叫“不及物动词”。

如:

睡觉、考试、咳嗽、生活、劳动、合作、约会、毕业。

3.在特定条件下,多数动词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

如:

劳动光荣。

我们热爱劳动。

劳动的任务是拔草。

他担心地看着我。

繁重的劳动。

动词跟名词、形容词的重要区别在于:

1.多数动词能带宾语,凡是能带宾语的词肯定是动词;2.大多数动词可以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3.大多数动词不受程度副词“很”、“太”等的修饰。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动词是动词的几个特殊小类。

能愿动词是可以用于其他动词前面表示能够、愿意、应该的动词。

它的前面加上否定词“不”就表示不能够、不愿意、不应该。

能愿动词可分3个小类:

表示可能的:

能能够可能可会可以

表示愿意的:

愿愿意肯要

表示应该的:

应该应该应当得(děi)

能愿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受副词修饰而作中心语,但不能带名词性宾语,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能愿动词的特殊性在于能单独或以“×不×”形式作表示衡量、评议的状语,如“他能来。

”“你能不能准时到?

趋向动词是可以用于动词后面表示趋向的动词。

有单纯的和复合的两类。

复合趋向动词是由单纯趋向动词构成的:

上下进出回过开起

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开来起来

上去下去过来出去开来过去开去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受副词修饰而作中心语,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常常用于动词后面表示趋向,作补语。

判断动词是表示判断的动词。

典型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

不典型的判断动词有“为”、“即”、“系”等,一般用于书面语。

判断动词“是”用在主语和宾语之间,如“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它也可以受状语的限制而作中心语,如“过去是,现在也是。

”但是它不能带助词“着、了、过”表示动态。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

例如:

大小长短肥胖矮小高大美丽(表示形状)

坏安全伟大优秀勇敢昂贵豪华(表示性质)

安静高兴愉快通红红通通沉甸甸(表示状态)

形容词具有以下语法功能:

1.大部分能作定语。

如“美丽的花朵”,“伟大的人民”。

2.大部分能作谓语。

如“语言生动”,“成绩优秀”。

3.作中心语。

“很生动”、“比我好”、“非常优秀”等。

4.有许多形容词能作状语、补语。

勤奋学习、刻苦读书、打扫干净、长得漂亮

5.在特定条件下,有一些形容词也可以作主语、宾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形容词跟名词、动词的重要区别是:

形容词一般都能受程度副词“很”、“太”、“非常”、“更”修饰,而名词、动词不能。

但也有例外,如“冰凉”、“雪白”、“笔直”等形容词,本身已表示某种状态和程度,所以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有一些形容词因不能作谓语而被叫做“非谓形容词”,又叫“区别词”、“属性词”。

它是形容词的一个特殊小类。

例如:

野生袖珍家养大型小型双边多维旧式新式

假性急性上等下等头等特等特级超级单色

有关有形有机无辜应用型复合型世界性

非谓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作定语,如“野生动物”,“袖珍词典”,“大型会议”,“新式武器”,“应用型人才”等。

有少数非谓形容词既可作定语又可作状语,如“临时住所、临时借用一下”,“急性肺炎、急性发作”等。

【黄廖本单独一类,叫“区别词”。

好处是可以维持“形容词都能作谓语”的说法。

(四)数词

数词表示数目,数目包括基数和序数。

表示基数的,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0)、十、百、千、万、亿”等。

其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0)”是系数词,“百、千、万、亿”等是位数词,“十”前面有系数词时,它是位数词;“十”前面没有系数词时,它是系数词。

系数词跟位数词组成复合基数词,如“四十”、“二百”、“三万五千六百四十二”等。

表示序数的,一般形式是“第……”,如“第一、第二、第三、第105页、第120号”等等。

在特定情况下,“第”字可以不用,如“二哥、三弟、五楼、605次”等。

在文章中表示顺序编号时可以不用“第”,如“一、二、三、四……”。

其他表示序数的词有,阿拉伯数字“1、2、3、4……”,外文字母“A、B、C、D……”,天干序数“甲、乙、丙、丁……”等。

数词具有以下语法功能:

数词的本质性的语法功能是跟量词一起组成数量词组。

如“五年”、“七斤”、“一把”、“第一回”、“第三次”等。

这是数词的本质功能。

基数词单独作定语的情况很少,往往是由于语用上的需要而省去了可以省略的量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只)手拿枪,一(只)手拿笔”,省去量词更简洁。

还有“这一阶段”、“那一阶段”、“前一阶段”等。

也有一些是不便于使用量词的,如“两姐妹”、“三兄弟”、“七昼夜”等。

小数、分数、概数也是基数词。

例如小数“0.14”、“30.7”等,分数“1/2”、“2/30”等,概数“七八(座)”、“三四(个)”、“十七八”、“七八十”、“二三百”等。

用阿拉伯数字“1、2、3、4……”等记数有方便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要求:

(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

“48、302、-2、34.5%、1/4、2/5”等。

(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三叶虫、二万五千里长征、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等。

(3)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遇特殊情况,或者为了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五)量词

量词表示人或事物或动作行为的计数单位。

量词所表示的计数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或事物的计数单位,叫名量词;一类是动作行为的计数单位,叫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计数单位。

有专用的和借用的两类。

专用的名量词有:

表示个体的,如:

“个、只、本、张、条、头、匹、架、把、根、台、项、件、艘、间、栋、辆、块”等。

表示集体的,如:

“副、对、双、套、打、群、批、伙、班、堆、捆、排、帮”等。

表示度量衡的,如:

“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千米、公里、海里、克、千克、公斤、吨、亩、公顷、平方米、立方米、升、毫升、元、角、瓦、千瓦、度、分贝”等。

借用的名量词有:

借自名词的,如:

“一桶水”的“桶”,“一壶酒”的“壶”,“一盆花”的“盆”,“一碗饭”的“碗”,“一屋子人”的“屋子”等等。

借自动词的,如:

“一捧花”的“捧”,“一挑水”的“挑”,“一封信”的“封”,“一捆书”的“捆”,“一堆土”的“堆”等等。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计数单位。

动量词也有专用的和借用的分别。

专用的动量词,如:

“次、回、下、遍、顿、遭、阵、趟、番、通、场”等。

借用的动量词,如“看一眼”的“眼”,“踢一脚”的“脚”,“打了几枪”的“枪”,“砍了一刀”的“刀”等。

表示时间的量词,如“天、日、时、小时、分钟、秒钟”等用于计算动作的久暂,是动量词。

复合量词由两三个不同的量词复合而成的。

一类是两个物量词复合而成的,如“件套、台套、台件、篇本、篇部”等,计算同类事物,含有“或”的意思。

另一类是物量词与动量词组成的,如“架次、人次、辆艘次”等。

量词的语法功能是跟数词组成数量词组。

如“一本”、“三次”等。

这是量词的本质功能。

量词前面的数词一般不能省略,只有下列两种情况是例外:

一是数词为“一”且前面有指示代词“这”或“那”时,数词“一”可以不出现,如“这一本书~这本书”、“那一篇文章~那篇文章”。

二是数词为“一”且前面有动词时,数词“一”有时也可以不出现,如“写一本书~写本书”、“买一件衣服~买件衣服”等。

量词重叠使用,如“朵朵”、“片片”、“篇篇”等,有两种意思,一是“多”,比如“白云朵朵”是“白云一朵又一朵”,“爆竹声声”是“爆竹一声又一声”。

二是“每一”,比如“个个都是好样儿的”是说“每一个都是好样儿的”。

量词重叠使用,前面有数词“一”时,还有第三种意思,即“逐一”,比如“一朵朵地数”、“一片片地看”、“一篇篇地读”,是说“一朵一朵地数”、“一片一片地看”、“一篇一篇地读”,都有“逐一”的意思。

(六)代词

代词表示指别和称代。

代词表示的指别和称代,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世界上几十亿人口,人人有名字,但代词仅用“你、我、他(她)”即可指代。

世界上万事万物,非“这”即“那”,“这、那”两个代词即可称代世上一切。

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

1.人称代词。

常见的有:

我咱俺你您他她它

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

自己大家别人他人人家大伙儿

人称代词大多数用于代替人,“它”、“它们”指物。

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基本上跟名词相同。

2.指示代词。

常见的如:

这那彼此该

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样那样这么那么

每各某本另别的其余其他一切

有的指示代词是指代人或事物名称的,如“别的、其余、其他、一切、这、那、这儿、那儿、这里、那里”,它们的语法功能基本上跟名词相同。

有的指示代词是指代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如“这样、那样”,它们的语法功能基本上跟动词、形容词相同。

有的指示代词指代副词,如“这么、那么”,它们的语法功能基本上跟副词相同。

3.疑问代词。

常见的有:

谁什么哪何哪儿哪里多会儿多怎样

怎么怎么样咋啥

有的疑问代词是询问人或事物的,如“谁、什么、哪、何、哪儿、哪里、多会儿”,它们的语法功能基本上跟名词相同。

有的疑问代词是询问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如“怎样、怎么、怎么样”,它们的语法功能基本上跟动词、形容词相同。

还有的疑问代词如“有多高”、“有多大”的“多”,它们的语法功能基本上跟副词相同。

疑问代词有时不表疑问,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任指,如“他什么都知道”中的“什么”,“他谁也不想见”中的“谁”,“我哪儿也不想去”中的“哪儿”。

第二种情况是虚指,如“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他”中的“哪儿”,“我也没说什么”中的“什么”。

(七)副词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程度、频度、广度、时间限度、空间限度、情态、方式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程度的,如“很、十分、非常、最、更、更加、太、极其、分外、格外、越、越发、愈、稍微、稍、过于”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度的,如“常、常常、时常、经常、时时、往往、偶尔、累次、屡次、屡屡、重新、再、再次、再三”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广度的,如“只、仅、仅仅、光、统统、总、共、总共、一概、一律、单单、净、一齐、一共、足、足足、至少”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空限度的,如“刚、刚刚、才、一向、从来、早晚、马上、立刻、顿时、已、已经、曾、曾经、正、正在、在、将、将要、终于、快要、就要、随处、处处、到处”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的,如“大肆、肆意、猛然、忽然、公然、竟然、径直、擅自、胡乱、亲自、互相、相互、大力、稳步、阔步、单独、暗暗、悄悄、暗中”等。

表示肯定、否定的,如“的确、确实、准、一准、必定、不、没、未、别、莫、勿、不必、不曾、是否”等。

表示语气的,如“难道、也许、偏偏、反正、反倒、幸亏、幸而、大约、大概、也许、究竟、岂、万万”等。

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作状语,修饰、限制动词和一部分形容词,以及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

作状语是副词的本质性的功能。

例如“刚来”、“一准出席”、“不必计较”、“很好”、“非常漂亮”等等。

副词“极”、“很”还可以作补语,如“好极了”、“高兴得很”、等。

“很”作补语时要用补语标志“得”。

语气副词作状语可置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也可置于句首,如:

“他也许走了。

”“你莫非也要走吗?

”“难道你还要走吗?

(八)叹词

叹词表示说话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

例如:

表示赞叹的,如:

“哇!

(好漂亮啊!

)”“啊,(多美呀!

)”

表示惊叹的,如:

“嗬!

(你怎么在这里!

)”“哎呀,(糟了!

)”

表示哀叹的,如:

“唉,(怨谁呢?

)”“嗐!

(人老了,没用了!

)”

表示呼唤的,如:

“喂,(你是谁呀?

)”

表示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