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793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docx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docx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

(一)“课程”的词源

1.中国

◆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如: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中国古代课程大多指“学程”而非“教程”,即学业及其进程。

(二)有关课程的几种定义

•课程即教师

•课程即典籍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六经)

七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课程即知识(教材)

蒙学教材: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现代教材的形式(文本、电子光盘)

(一)“课程”的词源

2.西方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英语“课程”(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e”,意为“跑道”(race-course)。

定义为“学习的进程”(courseofstudy)。

关于这个词源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重在“道”,有的重在“跑”,前者发展为知识中心主义课程理论,后者发展为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二)有关“课程”的几种定义

施良方先生对课程定义的概括:

•课程即教学科目。

(静态)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动态)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改造。

知识的维度

学生的维度

社会的维度

Ø课程必需考虑的三个因素

知识

学生发展

社会需要

课程设计

学生

社会

学科体系

知识

        社会 

           学生 

从这三个维度看,可以将课程定义为:

课程是指学校的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具体的讲就是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和表述的那些内容。

(三)“课程”概念辨析

1.“课程”与“课”

“课”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学习规定教学内容。

“课”是课程的基本单位。

有时,“课”即指某一门课程。

2.“课程”与“教材”

“教材”是指根据课程标准而编撰的教学材料,是课程内容的物质化,是课程内容的载体。

(四)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因素

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

既有理论的因素,又有实践的因素;既有教育外部的因素,又有教育内部(如教育目的、教师素质、教育技术手段等)的因素;既有课程传统的因素,又有国外课程改革影响的因素,等等。

(一)社会的因素

(二)学生个体因素

(三)课程传统和国外的课程改革

第二节课程的基本类型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4.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几种主要的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学科课程

亦称¡°科目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各科目都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学习期限和各自的逻辑系统。

经验课程

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组织实施的课程。

第二节课程的基本类型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4.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分科课程

评价:

积极:

(1)分科课程由来已久,故被称为传统课程。

(2)分科课程是今天各国学校课程的主体类型,并将在日后继续发展。

(3)分科课程能够使人通过学习,较系统地掌握某一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

(4)分科课程重视教师的作用。

不足:

容易忽视学生心理的逻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

关心学习结果,获得现成知识,不关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生对学习易产生厌烦心理。

第三节课程的组成部分

我国课程一般由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教材三部分组成。

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乃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

(一)课程计划

1.课程计划的意义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2.课程计划的内容

(1)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原则:

明确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两部分。

•(3)学科设置和各学科的主要任务,学科设置和活动设置的基本要求。

•(4)学科编制:

即学年的学期划分,各学期教学、教育活动的周数,假期和节日的时间安排。

•(5)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顺序和课时分配。

•(6)学周安排。

•(7)考试考查的科目、要求、方法。

•(8)就执行该计划提出若干实施要求。

(二)教学大纲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了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是选择具体教材和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

1.教学大纲的结构

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组成。

教学大纲对学科教学内容的编排,通常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