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数学理科试题温州一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480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数学理科试题温州一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数学理科试题温州一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数学理科试题温州一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数学理科试题温州一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数学理科试题温州一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数学理科试题温州一模.docx

《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数学理科试题温州一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数学理科试题温州一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数学理科试题温州一模.docx

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数学理科试题温州一模

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10.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C12O16Na23S32Cl35.5Fe56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21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研究发现,成年哺乳动物的脑组织仍可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

2007年,科学家发现了将普通皮肤细胞转化为“诱导干细胞”的方法。

2009年发现“TRIM32”蛋白质的表达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生成神经元。

如果这种蛋白质的表达被抑制,则神经干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都会保持干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诱导干细胞”与普通皮肤细胞相比,功能有差异,形态、结构也有差异

B.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中的DNA、mRNA和蛋白质都完全相同

C.抑制“TRIM32”的表达有助于建立神经干细胞的细胞系

D.激活成年人沉睡的神经干细胞并促进“TRIM32”的表达,可形成更多新的神经元

2.病毒疫苗和抗血清在现代免疫学预防、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消灭人体内病毒只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

B.一个成熟T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只有一种抗原的受体

C.人体接种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被动免疫

D.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属于二次免疫

3.右图为原核细胞内某一区域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两处都有大分子的生物合成,图中DNA可以

与有关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B.①②两处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均为A和U、G和C

C.①处有DNA聚合酶参与,②处没有DNA聚合酶参与

D.①处有DNA-RNA杂合双链片段,②处没有DNA-RNA杂合双链片段

4.右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

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

争排除现象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都是已知的

B.接受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物成为一个新物种

C.可从人肝脏细胞中提取胰岛素原的mRNA,逆转录获得人胰岛素原基因

D.外源基因转入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经细胞核移植等技术可获得转基因动物

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功能上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胰蛋白酶处理卵裂球获得的细胞可直接移植到同期发情受体的子宫中继续发育

C.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可得到一群性状完全相同的个体

D.从卵巢中取出的卵母细胞与获能后的精子完成受精作用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和DNA都是提供人体能量的重要物质基础

B.塑料管材、奶瓶、食物保鲜膜、大棚塑料薄膜等主要材料是聚氯乙烯

C.SO2、NO2、NO、氟氯烃、CO2等均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物质

D.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和共价键均为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使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准确量取9.4mL盐酸

B

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NaY的混合溶液

比较X-、Y-的还原性强弱

C

往浸过火柴头的溶液中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检验火柴头中含氯元素

D

将NH4Cl固体加热分解

制取HCl和NH3

9.下列事实与结论相符且正确的是

A.100mL0.1mol·L-1AlCl3溶液中含有Al3+数目为0.01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B.Ksp(BaSO4)=1.07×10-10,Ksp(BaCO3)=2.58×10-9,所以不能将BaSO4转化为BaCO3

C.常温下,pH=11的NaOH溶液和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

D.0.1mol·L-1Na2CO3溶液中:

c(Na+)>c(CO32-)>c(HCO3-)>c(OH-)>c(H+)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的漂白原理:

Ca2++2ClO-+CO2+H2O=2HClO+CaCO3↓

B.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Ba2++OH-+H++SO42-=BaSO4↓+H2O

C.用铁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

Cl2↑+H2↑+2OH-

D.FeSO4溶液中加H2O2溶液:

Fe2++2H2O2+4H+=Fe3++4H2O

11.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键、日本科学家下修村和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分享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经研究发现GFP中的生色基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GF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B.该有机物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C.该有机物与溴水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

D.该有机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12.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

电电时压高而平稳,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

其中一种镁原

电池的反应为:

xMg+Mo3S4MgxMo3S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g-2e-=Mg2+

B.放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

C.放电过程中Mg2+向正极迁移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MgxMo3S4-2xe-=Mo3S4+xMg2+

13.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HCl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mol/L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HCl溶液的体积为80mL

B.a的取值范围为0≤a<50

C.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

D.的最大值为2.5

14.关于原子结构模型及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带电粒子流

B.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β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存在电子

D.在高温条件下,放射性元素衰变会加快

15.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与物块P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

先将木板水平放置,并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缓慢抬起木板的右端,使倾角逐渐增大,直至物块P刚要沿木板向下滑动,在这个过程中,物块P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保持不变B.一直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铱33”

卫星

发射日期

1997年9月14日

卫星重量

重约560kg

轨道高度

约为765km(估算时可取800km)

地球

半径

约为6400km

表面重力加速度

约为10m/s2

自转周期

24h

16.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2月10日11时55分,美国铱星公司的“铱33”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

信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引起人们对太空安全的担忧。

已知碰前“铱33”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右表是“铱33”卫星及地球的部分参数,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及有关物理知识,可估算出

A.“铱33”卫星碰前的运行速度约为11.2km/s

B.“铱33”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约为100min

C.“铱33”卫星的轨道高度比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要高

D.相撞前两卫星可能位于同一条轨道上,并绕地球沿同一方向运动

17.带电量相同的两个粒子P、Q,分别从两平行极板的正中央和下极板边

缘处以相同的速度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匀强电场中,最后打在上极板上

的同一点,如图所示。

则从粒子开始射入电场至打到上极板的过程中(粒

子的重力不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运动时间之比

B.质量之比

C.电势能减小量之比

D.动能的增加量之比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8.平面MN、PQ、ST为三个相互平行的界面,Ⅰ、Ⅱ、Ⅲ为三种

不同的介质,平面ST的上表面涂有反射层(光线不能通过)。

某种单色光线射向界面MN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射和折射现

象,光路如图所示。

A.当入射角β适当减小时,光线c、d都可能会消失

B.当入射角β适当增大时,光线d可能会消失

C.对于三种介质,光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D.出射光线b、c、d不一定平行

19.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m/s,t=0时刻的波形图

如图所示,P、M为介质中的两个质点,质点P刚好位于波峰。

关于这列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刻,质点P的速度比质点M的速度大

B.质点P比质点M先回到平衡位置

C.t=1.5s时刻,质点P的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并且达到最大值

D.质点M开始振动后的任意1s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10cm

 

20.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根条形磁铁,在磁铁正下方不远处的

水平面上放一个电阻为R的闭合线圈,将磁铁缓慢托起至弹簧恢复原长时无初

速释放,在磁铁上下振动的过程中,线圈始终保持静止,不计空气阻力,则

A.磁铁上下振动的过程中振幅不变B.磁铁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运动

C.水平面对线圈的支持力保持不变D.线圈中的电流在某时刻可能为零

21.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固定的、高度相同的粗糙斜面甲

和乙,底边长分别为L1、L2,且L1<L2,如图所示。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A、B(可视为质点)与两

个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将小滑块A、B分别

从甲、乙两个斜面的顶端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取

地面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

A.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一定相同

B.滑块A到达底端时的动能一定比滑块B到达底端时的动能大

C.两个滑块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到达同一高度时,机械能可能相同

D.两个滑块从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对滑块A做功的平均功率比滑块B的大

第Ⅱ卷(选择题,共10题,共174分)

22.(18分)

图乙

图甲

Ⅰ.(9分)为测定某电阻Rx的阻值,有如下器材可供选择:

待测电阻Rx、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电流表A、电阻箱R1、滑动变阻器R2、电源E及导线若干。

某同学按图甲所示的实验原理图连接好实验电路,将开关S2扳到接点▲处,并接通开关S1,调整滑动变阻器R2使电流表A的读数为I0;然后将电阻箱R1置于最大值,再将开关S2扳到接点▲处,保持▲不变,调节▲,使电流表A的读数仍为I0。

此时电阻箱R1各旋钮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测得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Ω。

(填写图中的元件符号或读数)

Ⅱ.(9分)利用计算机和力传感器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作用在挂钩上的力,并能得到挂钩所受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实验过程中挂钩位置可认为不变。

某同学利用力传感器和单摆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丙所示,固定力传感器M;

②取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连

接一小铁球,另一端穿过固定的光

滑小圆环O,并固定在传感器M的

挂钩上(小圆环刚好够一根细线通

过)。

③让小铁球自由悬挂并处于

静止状态,从计算机中得到拉力随

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丁所示;④让小铁球以较小的角度在竖直平面内的A、B之间摆动,从计算机中得到拉力随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戊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中数据可求得小圆环O到小铁球球心的距离为▲m(计算时取g≈π2m/s2)

(2)为了验证小铁球在最高点A和最低点C处的机械能是否相等,则

A.一定得测出小铁球的质量m

B.一定得测出细线离开竖直方向的最大偏角β

C.一定得知道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D.只要知道图丁和图戊中的F0、F1、F2的大小

(3)若已经用实验测得了第

(2)小题中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则为了验证小铁球在最高点A和最低点C处的机械能是否相等,只需验证等式▲是否成立(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来表示)

×1000

23.(14分)一小孩坐在长L=1.0m的长方形滑板上从光滑的直冰道上滑下,直冰道与水平面间

的夹角θ=30°,在他下滑的过程中先后经过A、B两点,

整个滑板通过A、B两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1=0.2s、t2=0.1s,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滑板前端从A点运动到

B点所需的时间。

C

24.(18分)如图所示,两块平行金属板MN、PQ竖直放置,两板间的电势差U=1.6×103V,现将一质量m=3.0×10-2kg、电荷量q=+4.0×10-5C的带电小球从两板左上方的A点以初速度v0=4.0m/s水平抛出,已知A点距两板上端的高度h=0.45m,之后小球恰好从MN板上端内侧M点进入两板间匀强电场,然后沿直线运动到PQ板上的C点,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1)带电小球到达M点时的速度大小;

(2)C点到PQ板上端的距离L;

(3)小球到达C点时的动能Ek。

25.(22分)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处有一放射源,

向四周均匀发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都平行于纸面的带

电粒子。

在放射源右侧有一很薄的挡板,垂直于x轴放

置,挡板与xoy平面交线的两端M、N正好与原点O构成

等边三角形,

为挡板与x轴的交点。

在整个空间中,

有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带电

粒子在磁场中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带电

粒子的质量为m,带电量大小为q,速度大小为υ,MN的长度为L。

(1)确定带电粒子的电性;

(2)要使带电粒子不打在挡板上,求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

(3)要使MN的右侧都有粒子打到,求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

(计算过程中,要求画出各临界状态的轨迹图)

26.(14分)右图所示各物质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生成物未列出。

其中A、D、K为单质,其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处不同周期,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A原子是D原子的两倍,K原子是A原子的两倍;E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工业上常用C的无水晶体制备A。

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A的化学式_▲_,I的电子式_▲_。

(2)从C溶液制备C无水晶体的操作要点是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反应②_▲_。

(4)常温下,B溶液的PH_▲_7(填>、<或=),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

27.(15分)甲醇被称为2l世纪的新型燃料,工业上通过下列反应Ⅰ和Ⅱ,用CH4和H2O为原料来制备甲醇。

(1)将1.0molCH4和2.0molH2O(g)通入反应室(容积为

100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H4(g)+H2O(g)

CO(g)+3H2(g)……Ⅰ,CH4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

系如右图。

①已知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

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

②图中的P1_▲_P2(填“<”、“>”或“=”),100℃时平衡

常数为_▲_。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将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将amolCO与3a mol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

CO(g)+2H2(g)

CH3OH(g)……Ⅱ。

④该反应的△H_▲_0,△S_▲_0(填“<”、“>”或“=”)。

⑤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_▲_。

A.升高温度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D.再充入1molCO和3molH2

⑥为了寻找合成甲醇的温度和压强的适宜条件,某同学设计了

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

●T(℃)

●n(CO)/n(H2)

●P(MPa)

●ⅰ

●150

●1/3

●0.1

●ⅱ

●_▲_

●_▲_

●5

●ⅲ

●350

●_▲_

●5

 

A.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B.根据反应Ⅱ的特点,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其在0.1MPa和5MPa条件下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曲线示意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压强。

28.(15分)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

现用一定质量的铁的氧化物(如下图)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为Fe2+。

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室用18.4mol·L-1的浓硫酸配制250mL4.8mol·L-1的硫酸溶液,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和吸量管(一种带有刻度的移液管)外,还需_▲_。

(2)步骤II取样分析溶液中的Fe2+、Fe3+的含量,目的是_▲_。

A.控制溶液中Fe2+与Fe3+含量比B.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C.确定氧化Fe2+所需NaClO3的量D.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3)写出步骤Ⅳ中用NaClO3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_▲_(提示:

ClO3-转化为Cl-);

已知1molHNO3的价格为0.16元,1molNaClO3的价格为0.45元,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为氧化剂的利弊,利是_▲_,弊是_▲_。

(4)为了分析产品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有人设计了以下操作:

(a)取25mL聚合硫酸铁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其质量为mg。

(b)另取25mL聚合硫酸铁溶液,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和洗液合并配成250mL溶液,取该溶液25.00mL,用KMnO4酸性溶液滴定,到达终点时用去0.1000mol/LKMnO4标准溶液VmL。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Fe2++MnO4-+8H+=5Fe3++Mn2++4H2O

回答下列问题:

①判断(a)步骤溶液中SO42-离子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_;

②在(b)步骤中判断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

③聚合硫酸铁中SO4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29.(14分)已知:

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不稳定,易发生下列转化:

 

某烃A的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53倍,烃A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但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氢原子核磁共振谱图表明A有2个吸收峰,强度之比为3∶2,B只有1

个吸收峰,D有2个吸收峰,

G为环状结构。

A可以发生

如右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生成的其它无机物均未写

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是_▲_。

(2)指出下列反应的反

应类型:

①_▲_、③_▲_。

(3)写出B、G的结构简式:

B_▲_、G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②_▲_;

C和E还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5)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E不必再写):

_▲_。

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②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

30.(28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16分)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

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

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回答下列问题:

(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2

(1)如图甲所示,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

加速率减慢的原因是_▲_。

从16时到

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

_▲_。

若D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

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_▲_(>、

=、<)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线粒体内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_▲_。

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_▲_,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_▲_(内、外)。

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C3)的合成速率将会_▲_(变大、不变、变小)。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_▲_(>、=、<)b。

Ⅱ.(12分)下图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

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

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_▲_(相同、相

反)。

(2)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

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

现有一个如上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

(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

假设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

实验步骤:

_▲_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_▲_

31.(16分)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许多后代。

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2个Y染色体的细胞名称是▲,雌果蝇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_条X染色体。

(2)已知红眼对白眼显性。

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F1代白眼果蝇都是雄性。

甲同学认为,果蝇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乙同学认为,果蝇眼色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你赞成谁的观点:

_▲_(甲、乙)。

(3)已知控制棒眼(E)和圆眼(e)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有相应基因)。

某同学做了两组“棒眼果蝇×圆眼果蝇”杂交实验,在得到F1以后,这两组杂交实验的亲本及记录每一组亲本各自性别的资料不慎丢失。

观察发现F1雌果蝇都是棒眼,试完成以下推断:

①若F1代雄果蝇都是_▲_,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请画出相应的遗传图解。

_▲_(不要求写出配子)

②若F1代雄果蝇既有棒眼又有圆眼,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_▲_染色体上。

③若F1代雄果蝇都是_▲_,则需继续让F1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

若F2代中_▲_,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若F2代中_▲_,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2010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0.2

第Ⅰ卷(选择题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B

D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