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188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走进高中衔接教材及必修一1—4课)

(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

试卷分为卷Ⅰ和卷Ⅱ两部分。

卷Ⅰ为选择题,请同学们将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答题区域;卷Ⅱ为主观题,请同学们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结构上全是动宾短语的一组是()

A.纯洁高尚全面衡量热烈响应热切希望

B.灿烂异彩重放光明热情鼓励放射光芒

C.分析成分巩固胜利战胜敌人散发香气

D.感觉良好完全彻底修饰限制搭配适当

2.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

1)我在北京。

2)游击队员们战斗在华北平原。

3)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4)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

A.动词副词介词介词

B.动词副词副词介词

C.介词动词副词介词

D.动词介词副词介词

3.下列句子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指出来()

A.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B.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C.我们开展学雷锋。

D.报晓的雄鸡,是我们起床的信号。

4.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5.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6.对下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ě)冰屑(xiào)峥嵘(róng)挥斥方遒(qiú)

B.颓圮(pǐ)蒿草(hāo)彷徨(páng)默默彳亍(chù)

C.河畔(pàn)青荇(xìng)漫溯(shuò)星辉斑斓(lán)

D.浮藻(zǎo)纤细(qiān)漂泊(bó)浪遏飞舟(è)

8.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喧嚣历史隧道星光斑斓遗憾

B.榆阴风华正茂沧茫大地娇媚

C.隐秘终成眷属攀援上升竹蒿

D.绯红如愿已偿凝神屏息深邃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第一单元诗歌的学习,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

要学好诗歌,必须反复朗读。

B.新诗的“新”,体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格的格律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C.《大堰河——我的保姆》之所以使艾青一举成名,是因为他说真话,抒真情,情深辞切,感人肺腑而形成的。

D.整个村庄的人们在经过了近两年的等待之后,村前的柏油路才终于修通了。

10.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A.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C.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既东封郑

1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4.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15.下列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这个题目中,《沁园春》是词牌,一般来说,词牌仅限定了一首词的形式,和内容联系不大;《长沙》是题目,题目往往和内容关系密切。

B.戴望舒,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

他是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辞藻。

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早期的一首“在一定的规律里自由或者奔放”的自由诗,具有“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和“浓郁细腻的油画美”。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二、文言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

“敌众我寡,奈何而可?

”咎犯对曰:

“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

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

“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

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

”文公曰:

“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孔子闻之,曰:

“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

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

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秦胜于戎而败于崤。

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奈何:

怎么办

B.焚薮而田,岂不获得田:

打猎

C.反而尊贤反:

与诈术相反

D.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乃:

仅仅

17.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在意义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繁战之君,不足于战③其成毁,其胜败

②君亦诈之而已④文公处其一

A.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君”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君”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D.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1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诈伪之道,今虽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D.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19.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和雍季、晋文公、孔子等四人的观点完全一致。

B.四人的观点基本一致,但作者更接近雍季,孔子更接近晋文公。

C.四人的观点在基本相同之外各有一些差异。

D.作者、晋文公、孔子的观点完全一致,与雍季则有一些差异。

20.本文的中心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反对在战争中使用诈术,否则胜了也会很快失败。

B.主张行赏要从百世之利着眼,而不要从一时之务着眼。

C.主张战争可用诈术,但治国要着眼于王道。

D.主张战争以后要总结经验,找出取胜原因,否则胜与不胜一个样。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走进高中衔接教材及必修一1—4课)

第Ⅱ卷

三、文言翻译(15分)

21.将上文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3分,共9分)

(1)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

(2)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3)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22.将《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6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四、名句默写(10分)

23.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每小题1分,共10分)

(1)鹰击长空,,。

(2),激扬文字,。

(3),白浪滔天,。

(4)她是有,,,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5)但我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

(7)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

(8)青鸟不传云外信,。

回首绿波三楚暮,。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10),君之所知也。

夫晋,?

五、诗歌阅读(10分)

24.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的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结合诗句,分析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什么?

(5分)

(2)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重开”等字眼,结合全诗分析这些字眼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分)

六、作文(70分)

25.伴着童年的纯真,带着少年的梦想,你走来了,走进了高中的校园。

你带着新奇,带着憧憬,看着,听着,说着,笑着。

你认识了新的校园,你结识了新的同学,你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请选择在这段新的人生旅程中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或你新认识的人,作为你写作的对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章所反映的主题要积极、健康、向上。

(2)书写认真,格式规范。

(3)不少于800字,每少一行扣一分。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走进高中衔接教材及必修一1—4课)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30分)

译文:

从前,晋文公要与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他说:

“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么办才能取胜?

”咎犯回答说:

“我听说礼仪繁盛的君主,对于繁文礼仪从不感到满足,频繁作战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不感到满足,您也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

晋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

“把池塘的水弄干来捉鱼,难道不能获得鱼吗?

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的草木烧光来打猎,难道不能获得野兽吗?

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久长之计。

晋文公采钠了咎犯的意见。

在城濮战败了楚国人。

回来后论功行赏,雍季被列为首位。

晋文公身边的人进谏说:

“城濮之战的成功,是因为用了咎犯的谋略,主公采纳他的谋略而论功行赏却把他放在后边,这或许不合适吧?

”晋文公说:

“雍季的话,可以百世获利;咎犯的话,不过是应付一时之急,哪有将一时之急务放在百世之利前面的道理呢?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

“面临危难采用诈术,足可使敌兵退却,退敌回来尊崇贤人,足可报答贤人的恩德。

晋文公虽然不能始终如一,却也足以成为霸主啊。

重赏贤人,人民就会转向正道,人民转向正道功业就能成功了。

靠诈术来取得成功,那成功最终必定毁坏,那胜利必定变为失败。

天下取得胜利的人很多,而成就霸业的只有五个,晋文公是其中的一个,他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

胜利了却不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这与没有取得胜利一样。

秦国战胜了西戎却在崤山打了败仗,楚国战胜了中原诸国但也在柏举打了败仗。

周武王懂得取胜的道理,所以取得一次胜利便称王天下了。

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可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单单来自国外啊。

三、文言翻译(15分)

四、名句默写(10分)

23.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每小题1分,共10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4)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5)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7)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8)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0)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五、诗歌阅读(10分)

24.

(1)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平凡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它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被冰结、窒息,可是永远存在,终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2)春天孕育着希望,它终将战胜严寒,重新给一切注入生机和活力;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冰雪会消融,鲜花会再开,人们也将重现笑颜。

这一系列预示未来的字眼表达了诗人对光明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热切向往和深情的呼唤。

六、作文(7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