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635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竹》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竹》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竹》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竹》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竹》阅读答案.docx

《《竹》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阅读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竹》阅读答案.docx

《竹》阅读答案

《竹》阅读答案

《竹》阅读答案1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

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

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

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

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旺期中期)。

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

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

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

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

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填到横线处。

(只填序号)

  ①竹②竹笋③竹林④竹器

  (3)给“日”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

这些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6)通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①竹林②新竹③春笋

  ()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不到一年能长成()。

  (7)选字填空:

梢竿叶

  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

  (8)本文主要写了竹(),赞扬了竹()。

  A.成材迅速

  B.无私奉献

  C.用途广泛

  D.默默无闻

  参考答案:

  

(1)①

  

(2)旺期中期干旱

  (3)申由甲目

  (4)Z艹14

  (5)B

  (6)③②①

  (7)竿梢叶

  (8)BD

《竹》阅读答案2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

竹本

(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

(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注释】

(1)本:

根。

(2)体:

体悟。

(3)虚受:

虚心接受。

(4)实:

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3)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分)

  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3分)

  语段

(一):

  语段

(二):

  答案

  17.

(1)多

(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18.

(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9.外形香气性直心空

  20.象征描写议论

  21.作文略也。

《竹》阅读答案3

  竹(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②泪,羞入上宫③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①篁:

竹子。

②湘妃:

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

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

③上宫:

宫殿名

  8.刘孝先的《竹》是怎样利用竹这一形象来表情达意的?

(5分)

  9.王维的《竹里馆》又是怎样利用竹这一形象来表情达意的?

(5分)

  参考答案:

  8.在张诗中,作者托物言志,将竹拟人化,借竹表达持守清高气节、不慕权贵的心志,表现寻觅同道知音的意愿。

(答及手法托物言志或拟人化或借物言情意1分。

效果方面能答出作者清高气节、不慕权贵意即得3分,答出作者寻觅知音意得1分。

意思对即可)

  9.在王诗中,竹形成一种幽深宁静的环境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特立独行、清高脱俗、醉心自然的形象。

(答及手法烘托意1分,答及环境特征1分,能较准确具体地答出主人公形象特征3分。

若主人公形象不具体,扣2分。

意思对即可。

《竹》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说竹》一文,完成12~15题。

(共10分)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

摇风弄雨,铿然有声。

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

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

草自有草的优势。

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

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

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

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

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

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

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

东方的竹。

  12.作者认为月下听萧,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竹的境界是什么?

(3分)13.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试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

(2分)

  14.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

(3分)

  ①

  ②

  ③

  15.文章写的是竹,为什么还写到了自然界许多花草树林,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请用简要的话概括。

(2分)

  参考答案:

  12.①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或:

集花草树木之长或集洁、幽、淡、清柔、豪爽、高远于一身)②箫与笛取材于竹(或与竹的外形相似)箫、笛之音是竹之灵性(或生命)的吟唱(或:

听萧与闻笛就是聆听竹的生命的吟唱;听箫、闻笛能让人领悟竹的灵性与神韵)(3分)

  13.想为百姓做点好事,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或济天下)。

(2分)

  14.

(1)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6分)

  15.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陪衬,层层铺垫,写活了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的东方之竹。

(2分)

《竹》阅读答案5

  绿竹引

  宋之问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妙年秉愿逃俗氛,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1)首联中的同一色指的是和;颔联写的是颈联写的是

  答:

潭水和修竹;竹,诗人自己。

  ⑵作者为什么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绿竹的高洁品质与诗人自己愤世嫉俗、孤傲遗世心态是一致的,因而他将绿竹视为同类。

  阅读练习二

  1,诗中的此君是,和它同一色的是。

  2,这首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

为什么?

(至少2点理由)

  3,从内容上来看,前四句所写的对象主要是,表现;后四句所写的对象则是,表现。

  参考答案

  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

  2、分辨古体和近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

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

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

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

  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

(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题解]

  5、6句中的秉、逃、卧、弄等词表明,作者转而开始写人,叙写自己的际遇,抒发自己的情感,说自己秉承早年的心愿,为了脱离俗世的污垢,回归嵩山过上了隐居生活。

7、8句写自己和竹子朝夕相处内心甚感宽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终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样的高尚品节(王徽之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这样,习题1和习题3就得到了正确的解答。

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颜色当然是绿色。

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竹子的居处和它的孤独寂寞、不为人赏识;后四句主要写自己的隐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洁品格。

(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分辨古体和近体的方法有多种,这首诗与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诗的基本要求来辨别。

如果是七律,那么七律压韵是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可以转韵,而《绿竹引》前四句和后四句不同韵。

律诗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但是此诗的5、6两句显然不能对仗。

根据以上两点,可以判定《绿竹引》是古体诗。

这种辨别疑似近体的试题一般是不会拿来考试的,所以不必过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竹》阅读答案6

  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

  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玻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

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

摇风弄雨,铿然有声。

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

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

草自有草的优势。

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

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

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

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

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

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

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

  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

东方的竹。

  (选自《灵性散文》有删改)

  15.作者认为“月下听萧,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

①竹达到了怎样的境界?

②“听萧”“闻笛”与“竹的境界”有什么联系?

(5分)

  答:

  ②

  16.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试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

(4分)

  答:

  17.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6分)

  答:

  ②

  ③

  18.对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既写出了竹的神“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又写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谓形神兼备。

  B.本文写竹以时间为序,从冬到秋,依次写出竹在不同季节里的风姿与神韵,给人可亲可敬、身临目睹之感。

  C.这篇散文以竹为线索,由竹写到画竹的人,写到竹画,最后又回到竹,显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陪衬,层层铺垫,写活了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的东方之竹。

  15.①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或:

“集花草树木之长”或“集洁、幽、淡、清

  柔、豪爽、高远于一身”)

  4语文阅读答案

  ②箫与笛取材于竹(或与竹的外形相似)箫、笛之音是竹之灵性(或生命)的吟唱(或:

听萧与闻笛就是聆听竹的生命的吟唱;听箫、闻笛能让人领悟竹的灵性与神韵)

  16.想为百姓做点好事,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或济天下)

  17

(1)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谈泊明志,宁静致远。

  18.A

《竹》阅读答案7

  竹心

  陈敏

  大学毕业那年,我心血来潮,就和竹心一起报名参加了赴西北贫困山区支教的志愿团。

就在我们即将赴任的前一天晚上,竹心却接到了母亲病重的长途电话。

我是第一次知道竹心的寡母多年来一直患有半身不遂,常年靠竹心的舅父照顾日常生活。

其实平日在校园里我们时常擦肩而过,彼此打招呼的次数却很少。

这次只是因为共同的热情我们才要走到一起,所以便开始留意起了竹心。

我发现竹心是一个不拘言笑的人,她说话的声音很轻,白皙而冷静的面庞架着一副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有股深邃的光芒透出。

竹心支援山区教育事业的序幕还没有拉开就要划上一个休止符,我不禁替她惋惜起来。

  我背起行囊独自踏上了征程。

  长途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呼啸了几个小时以后便开始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盘旋起来,它颠簸着,摇晃着,喘着粗气,像一个患哮喘病的老人。

一路上完全看不见我想象中的山水田园和参天大树;甚至看不到野草野花和牛羊的影迹。

我只看见光秃秃的、馒头一样的黄土包一个挨着一个,身后卷起大团大团的黄色尘雾。

天是黄的,地是黄的,甚至每个人的脸也变成了土黄色。

我感觉要晕车了,并很快昏天黑地地发作起来。

  接近黄昏时,颠簸的车辆终于停了下来。

我将要发光发热的地方——东卧牛乡到了。

我下车和前来迎接我的乡长同志握手寒暄。

乡长扛着我的行李带我走了很长一段路,还向我介绍了学校里的一些情况。

他说:

学校三个年级总共有九十来个学生,可教师只有三个,且都是当地人,水平不怎么高,凑合着能把学生管住就行。

乡长还说教育组下达所开设的科目都开不了,还说像我这么高水平的人应该尽量多代几门课。

乡长指着前面说:

“看,那就是学校。

  学校不大,也很旧,倒是被打扫过了。

夜幕降临了,学生都打出了自制的红灯笼来欢迎我,灯笼在黄土包上忽明忽暗,像空旷的天空上寂寞的星星。

  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把我领进一间很小的土屋说:

“这是你住的地方,我去了好几家才搜集到了一点白面,给你蒸了这篮子馒头,够你吃一个星期了。

”他又指着蹲在墙角的一口大瓮说:

“我还让娃娃们给你攒了些水,这里吃水不方便,要走好几里地才有水井呢,你就省着点用。

你早点歇,明天还要上课呢。

”说完后两个人都走了。

  我回过头来,看了看“床”:

两只摇晃的凳子上架着四块歪歪斜斜的木板,一坐上去就发出刺耳的嘎吱声,仿佛要拒我于千里之外。

一颗滚烫的心顿时掉进了一盆冰凉的水中,两滴眼泪禁不住地滑到腮边。

我正琢磨着怎么来铺这个床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老师,是我。

”我开了门,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小木盆。

她说:

“我叫刘妞妞,王主任让我给你送个木盆,让您晚上起夜时用。

”我问王主任是谁,刘妞妞说就是刚才给您送馒头的那个人,他是乡教育组的领导。

刘妞妞还说:

“王主任说前几个从省城来的大学生老师都是被饿跑的,他怕您也被饿跑了,所以就找来白面给您蒸了馒头。

”刘妞妞看着我问:

“老师,有了这篮馒头您不会被饿跑吧?

”刘妞妞临走时再三叮咛我:

“老师,黑来起夜千万不能出门,外面害怕怕。

”我的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

我翻看那篮子白馒头,这是怎样的一篮馒头啊,又黄又硬,和这里的黄土包不差两样。

如豆的灯光下我做出了果断的决定:

赶快离开,这里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我就收拾回城,我用学生为我准备的混黄的瓮水洗了把脸,就匆匆地出发了。

我赶到车站,发现乡长和那个王主任早已来到车站了。

乡长看了我一眼,干巴巴地说:

“我知道你会走的。

”我似乎是拿鼻子笑了一下后,就头也没回地登上了开往省城的长途客车。

  我又回到了校园。

通过半年的努力,考取了我一直崇拜的尤教授的研究生。

三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

  在匆匆流逝的时光中,我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于职称,忙于爱情,忙于房子,忙于孩子。

像一条穿梭于城市海洋中的鱼。

  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

我接了一个新生班级的课。

这天,我郑重地走上讲台。

我兴致勃勃地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再让学生做,我要熟悉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学生。

轮到最后一排的最后一位女学生了。

她笑吟吟地站起来说:

“白老师,事实上我们在六年前就已相识了。

您还给我当过一夜老师呢!

我叫刘妞妞,来自甘肃阴山县的东卧牛乡。

我们家乡的变化可大了。

现在已经通了电,接了自来水,还办了一个希望中学……

  我的脑子有些混乱,脱口问了句:

“你的老师是谁?

  “竹心,她说她认识您;她现在是我们那个中学的校长。

  “竹心!

”我无意识地重复了一句。

我觉得有一团火开始从我的耳根燃烧,一直燃烧到面部,又燃烧到了每一根发梢上。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和竹心虽是大学同学却不是很熟,直到她和“我”一起报名参加去西北贫困山区支教的志愿团,我们才成为朋友。

  C.“我”到了东卧牛乡的学校后发现,虽然这里条件艰苦,但学生们还自制红灯笼迎接“我”,不禁受到了感动。

  D.刘妞妞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人物,她见证了“我”在西北贫困山区的短暂经历,也见证了竹心的支教经历。

  E.“我”离开支教地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并最终成为一名大学教师,这说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3)文中画线的语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6分)

  (4)这篇小说的题目是“竹心”,但作者对竹心却着墨很少,而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来写“我”的经历,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8分)

  

(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

  A项,“我们才成为朋友”错,“我”只是开始关注竹心。

C项,“不禁受到了感动”不够准确,从文中看,“我”似乎更多地在关注当地生活的艰苦。

E项,从全文来看,“我”应该是为自己的选择感到了惭愧。

  

(2)突出了支教路途的艰难遥远、环境的贫瘠荒凉。

为后文“我”决意离去做铺垫。

为塑造竹心这一形象提供背景。

(每点2分)

  (3)对竹心的做法的惊讶;对自己选择逃避的做法的羞愧;对竹心崇高人格和奉献精神的敬佩。

(每点2分)

  (4)作者用大量篇幅来写“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故事情节的需要。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的,从“我”的经历和感受的角度来写,增强了真实感。

  第二,表现手法的匠心。

作者写“我”的目的并非表现“我”,而是用“我”作为竹心的对照和反衬。

  第三,整体构思的独到。

文章大量写“我”的经历,但开头结尾均写竹心,既制造了悬念,又突出了竹心的人物形象特征;同时,用竹心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提示了文章主题。

《竹》阅读答案8

  《竹颂》阅读题答案

  如同诗人从感情和真理深处写出诗句,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

  我惊异地望着你尖尖的竹笋,坚毅顽强地顶开压在你头上僵石般的硬土.转眼间长得同你的先辈一样粗壮,发出一样的萧萧金石之声.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你的纯洁,使人想起清晨的露水,和那雨后草原上的云影.你的青枝碧叶显示着大自然中最朴素的美,无数人的坦直、忠诚和坚贞的爱情都保留在你的世代传说中.

  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的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电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在生活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

  每当我踏着野草掩没的山径,走进浓荫蔽日幽深的竹林,你摇曳着碧绿的枝叶,扫掉积习在我灵魂中的尘埃.清新的晨雾里叮咚的泉水声,和那鸟儿悠扬的叫声,我的心消融在无边的沉静.

  缩写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________________

  说说下面句子分别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_______________

  

(2)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_______________

  (3)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自然段描绘了竹子的________是按照从_______到_______,再到_______的生长顺序来写的,分别歌颂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