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6530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ocx

《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ocx

b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

序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基本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心理问题便显示出来,许多过去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而心理状况对于人类生命质量的影响日益突出。

在急剧变化,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由于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以往简单松弛的体力劳动已经愈来愈为复杂的体力劳动和紧张的脑力劳动所代替。

精神上的紧张随之增强,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快,人际交往日益频繁。

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沉重得多的心理压力。

出现了比以往更多的心理问题。

并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因而对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威胁。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逐渐显示出其严重性和重要性。

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处于六七岁到十三四岁这个年龄段,是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是21世纪我国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为此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之相适应。

只有具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方能站稳脚跟,促进国家在21世纪得到更大发展。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此,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为此,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番详细的了解,对学生中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认识。

因此,我以连云港市部分小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了一番调查及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知识经济时代,不光是科技、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

对于从事创造性学习与活动的人才来说,身体健康是关键,但是心理健康更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心理健康(mentalhealth)定义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即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将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称为自我实现,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1]。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既自我快乐又适应环境的心理状态,两者互相统一。

它表现在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没有心理疾病。

第二,良好的适应状态。

第三,高心理效能的理想状态。

(二)心理问题的定义

心理健康的反面是心理异常(mentaldisorder),在本文中通称为心理问题。

它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失常的统称,即指偏离正常的心理状态[1]。

它是一种自然的、常见的现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世界上有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可以预防和治疗[1]。

它的鉴别与分类属于变态心理学,精神医学等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此不做讨论。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普遍承受着各种心理压力,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出现也比较频繁,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小学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儿童心理健康与否,对其身体健康,学习乃至一生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但是随着竞争的普遍加剧,小学生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加大,再加上独生子女这一特殊家庭结构,容易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心理问题,对此,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少年儿童学会控制自己,发展自我,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目前,教育者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如何?

哪些因素影响了小学生心理健康?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为此,需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详细的了解。

本文对连云港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一番调查,并对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力求对这方面的研究能有所促进,并对小学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

1997年我国学者边玉芳,郑燕球曾采用。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杭州市的327名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

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9.5%。

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量表得分上性别差异显著,女生问题更严重[3]。

2000年,学者张涛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扬州市小学生进行了心理测验,结果表明,在各项心理问题中,自责倾向最严重,其次是冲动倾向,孤独倾向相对最轻。

除恐怖倾向外,其它各量表均无显著差异,心理问题有随年级升高而增多的趋势[4]。

俞国良等人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其比例分别为30%,20%,30%,20%左右。

具体对小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方面体脑不协调,不适应的学生逐渐增多。

在关于小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中发现,有30%属于学习方面,40%属于人际关系方面,其它方面占30%。

可见,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小学生心理不健康表现形式的主要方面,对此,预防,减少和解决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连云港市赣榆县厉庄小学,厉庄镇山北小学,厉庄镇徐谷店小学三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共发放心理调查问卷176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有八份问卷效度量表大于7分,剔除掉),问卷回收率为95.5%,其中男生93人,女生75人,四年级55人,五年级113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

以问卷法为主。

问卷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简称MHT)[6],该测验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人根据日本学者铃木清编制的心理测验修订而成。

用于检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采用二级记分方法,共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

8个内容量表分别为:

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效度量表反映被试问题回答的可靠性程度,该量表总分为10分,大于7分视为无效问卷,采取集体施测和个别施测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单项分大于7分者,或者总焦虑程度大于65分者为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作为评定依据[5]。

(三)数据处理

运用Excel2000和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7]。

五、心理健康研究结果

本研究中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学生测验总分为65分以上,这部分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进行特别指导,其检出人数和检出率放在总分中统计。

第二部分则是指学生各量表的得分超过7分,其检出人数和检出率放在各分量表中统计。

这些学生该项目上存在适应不良,需对该项制定特别的指导计划。

(一)心理问题的研究结果

1.心理问题的检出人数及检出率

表5-1168名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人数及检出率

 测验因子

A

B

C

D

E

F

G

H

总分

检出人数(n)

9

8

1

18

26

1

10

9

3

检出率(%)

5.4

4.8

0.6

10.7

15.5

0.6

6.0

5.4

1.8

由表5-1可以看出,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大,仅为1.8%。

各量表检出率由多到少依次为过敏倾向(E),自责倾向(D),恐怖倾向(G),学习焦虑(A),冲动倾向(H),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身体症状(F)。

其中过敏倾向(E),自责倾向(D),两项的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各项。

而孤独倾向(C),身体症状(F)两项比例则最低,均为0.6%。

说明有过敏倾向(E),自责倾向(D)问题的学生比较多。

而有孤独倾向(C),身体症状(F)的学生则相对比较少。

可见学生心理症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2.心理问题的检出人数及检出率的性别分布

我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性别分类,并对检出率进行了Z检验,制作成表5-2

从表5-2可以看出,在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7个量表上男生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冲动倾向量表和总分上女生高于男生。

说明男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略高于女生,对检出率的Z检验表明,男女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值均大于0.05).

表5-2168名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人数及检出率的性别表

 

测验因子

A

B

C

D

E

F

G

H

总分

男生

检出人数(n)

7

5

1

10

15

1

7

4

1

检出率(%)

7.5

5.4

1.1

10.8

16.1

1.1

7.5

4.3

1.1

女生

检出人数(n)

2

3

0

8

11

0

3

5

2

检出率(%)

2.7

4.0

0.0

10.7

14.7

0.0

4.0

6.7

2.7

Z

1.16

0.48

0.918

0.02

0.25

0.918

0.95

-0.68

-0.7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心理问题的检出人数及检出率的年级分布

从表5-3可以看出,五年级在严重心理问题(总分)的检出率上比四年级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除对人焦虑(B),冲动倾向(H)以外,在其他分量表上,五年级心理问题检出率均比四年级高。

其中在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上,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四年级尚未出现有比较强的学习焦虑的学生。

而五年级这一比例已经高达8.0%。

学习焦虑(A)差异显著(Z=-2.15)说明五年级比四年级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人数多。

五年级出现对人焦虑问题的学生比四年级要低的多。

并且呈现显著差异。

(P<0.05).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树立。

在与他人交往中已经能够开始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对人焦虑水平相对降低。

此外,五年级比四年级学生出现了更多的过敏倾向问题。

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身体症状量表和总分上,四年级均未发现有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

表5-3168名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人数及检出率的年级分布表

 

 测验因子

A

B

C

D

E

F

G

H

总分

四年级

检出人数(n)

0

6

0

5

5

0

2

3

0

检出率(%)

0.0

10.9

0.0

9.1

9.1

0.0

3.6

5.5

0.0

五年级

检出人数(n)

9

2

1

13

21

1

8

6

3

检出率(%)

8.0

1.8

0.9

11.5

18.6

0.9

7.1

5.3

2.7

 

Z

-2.15﹡

2.57﹡

-0.71

-0.47

-1.60

-0.71

-0.90

0.05

-1.2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

﹡P<0.05﹡﹡P<0.01下同

4.心理问题的检出人数及检出率的学习压力分布

我抽取了部分学生,让他们反映平时压力大不大,以及压力的具体来源。

并对结果的平均分进行了Z检验。

结果发现,反映自己平时感觉有较强学习压力的学生有71人,反映平时学习压力不大的学生有42人,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62.8%和37.2%。

说明有超过3/5的学生感觉平时压力较大。

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其心理问题检出率均大大高于学习压力不大的学生。

在八个分量表和总分上差异均较为显著。

且在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身体症状(F),冲动倾向(H)和总分上差异非常显著。

可见,学习压力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

是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焦虑,对人焦虑问题比较严重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回答压力的来源时,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的期望,其次是老师的要求。

再次是同学的竞争。

而且有相当多的学生三者都选。

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学生的学习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

单一的压力来源的情况的学生很少。

即使是压力不大的学生,在问到压力来源时,填没有压力的也很少,很多学生也是三者都选。

由此可见,学生平时感到有压力是非常普遍的。

区别只在于压力的大小。

表5-4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学习压力分布表

 

 测验因子

A

B

C

D

E

F

G

H

总分

压力大

检出人数(n)

7

3

1

11

18

1

7

6

3

检出率%

9.9

4.2

1.4

15.5

25.4

1.4

9.9

8.5

4.2

平均分(M)

5.75

4.52

2.04

5.12

5.72

3.83

3.58

3.25

33.82

标准差(SD)

1.72

1.75

1.71

2.17

2.11

1.60

2.71

2.50

1.34

压力不大

检出人数(n)

12

4

1

17

28

1

10

8

4

检出率%

7.9

2.6

0.7

11.3

18.5

0.7

6.6

5.3

2.6

平均分(M)

4.17

3.33

1.45

4.29

4.83

2.87

2.64

1.83

25.42

标准差(SD)

1.68

1.59

1.42

1.89

2.03

1.34

2.20

1.91

1.18

 

 

Z

4.79﹡﹡

3.70﹡﹡

1.98﹡

2.13﹡

2.22﹡

3.42﹡﹡

2.01﹡

3.40﹡﹡

34.75﹡﹡

P

<0.01

<0.01

<0.05

<0.05

<0.05

<0.01

<0.05

<0.01

<0.01

(二)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对被测的全体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调查被试总体各量表的平均分,并对平均分进行Z检验和F检验,看平均分之间有无显著差异以及差异的程度。

1.心理健康状况的平均分的总体比较

表5-5168名小学生MHT、标准差、CV分布表

测验因子

A

B

C

D

E

F

G

H

总分

平均分

4.68

3.93

1.83

4.67

5.21

3.33

3.18

2.55

29.38

标准差

1.90

1.90

1.58

2.16

2.14

1.61

2.51

2.38

11.07

CV

40.6

48.3

86.3

46.3

41.1

48.3

78.9

93.3

37.68

排序

2

4

8

3

1

5

6

7

注:

CV表示得分的相对离散程度

从表5-5可以看出,分量表中平均分最高的是过敏倾向,其次为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再次为对人焦虑,得分最低的是孤独倾向。

说明学生的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相对比较严重,而孤独倾向相对最轻。

这可能跟学生的年龄有关。

孤独是由于个体的社交需要,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所致。

调查显示小学生不易产生孤独倾向。

从相对离散程度(CV)来看,离散程度最大的是冲动倾向,其次是孤独倾向,学习焦虑的离散程度最小。

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的得分虽然较低。

但其离散程度较大。

有个别学生在这两项上问题比较严重。

而学习成绩离散程度相对最小说明学生的学习焦虑差异较小,学习焦虑水平相对比较集中。

2.心理健康状况的平均分的性别比较

表5-6168名小学生MHT的平均分,标准差的性别分布表

测验因子

A

B

C

D

E

F

G

H

总分

男生

平均分

4.77

3.96

1.84

4.67

5.30

3.33

3.09

2.58

29.53

标准差

1.88

1.89

1.64

2.10

2.12

1.66

2.54

2.30

10.93

女生

平均分

4.58

3.91

1.83

4.67

5.11

3.33

3.29

2.51

29.18

标准差

1.93

1.92

1.53

2.23

2.18

1.56

2.48

2.51

11.33

Z

0.64

0.17

0.04

0.03

0.57

0.02

-0.51

0.19

0.2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从表5-6可以看出,除恐怖倾向以外,男生在各量表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女生。

男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这与相关的研究基本一致。

但在各内容量表上有一定的差异。

有的研究表明,在恐怖倾向上男女生之间有较显著的差异[4][9]。

女生的恐怖倾向平均分要大于男生且有显著性差异,有的研究表明在过敏倾向上,男生与女生差异比较显著。

认为女生的过敏倾向得分要高于男生[3]。

我认为这主要跟研究对象的地区差异和样本容量大小与其代表性有关。

3.心理健康状况的平均分的年级比较

表5-7168名小学生MHT的平均分,标准差的年级分布表

测验因子

A

B

C

D

E

F

G

H

总分

四年级

平均分

3.7

3.64

1.85

4.36

4.85

2.92

3.07

2.18

26.65

标准差

1.59

2.10

1.51

2.26

2.17

1.63

2.41

2.35

10.82

五年级

平均分

5.16

4.08

1.82

4.81

5.39

3.47

3.23

2.73

30.69

标准差

1.86

1.78

1.63

2.10

2.11

1.57

2.56

2.39

11.00

Z

-5.28﹡﹡

-1.34

0.12

-1.24

-1.53

-2.08﹡

-0.40

-1.42

-2.26﹡

P

<0.01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从表5-7可以看出,四年级与五年级的学生相比较,除孤独倾向以外,在其他各量表分数上,五年级均比四年级分数高。

其中,学习焦虑(A) 的差异非常显著(Z值为-5.28)这反映了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面临升学的压力加大。

学习焦虑也越来越严重。

学习上的焦虑反映也越来越强。

其次,在身体症状上,五年级与四年级相比也有比较显著的差异(Z值为-2.08)。

这说明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身体体质相对下降。

在总分上,四年级与五年级之间也有显著差异(Z值为-2.26,P<0.05)。

五年级总分要显著高于四年级。

六、结果分析

(一)心理状况研究的结果分析

1.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比较分析

(1)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个别心理问题普遍,且分布不均。

从总体上看,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较低,检出率仅为1.8%(表5-1).低于杭州市5.69%的发生率。

轻度心理问题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

过敏倾向(E),自责倾向(D),恐怖倾向(G),学习焦虑(A),冲动倾向(H),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身体症状(F),其中过敏倾向(E),自责倾向(D)的发生率较高,过敏主要是指对他人和一些事情过于敏感,谨小慎微,不开朗豁达。

具体表现有,借给别人东西后,总担心别人会把它弄坏。

在决定一件小事时也会犹豫不决,总担心周围的人会生病,担心自己没做好事情等等。

调查发现,小学生的过敏倾向主要集中在学习,人际关系方面。

一些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成绩过于敏感,稍有落后便难以忍受,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自责倾向主要是指小学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经常感到不安。

求全责备。

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缺乏自信,对他人的信任度不高。

如果一件事情做不好,就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过分的责怪自己或埋怨他人,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就会觉得别人会认为自己不用功。

恐怖倾向位列第三,恐怖倾向主要是指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感到恐惧,表现为害怕很多东西,害怕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害怕黑暗,经常感到有人在后面跟着自己。

(2)心理健康状况平均分差别较大,过敏倾向得分最高,孤独倾向得分最低。

从MHT平均分(表5-5)来看,过敏倾向和学习焦虑得分最高,且相对离散程度最小。

说明学生的过敏倾向与学习焦虑普遍较为严重且相对较集中。

焦虑是指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指对当前或预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学习焦虑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方面产生的种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心理学研究证明,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低或过高的焦虑均对学习不利。

学习焦虑平均分较高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压力较大。

并产生了较强的学习焦虑。

表现在一听说考试,心里就紧张,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心里感到紧张不安,不能正确的看待考试,把考试成绩看的太重。

在与一些家长和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重视考试的排名,并给孩子制定了下一次考试的目标。

这必然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焦虑程度。

表5-4反映了学习压力比较大的学生学习焦虑程度要明显大于压力不大的学生。

自责倾向平均分排名第三,仅比学习焦虑低0.01分。

自责倾向表现在学生把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不用功,失败时总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后悔以前事情的做法。

自责倾向反映了学生开始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内部因素,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成功归结于外部因素。

说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能从自身寻找行为失败的原因。

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过分求全责备,对自己缺乏信心,对他人信任度不高。

对人焦虑排在第4位,对人焦虑是指学生担心与老师,同学和父母的人际关系搞不好。

在与他人交往中不自信。

调查发现,学生的对人焦虑主要表现在:

别人对自己的议论感到讨厌,受到批评时心情不愉快,受到老师批评时心中感到不安。

总是把老师和父母的批评看的太重,当有人注意自己时就会心情紧张,在与部分同学交谈中也发现一些学习好的同学对自己人际关系的矛盾心态。

他们一方面要把大量时间用到学习上。

另一方面又担忧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身体症状差别较小,主要表现有:

感觉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