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政治复习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637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政治复习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届二轮政治复习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届二轮政治复习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届二轮政治复习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届二轮政治复习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政治复习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讲义.docx

《届二轮政治复习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政治复习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讲义.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政治复习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讲义.docx

届二轮政治复习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讲义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

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考什么,怎样考]

结合现实生活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联系基本特征的理解;结合生活中全局与局部的典型事例,以选择题或者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整体与部分的理解和运用。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

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

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B )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观点和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客观条件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②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观点错误。

联系具有客观性,③观点错误。

①④正确切题,故选B。

2.(2017·江苏卷)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

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后,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

材料表明( C )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材料阐述了光线在野草种子发芽过程中的作用,C正确且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野草种子不是新事物,B、D与题意不符。

3.(2016·北京卷)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

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 A )

①“目标专注”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

②“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

③“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④“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后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内外因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用排除法即可。

规律是客观的,③的说法错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内部矛盾即内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夸大了外因的作用,应排除。

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4.(2016·江苏卷)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B )

A.不断解放思想

B.树立全局观念

C.重视部分的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

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学生对相关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观察漫画可知,只坐在凳子的一头去接果子,这肯定是接不好的,因此要把坐稳与接果子兼顾起来,树立全局观念,B正确。

A、C、D本身观点正确,但与漫画寓意不符。

5.(2016·浙江卷)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

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

这表明( D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联系观、发展观等知识。

题干不强调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上升性,故排除①。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③说法错误。

材料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表明了②④,故选D。

6.(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

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这表明( D )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用有毒的卤水制成的豆腐是无毒的,说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也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③④符合题目要求。

①中观点认为事物特性和功能是不断变化的,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观点错误;②中观点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决定事物的特性,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B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带有客观性,但也是在一定的意识的指导下的产物,①③观点正确,②观点错误;美妙的音乐是在正确意识指导下琴与手指发生作用的结果,④观点表述错误。

8.(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

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

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答案:

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

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解答本题,一要从整体的地位方面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二要从部分的作用方面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

9.(2017·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指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

材料:

“幸福9号”取自“幸福就好”的谐音,是某企业打造的一种养老新模式。

它通过“互联网+养老”发展养老服务业,依托网上商城、居家养老服务店、老人乐园三大平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养老产业生态链,提供衣、食、用、行、康、乐等服务,全面满足老年人需求,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精彩。

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幸福9号”养老模式的构建。

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幸福9号”养老模式将互联网与养老联系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衣、食、用、行等全方位服务,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这种联系虽然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建立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仍然具有客观性。

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幸福9号”立足整体,搭建三大平台,构建养老产业生态链,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统一。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幸福9号”依托三大平台构建的产业生态链,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设问的重点是“分析‘幸福9号’养老模式的构建”。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互联网+养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说明可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知识来分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三大平台、养老产业生态链说明可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知识来分析。

[备考学什么,怎样学]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方法论: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不能只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既要认识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利条件。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原理内容:

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④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

(1)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

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条件。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3)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3.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角度: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辩证法角度: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认识论角度: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