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学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585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学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测量学学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测量学学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测量学学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测量学学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学学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

《测量学学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学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学学术名词解释汇总.docx

测量学学术名词解释汇总

1.测绘学科的分支;

(一)大地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合地面点集合位置及其变化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三)工程测量学;(四)海洋测绘学;(五)地图制图学;

2.水准面:

处于静止状态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3.大地水准面:

设想全球海洋水面平静下来,形成“平均海水面”,并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闭合曲面,将此曲面定义为“大地水准面”。

4.3°带投影:

入。

=3N;6°带投影:

入。

=6N-3;

5.高斯投影基本原理是:

设想取一个椭圆柱面与地球椭球面的某一中央子午线相切,在椭球面图形与柱面图形保持等角的条件下(称为“正形投影”),将球面图形投影在椭圆柱面上,然后将椭圆柱面沿着通过南、北极的母线切开,展开平面。

在这个平面上,中央子午线与赤道成为相互垂直相交的直线,分别作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纵轴(X轴)和横轴

(丫轴),在赤道上两轴的交点0作为坐标的原点;

6.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简称“高程”,又称“海拔”)。

7.相对高程:

在局部地区,有时需要假定一个高程起算面(水准面),地面点到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8.高差:

地面上两点之间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称为“高

差”。

9.坐标正算:

若两点间的平面位置关系由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10.坐标反算:

若两点间的平面位置关系由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称为“坐标反算”。

11.地貌:

地表自然形成的高低起伏变化;

12.地物:

地面上由人工建造的固定附着物;13:

地形:

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14.控制测量:

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15.细部测量:

对地貌、地物等特征点进行测定,并对照实地以相应的符号予以表示。

16.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在次序上,‘先控制后细部';在精度上,‘由高级道低级'。

17.控制测量的分类:

1.平面控制测量;2.高程控制测量;

18.测量基本观测量:

(一)距离:

距离分为水平距离(平距)和倾斜距离(斜距);

(二)角度:

角度分为水平角和垂直角;

(三)高差:

两点之间沿铅垂线方向的距离;

19.测量工作程序的基本原则是:

20.测量工作有哪些基本观测量:

水平方向值、水平角、

21.全国的高程基准面:

黄海平均海水面。

22.高程零点(高程原点):

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零点,

23.1985国家高程基准:

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4m,

这个高程零点和原点高程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24.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

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对树立在两地面点的水准尺上分别进行瞄准和读数,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待定点的高程。

25.什么事转点:

转点是起高程传递的作用,在相邻两测站的观测过程中,必须保持转点的稳定(高程不变)。

26.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所进行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27.水准仪的分类:

水准仪分为水准气泡式和自动安平式;

28.水准仪的精度等级:

四个级别,DS05;DS1;DS3;DS10,其

中DS3是常用精度等级;

29.水准仪的构造:

水准仪主要由测量望远镜、水准管(或补偿器)、支架和基座四个部分组成。

30.水准仪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望远镜:

能瞄准远处目标和度数,物体被望远镜放大使其更清晰,才能达到精确得瞄准目标;水准器:

用于制平仪器;管水准器比原水准器更精确;支架:

支架上有脚螺旋,用于精平;基座:

固定水准仪;

31.什么是视差:

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则观测

者的眼睛稍作移动时,就会发觉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32.消除视差的基本方法:

1.先转动目镜调焦螺旋,十字丝最清晰,称为“目镜调焦”;然后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水准测量时,为水准尺面的分划和著字)最清晰,称为“物镜调焦”;眼睛上下左右稍作移动,如果没有发现不表和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则视差已消除;否则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完全消除视差。

33.水准管轴:

在水准管外表刻有2mm间距的分划线,分划

线排列与圆弧中点对称。

通过圆弧中点作圆弧的切线LL'称

为“水准管轴”。

34.视准轴:

目镜中心与物镜中心的连线;

35.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为:

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36.水准点定义:

水准点是埋设稳固并通过水准测量测定其高程的点。

37.水准路线:

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38.测段:

两个水准点之间的一段路线称为“测段”。

39.水准路线的形式:

闭合水准路线、符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40.水准测量方法:

1.两仪器高法;2.双面尺法;

41.双面尺法的测量方法:

1.瞄准后视点水准尺黑面分划—精平—读数;2.瞄准前视点水准尺黑面分划分划—精平—读数;3.瞄准前视点水准尺红面分划—精平—读数;4.瞄准后视点水准尺红面分划—精平—读数;

42.水准器的检校有哪些方面:

有三点;1.圆水准器的检验和校正;2.十字丝的检验和校正;3.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

43.i角:

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二者交角为i角;

44.视准轴:

目镜中心与物镜中心的连线;

45.i角的检校:

当i角大于20〃时,需要进行水准管平行于视准轴的校正:

1.校正水准管;2.校正十字丝。

46.高差闭合差:

就是水准路线终端的水准点高程已知值与由起始水准点已知高程和所有测站高差之和得到的推算值之间的差值。

47.水平角:

是空间两相交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构成的角度。

48.仰角:

瞄准目标的视线在水平线之上称为仰角,角值为正;

49.俯角:

瞄准目标的视线在水平线之下称为俯角,角值为负;

50.经纬仪的精度划分:

DJ1,DJ1和DJ6等级别;

51.经纬仪安置步骤:

1.对中:

对中的目的是将经纬仪的纵轴安置到测站点中心的铅垂线上;2.整平:

整平的目的是使经纬仪的纵轴严格铅垂,从而使水平度盘和横轴处于水平位置,垂直度盘位于铅垂平面内。

52.水平角观测的基本方法:

1.测回法:

2.方向观测法;

53.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方法:

1.在经纬仪盘左位置瞄准左面

目标C读得水平度盘读数c左;2.瞄准右面目标A,读得水平度盘读数a左,则盘左位置测得的半测回水平角值为

B左=a左-c左;3.倒转望远镜成盘右位置,瞄准右目标A,得水平度盘读数a右;4.瞄准左目标C得水平度盘读数c右,则盘右半测回水平角值为B右=a右-c右;

54.竖盘指标差:

由于竖盘水准管或垂直补偿器未安装到正确的位置,使竖盘读数的指标线与铅垂线有一个微小的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

55.安置经纬仪时,为什么要进行对中整平?

对中的目的

是将经纬仪的纵轴安置到测站点中心的铅垂线上;整平

的目的是使经纬仪的纵轴严格铅垂,从而使水平度盘和横轴处于水平位置,垂直度盘位于铅垂平面内;

56.何谓垂直度盘指标差?

在观测中如何抵消指标差?

当望远镜的视准轴水平,垂直度盘指标水准器的气泡居中时,垂直度盘读数的指标线与铅垂线的差值。

57.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是确定地面点位时的基本测量工

作之

58.距离测量的基本方法:

1.卷尺量距;2.视距测量;3.电磁波测距等;

59.直线定线:

地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较远时,用卷尺一

次不能量完,就需要在直线方向上载地面标定若干个点,以便卷尺能沿此直线丈量,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60.三维坐标测量基本步骤:

1.指定工作文件;2.测站数据输入;3.后视方位角设置;4.细部点三位坐标测量;

61.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仪器的原因;2.人的原因;

3.外界环境的影响;

62.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63.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经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64.粗差由于观测者的粗心或受某种干扰造成的特别大的测量误差称为“粗差”。

65.偶然误差的特性: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的有限次观测中,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数值;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较大,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较小;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大致相等;4.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趋近于

零,即偶然误差具有抵偿性;

66.中误差:

按有限次数观测的偶然误差用标准差计算式求得的数称为“中误差”

67.相对中误差:

用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形成描述观测的质量,称为“相对中误差”

68.极限误差: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的限值;

69.最或然值:

又称为“最可靠值”。

最接近于真值的近似值。

70.改正值:

最或然值与观测值之差;

71.一组观测值取算数平均值后其改正值之和恒等于零。

72.误差传播:

由于观测值中含有误差,使函数受其影响也含有误差,称为“误差传播”。

73.全球定位系统(GPS:

主要由GPS卫星、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接受设备(各种接收机)三部分组成。

74.全球定位系统与常规大地测量(三角测量、边角测量、导线测量等)相比的优点:

1.不要求测点间的相互通视,选点和观测方便;2.相对定位精度很高;3.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可以全天候进行观测;4.观测、记录、计算高度自动化,可以较快获得测量成果。

75.方位角:

以直线开始一端的正北子午线为起始方向(零方向),在平面上旋转至该直线方向的水平角度称为“方

位角

76.坐标方位角:

在高斯分带投影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该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为X轴,在该坐标系中任意一点,统一将平行于X轴的方向作为起始方向,在平面上旋转至另一点的直线方向的水平角称为“坐标方位角”,其数值为0°—360°;一般将坐标方位角简称为“方位角”;

77.导线的基本类型:

1.支导线;2.闭合导线;3.附合导线;

78.支导线:

从一个高级点C和CD边的已知方位角acD延伸出去的导线D-C-T1-T2-T3称为支导线。

79.闭合导线:

以高级控制点A为起始点,以AB为边的坐标方位角acD为起始方位角,布设B-A-T4-T5-T6-T7-A点,即从A出发仍回到A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称为闭合导线;

80.附和导线:

导线点两端连接于高级控制点B,C的称为附

和导线。

81.选点时应注意的事项:

1.相邻导线点之间通视良好,便

于角度和距离测量;2.点位选于适于安置仪器,视野广

宽和便于保存之处;3.点位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

区,进行细部测量。

82.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又称导线相对闭合差):

在衡量导

线精度时,将f除以导线全长(各导线边长之和艺D)并

以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83.测角交会:

从相邻两个已知点A,B向待定点P观测水平角a,B用以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称为“测角交会”(又称“前方交会”)

84.三、四等水准测量:

(1)双面尺法;

(2).两次仪器高法;

85.双面尺法观测顺序:

1.在至前、后水准尺视距大致相等处安置水准仪,后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视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