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题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655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复习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动物学复习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动物学复习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动物学复习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动物学复习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复习题6.docx

《动物学复习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复习题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复习题6.docx

动物学复习题6

第四章真体腔原口动物

一、名词解释

1、真体腔:

内外有起源于中胚层的肌肉包围,中胚层的肌肉既分布于体壁,也分布于脏壁,体腔具有体腔膜。

2、索式神经系统:

1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脑,左右由一对围咽神经节和一对咽下神经节相连,向后发生腹神经索,纵贯全身。

腹神经索有两条腹神经合并成,每一体节形成一个神经节,似索状。

神经系统集中,使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

3、外套膜:

有躯干部背侧皮肤部分延伸而成,具体有三层组成:

外表皮细胞层、结缔组织层和内表皮细胞层。

包围内脏团和鳃等,外套膜与内脏团间称为外套腔。

意义有:

外套腔内有鳃、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的开口;外套膜表面密生纤毛,膜内又富于血管,通过水流的流动与鳃进行气体交换;头足类外套膜可以压迫水流从漏斗喷出,使动物肌体做反向运动;外套膜可以分泌形成贝壳,保护身体。

4、贝壳:

成分:

有95%碳酸钙和5%壳角蛋白组成。

水体中的CO2形成CO3,进入肌体成为与钙结合形成碳酸钙,外套膜分泌形成壳角蛋白。

结构:

分三层,从外到内分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

角质层:

有壳角蛋白组成,外套膜分泌形成,随机体的生长而增大。

棱柱层:

称为壳层,有柱状的方解石组成,

珍珠层:

有叶状的霰石组成,称为壳底,光滑有光泽。

5、外骨骼:

在环节动物和线虫动物,外骨骼即所谓的角质膜。

由几丁质(含氮多糖类)和蛋白质组成,从外到内分为上角质膜、外角质膜、内角质膜。

在每个体节外,均有1背板、1腹板、2侧板保护。

其意义在于:

1、保护身体,抵抗化学伤害和机械损伤。

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接受外界刺激。

3、和附着的肌肉产生强有力的动作。

6、晶杆:

草食性瓣鳃类特有的消化酶形成的晶体结构,由胃细胞分泌形成,参与消化作用。

7、混合体腔:

同时存在原体腔和真体腔的动物体体腔。

8、书肺:

书鳃内陷形成。

9、书鳃:

腹部的附肢呈书页状的突起。

10、气管:

体壁内陷而成的管状结构,可以直接供应O2给组织,换出CO2

11、口器:

节肢动物头部的附肢,变成咀嚼器或帮助抱持食物的构造,与头的一部分合称口器,包括上唇、下唇、舌、大颚、小颚五部分。

12、异律分节:

身体分节明显,不同体节执行不同的功能,即各司其责,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13、翅:

昆虫中胸和后胸背板两侧的体壁向外扩张而成,上下两层体壁互相紧贴,表皮细胞消失,其中骨化的管状结构,内含神经、气管和血液,即翅脉腔。

整条管状结构称翅脉。

14、休眠:

是代谢水平低,缺乏调温机制的动物对不利环境的适应。

环境恶化时动物进入麻痹状态,仅维持基础代谢水平。

昆虫、两栖类、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均存在。

休眠类型:

冬眠:

对低温的适应;夏眠:

对干旱高温的适应;日眠:

对食物短缺的适应。

18

15、原肾管:

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组成。

16、后肾管:

是一条迂回曲折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为肾口,带具有纤毛的漏斗;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称为肾孔。

功能:

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因布满微血管,也可以排泄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

17、马氏管:

昆虫和蜘蛛的中后肠间向外突出的管子,排泄物经消化管从肛门排出体外。

18、同律分节:

环节动物出现同律分节,动物肌体具有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体节,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性。

19、不全变态:

有三个虫期,卵期、幼虫期、成虫期。

包括渐变态和半变态

渐变态:

幼虫翅未长成,其他特征与成虫差异不大,这种幼虫称为若虫。

半变态:

幼虫和成虫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差异大,幼虫称为稚虫。

20、完全变态:

具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期,幼虫和成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不同,并有过渡阶段—蛹期。

二、填空题

1、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有()和()两类。

刚毛,疣足

2、软体动物的身体分为(),(),()三部分。

头、足、内脏团

3、蛔虫的体腔和环毛蚓的体腔,在结构上前者属于(),后者属于()。

原体腔、真体腔

4、水螅的神经呈网状,称为();涡虫的神经呈梯形,称为(),日本沼虾的神经呈索状,称为()。

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索状神经系统

5、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大多数是(),但头足类的循环系统是()的。

开管式、闭管式

4、贝壳结构从外到内分为(),(),()三层。

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

5、蚯蚓是雌雄()体,交配时将精子送入对方()中。

同体,纳精囊

6、河蚌以四片()状鳃呼吸,每一片是由两片()构成,在外侧的一片称(),在内侧的一片称()。

瓣,鳃小瓣,外鳃瓣,内鳃瓣

7、蚊,蚂蚁,棉玲虫,蝉和蝼蛄分别属于昆虫纲的()目,()目,()目,()目和()目。

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同翅目,直翅目

8、环节动物可分为()纲,()纲,()纲。

寡毛纲,多毛纲,蛭纲

9、蛔虫为雌雄()体()形,雄虫体小而尾部具有()。

异体异型,交接刺

10、软体动物除头足类和某些腹足类为()发育外,其它许多海产种类发育时多要经过两个阶段:

()幼虫和()幼虫。

直接,浮浪,面盘

11蚕,蜜蜂,家蝇和瓢虫分别属于昆虫纲的()目,()目,()目()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

12圆田螺有4对神经节,分别为()神经节()神经节()神经节()神经节,而河蚌只有3对神经节,缺少一对()神经节。

脑、足、侧、脏;侧

13昆虫的头部由()个体节愈合而成,胸部有()个胸节构成。

6,3

14直翅目,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昆虫的口器分别为(),(),(),(),()。

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

15蚯蚓的中枢神经主要包括()()()()四部分。

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腹神经索

16软体动物的足由于生活方式等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形状,腹足纲为(),瓣鳃纲为()状,角背为()状,乌贼为围在口周围纵裂而成多个()状。

块,斧,角,腕

17节肢动物的体壁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角质膜(外骨骼),上皮,底膜

18环节动物属于()分节,具有()体腔,首次出现了完善的()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出现了(),神经系统则为()。

同律分节,真体腔,闭管式,后肾管,索状神经系统

19软体动物多数有贝壳,腹足纲贝壳()状,瓣鳃纲往往为()片()状左右合抱,头足类大多数退化为()。

螺旋状,2,卵圆状,内壳

20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是动物由()向()生活的结果。

水生,陆生

21环毛蚓的心脏连接着()和()。

背血管,腹血管

22蝗虫,椿象,瓢虫和蜂的前翅分别属于()()()()。

革质,半鞘质,鞘质,膜质

23昆虫的翅在形成过程中留有许多纵横的孔道,以后()()和()贯穿其中,便形成(),后者在翅面上的分布形成称为()。

神经,血管,血液,翅脉腔,翅脉

24蚯蚓,蜘蛛,对虾,蝗虫和海星分别用()()()()进行呼吸。

体表,书肺,鳃,气管,皮鳃。

25环毛蚓的排泄器官为(),其开口于体腔的一端称为(),开口于体外的一端称为()。

后肾管,肾口,肾孔

26圆田螺的顶端略尖,称为(),垂直向下,整个贝壳旋转的中轴,是为(),由顶端一层层向腹面旋转,每旋转一层即为一(),各层间的界限为(),许多与其相垂直的平行线称为()。

壳顶,螺轴,螺层,缝合线,纵肋

27昆虫咽侧体分泌()和(),前胸腺分泌的(),两者共同作用控制着幼虫和蛹的()活动,咽侧体和前胸腺的分泌活动受()的控制。

促前胸腺激素(PTTH),保幼激素JH,蜕皮激素,蜕皮,神经系统

28蚯蚓的体壁由外向内分别由()()()()。

蚯蚓的肠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组成。

角质膜,表皮层,肌肉层,体腔膜;表皮层,肌肉层,体腔膜

29头足纲和瓣鳃纲动物的血液循环分别属于()()式循环。

闭管式,开管式

30蚯蚓的卵成熟后首先排入()中,再和()中的精子受精,最后在()中发育。

生殖环,纳精囊,土壤

31蝗虫的身体可分为()()()三部分。

头,胸,腹

32昆虫的排泄系统为(),主要代谢产物为()。

马氏管,尿酸

33对虾的身体可分为()()两部分。

头胸,腹

34海月水母有2种体形,即固着生活的()形和自由漂浮的()形,其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幼虫阶段为()幼虫。

水螅,水母,浮浪

35乌贼的足特化为()()2部分,腕,漏斗

36蝗虫的身体可分为3部分,就其功能而言,其头部为()中心,胸部为()中心,腹部为()中心。

感觉,运动,营养和生殖

37软体动物外套膜的功能主要有()()()。

保护,呼吸,分泌形成贝壳

38填出下列动物的运动器官

海星(),绿眼虫(),医蛭(),田螺()

涡虫(),飞蝗(),河蟹(),沙蚕()

管足,纤毛,吸盘,腹足,纤毛,跳跃足和翅,足,疣足

39瓣鳃纲动物的鳃由低等到高等进化有(),(),()三种。

(原鳃、丝鳃、瓣鳃)

40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根据生活环境不同分两类,水生种类有()和(),陆生种类有()和()。

较小的种类靠全身体表行呼吸。

(鳃、书鳃、气管、书肺)

41海月水母属于()门()纲动物;鲍鱼属于()门()纲()亚纲动物。

(腔肠动物、钵水母;软体动物、腹足纲、前鳃亚纲)

42扁形动物更换寄主的意义在于()和()。

(寄主的进化,减少对寄主的危害以增加自身存活的机会)

43东方鲎属于()门,()纲,()目。

(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剑尾目)

44双名法命名的动物学名有()和()两部分组成,均为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

(属名,种名)

45蚊子具有()口器,蜜蜂具有()口器,苍蝇的口器是(),蝶类的口器是()。

(刺吸式,嚼吸式,舐吸式,虹吸式)

46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日本沼虾的身体分为()和(),蜈蚣的身体分为()和()。

(头胸,腹;头,躯干部)

47辐射对称的体形是动物对()生活的适应,而两侧对称的体形是对()的适应。

(水生,陆生)

48鲎的血液呈蓝色是因为其血液中含有(),血液中变形细胞的裂解物能检测细菌的感染,称为()。

(铜离子,鲎试剂)

三、判断题

1、环节动物是同律分节,节肢动物是异律分节。

(T)

2、循环系统起源于原体腔。

(T)

3、疣足存在于海产环节动物,属于附肢形式的运动器官,也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T)

4、所有环节动物都有担轮幼虫期。

(F)

5、刚毛和疣足均为环节动物附肢形式的运动器官。

(F)

6、珍珠是由外套膜内表皮细胞分泌形成的。

(F)

7、乌贼的贝壳位于身体内部,属于内骨骼。

(F)

8、蛭素是一种天然抗凝素。

(T)

9、棘皮动物是辐射对称体制,属于低等的动物类群。

(F)

10、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

(T)

11、棘皮动物的神经系统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

(T)

12、环节动物的循环系统均为闭管式循环系统。

(F)

13、昆虫和鸟类、爬行类都是排尿酸动物。

(T)

14、翅是昆虫附肢的特化形式。

(F)

15、完全变态比不完全变态多一个蛹期。

(T)

四、选择题

1.下列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的腔肠动物是(C)

A海蛰B海葵C水螅D珊瑚

2.许多动物的个体发育中要经历特殊的幼虫期,下列组合哪组正确B

Ⅰ.腔肠动物a.担轮幼虫Ⅱ.扇形动物b.牟勒氏幼虫Ⅲ.环节运动c.面盘幼虫Ⅳ.软体动物d.浮浪细虫

AⅠa、Ⅱb、Ⅲc、ⅣdBⅠb、Ⅱc、Ⅲd、Ⅳa

CⅠd、Ⅱb、Ⅲa、ⅣcDⅠd、Ⅱa、Ⅲc、Ⅳb

3.在动物系统发育过程中

(1)首先具有多细胞结构的是(B)

(2)首先出现三个胚层的是(E)

(3)首先出现真体腔的是(D)

(4)首先具有脊柱的是(G)

(5)首先实现动脉血与静脉血分开的是(F)

(6)具有隔的动物是(H)

A.原生动物B.腔肠动物C.节肢动物D.环节动物E.扁形动物

F.鸟纲G.鱼纲H.哺乳纲

4.下列哪种动物无呼吸器官(B)

A河蚌B蛔虫C蝗虫D虾

5.石珊瑚虫分泌石灰质骨骼的部位是(A)

A外胚层B中胚层C内胚层D中胶层

6.猪肉绦虫的特点是(B)

A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B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

C囊尾蚴寄生于人的小肠内D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中

7.下列动物中依次具有消化腔、原体腔、真体腔的动物是(B)

A蛔虫、涡虫、蚯蚓B水螅、蛔虫、水蛭

C海葵、绦虫、钩虫D蛔虫、海蜇、沙蚕

8.从动物界机体演变来看。

从下列哪类动物开始,消化管中除肠上皮外,还具有肌肉层,能同时进行物理性消化(C)

A扁形动物B软体动物C环节动物D线形动物

9.具有伪足、腹足、斧足的动物依次是(D)

A乌贼、变形虫、河蚌B蜗牛、河蚌、变形虫

C河蚌、乌贼、蜗牛D变形虫、蜗牛、河蚌

10.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趋势是(C)

A无神经→腹神经索→神经网→梯形神经

B梯形神经→腹神经索→链状神经

C无神经→神经网→梯形神经→链状神经

D梯形神经→神经网→链状神经

五、问答题

1、为什么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从开始出现分节现象、真体腔的出现、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型排泄系统、索式神经系统、运动器官等几方面分别作答。

2、为什么节肢动物能成为动物界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动物类群?

(结合节肢动物的特征和昆虫的特征,答案略)

3、蛭纲适宜于暂时性寄生的特征。

以前、后端吸盘吸附于寄主上;大多数是开管式循环系统:

血液不在血管内流动,血管被血窦(血管系统的内腔)取代,血体腔系代替了血循环系;在咽部具有单细胞唾液腺,能分泌蛭素,是一种天然抗凝素,具有抗凝血和溶解血栓的作用。

4、试述头足类对环境适应的结构特点/高等性

保护脑、腕、鳍、闭锁器的软骨是中胚层产生的内骨骼;

脑神经节有内骨骼形成的软骨保护;

头足类的眼,构造上与脊椎动物相类似,眼球附近有1对视神经节;

具有完善的消化系统和闭管式循环系统。

5、次生体腔的发生过程及其意义?

由中胚层带裂开或延伸形成,内外界均为中胚层。

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内,分化成肌肉层和壁体腔膜,构成体壁,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外,分化成肌肉层和脏体腔膜,形成肠壁。

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消化管有了肌层,提高了消化能力;消化管与体壁的分离,促进了循环、排泄等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环节动物的真体腔按节排列,充满体腔液,与物质运输和运动有关。

6、附肢和疣足的主要区别?

疣足:

是体壁的突起,上面没有关节,与体壁相连处也没有关节。

附肢:

附肢本身有关节,和身体联系处也有关节。

外骨骼在在关节的地方变成薄膜状,通过肌肉把相邻的外骨骼联系起来,使关节间能做各种活动(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能协助完成感觉、运动、摄食、咀嚼、呼吸、生殖等功能

7、从无脊椎动物中举出两种由消化管衍生出来的排泄器管,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马氏管和海参的呼吸树

8、为什么腹足纲的内脏团是左右不对称的?

根据现代胚胎发育和古代胚胎化石表明,腹足纲的内脏团左右不对称是为了适应生活环境发生扭转形成的。

即扭转学说:

祖先是左右对称的,具一高隆的贝壳,口朝前,外套腔开口在后,爬行时,水的阻力使贝壳向后倾斜,位体后的外套腔出口受压,呼吸、排泄等功能受阻。

为适应这种变化,外套腔开口逐渐向前扭转180度,各种功能恢复正常,内脏团器官做相应的变化。

同时,为降低高度,内脏团和贝壳形成螺旋形。

这样就导致一侧的器官退化,出现左右不对称。

9、说明半索动物的分类位置。

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把半索动物归为脊索动物。

理由是口索相当于脊索动物的脊索雏形,神经索前端空腔相当于背神经管,咽部鳃裂。

第二种,把半索动物归为非脊索动物。

理由是口索是一种内分泌器官,并具有许多其他非脊索动物的特征,如具有腹神经索,开管式循环系统

从以上观点看出,半索动物是非脊索动物向脊索动物过渡的类型。

10、为什么说扁形动物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而环节动物是继扁形动物后的又一次较大发展?

扁形动物

1、体制为俩侧对称或左右对称:

两侧对称体制就是通过虫体的纵轴可以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俩部分,使动物有了前后背腹之分,体制的分化与机能分化对应。

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前部最先接触外界,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向前集中,使运动由不定向变成定向;利于平衡,使游泳向爬行转变,为上陆地爬行创造了条件。

2、中胚层出现

1)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体的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分化,达到器官系统水平:

生殖系统、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

2)高新陈代谢水平,肌肉组织的出现加强了动物的运动技能和速度,利于逃避敌害和摄食,加强了消化的机能;排泄机能;快速的运动加强了神经系统的发展。

3)生殖系统:

为雌雄同体,异体或自体受精,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由中胚层形成,附性腺将生殖细胞通到体外,进行体内和体外受精;无性生殖是将身体分裂成两部分,各自生成新个体,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有些进行孤雌生殖,即雌体不与雄体受精而独自产生的雌性后代。

4)实质组织存在于肌体中,包埋器官,储存水分和养料,可抗干旱和饥饿,为从水生生活向陆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没有封闭的体腔,为无体腔动物。

环节动物

1、开始出现分节现象:

身体有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是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其中的循环、排泄、神经、生殖等器官也按节重复排列,促进了动物的新陈代谢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真体腔的出现:

由中胚层带裂开或延伸形成,内外界均为中胚层。

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内,分化成肌肉层和壁体腔膜,构成体壁,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外,分化成肌肉层和脏体腔膜,形成肠壁。

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消化管有了肌层,提高了消化能力;消化管与体壁的分离,促进了循环、排泄等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扁形动物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而环节动物是继扁形动物后的又一次较大发展

第五章无脊椎后口动物棘皮动物门和半索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次生辐射对称:

幼体时体制为两侧对称,成体为辐射对称,基本上为五辐对称,即通过动物体口面和反口面的中轴线有5个对称面把动物机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2、围血系统perihemalsystem:

由一部分体腔演变而成。

位于水管系统的下方,作辐射状排列。

围血系统由口面和反口面的环围血窦、辐围血窦以及连通它们的轴窦组成。

形成一套包围在循环系统外面的窦隙。

3、贴氏体:

环水管有9~10个帖窦曼氏体。

它产生的变形细胞有吸收、吞食或排除外来可溶性物的作用。

4、管足(tubefeet):

由吸盘和罍(坛囊bulb)构成,具有运动、呼吸和排泄功能。

5、皮鳃:

棘皮动物体表具有薄膜突起,内腔连体腔,具有呼吸功能的皮鳃dermalgill。

6水管系统(canalsystem):

是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由一部分体腔演化而成。

主要由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管足相互连接而成。

7皮棘:

体表有多个内骨骼形成的棘状突,称为皮棘spine,能清除身体污垢;水管系统

二、填空题

1、棘皮动物在海洋栖息的深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外形差异较大。

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海星型),(海胆型),(海参型),(海百合型),(蛇尾型)。

2、棘皮动物的外神经系统来源于(外胚层),下神经系统和内神经系统来源于(中胚层)。

三、判断题

1、棘皮动物体制属于次生性的辐射对称。

(T)

2、棘皮动物体制属于辐射对称,因此棘皮动物属于低等无脊椎动物类群。

(F)

3、海参的直肠壁向内突起呈树枝状,具排泄和呼吸的双重功能。

称之为呼吸树。

(F)

3、棘皮动物的排泄作用主要靠体腔内的帖窦曼氏体生成的变形细胞来完成。

T

4、半索动物的脉球具有排泄功能。

(T)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棘皮动物是典型的后口动物?

答:

1,受精卵进行辐射裂,内陷法形成原肠。

腔肠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2,原口(胚孔)在后方形成肛门,近中央的腹面的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消化管壁突出形成幼虫口,为典型的后口动物。

3,幼虫左右对称,经变态发育成辐射对称的幼体。

2、为什么说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均有亲缘关系(从三者的进步性,高等性的共同点出发)?

(答案略)

3、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如何确定?

认为属于脊索动物门:

口索是脊索雏形,背神经索前端的空腔是背神经管;咽部具有鳃裂。

认为属于无脊椎动物:

口索是内分泌器官;具有腹神经索、开管式循环、肛门位于身体后端等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因此:

半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向脊索动物过度的类型。

4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

1,次生辐射对成体制

2,骨骼是内骨骼

3,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饿结构。

4,排泄作用主要靠体腔内的变形细胞来完成。

5,成体有三个神经系统,两个神经系统来源于中胚层,发育为典型的后口动物

6,外型差异很大,一般有五种类型

5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

什么

答:

1,身体分成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2,有外套膜结构,外套膜是由身体背侧皮肤褶壁向下伸延而形成

3,具贝壳,起保护作用

4,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5,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或外套膜腔壁形成的“肺”

6,多数软体动物为开放式循环,头足类接近闭管式

7,多数种类集中为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和脏神经节4对神经节

8,多为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

6以任何一种无脊椎动物为例,说明动物是如何适应它的生活环境的?

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一个类群,

1)节肢动物的高等性结构特征:

身体异律分节,具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提高了动物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由于昆虫的结构和生理特点适应生活环境:

头部具有触角,有感觉功能;具有适应于不同食性的口器,咀嚼型,刺吸型,舐吸型,虹吸型,嚼吸型5种,利于摄食和咀嚼。

胸部具有三对强壮的步足,利于运动和摄食;具两对翅,膜翅,鳞翅,鞘翅,革翅,平衡棒等5种,翅的存在使昆虫可以飞行,对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寻觅配偶、迁徙均有很大作用。

对于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盛的一类动物,翅的存在致关重要。

腹部具有内接气囊的呼吸器官气管,利于呼吸和飞行,发育具有变态现象,增强了动物机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昆虫的繁盛是动物进化使其结构和机能对适应环境的的结果。

7阐述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演化过程。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分散到集中的过程。

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海绵动物出现芒壮细胞具神经传导功能;

腔肠动物出现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由神经细胞互联成网,无神经中枢,传导无定向,传导速度慢,又称扩散神经系统。

适应于漂浮和固着生活。

扁形动物出现梯形神经系统,由前端的“脑”及脑向后发出的若干纵行神经索及各神经索间相连的横神经组成,神经纤维联系机体各部分。

适应于爬行和寄生生活。

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出现链状神经系统,由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脑,一对围咽神经节和一对咽下神经节相连向后发出腹神经索,纵贯全身。

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形成一个神经节,似索状。

此神经系统相对集中,动物体发应迅速,动作协调。

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由4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和脏神经节以及连接机体各部分的神经索组成。

其中头足类的脑外包有软骨为无脊椎动物最高等的神经中枢。

棘皮动物有三个神经系统,由外胚层分化来的外神经系统和由中胚层分化来的下神经系统和内神经系统

半索动物神经系统由背神经索和腹神经索组成,领中的背神经索出现空腔为背神经管的雏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