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314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docx

《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docx

自考05626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

05626变态心理学

(一)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变态心理学:

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判别心理异常的四个指标:

1、统计学指标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3、以个人经验为指标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

(1)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

(2)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

(三)心理行为异常表现的类别

1识记:

(1)三种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2)我国当前使用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

方案与诊断标准》简称CCMD-3;(3)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简称ICD-10;

(4)美国于1994年公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IV

2领会:

(1)轻度心理异常;

这一类心理异常表现是指人的整体心理活动某些方面受到影响,即大脑一般没有组织上的器质

性损害,只有在高级神经系统活动方面表现失调。

患者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协调性受动一定的影

响,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减弱,人际关系处理往往不够和谐。

但他们能理解并认识

到自己的心理失常状态,因而主动寻求改善自身不正常状态的办法和措施;日常工作和社会活

动可正常进行。

(2)严重的心理异常

这一类是指人的整体心理机能的瓦解。

不仅各种心理活动机能本身,而且它们之间的协调一致

也严重受损;同时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异常表现:

(1)

病人的反映机能受到严重损害,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歪曲的,可出现精神失常现象如幻觉、妄

想、思维错乱、行为怪异、情感失常等,因而丧失正常的言行、理智与行为反应。

(2)社会

功能有严重损失,不能处理正常的人际关系,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甚至会给公众社会生活造成危害。

(3)不能理解和认识自身的现状和个人生活,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对自己的

处境完全丧失自知力。

(四)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1领会:

(1)西方现代变态心理学的四次变革

(1)现代的变态心理学在随后的变化历程中,大概经历了这样几次变革过程,即从黑暗愚昧

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

(2)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3)从病人的外部

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4)从医院走向社会的阿尔比和尔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一)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1识记:

(1)影响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包括:

遗传学基础、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基础以及神经生化基础

从遗传基础、大脑解刨与生理基础和神经生化基础三个方面概述可能影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生物学因素。

在精神病患中,不仅是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和癫痫性精神病等所谓的内源性精神病,遗传因素与其发病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近年来对阿尔采莫氏病、惊恐障碍、强迫症、

依赖、药物依赖、人格7碍、儿童多动症、儿童孤独症等也在进行着分子遗传学的探索。

诺尔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家斯培利所创立的“大脑两半球技能不对称”或“大

脑两半球机能定侧化”的概念,从而否定了传统的所谓“优势半球”的说法。

其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谢灵顿、杰克森和谢切洛夫。

后来巴浦洛夫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

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系统的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即经典的“条件反

射学说”。

(二)变态心理学的生物医学观点

1识记:

(1)变态心理学的生物医学观点的定义

运用生理学或生物学的因素来解释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或各种精神疾患,同时主要采取生物学方

法来加以消除,称为变态心理学的生物医学观点。

2领会:

(1)变态心理学的生物学观点的功绩与局限

它的功绩在于,第一次在整个医学科学的基础上明确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疾病,都有生物学上的原因,从这一观点出发,有助于我们对心理异常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科学的了解。

对于人类有效地减轻和控制各种精神疾患,维护人们的精神健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然而,这个观点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它只看到人的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一面,即受生物学规律所制约的一面,而忽略了人同时又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成员,有着复杂丰富主观内心世界,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一面。

第三章行为障碍的心理学观点

(一)心理动力学观点

1领会: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首先,他第一次提出人的心理变态并不都是由大脑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引起,人的内在心

理矛盾冲突也同样能造成心理异常。

这是当之无愧的。

其次,他桥掉能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性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推动人们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

第三,他提出心理的

“防御机制”概念,即认为,在人的无意识中有一种自发的心理调整机能,在一顶的程度上能

使人的内心矛盾冲突得以缓和,烦恼和不安得以减轻或消除,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恢复及保持某

种稳定状态。

但如果滥用或运用失效,又可能成为导致心理障碍的一个根源。

(二)行为(学习)理论

1识记:

(1)华生的主要观点及贡献

华生认为引起反映的条件都是可以进行观察和测量的。

他反对烛光的推测和结实。

而主张用客

观的实验的方法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

华生本人也很早就利用条件反射作用的知识来模拟恐惧

症。

;

(2)斯金纳的主要观点及贡献;

斯金纳及其同事都认为心理异常只不过是一种图书的学习获的得性行为。

因此,对于精神病的

诊断,无非就是对特定的行为反映改变的分类。

人的一切行为,除了直接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能利以外,都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

(3)班杜拉的主要观点及贡献;

特别是社会学习论者如班杜拉等人,认为人们的许多行为不必通过强化,而只要通过模仿行为,起初可能由于成人的赞许而得到强化。

但模仿发应最后也可能泛化,以致儿童许多的成人行为都采取模仿反应。

(4)沃尔普的主要观点及贡献

沃尔普在南非借助于经典条件作用的技术而创立了系统脱敏疗法并有效地应用到临床上以后,

操作条件作用技术和模仿学习技术也同时响应地被广泛应用于行为治疗中,各种各样具体有效

的行为疗法也应运用而生,并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起来。

2领会:

(1)行为(学习)理论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行为观点对人的行为异常现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即采用客观实

证方法,用实验事实和数据来说来说明问题,而不是只依据推论。

同时提供了许多简便易行、

行之有效而且比较规范的行为疗法,并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和各种不良行为的纠

正治疗之中。

因而行为理论被认为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里程碑。

(三)人本主义观点

1识记:

(1)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及贡献

心理异常是在违反人的本性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他主张消除心理异常的关键就是

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无条件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关系,并创造一种真城相待、相互谅解和彼此尊重的良好气氛。

心理治疗方法来看,它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强调人体所具有的现实的潜在能力;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至高无上的动机。

在心理治疗方法中强调治疗者和患者的平等协调、情感沟通和心理交融关系;强调充分调动患者主观呢不能

动性的重要作用;强调患者治疗过程中自己来发掘自身的潜能,自己来发现真实的自我,从

而达到自我实现。

治疗不是仅仅着眼于过去历史和今日现状,而是放眼于未来,体现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有人把人本主义理论视为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浪潮,这

是有道理的。

(四)认知心理学观点

1识记:

(1)埃利斯的主要观点及贡献;

埃利斯,他把认知对情绪的调节原理应用与2临床,从而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

他认为人

生来可以既有理性的思维和合理的信念,又可以有非理性的思维和不合理的信念。

引起人们的

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外界刺激性事件本身(A),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

和信念(B)。

这就是埃利斯“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依据,称为ABC!

论。

这个理论认

为,造成心理障碍或非适应性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如压抑、焦虑等,其原因也不在于外界不良刺激性事件的存在,而是在于人自身所具有的非理性思维和不合理的信念,因而产生了错误、

歪曲的认知。

这样我们就可以帮助和激励病人,用理性思维和合理的信念去战胜非理性思维和

不合理的信念。

而变的心情舒畅、充满信心、富于竞争精神、从而使自己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得以正常运转。

(1)贝克的主要观点及贡献:

贝克所创立的对抑郁症有明显疗效的认知转变疗法,已得人们的普遍认同,并在临床上被广泛

应用。

贝克认为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和存

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歪曲的认知方式。

对抑郁症有

2领会:

(1)认知心理学关于心理障碍的基本观点:

强调认知改变在心理障碍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对心理异常现象及其成因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解释,有些已经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同时依据认知理论创立了各种不同形式且行之有效的认知疗法。

第四章心理异常的社会一文化根源

(一)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异常的影响

而人形成的一顶的人格及其内在的心理品质与行为方式却不能做出响应的适应性改变,或者社

会文化环境发生的变化过于迅速、贫繁或过于强烈,超出了人所能力的范围;这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文化关系失调或适应困难的情况,并可能导致心理异常,严重时可形成精神疾病

1领会:

(1)社会-文化因素是心理异常的重要成因;

辨别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是否正常,牵涉到许多因素,其中也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2)心理异常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

人们对心理异常现象或精神病的理解与看法不尽相同。

因此对其态度及处理办法也很不相同。

(2)社会-文化差异及其对心理异常的评定、态度与处理方法的差别

社区精神卫生与社区治疗,首先是由卡普兰(G.Capian)等人与1974年在美国发展起来的。

(二)变态心理学的社会(学)观点

1领会:

(1)变态心理学的社会(学)观点的主要主张

精神疾患尽管会给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但社会本身对心理变态也负有责任。

因此,社会精神

病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主张精神疾病的定义、病因的解释和治疗都应立足于社会。

(2)

社会观点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它认为大多数变态心理与行为和正常心理与行为一样都是

个人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

(3)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按照社会模式的观点认为,凡是偏离

社会文化规范和准则的绝大多数行为不是犯罪就是精神疾病,因为没个社会都为自己的成员规

定了一套行为规范标准就用惯常使用的术语来称呼。

(4)社会模式认为发生在精神病人的治

疗应当从只注意病人本身转移到整个社会方面去,这就是社区精神卫生与治疗的原则和措施。

(三)生物-心理-社会综合观点

1识记:

(1)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各有各的独特内容,同时有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和相互制约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一模式图表明,生物学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是整个模式图的核

心部分,是心理学因素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所作用的物质承受者。

心理学因素是在生物学因素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而它一旦产生就时时刻刻给予生物学因素以

深刻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文化因素则是在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的共同基础上产生的,它反过来

又直接的影响和制约是间接,一般来说是头国心理学因素的折射作用才能实现。

这个模式还告

诉我们,在人上午心理与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所有这些因素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起作用。

第五章认知心理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

1识记:

(1)不识症;

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这种感知异常现象称为“不识症”。

(2)错觉;

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

种事物。

(3)幻觉

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

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题却简直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4)

2领会:

(1)感知综合过程的障碍的各种表现

病人在感知某一客观事物时,作为一个课题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它的部分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距离和时间关系等产生了歪曲的改制。

(1)表现在空间特性方面的感知综合过程的障碍称为视物变形症;即病人所看到的外界物体

或人的形象发生了改变。

(2)表现在时间关系方面的干支综合障碍,主要是病人感到外在世

界已经停滞不前,周围环境变得死气沉沉,岁月不再流失等。

(3)也有表现对自身躯体结构

方面的感知综合过程的障碍。

病人感到自己整个的躯体或它的个别部分发生了变化。

(4)感

知综合过程的障碍还表现在病人不能把情节并不复杂而意思相互的两幅画面综合起来说出其同意的意思。

(二)记忆障碍

1识记:

(1)遗忘症;

如果对既往经验过的重大事件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

出现完全性的遗忘,则表明记忆有严重障碍,这称为遗忘症。

遗忘症实际上是一种记忆的丧失而非记忆减退。

(2)错构症;

是指病人将过去可能在生活中经历过,但在他指的那段时间里并没有发生过的事件,错误地作

为地作为当时的一件真事来诉说,不自觉地加以歪曲和渲染,并坚持自己所说的事情是真实。

(3)虚构症;

是指病热病在回忆中把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的事件,当作亲身的经历,并坚信确

有其事。

(4)似曾相识症;

病人在接触到新的环境、事物或人的时候,好象过去曾经尖刀过或经历过,因而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一种早就体验过的熟悉的感觉。

(5)旧事如新症是对于本来熟悉的周围事物感到陌生,即病人对过去曾竟体验过而且相当熟

悉的环境、事物和人,当他再次接触时,有一种似乎从来也不曾建国的新奇而陌生的感觉。

(三)思维障碍

1识记:

(1)联想过程障碍的表现

表现为联想速度反常地加快。

病人往往表现出思潮澎湃,概念一个接一个不断地涌现出来,而

且说话语速增快,貌似口若悬河、高谈阔论、出口成章。

联想贫乏:

表现为联想速度反常地缓慢,联想内容的贫乏。

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思想贫乏。

一种是思维迟缓,有成抑郁性思维。

联想错乱:

较轻者表现为思维松散,即联想的范围过于散漫。

思想内容虽然多少也有点联系,但缺乏逻辑的必然的联系,通篇谈话或书写作品内容结构极不严谨。

叙述不中肯也不切题,使人对其主题或用意不易理解。

这是精神分类症早期阶段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思想不连贯也是联想错乱的体验中饭状态之一。

(2)思维逻辑进程障碍的表现

逻辑倒错性思维:

又称病理性思维,是一种思维逻辑进程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推理缺乏逻辑依据,可在没有前提的掉件做出结论,也可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设置前提,还可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以致前提和结论缺乏应有的逻辑关系,使人无法理解。

象征性:

也是一种思维逻辑进程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往往把亮类毫无逻辑关系的事物或概

念生硬地联系起来。

诡辩证:

是指病人在言语的语法和外表结构上的都是正常的,但言论的内容却是空乏的,缺乏现实意义和确切的论证。

语词新作:

是一种思维逻辑结构上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造一些新词

新字,或用图形和符号代替某些概念。

2领会:

(1)属于被害性质的妄想;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

(2)属于夸大色彩的妄想;

夸大妄想发明妄想钟情妄想

(3)属于自我贬斥性质的妄想

自责自罪妄想疑病妄想

第六章情感障碍与意志行为障碍

考核要求

(一)情感活动异常

1识记:

(1)病理性激情;

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2)情感倒错;

是一种认识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3)情感淡漠

情感淡漠的病人对慰藉的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在生离死别或久别重逢的情况下病

人表现得无动于衷。

2领会:

(1)表现为高涨和兴奋的情感活动异常

情感高涨:

表现为病人的情感活动显著增强,经常表现得欢欣喜悦,得意洋洋;说话时总是语音高昂,喜笑颜开;病人对一切都感到非常乐观,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兴趣,而且骄傲自负,后夸大色彩显得心情开朗、感觉幸福。

躁郁性精神病躁狂状态的有一个典型症状。

欣快:

并人表现乐呵呵的似乎总是有一种十分满意和幸福愉快的体验。

情感爆发:

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病理性激情是一种突然、强烈而短暂的情感发作,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

易激惹

(二)意志和行为动作异常

1识记:

(1)违拗症;

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在临床上可见到两种表

现:

主动性违呦、被动性违呦

(2)刻板动作;

模仿动作、持续动作;病人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持久地、机械地重复做着一种单调的动作,称为刻板动作。

(3)作态

病人做出一写古怪的、愚蠢的和做作的幼雅动作、姿势、步态或表情,使人感到好象故意装出来似的。

2领会:

(1)意志活动的异常表现P71

1、意志增强2、意志减弱3、意志缺失

第七章智力障碍考核要求

(一)智力和智力障碍

1识记:

(1)智力障碍的概念P75

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

2领会:

(1)智力迟滞的等级;

轻度:

智商分数在50-69之间者,是智力迟带者中人数最多的一类,约占智力迟带者中人数最

多的一类,约占智力迟带总数的80%。

中度:

智商分数在35-49之间者,人数约占智力迟带者的

12%大致相当于“能训练”者,他们在学龄前期能学会说话及与人交往,但对社会习俗认识

很差,在自助方面可因训练而获益,能在中等程度的监护下照管自己。

重度:

智商分数在20-34

之间者,人数约占智力迟带者的7%往往具有某些躯体畸形及神经障碍,一癫痫多见,因此常在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

极重度:

智商分数在20以下者,在全部智力迟带中不足1%多兼有明

显的气体畸形或神经障碍,他们通常不能分辨亲人,不能表示最简单的需要,情绪反映极为原始,只会在不愉快时发出喊叫声,基本上没有意志活动,不知躲避明显的危险,终身生活需全部由他人照料。

⑵智力迟滞者的心理特点P76-77

感知觉方面:

通常是降低的,其程度与智力迟滞的程度成正比。

严重者感知觉不仅极为迟钝,而且经常倒错,但感知器官并无病变。

记忆方面:

程度较轻者并不影响其记忆能力,但由于兴趣范围的狭窄,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理解力的缺陷,使得这些儿童在记忆方面,无论识记直观材料或是文字材料,进展均很缓慢,在现不准确,遗忘却很快。

思维方面:

重度智力迟滞者几乎全无思维能力。

轻症患者对于事物的认识比较简单,其特点是受事物具体形象或表象的束缚,多集中于具体事物或感觉表象上,不能理解想象背后的本质特征。

情感方面:

轻度智力迟滞者的情绪反应基本正常,但一般只有一些较原始而简单的情绪,缺乏复杂、高级的情感,在情绪情感的表达上,常常采用粗俗、简单的方式;极重度者的情绪反应则表现为表情愚蠢不辨亲疏,受刺激时只知道发怒、叫喊,或者情绪倒错,哭笑不止。

行为方面:

常表现得固执、刻板和墨守成规。

(二)智力迟滞的病因及临床类型

1识记:

(1)唐氏综合症(先天愚型)是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智力迟滞;P78

最具代表性的是唐氏综合征。

本症为常染色体畸变所致,1866年首先由兰东.唐所描述。

(2)苯丙酮酸尿症是遗传性代谢缺陷引起的智力迟滞;P78-79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是一种遗传性氨基酸代谢障碍。

(3)地方性呆小病(克汀病)是内分泌障碍引起的智力迟滞P79

地方性呆小病。

发生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在我国北方相当一部分地区及南方的某些山

区一度是一种较常见的地方病。

这些地区所食用的盐食碘量不足,以致甲状腺素不能充分合成,

影响了胎儿的大脑发育,而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三)智力迟滞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1应用:

(1)谈谈如何进行智力迟滞者的早期干预P81-82

第八章人格障碍

考核要求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

1识记:

(1)人格障碍的定义P85

所谓人格障碍则是在某中不健全的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造成的人

格发展的偏离正常和人格结构的缺损。

(二)人格障碍的特征

1领会:

(1)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P87-88

(三)人格障碍的成因

1应用:

(1)试述人格障碍的成因P88

(1)生物因素的影响

(2)儿童早期教育与家庭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

(四)人格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1识记:

(1)CCMD-赛于人格障碍的分类P93

(1)偏执性人格障碍P91

(2)冲动性人格障碍P91

(3)表演性人格障碍P91

(4)强迫性人格障碍P91

(5)焦虑性人格障碍P92

(6)依赖性人格障碍P92

(7)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P92

(8)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P92

3应用:

(1)对给出的案例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诊断

(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领会: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常见特征

(1)缺乏做人的良心和道德感

(2)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3)生活无计划,人生无目标(4)

人际关系失调(5)无视社会权威(6)行为模式倾向于冲动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2应用:

(1)对给出的案例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诊断

第九章性行为障碍

考核要求

(一)性心理障碍

1识记:

(1)易性症;

易性症是一种性别认同障碍,属于性身份障碍,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

特征和性别身份相违背。

(2)易装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恋物症,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的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

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

(3)恋物症;P102

(4)窥阴症;P103

(5)露阴症;P103

(6)挨擦症;P104

(7)性施虐症;P104

(8)性受虐症P105

(二)同性恋

1识记:

(1)同性恋P106

2领会:

(1)对同性恋态度的转变P108

(三)性功能障碍

1识记:

(1)性功能障碍P108

2领会:

(1)性功能障碍的类型;P108-112

(2)性功能障碍治疗的基本原则

①全面掌握夫妻双方相关的性解剖、性生理、性心理和性行为的资料;

②强调性活动是一种自然本能活动的观点,消除对性行为的恐惧。

③夫妻双方共同参与治疗。

④注意其它方面的性与非性的问题。

⑤保密

第十章心身疾病

1识记:

(1)心身疾病的定义

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占较大成分的那些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2领会:

(1)心身疾病的范围P116-117

①心血管系统

②胃肠系统

③泌尿生殖系统

④内分泌系统

⑤呼吸系统

⑥皮肤

⑦肌肉和骨骼系统

(二)致病因素分析

1应用:

(1)试分析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P118-121

①情绪的作用

②心理动力的作用

③学习因素的作用

④行为类型与人格特征的作用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P121-125

1、原发性高血压症的形成;P121-123

病因:

(1)生物学因素:

首先是遗传;其次是摄盐量;第三是肥胖

(2)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过程中遭遇的事件,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职

业分工等对人的血压都会有明显的影响。

情绪变化对于血压的影响特别明显的长时间的紧张情

绪往往是造成血压持续升高的直接原因。

除此之外原发性高血压症与性格特征也有很大关系。

2、糖尿病的形成与治疗;P123-125

成因:

(1)遗传、肥胖、胰腺损伤和衰老等生物因素,

(2)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应激、情绪

紧张等因素。

治疗:

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

首先要考虑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消除由于疾病所造成的消极的情绪反应。

其次要

通过心理治疗措施增进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深入了解;帮助病人建立密切与医生配合和遵

从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