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267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

《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docx

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永泰县三洋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17-2021)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永泰县三洋中学中学是1992年9月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独立初中学校,位于永泰县同安镇洋中街1号。

校内树木葱茏,花草宜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

学校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4平方米。

2015年以来,为了迎接永泰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验收,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对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校容校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大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主要表现在:

加固并重修了教学楼;装修了教研室六间并配备了电脑和办公桌,安装了LED电子屏;实现了班班通等。

学校内设3个管理机构,分别是:

校级领导、教导处、总务处。

设有语文、数学、外语、政史地、理化生、体育音美信等6个教研组。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88人,其中寄宿生168人。

全校教职工编制数15人,实有29人,有专兼任教师55人,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45人。

学历合格率达100%,本科以上学历达93%。

多年来,在县委和县府的关心下,在县教育工委和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学校以“创精品学校,办优质教育”为办学目标,以以“创精品学校,办优质教育”为办学目标,以“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教育理念,以“做人求真,学问求实”为校训,以“求真求实,求精求新”为校风,以“以爱育爱,以智启智”教风,以“勤学善思,独立自强”为学风,坚持德育为先,在德育工作中紧紧围绕:

一个中心,两支队伍,三大活动。

即以落实德育常规工作为中心,打造具有四中特色的校门关教育;努力创建一支德才兼备、务实高效的班主任队伍;努力培养一批品学兼优、工作得力的学生干部;注重三大活动,使常规活动制度化、主题活动多样化、特色活动具体化。

教学方面,落实教学常规,立足教育科研,寻求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鼓励教师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全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中考成绩稳中有升,2017-2018学年中考全县第六名,学校曾获永泰县初中素质教育目标考评合格单位和先进单位;永泰县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福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学校各项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1)时代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给处在现实和未来交织点上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以积极的姿态,应对由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元化所带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挑战;如何以学会生存的观念,应对由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旨在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的挑战;如何以主动的精神,应对课程教材改革所要求的增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挑战;如何以前瞻性的目光,应对大开发、大开放以及城乡统筹的新形式新需求的培养未来人才的挑战。

(2)现实差距

近年来,学校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从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以及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教育功能来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的“不相适应”:

一是山区文化相对封闭性与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之间的不相适应;二是陈腐的有悖于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观念行为与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之间的不相适应;三是师资队伍的素质现状与深化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之间的不相适应;四是学校硬件不配套,校园使用面积不达标与现代化教育所需的硬件建设标准化之间不相适应。

二、学校发展的机遇

我校是永泰最大的一所农村独立初中校,上级领导给我校办学的定位是精品、优质、示范、引领,在办学上能给予大力支持,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第三部分学校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永泰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着力点,以生活化德育为新亮点,以有效课堂教学为增长点,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把永泰四中打造成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质量上乘,教师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健康的高水平的农村名校。

 

二、办学目标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特性和我校的实情,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规范完善各项制度,全面提高办学竞争力。

未来5年我校办学总体目标是:

创精品学校,办优质教育。

实现办学“三个转变”:

一是从智育优先到“五育”并重的转变。

解决新校如何平稳过渡,以深化素质教育赢得社会信任的问题。

二是从制度管人到文化育人的转变。

解决学校如何从制度管人到人文关怀、文化引领的问题。

三是从规范办学到特色发展的转变。

解决如何真正实现“创精品学校,办优质教育”的特色化问题。

实现这三个转变,也就实现了从制度自信到文化自信,最终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初中品牌示范校。

“精品学校”涵盖以下四层意思:

1.精美:

校园小而精致,秀外慧中,文明高雅,安全和谐;是工作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尽力让师生享受到教育之美、成长之美。

2.精诚:

为办学之根本态度,以诚心对待事业,热爱教育,精诚治学,诚实做人,文明执教。

3.精细:

体现于具体工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密、细致的研究工作,细处管理,细作文章,细有原则,细见章法,精雕细刻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

4.精深:

体现研究的高度与深度,重视细节而不忽略挖掘,引领措施,步步深入,逐步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

“优质教育”涵盖以下两层意思:

1.是学校资源的配置富有效率和效益的,学校生活中充满了对所有学生的深切关注,没有人被忽视和被遗弃。

2.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学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

第四部分  办学分类目标及行动策略

根据以上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我校在未来的办学和教育过程中将坚持素质教育高标准发展、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建设的“三高”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完善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全面提高办学竞争力,顺利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我校从以下六个方面全面实施。

一、建设一支观念新、师德高、业务精、结构优化的创新发展型教师队务。

    

师资队伍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所好学校必须有一支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宽厚的知识底蕴、扎实的专业技能、正确的教育策略、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高尚的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建设一所学习型新型学校。

我们学校教师的校园形象要求是:

师德风范高尚、知识功底坚实、教育业务精湛、教学一专多能、身心素质良好。

学校将从三个着力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组织建设;师德师风素养的建设;教书育人能力的建设。

(一)教师队伍组织建设

1.拓宽引进优质教师的途径。

一方面适度吸纳本县的优秀骨干教师,另一方面争取聘任校外优秀教师兼课制度。

形成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灵活的用人机制。

2.聘请社会各界热心教育的专家、行家和模范人物,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提高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劳技教育、心理教育和德育的水平。

3.经过教育实践的评鉴,将具有教育教学发展潜能的教师列入“名师工程”、“骨干工程”培养目标,实行优胜劣汰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优化学校师资结构。

(二)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良好的师德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基础,师德教育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我们倡导教师须具备的四心为:

1.加强事业心,旨在将职业观提升为事业观,激发教师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创业精神。

2.加强师爱心,旨在创造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育民主气氛。

3.加强责任心,重在培养教师对工作的进取精神和钻研精神。

4.加强师表心,重在塑造教师自身良好的人格形象,以身教的魅力感染和激励学生。

(三)教育育人能力建设

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素养直接影响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成器成才的可能性。

因此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完善考评制度,努力引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行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成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

1.精心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扎实推进班主任培训、学科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教师全员培训等分类培训工作。

2.通过专题讲座,拓展知识视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

充分发挥校内外名师引领作用,通过名师讲座、与名师对话、名师公开课等形式,以名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育人技巧为教师指点迷津,启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3.引导教师制定自主发展规划,建设学习型备课组、教研组,强化教师职业意识,营造认真学习、积极进修、潜心钻研的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

4.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示范作用。

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召开课堂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切磋教法,提高教学能力。

二、形成符合新时期特色的主体德育格局

德育工作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融入时代化、人文化、心理化和法制化的教育要求;探索德育规律,坚持德育创新,不断拓展德育新途径,摒弃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要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氛围,注意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价值判断力和行为自律意识,将我校学生培养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健全的品格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身体强健的合格中学生。

我们的措施为: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队伍建设要突出重点、抓住要点,牢牢把握四项德育工作“常规部队”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

要点有:

管理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责任心加强;主导能力的提高。

将学生管理中的疑难问题转化为培训专题,结合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班主任校本培训,全面提升班主任的德育专业素养,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培养多名班级管理有特色、学生管理有高招、县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班主任。

2.生活管理队伍的建设。

抓两个方向:

育人素质的提高;管理本领的增强。

3.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落实三点:

克服好人主义敢于管理;提高工作能力主动管理;发扬责任精神创新管理。

4.家长队伍建设。

有三个抓手:

育人观念的转轨,解决“盲管”问题;克服施爱畸形化,解决“偏管”问题;增强教育的科学性,解决“乱管”问题。

(二)德育活动系列化。

充分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拓展德育途径,创新德育形式,精心设计各类德育活动。

学校常态德育策略为:

通过德育主题班会、校园文明督导队、学生自主管理、问题学生档案建立与教育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通过以“走好人生每一步”德育主题为载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立不同的专题(初一:

诵读经典、初二:

班班有歌声、初三:

树立理想),有重点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培养学生责任、诚信和创新意识。

(三)德育教育课程化。

融合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实践教育等多方面德育内容,构建德育课程框架,实现德育课程化。

结合学生实际开设一门德育校本课程。

学科教育渗透德育因素,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落实德育常规。

做好四项工作:

1.努力创建校园文明。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重点抓住“三基础”教育:

礼貌行为、道德行为、遵规守纪行为,落实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和环境美的目标教育。

在学生中发扬团队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经济上帮困、学习上帮难、思想上帮贫”的“爱心互帮”活动。

因势利导的抓促三项教育:

一是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提高对信息源的辨识力,增强正确接收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二是环境道德教育,强化学生保护生态的意识,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操;三是科技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端正科学态度,提高反迷信、反虚假的思想觉悟。

2.组织优秀班集体评比。

不断完善指导深入开展各类星级班集体建设活动,加强班级文明及寝室文明建设工作,以良好的班风建设为阵地促进校风的整体优化。

3.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以人文养德为导向,以班级文化为核心,以班会、升旗仪式、学生社团、团队活动、艺术沙龙、人文讲座、社会实践、社区活动、家长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努力营造体现自主发展、学习进步、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

认真搞好时政、法制、心理、环境、军训、国防、乡土教育,促进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发展。

加大力度支持学生文学社、合唱团、舞蹈队、书法兴趣小组、广播站的各项有益活动,支持和指导学生能充分展示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的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学生校刊和网页等。

4.切实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着力研究现代社会发展对中学生思想、心理等诸方面的影响,努力减少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长影响的研究,建立和完善问题学生的会诊与心理指导制度,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指导,重视心理教育、心理沟通、心理健康咨询与预防工作,淡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与医疗化倾向。

3.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组织如每年一次的体育节(趣味体育运动会)、艺术节(十佳歌手赛、元旦文艺汇演、学生才艺展演、书画展等)、读书节等活动,发挥“一台”、“二报”的作用(广播台;校园报、黑板报),增强“环境育人”的力量。

开展节日纪念活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问题学生教育个性化。

在问题学生档案建立的基础上,各个年级选择一部分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制定成长指导方案,并进行跟踪分析和教育。

(五)德育工作制度化。

完善德育工作制度,重点是健全班集体建设制度,强化“文明学生”的自我评鉴制度,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制度,完善学生干部的实践培训和轮岗工作制度,优化家庭教育交流制度,建立德育学分制度。

(六)学生教育自主化。

完善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通过学生会、团委会和大队委的工作,建立学生自我教育委员会、自我监理委员会和自我生活管理委员会的功能。

重在提高四种能力:

主动选择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他人的情感能力。

有力推进三项制度:

无人监考制度、自我服务劳动制度和文明示范制度。

三、构建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

学校将在未来五年内切实按照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过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坚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广泛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力,开创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一)课程改革,着力构建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工作得以实施的最重要依托,是学校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学校将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重组和建构,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借鉴先进地区和学校课程设置方法和内容,结合校情和学情,把为学生学习、实践所提供的一切活动和环境都纳入课程体系,构建由学科类、实践类、兴趣类三大类别组成的课程框架,提供多元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

有效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和发展性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和开拓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自主精神,实现探究教学全进程性、素质教育全方位性、个性培养全域性的转化。

1.课程结构体系:

(1)基础型课程。

按照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倡导教师努力实现两个“创作”,一是从教材到教学设计的创作,二是从教学设计到实际教学过程的创作。

(2)拓展型课程。

努力开发学科类、学科综合类和身心健康等三大系列的校本拓展课程,并组织一定量的专题讲座和竞赛辅导等作为补充。

突出语文阅读、古诗文欣赏、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拓展内容。

社团活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渠道。

(3)探究性课程。

探究型课程有小论文、小制作、创新设计、课题研究等形式。

另外,为了拓宽学生视野,组织部分学生赴县外考察。

(4)综合实践课程。

主要有三种形态:

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

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建设是从课程层面上的系列主题活动建设。

从三个“定”着手,即定方案、定内容、定教师,将主题活动课程化、传统化、系列化。

主题活动课程包括升旗仪式、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参观活动、竞赛活动、自主活动等内容。

社会实践。

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开辟校外教育活动基地,开发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社会实践课程包括军训、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全方位值日、家务劳动等内容。

校园文化。

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把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来建设。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表现为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软件表现为学校的制度和人文环境文化。

我校将以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创设高雅的校园文化。

2.措施:

(1)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负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课程的设置,落实和实施学校课程方案,并对新课程的实施做出科学地检测与评价。

(2)加强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课程的研究和开展。

增设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课程是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

(3)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制定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状况的管理制度。

(4)建设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

重视和加快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与水平。

(5)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

研究切实可行的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6)继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管理与学习平台。

使课程的设置、申报、选课、评价、交流、学习、远程访问等功能在校园网络上实现。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要形成培养学生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体系,必须有力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1.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新课程教学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启发式、研讨式、合作式和反思发展性教学充分融合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形成具有鲜明开放性的新课堂教学。

基础型课程教学要突出求知的自主性,注重能力的训练,个性特长的培养以及德育因素的发掘,要努力发展开发学生成功智力,提高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遵守探究性的开放原则,突出学生学习的中心性和参与性,强调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开放性和导学的科学性。

 2.强化特长教学

 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性的特点,新教学体系要坚持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与个性特长重点培养同步加强的改革方向,在个性特长教学中,要切实做到六个“见长”。

①学习中至少要有一门符合自己特点、爱好的见长学科;

②每学年自拟一个高立意的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③钻研一门自我选定的比较突出的技能;

④自选一项艺术种类进行重点训练学习;

⑤按照自己喜爱确定一项健身项目进行强化锻炼;

⑥培养和发展一种健康的兴趣爱好。

特长教学原则还应贯彻于课余活动中,学校要不断挖掘潜力、积极组织各项兴趣小组,努力提高活动质量;围绕“体育节”、“艺术节”,加强特长培养。

总之,学校的教学改革要有利于积极鼓励和挖掘学生的内驱力,主动发展,切实抓好五项工作:

①构筑特长生培养制度,完善特长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②支持和指导参与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③大力开展学生的各项创新研究和社团活动。

    

(三)教学管理改革

管理出效率,评价定方向,常规打造品牌,创新促发展。

1.建立新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以相应的管理机制做保障。

新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是:

(1)问题引导,环境创设具有吸引力;

(2)自学能力培养具有实效性;

(3)思维品质训练有强度;

(4)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内容;

(5)师生协同研讨活动充分而活跃;

(6)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归纳总结有深度。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优质化,加强教师方面的“四个发展”、“五项控制”以及学生方面的“三个强调”建设:

四个发展:

(1)发展教师有高度、深度和宽度的备课能力,促使学生学习高质量和高效益;

(2)发展教师授课中的启发能力,提高旨在培养学生探究思想的质疑和提问的水平。

(3)发展教师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指导能力,引导学生感悟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

(4)发展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五项控制:

一控教师上课的讲话时间,常态下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30分钟,确保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活动量;

二控教师单渠道信息单向传输,必须坚持启发式,讨论式,强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共振教学;

三控教师“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学足教”的因人而异,分层施教的教学方法;

四控教师将上课当作简单授知的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高度重视学生进行行为道德、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的训练;

五控教师布置作业的同一性和简单性,安排有弹性、适合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三个强调:

(1)强调学生独立表达见解、积极参与教学讨论研究活动;

(2)强调学生勇敢提问,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维品质;    

(3)强调学生大胆实践,在动手中提高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

2.完善创新教学研究制度。

建构新型教学体系,既要重视教改的理论研究,又要进行行动研究,其系列措施为: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现行教材的适切性。

以团队合作方式,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发,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研制度。

(2)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学科特色,打造优势学科,研究个性化教学,提高探究性教学的磨课和评课活动的质量。

(3)开展以推进教学改革为主题的科研活动。

(4)组织专家来校进行“现场会诊”式教学指导活动。

3.改革评价方式。

新教学的实施,要有评价方式的改革作保障,为了更好地全面衡量学习质量,对现有的学习效果评价形式要变化,建立百分制与等级学分制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即除了反映学科考试成绩,还十分重视学习素质的全面测评。

测评指标分为六大部分:

学习态度与动力、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心理、基础知识、能力水平。

等级设置为四大格:

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弱。

新的评价制度的建立,不仅将有利于学生摆脱非理性的分数观,而且能有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素质观。

四、扎实推进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和先导,加强和完善教科研不仅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也是增强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因此,坚持教育教学以科研为先导,用教育科研指导教育实践的思想,以制订和完善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为切入点,以建立并完善“学习---实践---科研---再实践”的研训一体工作模式为着力点,牢牢把握以教育的创新来推进创新教育,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实现教育的创新,以此指导思想促进教育学术研究的活跃,帮助教师在研究中把握教学规律,在教改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逐步形成全校性的科研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科研在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整体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1.科研队伍建设是基础。

学校将形成层次明晰、责任明确、任务明了的四级科研队伍网络。

学校领导:

校长及分管教学副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