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517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7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docx

《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docx

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总结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特殊方法

典型题目

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

飞驰的汽车,旋转的乒乓球,地球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

解析:

能,不能,能,不能,不能

2,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诗中描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考系的?

解析:

云不动以船作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以地面为参考系。

3,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值时刻?

前3秒钟,最后3秒,3秒末,第3秒初,第3秒内

解析:

时间,时间,时刻,时刻,时间

4,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

解析:

0,400米

典型题目

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和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

设每段位移为x,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12m/s

2,质点沿直线ox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求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析:

当t=0时,对应x0=5m,

当t=2s时,对应x2=21m,

当t=3s时,对应x3=59m,

则:

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m/s

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8m/s

3,A物体速度由36km/h增加到54km/h用了10s时间;B物体在5s内速度减小了3m/s;C物体的加速度等于15cm/s2;D物体每秒钟速度的改变量为2m/s.这四个物体哪个加速最大?

哪个加速最小?

解析:

物体D的加速度最大,C的加速度最小.

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0=4m/s,1S后速度大小为vt=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解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当v2与v1同向时,得=6m/s2

当v2与v1反向时,得=-14m/s2

典型题目

1,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m所需时间为(  )

A.3sB.4sC.5sD.6s

解析:

由x=v0t+at2代入数据得37.5=20t-×5t2,解此方程得t=3s或t=5s(舍去),故应选A.

2,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m/s,在第9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a=1m/s2,v9=9m/s,s9=40.5m

B.a=1m/s2,v9=9m/s,s9=45m

C.a=1m/s2,v9=9.5m/s,s9=45m

D.a=0.8m/s2,v9=7.7m/s,s9=36.9m

解析:

a===1m/s2,v9=v0+at=(0.5+1×9)m/s=9.5m/s,s9=v0t+at2=(0.5×9+×1×9)m=45m,故正确选项为C.

3,以速度为10m/s匀速运动的汽车在第2s末关闭发动机,以后为匀减速运动,第3s内平均速度是9m/s,则汽车加速度是_______m/s2,汽车在10s内的位移是_______m.

解析:

第3s初的速度v0=10m/s,第3.5s末的瞬时速度vt=9m/s

所以汽车的加速度:

a==m/s2=-2m/s2

“-”表示a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速度减到零所经时间:

t2==s=5s<8s

则关闭发动机后汽车8s内的位移为:

s2==m=25m

前2s汽车匀速运动:

s1=v0t1=10×2m=20m

汽车10s内总位移:

s=s1+s2=20m+25m=45m.

说明:

(1)求解刹车问题时,一定要判断清楚汽车实际运动时间.

(2)本题求s2时也可用公式s=at2计算.也就是说“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倒过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典型题目

1,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

B.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C.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D.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1s

解析:

BC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

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C.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拉动纸带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将打点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

解析:

BCD

3,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解析:

AC

4,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

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2与3两点间的距离x2=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m/s,在2与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m/s。

据此可判定小车做。

解析:

=0.03m/0.1s=0.3m/s=0.048/0.1=0.48m/s加速运动

典型题目

1,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存在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D.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解析:

D

2,一物体按如图三种不同的方法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若地面和物体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素相同,则()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为f甲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为f乙>f甲>f丙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解析:

D

3,一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用一由零逐渐增大的水平力去拉它,则摩擦力的大小将()

A.逐渐增大   B.保持不变

C.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增大 D.先逐渐增大,后保持不变

解析:

D

典型题目

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0o,物体重100N,拴住物体的绳子与斜面平行,物体保持静止。

求:

(1)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2)绳子拉力的大小;(3)如果剪断绳子,物体将做什么运动?

请用一句话来说明.

解析:

(1)物体对斜面的压力N=Gcos30o=86.6N.

(2)绳子拉力的大小T=Gsin30o=50N.

(3)物体将沿斜面向下作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2,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物块A、B,质量均为1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它们之间连接有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

整个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弹簧处于原长。

现有一水平向右的变力F作用于物块B上,F从0开始,缓慢增大到3N时,轻弹簧的最大伸长量为多少:

(g取10m/s2)

解析:

B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

所以拉力F在0~2N的过程中,木块B不能被拉动,弹簧不能被拉长.

当拉力F=3N时,迫使弹簧伸长的力为;

.

根据胡克定律知;

.

3,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汽车将()

A、立即停下来B、先慢下来,然后停止C、做匀速直线运动D、改变运动方向

解析:

C

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解析:

D

5,对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正确说法是()

A.物体在静止时难于推动,说明静止物体的惯性大

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易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得也越快,这说明物体在受力大时惯性变小D.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与物体的静止、速度及受力无关,它是物体自身属性

解析:

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与物体的静止、速度及受力无关,它是物体自身属性。

D

6,如图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

已知物块P沿斜面加速下滑。

现保持F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A.一定变小B.一定变大C.一定不变D.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解析:

如图所示,对小物块进行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conθ=ma,F减小,则a增大,所以B正确。

7,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解析:

B

8,关于两个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作用力与反作用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解析:

D

9,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受到沿平行于斜面向上的轻细线的拉力F=9.6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经2s绳子突然断了,求绳断后多长时间物体速度大小达到22m/s.(sin37°=0.6,g取10m/s2)

解析:

本题为典型的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的动力学问题,物体运动过程较为复杂,应分阶段进行过程分析,并找出各过程的相关量,从而将各过程有机地串接在一起.

第一阶段:

在最初2s内,物体在F=9.6N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据受力分析图3-2-4可知:

沿斜面方向:

F-mgsinθ-Ff=ma1

沿垂直斜面方向:

FN=mgcosθ且Ff=μFN

由①②③得:

a1==2m/s2

2s末绳断时瞬时速度v1=a1t1=4m/s.

第二阶段:

从撤去F到物体继续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达速度为零的过程,设加速度为a2,

则a2==-7.6m/s2

设从断绳到物体到达最高点所需时间为t2

据运动学公式

v2=v1+a2t2

所以t2==0.53s

第三阶段:

物体从最高点沿斜面下滑,在第三阶段物体加速度为a3,所需时间为t3.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a3=gsinθ-μgcosθ=4.4m/s2,速度达到v3=22m/s,所需时间t3==5s

综上所述:

从绳断到速度为22m/s所经历的总时间t=t2+t3=0.53s+5s=5.53s.

1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1.6m、质量为M=3kg的木板.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物体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1)施力F后,要想把木板从物体m的下方抽出来,求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2)如果所施力F=10N,为了把木板从m的下方抽出来,此力的作用时间不得少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