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5023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docx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docx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全稿)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第一章水稻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

一、晒种

晒种能增强种子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发芽率,使种子发芽整齐,幼苗健壮,还有杀菌防病作用。

特别是对成熟不良和贮藏中受潮的种子,晒种效果尤为明显。

晒种方法:

选高温晴天自上午9时至下午4时,晒2-3天。

晒种时要摊薄,勤翻,晒透,使种子受光、受热均匀,防止搓伤种皮。

二、盐水选种

盐水选种是简便易行的选种方法,能淘汰空秕粒、草籽和其它夹杂物,保证种子饱满,为齐苗全苗壮苗打好基础。

具体做法是:

先用锅将食盐煮化成浓盐水,然后在其它容器内与清水配成比重为1.10-1.13的盐水(如果没有比重计测定比重,可用新鲜鸡蛋一个,放入盐水中,鸡蛋漂浮水面能露出伍分硬币大小的蛋壳盐水比重即约

五、水稻苗期管理技术建议

根据4月下旬天气忽冷忽热情况,水稻苗期管理建议如下:

1、苗床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

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

夜间气温偏低,应采取大棚内开电灯或点烧稻壳等措施增温,小棚育苗的要在棚外面盖稻草或防寒被等措施增温,确保达到秧苗各叶龄所需的最低温度指标,使稻种在苗床上能正常生长发育。

2、苗床通风管理。

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掉地膜,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地膜,棚内外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

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通风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界限,要及时闭棚。

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尤其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高于25℃,要通风降温,防止出现早穗现象。

在3叶期以后逐渐大通风,棚内外温度接近一致,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不用覆膜,等待插秧。

3、苗床水分管理。

在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要做到三看:

一看早晚叶尖有无露珠;二看中午高温时新展开的叶片是否卷曲;三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

如果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一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会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

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旱长根,要想秧苗盘根好,必须控制苗床水分。

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天,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

如果秧苗在插前盘根不好,可在插秧前3-5天冲施绿植泉液体氮肥,可使水稻秧苗发根多、白根多、根系长,盘根好。

4、控制秧苗徒长,矮化促蘖。

培育壮苗关健是控制徒长,多效唑具有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的作用,能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增强酶的活性,利于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

实践证明,在出苗后15天喷施,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0.3克促矮化。

壮苗标准:

秧龄30-35天,叶龄3-3.5叶,苗高12-14厘米,单苗根数9-11条,茎粗2.5-3毫米,百株干重3-3.5克。

六、预防水稻苗期立枯病、青枯病

根据4月下旬忽冷忽热的天气状况,容易发生苗期病害。

1、水稻立枯病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2、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因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种类型。

青枯病是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三叶期以后,叶片发青,叶尖无水珠,打卷,心叶卷筒状,严重时稻苗整株死亡。

3、防治办法:

(1)、立枯病防治,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的抗病力。

立枯病在秧苗发病时,应用立枯克星喷施,可有效防治立枯病。

(2)、青枯病的防治:

降低播种量,提倡应用隔离层育苗,可提高地温;通风炼苗时应注意大棚开口下方用编织物等挡住,避免风大直接导致青枯。

发病比较重时,灌水上床,待叶片展开后,立即把水排出;严重发病时用瑞苗青水剂或恶霉灵和甲霜灵复配剂,每平方米喷施1毫升,即可治愈。

七、加强苗床秧田中后期管理

1、加大通风力度。

秧田管理的重点是保持秧田的旱育状态,促进秧苗根系发育。

近期由于防病、调酸等作业,秧田湿度较大,必须加大通风量,及早散去秧田多余水份,进入3叶期的秧田更要加大通风练苗力度,特别是阴天也要早晨打开棚头通风,散去棚内湿气,使秧田始终处在旱育状态,努力培育旱育壮苗。

2、严格水分管理。

秧田水分管理严格按照“三看”标准实施浇水,决不可随意加大秧田浇水次数和浇水数量,严格控制秧田水分,确保秧田实现旱育状态。

3、加强病害防治。

通过前期的努力,水稻秧田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有部分秧田发生立枯病危害,为此,要求各单位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要认真进行调查,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浇pH4.0的酸水和喷药防治,并且及时追肥或叶面追肥。

4、防御低温冷害。

水稻障碍温度指标是播种至出苗最低气温为-1℃,地表温度为-3℃;出苗至三叶期最低气温为3℃,地表温度为-1℃;三叶期以后最低气温为5℃,地表温度为1℃。

根据天气预报,如插秧期气温有1℃以下低温时,要将秧田盖好,或采取其他增温措施,严防秧苗受害。

当夜间温度10℃时,可以昼夜通风,促使秧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提高炼苗效果。

5、插秧前做到“三带”,实行健身栽培

在插秧前,应做好秧苗“三带”工作,一带土,能保证插秧质量,有利于秧苗快速返青成活;二带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或绿植泉液体氮肥150克,然后浇水洗苗,能促进根系发育;三带药,每100平方米苗床用4克艾美乐兑水喷苗床预防潜叶蝇,同时喷施75%三环唑健身栽培。

提倡早整地、早插秧,早插秧1天,可抢得活动积温20℃以上,有利于水稻在霜前成熟。

八、水稻苗床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水稻进入苗床管理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苗床管理,对培育壮秧,确保水稻丰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抓好旱育秧苗期田间管理,着重应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

1、调控膜温。

播种至立针前,苗床管理主要任务是促使出苗和全苗。

早春播种时外界气温低,在温度管理上,以密封薄膜保温为主。

播种后要经常检查,有无露种或露风,如有露种或露风,应及时覆土盖种和密封薄膜,出苗之前把膜内温度控制在30-32℃,出苗后到1.5叶期间,膜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以内。

揭膜后,如遇日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天气,苗床还应采取遮阴降温措施。

2、立针揭膜。

早春播种覆膜,目的是增温保墒,促进早出苗、出齐苗。

但是早揭膜,在气温低的地方,秧苗生长缓慢,甚至发生僵苗;晚揭膜,随着气温上升,膜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抗性差,第一叶节难分蘖。

在一般情况下,揭膜最佳时间在播后5-7天,第一片完全叶展开前(呈针状,约2厘米左右)。

在揭膜的当天,如果空气湿度大、气温偏低的阴雨天,应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时间宜在傍晚前。

3、浇透揭膜水。

在揭膜的同时,必须采取边揭膜、边浇水,而且浇透水。

因为揭膜后秧苗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上升,而根部吸水往往供应不上,容易发生青枯死苗。

所以及时浇透揭膜水,以补充揭膜后土壤水分的不足,使秧苗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4、补浇“断奶”水。

秧苗2-3叶期,秧苗的忍耐力最差,卷叶至死亡的时间最短,对水分亏缺最敏感。

这时期也是防治死苗,提高成苗率最关键时期。

如果揭膜水不足,蒸发过多,墒情较差,必须及时补浇“断奶”水。

5、适度化控。

未用壮秧剂处理土壤的秧床,特别是培育长龄大苗,分别在1叶1心和3叶1心期,喷洒250-300ppm多效唑溶液矮化秧苗。

6、3叶期后控水旱育。

3叶期后,苗体较大,根系逐渐发达,一般不能随意浇水,应以控水旱育为主,防止水多徒长。

如遇高温干旱,中午叶片萎蔫并“卷筒”,而且夜晚叶片不展开,必须及时在傍晚浇水。

但水量不宜大,次数不能多。

7、浇透“送嫁水”。

栽秧前一天傍晚,用1%绿植泉水溶液把送嫁水同送嫁肥一次施用。

这次用水很讲究,既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也要适时,不宜过早或过晚,达到拔秧不费劲,又尽可能的不破坏根系为目的。

移栽后尽快喷施绿植泉液体氮肥,促进根系愈合生长。

第二章水稻移栽、田间管理

一、水稻插秧技术要求

水稻插秧技术要点概括为适宜水深、田面硬度、插前三带、最佳插深、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早施蘖肥、及时防虫、适时抢早、插满插严、按序插秧。

1、适宜水深。

要求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

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2、田面硬度。

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

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插不牢,立秧姿势乱,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生长。

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造成漂苗、缺苗。

3、最佳插深。

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0.5厘米时易散苗,倒苗、漂苗较多,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就会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

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钵育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抛秧栽培钵面入土2/3(泥浆状态抛秧)为宜。

4、插前三带。

按照插秧的农时安排,有计划的在插秧前一天进行三带工作,边三带边插秧,切不可一次把插前三带工作做完,以避免肥料浓度过大造成烧苗现象发生,同时,还可以延长防治潜叶蝇的时间,提高对潜叶蝇的预防效果。

插前三带一是带磷:

磷酸二铵125~150克/平方米;二是带药:

70%艾美乐6~8克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三是带生物肥,如菌立方等,按照说明书使用。

5、适龄壮秧。

移栽期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秧苗返青、分蘖影响极大,一般要求旱育中苗(3.1~3.5叶)、旱育大苗(4.1~4.5叶)是根白而旺、扁蒲粗壮、叶挺而绿、秧龄适当、整齐均匀、干物重高、抗逆能力强的健壮秧苗,这样的秧苗插后返青快、分蘖早、生长旺盛。

而秧苗素质差的徒长秧苗,插秧后叶片搭拉在水面上,极易受到潜叶蝇的危害,叶片很快烂掉,即使叶片保持完好,撤水后叶片直立非常缓慢,缓苗慢、返青迟,如遇不良环境条件,则死叶、死苗率高。

6、合理密植。

插秧的密度(每平方米的基本苗数)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秧苗素质、气候条件、栽培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以计划穗数(平方米收获穗数600穗以上)的1/4~1/5为好。

一般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供肥能力强、秧苗素质好、气候条件好的地号可适当稀插,平方米基本苗数不宜过多,一般在125株/平方米比较合适;而土壤较瘠薄,供肥能力差、气候条件差的地号则可适当增加密度,平方米基本苗数控制在140株/平方米较为适宜。

7、科学灌溉。

插后立即上护苗水保返青,水深4-6厘米左右,苗高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促使秧苗早返青、早分蘖、早生快发。

在常温下地表水呈花达水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9-10天,护苗水深度2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6-7天,护苗水深度4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4-5天。

在一定条件下,护苗水深每增加2厘米株高增加1厘米,根数增加2条左右。

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加快水稻分蘖。

水稻分蘖最适气温30~32℃,最适水温32~34℃。

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水温低于16℃,或气温超过40℃,水温超过42℃,分蘖停止发生。

保持浅水层可以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营养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分蘖,无水或深水易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

要事先留好出水口,出水口高度5厘米,以防降水过多时水深淹没秧苗或长期深水淹灌,降低根系活力。

8、早施蘖肥。

插后3~5天秧苗返青后立即施蘖肥,施肥量是氮肥总量的30%,其中,蘖肥总量80%插后4-5天全田施入,另20%(尿素1公斤/亩左右)7-9天后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促使肥效反应在6~7叶期(有效分蘖盛蘖叶位),促进秧苗早分蘖、快分蘖、多分蘖,减少无效分蘖。

为了延长肥效期,可以用硫酸铵和尿素混配使用,3公斤硫酸铵代替1公斤尿素。

分蘖期稻苗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是氮2.5%、五氧化二磷0.25%、氧化钾0.5%,叶片含氮量3.5%时分蘖旺盛,含钾量1.5%时分蘖顺利。

可适当选择硅肥全部用在蘖肥上,5公斤/亩与第一次蘖肥一起施用。

9、及时防虫。

水稻潜叶蝇发生前在5月中旬~6月上旬,插秧后及时进行虫情调查,发现潜叶蝇危害时及时喷药防治。

调查的方法是选择插后8~10天的秧苗靠近水面并平铺(搭拉)在水面上的叶片,用手轻轻捋叶片,发现叶片中间有小颗粒即为潜叶蝇的幼虫,应立即喷药防治。

10、适时抢早。

水稻插秧起始温度是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15℃,高产插秧期5月15-25日,钵育摆栽18-23日;5月10-15日、5月26-30日为平产期;5月10日前、6月1日后为减产期。

随时间托后,产量明显降低,以5月15日移栽产量为100,5月20日移栽的产量为94,5月25日移栽的产量为90,5月30日移栽的产量为79.9。

11、插满插严。

插后同步补苗,插到头、插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耕地利用率100%,要求做到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插秧行要直,行穴距规整,每穴苗数均匀,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

12、按序插秧。

插秧时应从稻田的下头开始,逐步向上头推进,待下一个格田插完秧以后,上一格田中的水放入下一格田做为护苗水,这样,即节约用水,又提高了水温,还减少肥料流失浪费。

同时,距主干公路两侧的稻田头两排格田应在5月15日后插秧。

二、水稻移栽标准

(一)机械插秧标准是早、密、浅、正、直、满、匀、扶、补。

1、早:

适时抢早。

2、密:

合理密植,保证田间基本苗数。

3、浅:

插秧深度2厘米以内,插深小于1厘米,穗虽多而穗小,不抗倒伏,插深大于2厘米,穗少而不能高产。

4、正:

要求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

5、直:

插秧行要直,行、穴距要规整一致。

6、满:

插到头、插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耕地利用率100%;

7、匀:

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每穴苗数均匀。

8、扶:

插后及时上护苗水,促进秧苗早返青、早分蘖。

9、补:

插后同步补苗,确保水稻生育进程一致。

(二)摆栽标准是适、平、扶、匀。

1、适:

保证做到适时摆栽。

2、平:

钵面与泥面平齐。

3、扶:

摆后及时放水扶苗,防止晒干。

4:

匀:

行、穴距准确、均匀一致。

三、正确处理好五个同步关系

1、插秧与秧田后期管理相结合。

在抢农时插秧的同时不要忽视秧田后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水分管理,不要因缺水使秧苗萎蔫影响秧苗素质。

2、插秧与插前三带相结合。

在插秧之前要分期做好三带工作,不可一次全部育秧大棚都做完三带工作,要根据插秧进程在插秧的前一天再进行三带处理。

3、插秧与灌护苗水相结合。

插秧后及时上护苗水,切不可插后不上水,秧苗处在晒干状态,致使秧苗底叶干枯,延长缓苗期,影响秧苗正常分蘖。

4、插秧与施蘖肥相结合。

在插后3~4天就要及时施蘖肥,最晚不晚于秧苗返青就施蘖肥,严防蘖肥施用过晚过迟,决不可全田都插完再施蘖肥。

(种植大户2000亩以上)

5、插秧与补苗的同步关系。

在插秧的同时就要安排专人同步补苗,使得秧苗生育进程一致,便于实施本田管理,严防插完全田再统一进行补苗,这样将导致秧苗生育进程不同,本田管理措施实施不便,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主要是出现卡鞘)

四、水稻插秧后管理技术要点

1、扶起倒苗。

应及时将灌护苗水时,引起的倒苗扶起,使其直立生长。

2、灌护苗水。

在水稻插秧后至返青期灌护苗水,水层为苗高的三分之二,可以保护苗不被风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3、防止冻害。

注意听天气预报,当气温接近摄氏零度,将有霜冻发生时,必须为水稻苗灌深水,从而保护水稻苗不遭受冻害。

4、插秧后的灭草。

插秧后3-5天,当秧苗返青后灌3厘米的水层,进行灭草时,采用药剂灭草,即每亩水稻用60%丁草胺125克,拌12.5公斤过筛的细潮土撒施,施药时一定要堵住灌排水口,施药后5-7天不排不灌,缺水就补水。

若插秧早,施药早或草大的稻田,每亩用药量可增加到150克。

若插秧后没用除草剂的封闭稻田,且稗草长到1.5-2叶期时,每亩用96%禾大壮200克,采用毒土法撒施,水层管理与上述相同,施药时应保持5-6厘米水层,防止药害的发生,且也防止了那种串水灌溉降低药效的现象。

5、补苗。

如果插秧时疏忽,可能有漏插空穴的,这样的必须补苗补插。

第三章水稻施肥技术

一、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水稻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

1、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

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

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

2、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

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

3、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

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4、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

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地下井水灌溉)中作用更为明显。

二、水稻施肥技术

1、基肥:

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般亩施菌立方10-15公斤。

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颗粒锌1~2袋,同时每亩施用尿素5~10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

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壤中,使铵在少氧的环境中保持稳定,防止流失。

2、追肥:

(1)施好分蘖肥。

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

分蘖肥栽秧后7—10天施的追肥,施分蘖肥的目的,是促进长根,出叶,早发分蘖,形成足够的壮蘖。

第一次分蘖肥在栽秧后7—10天进行,每亩施入尿素10—15㎏或硫铵20—30㎏混合5kg左右的农用钾。

若第一次分蘖肥施后还觉得肥力不够或长势不均,可在第一次分蘖肥后7天酌情补施2.5kg的氮肥,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2)巧施穗肥。

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厘米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

此时可每亩追施尿素1.5kg左右,确保中期足够的养分转向生殖生长,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

群体过小的地块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时期施用。

(3)补施粒肥。

从抽穗到成熟期间,以提高结实率,确保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主。

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一般每亩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以混合速溶硼;在缺锌症状出现后,每亩喷施0.1%~0.3%的硫酸锌溶液;对抽穗前叶片有褪绿发黄的地块,可亩喷施绿植泉液体氮肥0.5公斤。

补施粒肥可以有效地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提高根系活力;加快灌浆,促进成熟和籽粒饱满,从而增加稻谷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应当注意,前期肥足、中期分蘖过多过旺、叶色浓绿、群体间受光态势差、有贪青晚熟趋势的田块,不应追施粒肥。

此外,盐碱地在施肥前应排水洗盐。

施肥前3~4天左右注意白天灌水、夜晚排水,防止临时性积盐影响肥效发挥。

三、重要时期的田间管理

水稻分蘖期的田间管理措施。

水稻返青分蘖期,是指水稻栽秧到幼穗分化前的这时期,这段时期的长短,随着气候、品种、栽培条件等而不同,一般要经过40—50天。

早返青有利于早发分蘖和形成壮蘖,延长营养生长期,同时也为早熟,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1、分蘖期秧苗正常的长势长相。

返青活棵后株型直立,以后随着新叶分蘖的发生株型略散,形成“水仙花”,叶片略变弯而披,茁壮有劲。

若栽后久不散棵,形似“一柱香”是僵苗低产的长相;若叶片乌黑,轻弱披垂,缺乏弹性,则是长势过旺,徒长的长相。

  

2、管理目标。

这个时期是决定穗数并为穗粒发育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主要管理目标是促进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形成足够壮蘖,防止僵苗。

  

3、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了促使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形成足够壮蘖,达到高产的长势长相,要以科学的水肥管理为中心。

  

(1)科学管水。

为满足水稻生理需水要求,要利用水来调节稻株的生长发育,返青分蘖期水分管理应做到“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控蘖”。

①“薄水分蘖”。

稻田在分蘖期宜浅水勤灌,保持薄水层。

水稻分蘖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以满足叶面蒸腾的需要,使代谢作用能正常进行,促进分蘖和叶的生长。

另外薄水能使秧苗基部和土壤接受阳光,提高土温和水温,增加土壤含氧量和有效养分,以利根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

薄水还有利于低位蘖芽萌发,降低分蘖节位,使叶鞘变短,分蘖能迅速伸出,提早抽穗,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

  

②“适时控蘖”。

一般每亩稻田的分蘖数控制在40—50万个。

主要做法是把握好“前促、中控、后保”的施肥原则,控制无效分蘖的生长。

撤水晒田是最好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更新土壤环境,增强根活力,控制无效分蘖。

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有利于形成壮秆,增强抗倒力,减少病虫害。

  

(2)中耕除草。

一般在栽秧后10—15天进行,秧苗返青后,结合施分蘖肥一次性施入除草剂,化学除草剂的施用不宜过早,过早草芽未萌发效果不佳。

在秧苗缓苗后,可进行施药除草。

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每公顷用丁草胺+农得时或草克星150-200克;防治三叶以上大龄稗草和三棱草;每公顷用50%快杀稗500克+苯达松2公斤,对水300公斤喷雾,这样可达到灭草效果。

(3)及时防治病虫害。

水稻返青分蘖期主要的病害有叶瘟,条纹叶枯病,虫害有螟虫,粘虫等,要根据测报,及早防治,避免蔓延。

  

(4)防治僵苗。

发生发僵有三种类型:

①冷害型,主要发生在一些低洼的冷浸田,有的由于栽秧过早,水温,土温低。

②中毒型。

③缺素型。

防治措施:

①深翻田,透晒垡。

②适时浅栽适龄壮秧。

③增施磷、钾肥和其他微量元素。

④对已发生僵苗的田块,可采取排水,降低稻田水位;增施磷、钾肥、锌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法。

⑤对缺素型僵苗,可每亩用二铵5㎏,硫酸锌2㎏,磷酸二氢钾2㎏,混合施入稻田。

水稻田怎样灌水,水稻高产重要法则。

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则是:

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水稻田怎样灌水。

1、寸水活棵,浅水缓苗。

水稻插秧时为了便于浅插,一般实行薄水插秧。

插秧后便适当加深水层,减少叶面蒸发,减轻植伤,以利返青成活。

但也不宜过深,以免淹死下部叶片,降低水温、影响发根。

一般1-1.5寸为宜,所谓“寸水活棵”。

在秧苗返青后,要立即把水层放浅到0.5-1.0寸,以利分蘖和发根。

因为分蘖的发生和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