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佳公考行测解题技巧大全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4955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佳公考行测解题技巧大全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京佳公考行测解题技巧大全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京佳公考行测解题技巧大全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京佳公考行测解题技巧大全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京佳公考行测解题技巧大全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佳公考行测解题技巧大全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docx

《京佳公考行测解题技巧大全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佳公考行测解题技巧大全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佳公考行测解题技巧大全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docx

京佳公考行测解题技巧大全更多资料可点击本人文辑

一、类比推理

具体到题型,类比推理到目前为止共出现过三种题型:

二项式、三项式和对称型类比推理。

在此,京佳的老师们将从历年真题出发,从题型和考查内容上对类比推理的做了具体分析,而提到的一些解题技巧,希望给广大考生以帮助。

  一、二项式型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也是类比推理最早出现的题型。

简言之,就是给出两个词语,然后选出一组答案。

  (2010·国考)

  76.身份证:

身份

  A.执业证:

资格B.结婚证:

配偶

  C.房产证:

房产D.毕业证:

学位

  【答案】C

  【京佳解析】解答类比推理题目时,首选需要最大限度的寻找词项间的逻辑关系。

本题中,“身份证”是对个人“身份”的认证,这种认证关系是唯一的证明关系;C项中“房产证”是对“房屋”所有权的认证,也是唯一的证明关系。

B项中中配偶可以证明丈夫,也可以证明妻子,不是唯一对应,可排除;D项中毕业证不仅可以证明学位,也可以证明学历,可排除。

故选C。

  【京佳建议】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考生需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并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错误,尽可能多地挖掘词项间的逻辑关系,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进而从中选取最佳答案。

抛开词项间的逻辑关系看,本题考查的内容实际涉及到常识问题,如果考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即使不分析词项间的逻辑关系,也能很快的得到正确答案,因此广大考生需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

把握类比推理的解答技巧。

有些词语之间的关系,单纯从逻辑的概念角度谈,不容易找出规律,但是根据生活中二者存在或发生的关系进行判断却可以推断出二者确实有着联系,因此,注意从生活中寻找给出词语的关系。

  二、三项式型

  这种题型,顾名思义,就是给出三个词,然后选出一组答案。

  (2010·国考)

  77.茶壶:

紫砂:

雕刻

  A.电线:

金属:

生产B.马路:

柏油:

铺设

  C.房门:

木材:

油漆D.夹克:

布料:

制作

  【答案】B

  【京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性和动宾短语。

紫砂是茶壶的具体材料,雕刻师针对茶壶的动作并构成动宾短语;柏油是马路的具体材料,铺设是针对马路的动作并构成动宾短语。

A、D项中中金属和布料是大范围概念,不够具体;C项中油漆是房门的修饰动作,不是针对动作,所以这三项均可排除。

  【京佳建议】这种类型题给出了三个词语的组合,其关系就更错综复杂,不仅需要考虑第一个词和第二个词的关系,还需要考虑第二个词和第三个词的关系,甚至有时还需要寻找第一个词和第三个词的关系来寻找“突破口”。

  三、对称型

  这种题型是将所要类比的四个词语都给出,但是中间挖空两个让考生来填。

常见的形式是“XX对于()相当于()对于XX”。

因为两组词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这就大大增加了解题难度。

  78.骨骼对于()相当于()对于房屋

  A.人体:

梁柱B.上肢:

窗户

  C.关节:

钢筋D.肌肉:

电梯

  【答案】A

  【京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骨骼是人体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梁柱是房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且前项对后项有支撑作用。

故选A。

  【京佳建议】对称型题目,往往有这样的特点:

单看题干,可能无法得出准确的逻辑关系,最多只能说存在某种可能的逻辑关系,既然关系还不明确,就不要贸然断言该题的逻辑关系,而应从最可能选项入手反推或用代入试验法,这也是一种常用方法。

具体到本题,可以用代入法,然后比较题面两组的逻辑关系,虽然费时,但比较奏效;当然,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从选项入手发推,即首先判断与纸张关系最近的词,分别是书本>笔>文章,再判断与毛衣关系最近的词“毛线”,代入后发现,已知词与未知词构成成品与原料的关系,符合要求。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叠词类特殊题型技巧点拨

叠词有多种形式:

AA式、AAB式、ABB式、ABAB式和AABB式等,公务员考试中最常见的是AABB式,如重重叠叠、郁郁葱葱等。

叠词具有丰富的形象色彩,但不同叠词体现的形象内容、形象强弱及侧重点不尽相同。

根据描摹对象的不同,叠词可分为以下几类:

  1.摹生类。

如乒乒乓乓、淅淅沥沥。

  2.摹色类。

如斑斑驳驳、朦朦胧胧。

  3.摹形类。

如整整齐齐、稀稀朗朗、袅袅婷婷。

  4.摹情类。

如踉踉跄跄、风风火火、林林总总、支支吾吾、沸沸扬扬。

  叠词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直观的描述性,京佳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解题时要分清叠词描摹对象的差别,再根据语境和叙述需要来选择正确答案。

  例题1:

  黄昏后,你穿过的树影,踏着铺石板小径,进入这家老店。

在后院的葡萄架下,寻一个好座位。

长条的木板桌椅都漆成淡绿色,带着此地农舍由来已久的风格。

挂在葡萄藤上的旧式风灯,将密密实实的巴掌似的葡萄叶照得,饶有画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斑斑驳驳  深深浅浅B。

重重叠叠深深浅浅

  C。

斑斑驳驳  零零碎碎D。

重重叠叠零零碎碎

  【答案】B。

  【技巧点拨】此题重在辨析叠词体现的表达效果。

  第一空的两个选项中,“斑斑驳驳”是摹色类叠词,强调的是不同颜色的掺杂,或颜色深浅不一;“重重叠叠”是摹形类叠词,它给人的直观感觉则是立体性的,体现的是一种错落有致的层次感。

题干说的是“穿过”,故用立体性的、富有层次感的“重重叠叠”更合适。

而且由常识也可知,“黄昏后”已经没有强烈的阳光,很难照出颜色种类不一或是深浅不一的效果了,故排除“斑斑驳驳”。

  再看第二空,“深深浅浅”体现的也是一种层次感,而“零零碎碎”表现的则是一种细碎。

为了保持文字整体风格的一致性(体现层次感),这里填“深深浅浅”更合适。

另外,句中已经说葡萄叶是“密密实实”的,而不是稀稀落落的,所以也很难照得“零零碎碎”。

故本题答案为B。

  例题2:

  女儿小时候乖巧可爱,老爱腻在她身边像小鸡啄米似地讲悄悄话。

  在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A。

叽叽咕咕B。

叽叽呱呱

  C。

吵吵闹闹D。

啰啰嗦嗦

  【答案】A。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摹情类叠词。

“像小鸡啄米似地讲悄悄话”表示的是一种说话的情态,故横线处应填入的是表现“女儿”说话情态的词,符合此要求的只有“叽叽咕咕”和“叽叽呱呱”,由此排除C、D。

“叽叽咕咕”形容小声说话;“叽叽呱呱”形容大声说话,说“悄悄话”肯定是小声的,因此本题答案为A。

三、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题中所给定义可以看做一个“属”,每个定义都是由主体、对象、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这四个属性中的几个组成。

  

(1)主体,就是行为或事件的发动者、当事方;

  

(2)对象,是指行为或事件的承受者、被指向者;

  (3)主观要素,即行为者或事件的当事人主观上具有什么样的动机、意图,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目的;

  (4)客观要素,指客观上实施了什么行为,采取了怎样的行为方式,达到了什么程度,造成了怎样的结果等。

  京佳教育专家提醒广大考生:

这四个属性可能全部出现在题干的定义当中,也有可能只出现其中的一、两个。

因此,考生要找出尽可能多的、准确的属性,将选项与题干定义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准确地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下面,就列举三个历年行测真题,给我们的考生以具体形象地讲解。

  例题1:

2010年国家行测真题

  生态入侵是指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使得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不断稳定地扩展,从而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入侵的是()。

  A。

某地发生大面积放射性核素泄漏,使某种植物发生变异,其繁殖力超强,逐渐取代了该地域内的其他植物

  B。

某实验室由于管理不当将试验用的致病性结核菌株散播了出去,造成结核病在周围居民中流行

  C。

产于南美洲的凤眼莲花朵艳丽,曾经作为观赏植物被我国引进,致使云南滇池因为凤眼莲的疯狂蔓延而鱼虾绝迹

  D。

美国科学家将从我国引进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现已彻底取代了美国传统大豆

  【解析】首先用条件归类法对生态入侵的定义进行分析:

  生态入侵(定义)是指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①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使得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②,分布区不断稳定地扩展,从而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③,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的过程。

  然后分析各个选项,将选项与题干定义属性进行对比,其中A项不符合①;B项不符合②;D项不符合③。

只有C项符合定义。

故答案选C。

  例题2:

2010年国家行测真题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遇到事实无法查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的情况,依照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判决。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现符合该原则的是()。

  A。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决定免于起诉

  B。

法院在认定被告人犯有数罪或一罪之间存在疑问时,发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C。

因缺少直接证据证实被告人有罪,法院对被告人做出无罪判决

  D。

无法确信某犯罪行为是否超过追诉时效时,应当追诉

  【解析】首先用条件归类法对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的定义进行分析: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定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遇到事实无法查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①的情况,依照有利于被告②的原则判决③。

  然后分析各个选项,将选项与题干定义属性进行对比,其中A项不符合①;B项不符合③;D项不符合②。

只有C项符合定义。

故答案选C。

  例题3:

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

  危机公关是指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者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危机公关的是()。

  A。

由于台风影响,某企业的户外广告牌被风吹倒,企业派员工前去修复

  B。

某企业由于重要生产设备被盗,严重影响生产,高层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C。

某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失去领先地位,利润大幅下滑,企业高层领导决定转向新的领域

  D。

某大型餐饮集团的一个连锁店由于卫生状况差被曝光后,该集团领导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并借此机会发布新的企业卫生管理标准

  【解析】首先用条件归类法对危机公关的定义进行分析:

  危机公关(定义)是指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者品牌带来危机①,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②,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

  然后分析各个选项,将选项与题干定义属性进行对比,其中A项不符合①,B、C两项不符合②。

故答案选D。

四、成语类选词填空三大答题技巧

方法一:

元素分析法

  成语是由一个个语素组成的,每一个语素都表达着固定的含义。

当命题者将某个成语用于一个特定的句子之中,这个成语就在此句中表达了某种特定的含义,成语中的语素与题干的某些元素必然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可通过分析相关元素的关系来找出正确选项。

  有些成语的意思很相近,通过常规方法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

运用“元素分析法”解答此类题目,可帮考生快速排除迷惑项,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

国家行测真题

  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

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适得其反B。

事与愿违C。

南辕北辙D。

雪上加霜

  【答案】B。

  【技巧点拨】

  1.找出关键句:

“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

  2.综合分析,提取语素。

如下图所示:

  改善弱者境遇→表达的是一种愿望→愿

  达不到……效果→表达与预期情况相反→违

  3.由上面的分析可快速得出正确答案为“事与愿违”。

正确答案为B。

  以下将运用“元素分析法”解题的步骤归结如下:

  1.找出关键句。

这里的关键句是指与需填入的成语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句子,一般而言,这些句子暗含了对成语的解释说明。

  2.进行元素分析。

首先要对关键句中的信息点分类,然后分析其含义,再将此含义缩减为对应的语素。

  3.语素对比。

用缩减的语素比对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方法二:

成语(连用)关系判定法

  成语连用,从语法上讲,它们都是复句或联合词组,其结构复杂,所以能够表达复杂的内容;从修辞上讲,两个成语连用后,形成抑扬顿挫、韵律和谐的声调,具有语音美,读起来生动活泼,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成语连用情况可作以下分类:

  1.有的成语连用是利用同义或近义来重复表意的,能互相阐发、互相补充、增强表现力,使表达的内容更加明白、透彻、完美、生动。

如:

抱残守缺,固步自封;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有的成语连用,语义相关、含义承接、层次递进、相得益彰。

如:

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3.有的成语,前后两部分成对使用,定型定义,源远流长。

其形式与成语连用相似。

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两个成语连用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类特殊题型,其设题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题干已有一个成语,在其前或后设空;另一种是连设两个成语填空。

用特殊方法——成语关系判定法来解成语连用类题目更快捷,答案准确率更高。

  例题1:

国家行测真题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深入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高瞻远瞩分析B。

高屋建瓴发掘

  C。

见微知著彰显D。

由表及里剖析

  【答案】B。

  【技巧点拨】本题中两个成语只有一个论述对象——新闻记者。

“胸怀全局”讲的是一种大局观念,是指横向上的全面,而“深入”说的是深度。

题干既包括广度,又有了深度,独缺高度,因此第一个空缺处填入的成语应包含高度方面的内容,故表纵向上把握的“高屋建瓴”最合句意,即B项为正确答案。

“高瞻远瞩”是迷惑项,但它比喻眼光远大,还是停留在广度方面,不如“高屋建瓴”恰当。

  例题2:

山东行测真题

  2008年,中国大地上堪称祸福更替,悲喜交集。

所谓“福”和“喜”,大抵是百年一遇,普照人心,如迎接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所谓“祸”与“悲”,则属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惊天动地千难万险B。

惊涛拍岸山河破碎

  C。

猝不及防石破天惊D。

防不胜防有惊有险

  【答案】C。

  【技巧点拨】空缺处的成语连用是为了论述共同的对象“‘祸’与‘悲’”,且与前面论述“‘福’和‘喜’”的两个成语连用构成逆对应关系。

“百年一遇”是从事情的发生角度阐释,“普照人心”是从事情发生后的效果角度阐释,两个角度结合全面地表达了论述主体的特点。

四个选项中最能依次对应这两个角度的只有C项的“猝不及防,石破天惊”。

  方法三:

避生就熟法

  公务员考试对成语的考查,一般是针对常见常用的成语,但也并不排除可能会出现个别较生僻的成语。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考生不必太过紧张,因为这类题目往往可以避生就熟,巧用排除法处理。

  一般来说,公务员考试中成语类选词填空设置的选项中不会四个都是生僻成语,一般有两个或者三个是常见常用的。

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常见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并结合语境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若能在常见选项中直接找出答案,则可忽略生僻成语;如果常见成语都不符合句意,则可将答案锁定在剩下的生僻成语中。

“避生就熟”法可以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例题:

浙江行测真题

  中国人的历史知识,多半儿是从“讲史”中得来,有本事、有耐心抱着二十四史读下来的,。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寥若晨星B。

历历可数

  C。

孤鸾寡鹤D。

光前绝后

  【答案】A。

  【技巧点拨】此题中有两个生僻成语“孤鸾寡鹤”和“光前绝后”。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分析剩下的两个常见选项。

“寥若晨星”是指稀疏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比喻为数极少。

“历历可数”是指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句意说的是“有本事、有耐心抱着二十四史读下来”的人非常少,故“寥若晨星”符合句意。

这样一来,可以不用考虑生僻成语“孤鸾寡鹤”和“光前绝后”,便能直接锁定答案为A。

五、常识判断超省时间的七种解题技巧

国考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要求考生需在参考用时10分钟做完25道题,也就是说平均24秒要做完1道题,属于非常需要答题速度的一类题型。

常识判断的独特特点在于文理综合,既需要简单计算,也需要快速阅读。

有些考生可能要问了,常识判断题也有答题技巧么?

答案是肯定的。

  在题量不变的情况下,出题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加大题目的难度。

其一是增加题目的文字数量,比如题干的信息量增多、选项叙述加长等等,如2009-7题;其二是增加选项的复杂度,如不同的选项涉及不同的学科知识(2010-116题),选项本身存在排列组合问题(2010-124题),或选项和题干之间存在排列组合(2009-6题、2010-117题)。

  那么,下面针对这些题目给大家提供一些方法:

  1、关键词法

  (2010-1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①以经济特区为重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

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这道题目的突出特点是题干特别长,但其关注的领域是“区域政策”,所以在阅读题干时就顺手划出每条叙述的关键词,由此①“经济特区”、②“西部大开发”、③“浦东”、④“协调、共同发展”是我们找到的关键词,再根据这些关键词进行下一步的做题。

本题正确选项为B。

  2、共性排除法

  观察选项时,如果存在共性或相同排序的选项,则可以忽略或排除。

还以2010年117题为例,ABCD四个选项中把④都排在了第4位,所以④的内容其实已经可以忽略了,只需要排前3个叙述即可。

再如:

  (2009-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A.20世纪50~60年代B。

大跃进时期

  C.20世纪60~70年代D。

文革时期

  观察四个选项,回忆基本的新中国历史知识,知道B。

大跃进时期指的是1958年前后,这个时期恰好被包含于A选项的时间范围内,A和B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根据考试经验可以知道A和B都不是正确选项,正确选项为C和D其中的一个。

这就是共性排除法。

本题正确选项为C。

  3、共性留存法

  与2所说的共性排除法恰好相反,有时共性是我们留存某些选项的标准,特别是那些具有明显排列组合性质的选项,这个方法可以缩小选项个数,提高正确率。

看下面这道题:

  (2010-124)一艘油轮自科威特港驶往大连,其最短航线为:

()

  A。

波斯湾→红海→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B。

波斯湾→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黄海

  C。

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

  D。

红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4个选项所涉及到的地理名词基本相同,只是排列顺序有差别,第一个名词是“波斯湾”与“红海”各出现2次,第二个名词中“阿拉伯海”出现2次,出题者在设计选项时不会完全没有规律,越是相近的选项越具有迷惑性,所以此时可以大胆地将不含有“阿拉伯海”的A、D两项排除,只用看B、C两项即可;同理,第3个名词中“马六甲海峡”出现了3次,而B选项含有该词,所以基本可以认定B为正确选项了。

这就是共性留存法,将具有相近内容的选项留下,缩小可选范围,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选项排列的题目。

(考生可以对照看下2010-117,注意在运用过程中要按照排列的先后顺序来,越往后的词条变化越多)

  4、相熟优先法

  对于那些选项和题干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或者都存在排列组合情况的题目,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采取相熟优先法,在题干或选项中选择一方侧重考察,找自己最熟悉的词条辅之排除法加快做题速度。

如:

  (2009-18)下列能够依次展示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是:

  A。

感恩节、巨石阵、卢浮宫、浮世绘

  B。

硅谷、哈佛大学、白金汉宫、东照宫

  C。

爵士乐、金色大厅、圣女贞德、新干线

  D。

劳斯莱斯、芭比娃娃、巴尔扎克、桂离宫

  这道题的题干有4个词条,选项则非常多,建议考生选择题干中的某个自己熟悉的词条,比如“美国”,将自己所认为的美国符号画出来,一旦美国出现在非第1列的位置的选项即可排除。

本题正确选项为A。

(考生可以用类似方法做2009-6)

  5、政治理论忽略法

  这个方法虽然逻辑上说的通,但略微有些冒险,目前没有被更多的题目加以印证,但还是跟各位考生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般而言,如果选项中有对政治理论的叙述,那基本上可以认定为这个选项是正确的了。

因为如果将错误叙述放在选项中,其对考生造成的恶劣影响将是巨大的,毕竟考试也是一种宣传的方式,任何一个出题者恐怕不想在这里“犯下政治错误”。

如下面这道题:

  (2009-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B。

今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C。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D。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道题的文字阅读量特别大,碰巧是A项叙述错误,可如果不是读了A项就能做题的话,那么全部读完非常浪费时间,而C、D两项都是政治理论,运用“政治理论忽略法”直接排除,只看A、B两项能够节省很多时间。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大胆也比较冒险的方法,但在时间就是生命的考场上,如果考生认同我前述的逻辑,那么偶尔冒险一次也未尝不可。

本题正确选项为A。

  6、特殊符号法

  在全部中文汉字的选项中,如果出现百分号%、数字、字母时,提请考生优先看这些选项,因为出题的考察点往往就在这些表示程度、变化、排序等的特殊符号上。

如:

  (2009-1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描述,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C。

正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

  D。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本题的特殊符号为A“GDP”、B“10%”、C“一”,因此这3个选项优先考察,建议优先看百分号和排序,即B、C两项,很容易判断出B选项为正确选项,由此其他3个选项都可以忽略。

(2010-116、2009-7也适用于此种方法)

  7、时间线索法

  (2009-5)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A。

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B。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

秦朝的按亩纳税D。

西汉的编户齐民

  这道题在当年迷惑了很多考生,特别是历史知识不够丰富的考生,也许4个选项中只有商鞅变法还了解一些,其他3项完全是盲点。

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题干中给了2个数字,2006和2600,而四个选项分别是4个不同的历史朝代,由此题干和选项就凭借时间线索联系起来。

考生进行一个简单计算,2006-2600=-594,即农业税的征收始于公元前5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