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27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

2019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

  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游园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

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

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

  【知识点】:

新课标第一网

  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练习六

  【知识点】:

  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

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第六课时交通与数

  【知识点】:

  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附送: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考试做试卷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

(如:

“?

”)

3.做应用题时一定要靠着一边书写,以防止写错时无从下笔;

4.写错的地方轻轻划一斜线,在旁边写上正确答案;

5.画图、连线时必须用铅笔;

6.完成后,盖着答案再做一遍;

7.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一题一题认真再想一遍。

2019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及100道习题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

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

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

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3单元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

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

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第4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

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商=被除数÷除数-余数

第5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

(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

(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

(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

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

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8单元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

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

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

③不可能: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一、口算。

3×10=80×40=18×5=40×60=

30÷10=13×4=25×20=160×4=

300÷5=720÷9=16×6=720÷0=

180÷20=0÷90=10×40=12×50=

85÷5=57÷3=0+8=32×30=

70÷5=25×4=15×6=630÷9=

450÷5=12×40=240÷6=16×60=

84÷42=600-50=500×3=0×930=

27×30=84÷12=420÷3=910÷3=

91-59=11×70=1000÷5=75÷15=

320-180=30×40=40+580=560÷4=

95÷1=480+90=510÷7=200÷4=

72÷4=8000÷2=102+20=4000÷50=

125-25×2=50×0×8=75+25÷5=32÷47×12=

45+55÷5=70×(40-32)=90÷5×3=10÷10×30=

二、笔算。

(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25×38=36×19=774÷8=

 

508÷2=370÷5=19×47=900÷5=

 

23×34=392÷4=360×5=32×68=

 

203÷9=63×36=26×38=770÷5=

 

696÷2=882÷4=809÷8=56×79=

 

64×28=820÷3=630÷6=458÷4=

4+0.6=7.3-2.9=   10-0.7=8.2-5=      

6.5+4.7=1.2-0.3=4.6+2.4=3.8+6.6=

 

三、估算。

238÷6≈876÷3≈417÷6≈753÷5≈

89×30≈32×48≈43×22≈52×68≈

890÷9≈459÷50≈417÷60≈351÷5≈

65×11≈76×11≈27×19≈45×19≈

53×21≈84×21≈38×21≈35×21≈

四、计算与换算。

3日=()小时48个月=()年35天=()星期4时20分=()分五月份=()天5年=()月

3平方米=()平方分米3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厘米=()分米138秒=()分()秒

300公顷=()平方千米80000平方米=()公顷

1元2分=()元6厘米=()米13平方千米=()公顷

1990是()年,2月有()天。

9分米=()米

6.02米=()米()分米()厘米

1.6元=1()6()

五、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