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概论复习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584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教材.docx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学概论复习教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教材.docx

图书馆学概论复习教材

1.微观对象:

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

宏观对象:

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2.人们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发生了如下变化:

第一,由对个体图书馆的研究,发展到对群体图书馆的研究,即对图书馆事业的研究;

第二,由只研究图书馆本身,发展到研究图书馆的有关知识、信息及组织等问题;

第三,有孤立地去研究图书馆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到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从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经济的、科学的观点去研究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与文化、图书馆与人类信息交流的关系;

第四,由静止地看待图书馆,发展为将图书馆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有机体”;

第五,由单纯地研究图书馆学的对象问题,发展到寻找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

第六,从近期图书馆学发展来看,信息技术对于图书馆发展与进步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大,由于数字时代图书馆实践的影响,技术因素广泛渗透并带动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变革,图书馆学从术语到学术规范都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学研究也更加务实,同时也更加求新、求变。

3.“图书馆学”一词,最早在1807年由德国的施莱廷格。

4.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技术或者是图书馆管理。

a.整理说:

德国的施莱廷格在1808年《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

b.技术说:

德国的艾伯特在1820年《图书馆员的教育》;

丹麦的莫尔贝希在1829年《论公共图书馆》;

美国的杜威在《杜威十进分类法》;

c.管理说:

英国的帕尼兹和爱德华兹在《图书馆纪要》、《图书馆管理》;

第二阶段,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

d.社会说:

美国的巴特勒是第一个将科学方法系统引入图书馆学研究的人。

中国的杜定友在1925年《图书馆通论》

e.要素说:

中国的杜定友在1932年提出的“书、人、法”三要素;

中国的刘国钧在1934年《图书馆学要旨》提图书、人员、设备、方法。

中国的刘国钧在1957年《什么是图书馆学》又提出“读者、图书、领导与干部、工作方法、建筑与设备”五要素说

f.知识社会学:

德国的卡尔斯泰特1954年《图书馆社会学》;

印度的阮冈纳赞1931年《图书馆学得五定律》:

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都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交流。

g.交流说:

美国的谢拉“社会认识论”的实质就是交流;

前苏联的丘巴梁

中国的黄宗忠在1962年《试谈图书馆的藏与用》——矛盾说

中国的刘国钧在1981年《图书馆学基础》——规律说

中国的宓浩《图书馆学原理》——知识交流说

中国的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理论图书馆学教程》——文献信息交流说

中国的周文骏在1983年《概论图书馆》——文献交流说

中国的吴慰慈在1985年《图书馆概论》——中介说

h.新技术说:

美国的兰开斯特《电子时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走向无纸信息系统》。

第四阶段,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因而也成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i.信息资源说:

美国的切尼克《图书馆导论》;

j.知识管理说:

有学者提出了“知识集合”的系列观点,图书馆的本质是知识集合;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应转变为知识集合;图书馆学的宗旨就是为人们主动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与方法等。

K.事业说:

中国的吴慰慈等《图书馆学概论》提出: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

5.图书馆哲学是普通图书馆学的核心。

6.客观知识是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知识组织是图书馆学的逻辑中介,人是图书馆学的逻辑终点。

7.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国的图书馆事业,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图书馆、图书馆体制、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8.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类型主要有三种:

a.地域研究。

这种研究吧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有关的决定性背景因素联系起来,给予描述性的综述和批评性的分析。

b.跨国研究。

这种研究是对两个国家或者更多国家中的与图书馆相关的某一技术性问题,从多国度或多文化角度所作的研究。

c.实例研究。

这种研究深入地分析一种图书馆类型,或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一种关键因素。

9.应用图书馆学有两种含义:

狭义英国图书馆学是指以图书馆具体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图书馆工作的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广义应用图书馆学是指将图书馆学的原理同有关学科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有关学科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问题的新学科。

10.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

a.加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课题:

图书馆哲学,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学体系结构,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研究,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图书馆性质与职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进展,图书馆学思想史。

b.大力开展图书馆应该用理论与应用方法的研究;主要课题: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协调,编目工作与书目信息服务,信息整序工作(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与使用特点,文献信息开发与利用,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图书馆建筑与设备,计算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等。

c.重视开展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主要课题:

电子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图书馆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及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网上信息资源的虚拟链接和利用,编目工作自动化,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多媒体、流媒体等)信息存储和检索,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等新形态图书馆的研究,web2.0技术引入图书馆引起的图书馆及出版工作的变革,移动信息处理技术进展形成的随身图书馆技术研究。

d.开展图书馆技术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主要课题:

图书馆信息加工过程的标准化,文献数字化工作标准化,检索语言的标准化,机读目录格式的标准化及元数据标准体系的构建;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化,文献著录的标准化,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存储格式的标准化,网络通信协议的标准化。

e.开展图书馆学教育的研究;主要课题:

新技术革命对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图书馆学教育体系研究;图书馆人才素质要求与课程设置,图书馆学人才教育与培养模式研究,图书馆学教育手段的研究,文献检索课教学,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

f.开展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的研究;

11.图书馆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包括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

直接关联的学科的类型:

a.同族关系,b.交叉关系,c.应用关系

与图书馆学有同族关系的学科:

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档案学。

与图书馆学有交叉关系的学科:

教育学、社会学。

与图书馆学有应用关系的学科:

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等。

间接关联学科:

哲学,数学,信息论(申农),控制论(维纳),系统论(贝塔朗菲)等系统科学。

12.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a.调整研究对象,立足更广阔的实践基础;图书馆学研究要突破传统图书馆机构的局限,立足于更广阔的实践基础。

要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有效组织、控制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图书馆概念的“泛化”。

一方面,一些新生的经济部门和社会部门正在涉足图书馆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图书馆的业务空间和服务领域也扩大了。

图书馆的概念有可能包括传统图书馆之外的一些组织机构和图书馆内部新的工作机制。

图书馆概念的泛化就是图书馆领域的渗透和被渗透。

b.融合理论与技术,创造学科发展新优势;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交叉发展的学科优势,并进而使之转化成为资源优势,在虚拟知识空间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c.重视对知识的组织与控制,强化管理学科色彩;图书馆学研究应强化管理学思想,积极参与知识管理研究,不仅要重视解决图书馆机构内部的知识管理问题,也要研究社会上各类组织机构中的知识管理问题。

要使图书馆学与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相适应,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崭新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

 

d.积累与创新相结合,探索新的学科生长点;

(1)文献建构研究:

主要指对文献形式结构与文献功能的关系的研究。

(2)元数据研究:

把书目理论和元数据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推动书目控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使书目控制对象扩展到了虚拟知识空间。

(3)搜索引擎研究:

运用检索语言,主动参与搜索引擎研究,推动搜索引擎的建设和完善。

(4)数字图书馆研究:

面向应用,不仅考虑用户需求,而且要研究著作权许可、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等问题。

(5)知识管理研究:

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将推动图书馆学研究超越传统图书馆机构的局限,面向更广阔的实践基础。

13.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

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它是一种机构,更是一种社会机制。

14.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主要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等基本要素。

a.文献信息资源:

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

(1)信息、知识:

信息是再现的差异,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以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知识。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而再现的观念化、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2)文献:

记录在物质载体上的信息。

(3)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

图书馆所收藏和链接的各类型文献信息的总和。

b.用户(读者):

他们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和集体。

c.工作人员:

图书馆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是使文献信息与用户发生联系的中介和枢纽,是使文献、信息的价值由潜在变为现实的关键。

d.技术方法:

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主要手段。

e.建筑与设备:

是图书馆的物质条件。

其中决定性的要素是图书馆工作人员。

15.人类信息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

区别在于是否借助工具。

直接交流是指人们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信息交流;其优点在于生动、直观、感受性强。

主要媒介是语言,此外还包括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

而且直接交流无需任何工具就可以进行,所以比较方便、迅速、反馈及时。

局限性:

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存贮受到限制;直接交流还要收到语言本身的局限。

间接交流是指人们通过辅助工具而间接接触所产生信息交流;优缺点与直接相反

16.图书馆的属性分为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图书馆的一般属性分为:

社会性,依辅性,学术性。

a.社会性:

是指图书馆作为人创造的社会机构,在其发展过程中能体现出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

(1)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形成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共同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都给图书馆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2)图书馆的文献具有社会性;图书馆的文献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记录社会与自然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3)图书馆的读者具有社会性;图书馆是广大社会成员共同使用馆藏文献的场所。

公共图书馆主要是面向社会,为社会各个阶层、各行业的公众服务。

(4)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具有社会性;图书馆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才能兴旺发达;图书馆的工作就是提供社会化的资源共享服务。

b.依辅性:

包括依附性和辅助性。

依附性是指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经济上必须有所依附。

所谓的图书馆的服务性,正是由于这种经济上的依附性所决定的。

辅助性是指图书馆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处于辅助地位。

依附性是图书馆存在的经济基础,而辅助性是图书馆存在的功利目的。

c.学术性:

(1)图书馆是整个科学研究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2)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性活动;

(3)现代图书馆广泛采用各种现代化设备,需要从学术角度进行不断的探讨;

(4)图书馆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属于科技人员;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是指图书馆本身所固有的并且对图书馆的各个方面都起制约作用的一种属性。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中介性。

a.图书馆是中介性机构:

图书馆是帮助人们利用文献进行间接交流的中介物。

文献通过图书馆与读者见面,读者通过图书馆与文献建立联系。

实线表示间接交流(正式渠道),虚线表示直接交流(非正式渠道)

b.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图书馆的中介作用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体现出来的。

c.图书馆的中介性和其他属性的关系;图书馆的社会性、依辅性、学术性都是由中介性派生出来的。

(1)中介性是图书馆的社会性的基础;

(2)中介性是图书馆依辅性的根据;

(3)中介性是图书馆学术性的先决条件。

17.图书馆的职能从根本上讲是由图书馆的中介性决定的。

主要职能有

a.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由对馆藏文献的分类、编目、保管贮藏等实现。

b.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

(1)传递文献的内容信息;

(2)传递关于馆藏文献的信息;主要工具是图书馆目录

(3)传递网络信息;

传递文献信息的形式有主动传递和被动传递。

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主要通过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服务来实现。

c.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

(1)开发馆藏文献资源

(2)开发网上信息资源

(3)启发用户智力,培养用户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d.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1)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

(2)是图书馆其他职能的基础

(3)现代图书馆保存职能更多地体现在对文献的利用上,保存的目的在于使用。

e.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

18.目前我国图书馆的类型主要有:

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技术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事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

19.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和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

20.各国国家图书馆的类型:

公共性的中央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科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

21.国家图书馆的作用:

提供必要的中心图书馆服务;领导国家信息系统中的图书馆成员;积极参加国家信息系统和制定全面发展规划。

22.在中国,公共图书馆主要指由国家和群众举办,为大众服务,按行政区划设置并受政府各级文化部门领导的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地区、市、州、盟等行政区图书馆,县(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等。

 

23.省(自治区、市)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骨干。

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a.它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基地;

b.它应当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为各行各业生产建设提供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

c.它应当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社会教育中心。

d.它是地区性图书馆间合作与协调的组织者;

e.它是图书馆业务辅导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推动者。

其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a.宣传马列,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

b.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书刊资料;

c.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d.搜集整理和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

e.开展图书馆学研究,对下级馆进行业务辅导;

f.推动本地区个系统图书馆的协作和协调。

24.县(区)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地级馆是省级馆联系县(区)馆的纽带。

基层公共图书馆还包括社区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和农村乡镇图书馆(室),是公共图书馆的补充。

25.我国科学专业馆都不是公共性质,为科研起着“耳目”、“尖兵”、“参谋”的作用。

26.高等学校图书馆担负的具体任务:

a.根据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采集文献资料,进行分类编目和管理;

b.配合学校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宣传;

c.根据教学、科学研究和课外阅读需要,开展流通阅览和读者辅导;

d.开展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

e.开展文献检索教育和辅导;

f.统筹全校文献资料信息工作;

g.开展馆际协作;

h.培养图书馆专业干部;

i.学科理论、方法和现代化手段研究。

27.图书馆事业产生的前提:

只有当社会上各种图书馆的数量、质量、规模、发展速度和组织形式发展成为联系紧密的图书馆整体时,才能构成社会的图书馆事业。

28.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四点原则:

a.图书馆事业建设应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b.国家办馆与社会办馆相结合;国家办馆是国家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图书馆事业中期核心和骨干作用。

国家办馆和社会办馆相结合特别是县以上的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民办图书馆的业务辅导。

国家应该制订激励政策,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投资于社会公益事业和文化事业。

c.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密切联系;

d.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加强图书馆学研究;

29.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六个发展阶段:

a.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稳步前进阶段(1949-1957年)

1956年7月文化部召开“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同年12月,高等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

b.受“大跃进”影响图书馆事业盲目冒进,发展大起大落的阶段(1958-1962年)

1962年后,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进行整顿。

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图书馆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1966-1976年)

d.图书馆事业获得迅速而全面发展的时期(1976-1984年)

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通过《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

1981年教育部修订《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成立全国高校图工委

1982年文化部颁发《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

e.各类型图书馆全面改革,探索办馆模式的时期(1985-1991年)

1987年中宣部等联合下发《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

f.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时期(1992年-)

30.我国图书馆事业结构是以行政关系为基础,在纵向联系上的特点是隶属等级制。

31.馆际合作是资源共享的前提之一,是从统一编目、出版联合目录,馆际互借开始。

32.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为许多图书馆所共享。

图书馆所拥有的藏书、人员、设备、工作成果等都是可共享的资源。

33.资源共享概念的出现,有着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一是科学专业图书馆的发展;

其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34.资源共享业务包括6个方面内容:

a.文献集中编目

b.馆际互借

c.合作发展馆藏与文献资源布局

我国1987年成立了“部际图书情报协调委员会”;

文献资源布局是指在一个地区、系统、国家甚至国际上,通过合理安排文献资源的分布,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d.建立藏书贮存系统(贮存图书馆)

e.图书馆自动化与文献信息网络建设中的合作与共享

f.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工作中的合作与共享

35.图书馆网是传统图书馆间合作、联合的扩大和发展,是众多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而组成的图书馆群体。

可分为两个类型:

一类是图书馆事业网,一类是文献信息的电子计算机检索网。

36.图书馆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制订或认可的有关图书馆事业和活动的专门法规。

它是建立与管理图书馆、制定图书馆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总依据。

图书馆法具有强制性、规范性、概括性、稳定性等特点。

37.英国在1850年颁布了《公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公共图书馆法。

38.我国在1910年颁布了《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是以政府名义颁布的第一部图书馆法。

39.图书馆工作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信息输入工作,一类是信息输出工作。

40.电子出版物的定义为:

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以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41.电子出版物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a.按载体形态;

b.按文献类型;

c.按信息的记录方式;

d.按信息的存储格式。

42.文献的整理包括分类、主题标引、著录和目录组织等环节。

43.我国使用的比较广泛的分类法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科图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人大法)。

国外比较著名的有《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等。

44.用户服务工作也称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文献的使用和服务工作。

主要包括:

用户发展;用户研究;流通推广;宣传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网络信息导航与服务;用户教育与培训。

45.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拓展主要有:

馆外主动服务;预期式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服务;图书馆环境下的联机服务;互动式多媒体用户教育;学习服务;新型网络信息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

46.图书馆管理学是研究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各种具体管理和图书馆管理趋势的科学。

其内容主要包括:

a.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论。

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管理的对象、范围、目的、任务、手段等;

b.图书馆管理过程。

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

c.图书馆管理方法。

包括行政、经济、法律、数学、运筹学等方法;

d.图书馆各种具体管理。

包括行政、人员、经费、文献、设备、建筑和环境等的管理。

47.图书馆管理研究主要热点主题包括:

a.图书馆管理理论

b.图书馆管理体制

c.图书馆业务管理

d.图书馆行政管理

e.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f.图书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g.图书馆经营管理

h.各类型图书馆管理

i.互联网环境下的管理问题

48.业务部门机构设置首先应考虑便于管理,各部门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体现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责;其次要便于协作;接着机构的上下之间分级管理;最后把性质相近的工序组织在一起;一般地说,图书馆业务部门的设置以工序为主要依据,以用户工作为中心。

49.根据实际设置部门结构,通常设立下列部门:

a.采编部门:

负责文献资料的采集、整理、交换、通报;

b.外借阅览部门:

负责用户登记、文献利用、阅读指导、文献复制;

c.参考咨询部门:

负责编制二次文献、解答用户咨询;

d.文献典藏部门:

主责书库管理、文献保护;

e.业务研究辅导部门:

负责业务辅导、组织业务研究和交流、建设图书馆学文献资料、负责地区中心委员会和学会工作;

f.特藏部门:

负责珍本善本文献和特藏资料的管理流通。

g.自动化部门:

负责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管理与维护。

50.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内容主要有:

a.文献采集工作制度:

包括采集的标准和办法,采集工作细则。

b.编目工作制度:

包括编目工作细则、分类规则、著录条例、目录组织规则等。

c.借阅工作制度:

包括用户借阅规则、阅览工作组织。

d.书库管理规则:

包括保存本书库、基藏书库、辅助书库及特藏书库划分和管理。

e.自动化工作规则:

包括机房管理、数据保存、访问权限、数据安全、设备更新。

51.图书馆岗位责任制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应负的责任。

核心内容有:

a.确定岗位,明确岗位的工作范围;

b.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具体任务;

c.规定每项工作质和量的指标;

d.规定工作人员处理工作问题的权限;

e.关于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

f.每项责任的赏罚规定。

52.馆长负责制是行之有效的图书馆管理体制。

实行馆长负责制,就是要明确馆长在行政领导和业务管理方面的职权和责任。

职责主要有:

a.主持制定全馆的规划、计划,进行工作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