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涉税会计实务操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483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6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涉税会计实务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企业涉税会计实务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企业涉税会计实务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企业涉税会计实务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企业涉税会计实务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涉税会计实务操作.docx

《企业涉税会计实务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涉税会计实务操作.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涉税会计实务操作.docx

企业涉税会计实务操作

第一节 企业涉税会计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应交税费”科目——负债类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注意:

  

(1)企业按规定应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通过本科目核算。

  印花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2)应当按照“应交税费”的税种进行明细核算,增值税三个二级科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增值税检查调整。

  (3)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税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缴或尚未抵扣的税金。

  

(一)“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最重要)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设9个专栏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专 栏

核算内容

举 例

借方

1.进项税额

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注意:

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将原购进的不含税价为3000元、增值税额为510元的原材料退回销售方。

借:

银行存款            35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

  贷:

原材料             3000

2.已交税金

核算企业当月缴纳本月增值税额

某企业每15天预缴一次增值税,每次预缴20000元。

预缴时的会计处理: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20000

  贷:

银行存款             20000

注意:

企业当月上交上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3.减免税款

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增值税款。

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按规定计算的应免抵税额

在“出口退税政策与账务处理”专题处讲

5.转出未交增值税

核算企业月终转出应缴未缴的增值税

某企业增值税账户贷方的销项税额为30000元,借方的进项税额为17000元,月末账务处理为: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3000

  贷: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3000

贷方

6.销项税额

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注意:

退回销售货物应冲减的销项税额,只能在贷方用红字登记

原销售的不含税价值为10000元,销项税额为1700元的货物被退回,假设已经按税法规定开具了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退回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

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贷:

银行存款            117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同时冲减成本

7.出口退税

记录企业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货物出口后凭相关手续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在“出口退税政策与账务处理”专题处讲

8.进项税额转出

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1)已经抵扣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改变用途,用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用途,做进项税额转出。

如某机械厂将外购钢材100000元用于修建厂房:

借:

在建工程         117000

  贷:

原材料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转)17000

(2)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其所用外购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做转出处理。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在“出口退税政策与账务处理”专题处讲

9.转出多交增值税

核算一般纳税人月终转出多缴的增值税

(1)某企业2010年1月31日增值税账户贷方的销项税额为10000元,借方的进项税额为17000元。

月末不进行账务处理。

(2)某企业2009年2月28日增值税账户贷方的销项税额为10000元,借方的进项税额为8000元,已交税费为9000元。

月末账务处理为:

借: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70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7000

  2.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也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但不设置若干专栏。

  【例题】2010年1月份,某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实现含增值税销售额20600元,适用增值税征收率为3%。

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应纳增值税=

  借:

银行存款        206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600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600

    贷:

银行存款         600

  3.一般纳税人按征收率计算的增值税记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核算

  【例题】某企业转让一台使用过的机器设备(假设已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该设备2003年8月购入,原价80万元,现以31.2万元售出。

『正确答案』①取得转让收入时

  借:

银行存款        312000

    贷:

固定资产清理      300000(312000÷1.04)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2000(312000÷1.04×4%)

  ②缴税时

  借: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2000

    贷:

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6000

      银行存款        6000

  

(二)“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1.核算一般纳税人月终时转入的应缴未缴增值税额(包括一般纳税人按征收率计算的应纳税款),转入多缴的增值税也在本明细科目核算。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或者

  借: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2.企业当月缴纳上月应缴未缴的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题】某商贸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3年1月8日上缴2002年12月应纳增值税额148000元,则正确的会计处理为( )。

  A.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148000

     贷:

银行存款                148000

  B.借: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480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8000

  C.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48000

     贷:

银行存款                148000

  D.借: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48000

     贷:

银行存款                148000

『正确答案』D

  3.月末,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期末留抵税额和专用税票预缴等多缴的增值税款,贷方余额反映的是期末结转下期应缴的增值税。

  4.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

  

(1)对纳税人因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而产生期末留抵税额的,应以期末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

  

(2)按增值税欠税税额与期末留抵税额中较小的数字红字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例题】某企业2009年2月在税务稽查中应补增值税15万元欠税未补,若2009年2月期末留抵税额10万元,3月末留抵税额8万元,则2月和3月末用留抵税额抵减欠税的账务处理如下:

『正确答案』2月: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0000

    贷: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00000

  3月: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0000

    贷: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50000

  (三)“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

  1.在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后凡涉及增值税涉税账务调整的,应设立“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

  2.调账过程中与增值税有关的账户用“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替代

  3.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结出本账户的余额,并将该余额转至“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中。

处理之后,本账户无余额。

  【例题】

  1.5月21日,经主管国税局检查,发现上月购进的甲材料用于单位基建工程,企业仅以账面金额10000元(不含税价格)结转至“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另有5000元的乙材料购入业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符合规定,相应税金850元已于上月抵扣。

税务机关要求该外商投资企业在本月调账并于5月31日前补交税款入库(不考虑滞纳金和罚款)。

『正确答案』

  借:

在建工程           1700

    贷:

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1700

  借:

原材料             850

    贷:

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850

  借:

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2550

    贷: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550

  借: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550

    贷:

银行存款           2550

  2.以下有关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表述正确的有( )。

  A.增值税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对其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后,凡涉及到增值税涉税账务调整的,应设立“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

  B.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科目

  C.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科目

  D.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应结出“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账户的余额,并对余额进行处理,处理之后,“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账户无余额

『正确答案』ABD

  专题:

出口退税政策与账务处理

  

  一、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计算方法——免、退税

  免:

免征最后环节增值部分应纳税款;退:

按购进金额计算退还应退税款。

  应退税额=购进货物的购进金额×退税率

  

  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政策与账务处理

  自产货物的范围:

1.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的产品;2.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3.收购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认可的集团公司(或总厂)成员企业(或分厂)产品;4.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

  

(一)免税

  含义:

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账务处理:

  1.销售时

  

(1)一般贸易、进料加工、来料加工:

根据外销出口发票上注明的出口额折合人民币后作如下分录:

  借:

应收外汇账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销售(进料加工贸易出口、来料加工贸易出口)

  对经审核确认不予退税的货物,应按规定征税率计征销项税额。

  

(2)委托代理出口:

收到受托方(外贸企业)送交的“代理出口结算清单”时,账务处理为:

  借:

应收账款等

    销售费用(代理手续费)

    贷:

主营业务收入

  2.收到外汇时,财会部门根据结汇水单

  借:

汇兑损益

    银行存款

    贷:

应收外汇账款——客户名称

  

(二)抵税

  含义:

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1.抵税体现在应纳税额的计算中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如果为负数,则为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当期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外销货物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对账务处理的影响:

外销货物所用购进材料的账务处理与内销货物所用材料的账务处理一样,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2.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外销货物不予退还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

  税收政策: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外销货物的征税税率与退税税率之间存在差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账务处理:

  借:

主营业务成本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以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为标准,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

  若以到岸价格成交,则应按运保佣的金额与征退税率之差冲减“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用红字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用红字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例题】某货物征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1%。

以到岸价格成交,成交价为10000元,其中运保佣为1000元。

(即离岸价格为9000元)

  账务处理过程:

『正确答案』

  借:

应收外汇账款    10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同时:

  借:

主营业务成本              6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00

  冲减运保佣:

(与内销不同)

  借:

主营业务收入    1000

    贷:

银行存款      1000

  借:

主营业务成本              60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0

  

(2)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与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有关。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账务处理:

  用红字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用红字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对进料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要按每期进料加工贸易复出口的销售额和计划分配率计算“免税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开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在进口贸易海关核销后申请开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确定进料加工“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

  a.出口企业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后,依据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红字)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b.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对补开部分依据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红字)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对多开的部分,通过核销冲回,以蓝字登记以上会计分录。

  总结: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其他成交价格-运保佣-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3)来料加工所耗用的国内进项税额进行转出

  来料加工所耗用的国内进项税额原则上按销售比例分摊,转出的会计分录:

  借:

主营业务成本——来料加工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例:

某企业本月内销货物销售额300万元,外销销售额700万元,其中来料加工销售额200万元,本月共发生进项税额85万元。

『正确答案』

  来料加工应转出进项税额=85万×200÷(300+700)=17万元

  借:

主营业务成本——来料加工        17万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万

  (4)当期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

  ①如当期应纳税额大于零,月末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②如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如果是由于当期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则属于留抵税额,不进行会计处理;如果是由于预缴税款形成的,则月末按照预缴税款与应纳税额中的较小数,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三)退税

  含义:

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是退税的最高限额。

  在账务处理中的作用:

按免抵退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进行比较,哪个小按哪个退。

  退税的前提:

当期期末有留抵税额。

  借:

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按期末留抵税额与免抵退税额较小的一方记账)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金额等于免抵税额)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金额等于免抵退税额)

  

(1)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退税的账务处理:

  ①期末有留抵税额

  借:

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金额等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金额等于免抵税额)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金额等于免抵退税额)

  ②期末无留抵税额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金额等于免抵税额)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金额等于免抵退税额)

  

(2)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账务处理:

  借:

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金额相当于当期免抵退税额)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金额相当于免抵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之间的差额留待下期继续抵扣。

  出口企业免抵税额、应退税额的核算有两种处理方法:

(1)根据批准数作会计处理;

(2)根据申报数作会计处理。

  3.收到出口退税时的账务处理

  借:

银行存款

    贷:

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四)销售退回

  1.未确认收入的已发出产品的退回

  借:

库存商品

    贷:

发出商品

  2.已确认收入的销售产品退回

  一般情况下直接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对已申报免税或退税的还要进行相应的“免抵退”税调整:

  

(1)业务部门在收到对方提运单并由储运部门办理接货及验收、入库等手续后,财会部门应凭退货通知单按原出口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

    贷:

应收外汇账款

  

(2)退货货物的原运保佣,以及退货费用的处理,

  由对方承担的:

  借:

银行存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原运保佣部分)

  由我方承担的,先作如下处理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原运保佣部分)

      银行存款(退货发生的一切国内外费用)

  批准后

  借:

营业外支出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

  【例题】

  1.某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生产的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1%。

2009年1季度生产销售情况为:

  

(1)采购一批原材料,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面注明价款为1600000元,增值税款为272000元,材料已入库,款项已经支付。

  借:

原材料             16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72000

    贷:

银行存款            1872000

  

(2)生产过程从略。

  (3)本月内销不含增值税销售额为273411.76元。

款项已经收到。

  借:

银行存款           319891.76

    贷:

主营业务收入         273411.7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6480

  结转成本分录略。

  (4)本月外销销售额为1436000元(出口货物到岸价格),其中运保佣为10000元,款项未收。

  借:

应收外汇账款         1436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         1436000

  以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并将其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借:

主营业务成本           86160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6160

  支付运保佣,冲减运保佣:

  借:

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贷:

银行存款             10000

  借:

主营业务成本             6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00

  结转生产成本分录略。

  (5)月份结束时,申报出口退税

  第一,计算应退税额:

  ①算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436000-10000)×(17%-11%)=85560(元)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273411.76×17%-(272000-85560)=-139960(元)

  即留抵税额为139960元

  由于该留抵税额是由于当期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