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五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483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五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五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五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五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五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五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五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五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五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五市九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五市九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

总分:

100分时间:

100分钟

主命题:

乐平中学马国胜副命题:

余干中学曹余芳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选项符合题意要求,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宋代朱熹提倡建立祠堂法:

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而且,初立祠堂时,计现田每龛取1/20以为祭田,亲尽则以为基田。

由宗子主之,以给祭用。

由此可见()

A.祠堂于宋代开始建立B.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

C.体现宋代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D.宗法制建立在土地私有之上。

2、明初,江南某地农民将自家所纺棉布拿到草市换得盐巴若干。

从中无法得出的是()

A.明代纺织业的发展B.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C.乡村集市的发展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

3、《墨子》有云“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据此可知,墨家()

A.认为仁者为天下度而夺百姓钱财B.认为君王应心系天下

C.反对奢靡享乐D.主张以仁治国

4、“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的实质说明了()

A.“十二铜表法”仍然是习惯法B.它只能维护贵族的利益

C.从内容上它只是程序法D.它最终体现了统治阶层的利益

5、亚里士多德说“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容易中靶难的缘故。

”此言体现了其()

A.教育思想B.哲学思想C.逻辑思维D.理性思维

6、《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建国纲领。

关于该制度,以下评论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B.是秦末以来农民革命思想的结晶

C.反映了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D.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上述同盟会宣言表达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国家主义

8、谭嗣同说“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

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

”此言论实质上反映了其()

A.主张割地赔款B.交好俄罗斯、英国

C.激进的变法思想D.新疆、西藏毫无利用

9、对下列企业分类组合较为准确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轮船招商局③大生纱厂

④安庆内军械所⑤上海发昌机器厂⑥开平煤矿

A.①④⑤B.②⑥C.①②③D.④⑤⑥

10、官僚资本主义,是通过权力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形态。

在近代中国官僚资本主义曾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关于其认识错误的是()

A.官僚资本必然会带来垄断B.官僚资本会损害公平,影响社会稳定

C.降低社会和经济运行效率D.不能促进经济发展

11、上海广方言馆最初拟名是“上海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此名见于李鸿章请设学馆的奏摺。

其后,在冯桂芬所拟试办章程中,正式定名“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同文馆”,简称“上海同文馆”。

此名用了四五年,1867年改名“上海广方言馆”。

据此可知()

A.该馆教授各地方言B.先学外语后学方言

C.是洋务运动的产物D.学习外国语言受到抵触

12、鸦片战争后,“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的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松江布市消减大半”,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逐渐破产。

对此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A.松江布市萧条B.棉纺织业水平低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战争破坏,百姓生活艰难需求下降

13、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春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不属于其发展促进因素的是()

A.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

C.受到了当时法令法规的保护

D.政府对办厂放松限制

14、。

《康輶纪行》是近代史上第一部介绍西藏历史文化民俗的专著。

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要道,以及喇嘛教、天主教、回教源流等问题,亦皆有所阐述。

关于此部著述表述正确的是()

A.是新思想萌发的产物B.其主旨是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

C.是一部旅行专著D.重点介绍西南交通概况

15、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据此及相关背景,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此时解放战争已取得胜利

B.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C.毛泽东认为要坚决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毛泽东反独裁专制,希望建立民主国家

16、张之洞在《劝学篇·序》说“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

”由此推断张之洞()

A.反对变革B.主张变新以扬名教

C.认为变新没有以农为本D.主张变革应以名教为本

17、《共同纲领》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该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B.该纲领具有宪法的性质

C.该纲领明确了国家权利性质D.该纲领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18、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

意见指出: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据此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

A.是为适应文化大革命的需要B.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的规模

C.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D.适应了广大农民的需要

19、1865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写到:

“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自己

的工业活动的领域中依赖政府到什么程度,租让权及行政上的控制像噩梦一样压迫他们。

恩格斯的这一分析()

A.找到了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基本原因

B.强调了普鲁士应该担负起领导统一的重任 

C.对威权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D.为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指明了方向

20、毛泽东认为“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而在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

这是因为()

A.国民政府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抵抗    

B.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认识不断发展

C.当时的抗战主要是依靠政府和军队

D.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处在防御阶段

21、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

“下院是汽车

的第五个车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2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中国这头睡狮开始狂吼。

资产阶级为之奔走呼号,

学生游行示威,火烧曹宅;商人罢市歇业,国人拒买日货;工人罢工停产。

连那些封建以来

的王公贵族参与到抗议的队伍中来。

从上述现象看,五四运动应该属于什么性质(  )

A.新民主主义革命B.民族主义运动

C.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D.自由主义运动

23、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

A.推行“以工代赈”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24、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根据他的设计,必须沿河盖上一栋房子,

安上多台纺纱机,由水车产生的动力转动。

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

可能。

这种机器()

A.结束了当时生产对传统动力的依赖

B.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产生

C.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D.促成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广泛开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共37分。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

“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

这一点许多国家21世纪初还未实现。

这个国家不是一个“假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

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与反击俾斯麦的进攻(这在集权国家是无法想象的)……1888年后五年一次的大选,大大推动了民众的政治化。

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新闻自由。

正是在这种自由的气氛中,不称职的威廉二世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抨击与讥笑。

1908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

——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孙中山在1911年巴黎的演讲中说:

“中国……面积实较全欧大。

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各随而有差异。

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是怎样发展亚里士多德理论的?

美国《1787年宪法》又是怎样实践孟德斯鸠理论的?

(4分)

(2)概括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政治民主化的成就。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孙中山的观点。

(5分)

26.(13分)近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

他提出:

“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

增加通货。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

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

“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

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

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

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

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

……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

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

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材料三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

“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

”“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

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

(3分)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1分)

(2)据材料二指出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

(2分)结合所学分析该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

(2分)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以来的企业家践行的共同核心价值观。

(1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23章:

西欧的扩张

一、西北欧早期的扩张

二、荷兰的黄金世纪

三、英、法竞争

四、英国的胜利

材料二

第四节:

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

一、荷、法、英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二、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

三、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

概括材料一二目录编排的不同之处,提炼出有效信息并加以说明。

(要求:

只要找出一处不同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三、选做题部分(四题选做一题,多选者取第一道题分值)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行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领导机关最为集中的地区。

经过5年的抗日战争,根据地民力、物力、财力已经极大地消耗。

但是,随着对敌斗争的深入和根据地工作的发展,各种办事机构仍在不断扩大,非生产人员也在不断增加。

1941年以后,由于战争日益残酷,根据地面积、人口日益缩小。

1942年1月,一二九师发布关于实施精兵建设的命令规定:

(一)调整编制,减缩机关,减少人员马匹,认真充实战斗连队。

(二)有计划地抽调一批有相当能力的本地干部,到地方武装和各级武委会工作。

(三)抽调一批干部去抗大和陆军中学深造。

(四)经营生产事业,安置老弱战士和荣誉军人。

太行根据地实施精兵简政的结果,不仅使这一地区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目的,而且也使这一地区的财政支出大为降低。

1943年由精简而节约下来的经费,为全部预算的46%。

1943年的公粮和1941年相比,减征近33%。

——南振国《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2年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作用。

(9分)

2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独立宣言》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提出了新的政治思想或政府理论,而是标志着美洲和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开端。

学者王希在《原则与妥协:

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一文中说,这部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宣言,充满了革命精神。

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原则。

他宣布的人人生而平等、人人享有不可转让的权利、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等原则,成为美国人的理想和信条,对美国政治生活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

学者李道揆也在《美国政府与政治》中认为,《独立宣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推动了欧洲的反封建革命,直接影响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也给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以巨大推动力。

——搞编自《美国历史文献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开端”的含义。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两位学者观点的看法。

(9分)

30.(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德国的赔偿问题是巴黎和会后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之一。

协约国各成员国连恢复自身经济的各项计划也想依赖德国的赔偿。

美国虽是战胜国之一,其领土未遭战火破坏,德国的赔偿也没有美国的份额,但美国对赔偿问题却十分关心。

美国支持英法向德国索取赔偿,但反对向德国勒索高额赔偿,不赞成法国控制赔偿委员会,随意对德国进行制裁。

——摘编自刘陵、洪育沂主编《国际关系史简编》

材料二为解决因德国的赔款问题而引发的鲁尔危机,1924年4月,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主席的专家委员会提出了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史称《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由美英等国给予德国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稳定货币。

二、德国必须恢复经济统一,任何外国组织均不得妨碍德国经济的发展。

……五、德国必须以其最大能力按期支付赔偿。

今后如遇德.国不履行赔偿义务时,关于制裁德国的决定,应由赔偿委员会一致通过等等。

——摘编自刘陵、洪育沂主编《国际关系史简编》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美国插手德国赔偿问题的主要原因。

(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协约国对德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简析《道威斯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9分)

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戴高乐因五月危机重返政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第一任总统。

戴高乐上台后对法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

包括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具体实施有:

①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的从属地位,维护民族独立;

②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③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在东西方关系中发挥作用,推动中法建交;

④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

⑤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主义实施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归纳戴高乐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9分)

江西省五市九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

1---5CDCDB6---10DACBD11---15CCDAD16—20DDBCC21—24BBBB

25.(12分)

(1)发展:

孟德斯鸠把亚里士多德的议事机能发展为立法权,行政机能发展为行政权,审判机能发展为司法权;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2分)。

实践:

《1787年宪法》把美国的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2分)

(2)德意志帝国政治民主化的成就:

经普选、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对帝国政府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反对党(派)有活动自由并对执政者有一定牵制作用;民主的政治参与程度较高;德意志帝国有新闻、结社、言论自由。

(3分)

(3)观点:

孙中山主张在中国采用联邦制度最为相宜。

(2分)

评述:

背景:

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独立。

(1分)

意义:

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否定,反映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愿望。

(1分)

结果:

辛亥革命后,地方军阀混战不断,民族危机严重,缺乏必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联邦制未能在中国成为现实。

(1分)(评分要求:

未答出观点扣2分(但有标明“背景、意义、结果”不扣分);只罗列与答案类似的史实,每点可给1分;如有相反评述,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其他答案不给分。

26、(13分)

(1)主张:

经济立法;完善国家的金融体制;通过教育培养经济人才;兴办实业(经营国民计生)。

(3分,任意三点)

特征: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或出现“短暂春天”。

(1分)

(2)贡献:

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促进了城市化;为国家保存了技术人员。

(2分,任意两点)

条件:

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2分)

(3)特征:

网络经济或知识经济;开放透明、分享。

(2分)

因素:

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入世贸组织;信息化。

(2分,任意两点)

(4)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民族振兴)。

(1分)

27、(12分)

材料一侧重西欧地区,着重叙述西欧的扩张过程;2分

材料二侧重全球角度,着重叙述西欧扩张对世界的影响。

2分

材料一从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西班牙一度掌握海上霸权;荷兰的兴起,成为“海上的马车夫”,建立起商业王国;英西、英荷、英法战争,最后英国取得扩张战争的胜利,成为“日不落帝国”。

主要线索就是围绕西欧各国扩张争霸的历程。

4分(任答两点即可)

材料二将荷法英诸国的争霸视为世界联系加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西欧的争霸视为西方优势地位形成的原因;西欧诸国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沟通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材料二明显具有全球史观的角度。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背景:

太行根据地领导机构集中,办事机构在不断扩大;抗战进入极端困难时期,根据地面积、人口日益缩小;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寇进攻和封锁使根据地经济十分困难。

(6分)

(2)作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特别是加强了地方武装建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发展,克服了物资困难;促进了根据地建设,加强了对基层的领导;推动了对敌斗争的开展。

(答出4点得8分,答出5点得9分。

2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答案:

(1)含义:

《独立宣言》是这样一个开端,即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产生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思想转化为现实政治的原则。

(6分)

(2)看法:

王希主要从民族独立和将启蒙思想付诸实践的角度,肯定《独立直言》代表了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近代化潮流;李道揆主要从《独立宣言》的世界影响角度阐述了其反封建和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二者都充分肯定《独立宜言》的进步意义。

(9分)

30.(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原因:

同意德国支付适度赔偿,有助于美国收回战时贷款;寻求通过控制德国,插手欧洲事务。

(6分)

(2)变化:

从单纯索要赔款、主张严厉惩罚德国到提供贷款支持德国经济复兴,并获得赔款相结合。

(3分)

影响:

打击了法国在欧洲的扩张野心;有利于美国大量资本流入德国,加强了它对欧洲的影响;有利于欧洲“均势”;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为其重新成为欧洲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一战期间同交战双方都有过经济往来,同意德国支付适度赔偿,有助于美国收回战时贷款;另外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野心也随之膨胀,战后寻求通过控制德国,插手欧洲事务。

(2)根据材料二信息“由美英等国给予德国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稳定货币”“德国必须恢复经济统一”“德国必须以其最大能力按期支付赔偿”说明协约国对德政策的变化。

再结合所学知识,《道威斯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打击了法国在欧洲的扩张野心;有利于美国大量资本流入德国,加强了它对欧洲的影响;有利于欧洲“均势”;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为其重新成为欧洲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战后美苏争霸、两大阵营对峙;法国地位衰落;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6分)

(2)特点:

独立自主、民族主义(民族利益至上)。

(一点2分,2点3分)

影响:

利于维护法国的主权和独立;利于提高法国国际地位;利于推动欧洲联合和世界多极化发展。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