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百所名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458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百所名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百所名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百所名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百所名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百所名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百所名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docx

《江西省百所名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百所名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百所名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docx

江西省百所名校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3页

江西省百所名校2020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塑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传播呈现出“东西交流、南北并峙”的格局,不同的地域文化铸就了不同地域的人的性格。

所谓地域文化,某一地域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而呈现出的一种有别于其他地区文化风貌的一种文化形态。

地域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内人的特点的文化类型。

一般来讲,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且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包括在这一地域所产生的经济体系、社会组织、宗教信仰、民俗传统、价值观念等。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

它并不单单是指向场景和物体本身,其本质指向主要是景观背后的东西,即景观所固有的内涵、所传送的信息、所隐藏的秘密和所带来的意义。

地域文化,从空间上看,在大范围讲有其独立性;在小范围讲有其主导性。

从时间上看,在历史发展上有其持续性;在当下意义上有其现实性。

地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思想、精神概念。

钱钟书先生说过:

“东学西学,学术未裂;南海北海,心理攸同。

”常言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同样,一方水土也养育一方文。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主要是基于“全球化”和“城市化”两种历史背景和现实处境。

目前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剧,整个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

经济可以一体化,但文化必须多元化。

文化最忌讳的就是求同。

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人们常说: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这是极言因地域的不同而导致风俗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地域文化的另外一个威胁来自“工业化”和“城市化”。

目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几千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村落、古镇、名胜、遗迹以及风俗传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中华文明是一种农耕文明,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

中华文化,特别是诞生于民间的地域文化,对于历史的传承、社会的稳定、人心的维系都发挥着巨大且无法替代的作用。

当代中国的地域文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受到巨大冲击,许多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乡村、城市风俗的传承所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大量民间传统文化遭受破坏甚至走向消亡。

乡土文化和来自城市的市井文化体系一旦被毁坏,就会使世世代代传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神家园消失,这种巨大的文化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当代中国在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地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地域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它既是对经典文化的通俗化表现,也是对经典文化民间传播的再现,对于中华民族风俗的传承、中华文化的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史飞翔《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域不同,其文化往往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域的人,其性格一般也会有其地域特色。

B.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它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

C.“全球化”和“城市化”给地域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将使地域文化最终消失。

D.保护我国的地域文化有利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指出中国地域文化的格局,再从其特点、面临的危机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论证。

B.文章在解说地域文化这个概念时,主要从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等方面进行论述。

C.文章运用引用论证法论证了当前地域文化的现实处境及所遭受的影响与巨大危机。

D.末段既指出保护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又指出了该如何将地域文化融于城乡建设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域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指向多样,只要有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等条件,就可形成。

B.地域文化从范围上来讲,是空间概念,对于这个地域上的人来说,是思想、精神概念,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C.中华文明是一种农耕文明,而西方国家的文明是工业文明,因此,后者不会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冲击。

D.当下,我们在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抓好城市定位和依托自然等方面做好地域文化保护工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小剧场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这已成共识,小剧场戏曲作品的个性意识追求也更鲜明。

通过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展演,我们看到了青年演员在传统继承和自我理解后的突破,感到他们的创造力正在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展演也证明了戏曲一定要以传统为基础,在戏曲演员的成长中,传承学习极为重要,但传承目的绝不是复制传统。

通过五届小剧场戏曲节的举办,我们认识到,作为一种现代的戏剧创作方式,小剧场要与极为传统的戏曲更好结合,还有很多课题需要解决。

小剧场戏曲不应只是为青年演员提供的创作平台,还应是中国传统戏曲更好贴近时代青年审美需求,用中国戏曲书写新内容、阐述老故事、实现新效果的创作舞台。

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剧场应该有小剧场的气质,这一点我们应永远追求。

小剧场不只是形式,更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独特、个性,甚至极致、脱俗。

尽管这些年小剧场戏曲展演的平台越来越多,但当下还是缺乏非常严肃的小剧场戏曲平台。

而今年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就是体现着这样一种担当。

与之前一些民间色彩浓郁的小剧场戏曲节不同,此次展演更具包容性、学术性、多样性。

(选自《中国文化报》之《小剧场有可能改变并激活中国戏曲》)

材料二:

小剧场作为一种呈现方式,是戏曲实践实验探索创新的平台。

小剧场近年里汇聚了许多着眼未来的新作,有的剧团甚至将小剧场作品视为摆脱因境、开拓新路的主要途径。

小剧场戏曲具有场地小、成本低、形式灵活的特点,为年轻戏曲人的实践、试验、革新、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现今很多剧团一台大戏动辄花费数百万元、为得奖重金礼聘大牌编导的模式中,青年人鲜有机会担当主创、主演。

小剧场戏曲则不然,因为带有实验性质,剧团比较乐意将机会交给年轻人,年轻人志同道合自发组成团队搞创作也相对容易。

所以这几年小剧场戏曲节最活跃的就是年轻戏曲人。

戏曲是高度综合的艺术,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达到“一棵菜”的境界,所以,他们更需要培养总体把握的眼光与判断力。

小剧场的天地是开放的,真心期待更多的创新成果在这里涌现,更多的年轻戏曲人在这个舞台上飞扬艺术青春,让戏曲艺术的未来更绚烂。

(选自荣广润《小剧场,与戏曲的未来相关》)

材料三:

近年来,小剧场戏曲作为一种先锋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一批年轻主创也随之走进观众的视野。

而根植于农耕文明土壤的传统戏曲,由于跟现在数字科技时代的文化背景有距离,因此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观众减少的危机。

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不只是演戏的平台,它还起到连接经典艺术与年轻观众的桥梁作用。

戏曲创作成本相对较高,小剧场戏曲能够在舞台规模、演员人数、舞美设计等环节压缩成本,同时不降低作品的艺术品质,为青年创作群体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在将传统剧目融入时代的过程中,戏曲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成为进行内容创新的途径。

近年来,戏曲嫁接舞蹈的作品非常多,而真正实现跨界融合,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创作过程中不必拘泥于表现形式的门类归属,各舞台艺术之间没有壁垒,只要在相关的门类里具备专业水平,就能自由“混搭”、有机融合,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小剧场戏曲创作可以破除很多僵化思维,尤其适合当下一批青年创作者。

专家认为,戏曲从古典文学演变而来。

当代人思想感情与阐释方式跟传统戏曲存在“代沟”,小剧场可以为其勾连起古今不同的语境,为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的连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选自《小剧场:

找到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的连接点》,李雨潇)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剧展演中的作品虽以传统为基础,但若是一味地复制传统则难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B.小剧场应有它的气质,我们应永远追求这点,因为当下缺乏严肃的小剧场戏曲平台。

C.相比现今很多剧团的戏剧,小剧场戏剧场地小、成本低、形式灵活,有一定的优势。

D.传统戏曲剧目若能与数字科技时代的文化背景相互结合,就会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与之前一些民间色彩浓郁的小剧场戏曲节不同,后者在包容性、学术性、多样性方面不及前者。

B.作为戏曲实践实验探索创新平台的小剧场,其作品对有些剧团来说意义非凡,成为他们摆脱困境、开拓新路的主途径。

C.虽然传统戏曲能够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跨界融合”从而进行内容的创新,但要真正实现跨界融合却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

D.传统戏曲与当代人的思想感情与阐释方式有严重“代沟”,小剧场虽可将两者进行语境勾连,但还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6.请结合材料,分析小剧场对于年轻戏曲人的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管理一片林子

张炜

这片林子很大很大。

多么大?

开车或骑马走上一会儿才行。

树木很高大,密挤处望上去黑乌乌吓人。

有林中空地,那是到了冬天泛出金色的草地。

所有的植物都长得健硕生旺,因为这片土地太肥沃了。

剖开泥土就是油黑发亮的青壤,有一种沃土才有的美感逼近。

林中气息厚重而沉郁,是大林子大树木大沃土才会滋生孕育的,走贫瘠之地是绝不会有这种嗅觉感受的。

柳树林有一种闲适感,让人想起春天,想起朴素的民居和不远处的庄稼。

松树沉穆踏实,冷,和冬天的意象混在一起。

多么好的威严的大橡树,至少有五十年的树龄,苍黑的枝干给人无以匹敌的力量感。

没有大橡树就让人想不起北方,想不起严肃的辽阔的北方。

最美的树木大概是白杨,它的挺拔和树干的颜色,都像个英气勃发的青年。

白杨既不过分严厉,又没一丝嬉闹,温煦而庄重,是最舒展最优雅的树木了。

这是一片北方的树林,大部分树木冬天都要落叶。

如果没有风,就会感受一种异样的肃穆。

即便是夏天,浓重的荫色深处也不会有令人烦恼的湿热。

有一条浅渠从林子里流过,清澈见底,渠边长满了长胡须般的草叶,那里藏了各种鱼。

一些大一J点的鱼如河鳗在渠底无声滑过,水面的小蜻蜓循着鱼迹飞过。

渠水在最茂密的杂树林那儿拐弯,旋出小小的半月形的沙地。

这片沙地洁净得一尘不染,是最适合驻扎帐篷的地方了。

帐篷里有折叠床,有一些日用杂物,有老茶和烈酒,还有一只装满了书籍的木箱。

在帐篷外边一点,离开渠水三五米的地方有一只炉灶,用来兴炊。

老茶煮得发黑了,浓浓的香气一直飘进帐篷。

帐篷离林中小屋有六华里。

那座小屋才是主要居所。

小屋由老树桩做墙,内壁涂抹了厚厚的草泥;屋顶是苫草做成的,风雨把它洗成了苍黑色。

鸡舍也离得不远,它们需要依傍着主人。

鸡舍旁的一条小路连接起一片空地,那里是一个打理得很好的菜园,里面的豆角和韭菜长得油旺旺的。

在这片树林的东南部,有一块更大些的空地,那里经过了几年的操劳,已经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葡萄园,一个小果园了。

这是林子里的大芳香和大甘甜,是让林子主人最骄傲的地方。

主人有几个帮手,这些人和他的家里人是同样亲密无间的。

从形貌上看不出哪个才是主人,因为林中生活让这些人皮肤变得一样,黑中透红。

他们都常常打赤膊,绑裹腿,手粗,眼亮,口角常常被野果染上颜色。

因为要在这片大林子里做没完没了的工作,所以每个人都很忙碌。

这种忙碌也使他们心情愉快。

常常有一些外面的人走入林子,猎人是不受欢迎的,结果总是被不无严厉地劝走。

还有采蘑菇的,这些人都受到了和气对待。

其实在林子里常年劳作的人最擅长采药之类,他们知道怎样医治自己的病,很少到林子外边求医。

在外来养蜂人的帮助下,林子主人也有了几箱蜜蜂,于是也就有了吃不完的甜蜜了。

他们还尝试过做了个很大的暖窖,这样就能在冬天栽种嫩绿的蔬菜了。

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一两个有趣的客人。

这些人来自天南海北,大致是主人的朋友。

他们和林子里的主人席地而坐说说话,或者在木桌旁喝茶聊天。

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客人的新茶和书,主人回报的大致是蘑菇和草药之类。

那条日夜不息的水渠在林子北部积起了一个大水潭,经过林中人几个季节的挖掘修整,已经成为一个水面开阔的小湖。

湖边林木蓊郁,湖心水浪微微,时不时还有跳鱼。

夏天的小湖是大家的最爱。

小湖中有蛤蜊和毛蟹,有细细长长的银鱼。

林子主人有忠诚的大狗,还有顽皮的猫儿。

这些林子里最幸福的生灵,它们一天到晚工作清闲,尽情玩耍,爬树或钻灌木丛,有吃不完的东西。

春天繁花,夏天浓绿,秋天果实,冬天冰雪。

比起前三个忙碌异常的季节,冬天的林子要悠闲多了。

不过在北方的冬天,的确需要好好对付这些极严肃的日子。

大风吹拂几天之后,严寒就凝结在白杨树梢了。

湖水结冰,小湖亮闪闪的,真的成了一面镜子。

小屋是不怕严寒的,因为里面有一个泥坯垒成的大炕,它连了灶口,并且有长长的烟道通着墙壁的空腔。

灶火燃起来时,半个墙壁都是热的。

灶口上滚动沸水,煮了糯香的吃物。

在暖融融的屋子里喝茶,讲前三个季节积累的故事,真是惬意之极。

(选自《他们为何而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管理一片林子”为题,简洁明了,既贯穿了全文的内容,又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与思考。

B.文章开头直接点明这片林子,然后写林中树木、泉水、小鱼以及人们的活动,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C.文章具体细致地描绘了林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致,绘景绘色,让人感受到一幅幅优美的自然图画。

D.林中主人对猎人的到来是不欢迎的,其原因是怕猎人侵害林中动物,体现其对自然的尊重与爱护。

8.本文写这一片树林及林中居民的生活时大量运用多种感官描写,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分)

9.文中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活动,有什么用意?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鉴,字德明。

鉴本将家,幼能嗜学,入卫州霖落山肄业,凡十余年。

太平兴国三年,擢进士第,释褐大理评事。

奉诏决狱江左,颇雪冤滞。

历殿中侍御史。

会命曹彬等进讨幽州,问群臣以方略,鉴上疏极言不可。

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时三部各置凭由催欠,鉴请并为一,从之。

王明、李惟清荐其能,用为江南转运使。

本部有大姓为民患者,鉴以名闻。

太宗尽令部送魁首及妻子赴阙,以三班职名羁縻之,江左震肃。

又建议割瑞州清江、吉州新淦、袁州新喻三县置临江军,时以为便。

召还,特被慰奖。

梓州符昭愿骄僭不法,即以鉴代之。

上言供奉官以下不考校殿最,恐无沮劝,即诏鉴兼磨勘职,改三司为左右计,分天下为十道,鉴奏其非便。

未几,果复旧。

淳化中,盗起西蜀,王继恩讨平之,而御军无政,其下恃功暴横。

益州张咏密奏,请命近臣分屯师旅,即遣鉴与西京作坊使冯守规偕往。

召对后苑门,面授方略。

鉴曰:

“益部新复,军旅不和,若闻使命骤至,易其戎伍,虑或猜惧,变生不测。

请假臣安抚之名。

”太宗称善。

鉴至蜀,继恩犹偃蹇【注】,不意朝廷闻其纵肆。

鉴之行,付以空名宣头及廷臣数人,鉴与咏即遣部戍卒出境;继恩麾下使臣亦多遣东还,督继恩辈分路讨捕残寇,而鉴等招辑反侧。

事平归朝,未至,拜左谏议大夫、户部使。

寻诏鉴专督军粮,以军兴法从事,馈运颇集。

咸平初,改工部侍郎、出知广州。

居二年,民条其政绩上请刻石。

三年,移知朗州。

溪洞群蛮数寇扰,鉴召酋豪,谕以威信,皆俯伏听命。

景德初,卒。

(选自《宋史·张鉴传》)

【注】①偃蹇:

高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B.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C.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D.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

长江下游北岸和长江部分中游西岸,古代又称江西(古以西为左)。

B.魁首:

指首领,或居首位者。

一般用来指称在同辈之中才华居于第一的人。

C.殿最:

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的等次,上等的称为“最”,下等的称为“殿”。

D.三司:

宋代为户部、度支、盐铁三个财政部门的统称,掌管统筹国家财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鉴敢于上奏。

当时三部各设凭由催欠司,张鉴请求合并为一;皇帝改三司为左右计,分天下为十道,张鉴上奏说此做法不方便。

B.张鉴不畏权势。

在提任江南转运使时,面对危害本地区百姓的世家大族,他敢于将其名字上报皇帝,使他们受到制裁,震惊江左。

C.张鉴富有计谋。

大将王继恩十分傲慢骄纵,张咏上奏,请求命令大臣分驻军队,张鉴则建议朝廷以安抚之名前往,后来事情平息。

D.张鉴政绩斐然。

他在判决江左刑案时昭雪了很多冤屈积案;任朗州知州时,其威望令群蛮俯首听命,百姓将其政绩上报请求刻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命曹彬等进讨幽州,问群臣以方略,鉴上疏极言不可。

(5分)

(2)淳化中,盗起西蜀,王继恩讨平之,而御军无政,其下恃功暴横。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皇甫冉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注】分。

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

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注】九派:

水的支流叫派,相传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九个支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承诗歌标题,写朋友前去之地,“穷无极”与“九派分”视野开阔,气势宏大。

B.颔联写朋友跟随旅雁由楚地转入湘地的情形,从空间变换的角度突出了浓厚的离愁。

C.颈联将“征南役”“蓟北勋”正反对比,对朋友去远方建功立业的行为进行了勉励。

D.尾联前句写离心,并非真不可问,而是一问即触动离愁,既照应题目,又直抒胸臆。

15.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诗歌的最后一句。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韩愈在《师说》一文中,用“▲,▲”两句对为子择师而自己却耻于学习的这种不良现象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们分不清大小方面,不明白事理。

(2)刘禹锡《陋室铭》中“▲,▲”两句以古代名贤自况。

(3)从古到今,确定婚期有一定讲究,要选择吉利的日子,《诗经·氓》中“▲,▲”两句所写的做法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相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太湖湾山水渐美,各种旅游开发投资▲,太湖湾也有人主张大干快上,但度假区领导班子不为所动,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邀请世界旅游组织进行总体规划编制,凡是与规划相冲突的项目,坚决▲。

如今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空气中单位负氧离子含量5800以上,各种鸟类计有70余种。

如果说优美生态造就了一个地方的潜力和底蕴,那么(▲)。

优美环境是旅游度假业的基础,特色文化则是旅游度假业的竞争力所在。

在擦亮生态底色基础上,太湖湾按照度假区总体规划,▲培育起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项目,力避同质化、厚植个性化,▲自己的文化特质。

通过文化吸引力的再造和提炼,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美好生活。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纷至沓来拒之门外着力涵养

B.川流不息拒之门外合力涵盖

C.川流不息拒人千里合力涵养

D.纷至沓来拒人千里着力涵盖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地方的气质和灵魂就是由优质文化造就的

B.一个地方的优质文化造就的就是气质和灵魂

C.气质和灵魂造就的就是一个地方的优质文化

D.优质文化造就的就是一个地方的气质和灵魂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B。

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C。

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D,通过文化吸引力的提炼和再造,让好生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促成了生态资源的价值再挖掘,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6分)

全民抗疫时期,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等防护装备已成为防疫常识。

但是,仍有一些人无视防控疫情的要求,顽固地拒绝佩戴口罩。

请你从个人与社会角度写一段话,劝其佩戴口罩。

要求情理并致,语句流畅,130字以内。

21.阅读2019年12月18日发布的图表新闻,回答问题。

(5分)

(1)用一句话概括图表反映出来的主要信息。

(2分)

(2)试从民生角度点评这一内容。

要求体现图中内容,语言简洁准确。

(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袭,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

面对疫情,84岁的病毒研究专家钟南山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却第一时间乘坐高铁冲往武汉防疫第一线,临危受命。

还有无数的医学科研人员、医护工作者、防控医院的建设者、公安干警、每天奔波巡查的基层干部以及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其他人员都迎头而上,他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读了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呢?

请就自己认识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重点中学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将使地域文化最终消失”分析不当。

根据文中“经济可以一体化,但文化必须多元化”和“文化最忌讳的就是求同。

文化的价值就在千它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信息可知,这里只是强调了地域文化所遭到的冲击,“将使地域文化最终消失”并无依据)

2.C(文章论证当前地域文化的现实处境及其所遭受的影响与巨大危机时并没有运用引用论证)

3.D(A项,范围不当。

“只要有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等条件,就可形成”分析不当。

根据原文“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的信息可知。

B项,对象不当。

不是“地域文化”,而是“地域”。

C项,于文无据。

文中只是说中华文明与西方国家文明不同,前者是农耕文明,后者是工业文明,并没有说后者不会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冲击)

4.B(B项因果关系不当。

“当下缺乏严肃的小剧场戏曲平台”与“我们应永远追求这点”两者没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5.D(“小剧场虽可将两者进行语境勾连,但还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说法绝对,根据文中“为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的连接提供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