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印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424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印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印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印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印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印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印刷.docx

《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印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印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印刷.docx

技术监督工作报告印刷

拓展监督手段范围加强设备状态管理

积极有效推动电力技术监督工作深入开展

――2013年贵州电力技术监督会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今天,长期关心和支持技术监督工作的各级领导、为技术监督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同仁会聚一堂,隆重召开2013年贵州电力技术监督工作会。

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2年全省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交流先进经验,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全省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各项工作,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确保全省电力稳定可靠供应。

第一部分: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各发供电企业在贵州省经信委、贵州电监办、贵州电网公司和各发电集团(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全省2012年电力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电力技术监督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技术监督对电力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积极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和经济运行研究,圆满完成“迎峰渡夏”、“十八大保电”等重大任务,有效保障电力供应,为贵州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2012年技术监督指标完成情况

2012年贵州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发供电设备各项技术监督指标稳步提升。

电网技术监督指标:

220kV及以上一次设备电气预防性试验完成率100%;

220kV及以上二次设备定检完成率100%;

220kV及以上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率99.89%;

220kV及以上故障录波完好率100%;

220kV及以上安全自动装置正确动作率100%;

关口电能表现场校验合格率100%;

发电企业技术监督指标:

电气一次设备预试完成率98.36%;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定检完成率98.25%;

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率98.85%;

热工保护正确动作率98.79%;

关口电能表现场校验合格率100%;

汽水品质合格率99.11%。

二、强化技术监督管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截止2012年底,贵州电网共有统调火电厂16座,装机1814万千瓦;水电站13座,装机1021万千瓦;风电场4个,装机48.6万千瓦。

贵州电网共有11个500kV变电站和1个500kV开关站,变电容量1550万千伏安;79个220kV变电站,变电容量2388万千伏安;360个110kV变电站,变电容量2495万千伏安。

500kV线路总长度为3106千米,220kV线路总长度达到8224千米,110kV线路总长度达到12724千米。

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年来,贵州电网及各发电集团(分)公司不断完善内部企业技术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技术监督工作的内容和职责,加大内部考核和整改督促力度;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的风险预防作用,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编制发布《贵州省发电企业技术监督手册》和《贵州电网技术监督手册》。

建立健全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的技术监督体系,更好的贯彻国家、行业有关规定,保证发供电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环保运行。

2012年,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光照等六个电厂,大唐黄花寨、白水河及兴义等电厂(站)正式加入了贵州地区的技术监督体系。

贵州地区技术监督覆盖面得到了扩大,技术监督手段和模式也越来越丰富,较好地适应了各发电集团公司的技术监督要求。

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公司督导所辖发电企业以技术监督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始终将技术监督贯穿于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中,使发电设备健康状况得到进一步提高。

乌江公司(华电贵州公司)以“双提升、创一流”活动为契机,以技术监督为主要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经济利润和技术指标等方面都刷新了历史记录,通过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提高设备技术水平,达到了电量、产值、利润“三高”。

按大唐集团技术监控要求开展了对其在本地区所属发电企业的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黔源电力及时建立和完善技术监督体系,保证技术监督体系积极有效运转,在保障电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通过周报、月度小结的形式督促全省发供电企业,在迎峰度夏前完成好220kV及以上主设备预试定检工作;监督落实技术监督各项重点工作,保障西电东送任务顺利完成;牢固树立为电力企业服务的意识,全年为各发供电企业检测、校准设备总台数9848台,油样检测数1038个,出具试验、检验、检测、校准报告总数10854份;现场监督检查79次,出具各种专题报告165份。

三、深入开展技术监督检查,排查隐患促安全生产

2012年,技术监督工作围绕贵州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薄弱环节,不断加大技术监督检查和设备隐患排查力度。

按照电力技术监督导则要求,开展电能质量、继电保护、励磁、节能等十二项监督工作。

2012年贵州电网公司各下属单位严格按照南网预试规程要求进行预防性试验工作,全网完成312台500kV、1688台220kV一次设备预试工作;完成177套550kV、416套220kV继电保护装置定检工作;完成269套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完成两轮828块关口电能表的现场校验任务。

根据南网一、二次设备反事故措施要求,组织对全省反措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完成贵州电网公司未来三年整改方案的制定;梳理贵州电网重点反措项目,每月跟踪全网反措完成和落实情况。

全年对北郊变“7.19”2号主变跳闸、“8.30”铜孙Ⅱ回孙家坝变重合闸未动作等13起事件进行调查分析。

针对平开LW6-242(252)型断路器、ABB的LTB245E1型断路器开展全网运行情况专题统计分析,为避免同类事件发生提出相关反措要求。

各发电集团(分)公司梳理重要技术监督共性和个性问题共130余项,发电企业完成360余项技术监督重点项目,完成900余条问题整改,完成18台机组大修工作。

试研院完成“毕节电厂1号机疏水管齐焊缝处断裂原因分析”等电厂应急工作46项,发布“关于安顺电厂除盐水电导率合格率偏低的告警”等技术监督告警7项,发布“防止上海、哈尔滨300MW、600MW机组发生盘车短轴联轴器的螺栓盖板因固定螺栓断裂而脱落事故”等技术监督预警7项,提醒各有关单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同类设备故障的发生。

各发电企业结合两个“细则”的要求,高度关注机组一次调频、AGC机网协调功能的运行情况,通过组织对“细则”的学习宣贯、完善优化机组相关控制系统、加强运行管理等,使得这两项功能的合格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下半年被考核的电量较上半年有大幅度减少。

四、加强技术培训和信息沟通,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各发供电企业加强技术监督培训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内部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鼓励有能力、有经验、有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独立解决生产疑难问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锻炼提高专业素质。

通过培训考证和持证上岗等方式,促进技术监督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技术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试研院组织承办“数字化变电站保护调试及检测技术”、“高压绝缘技术监督规程宣贯”等针对电网技术监督的培训24期,共培训人员833人次;组织供电企业变电检修油务员岗位技能竞赛,鼓励一线技术人员学习钻研技术;设立竞赛第一名直接获得技师职称的赛制,以激励向技术能手学习的热情。

举办“贵州电力行业发电厂超临界锅炉技术研讨会”、“火电厂脱硫分析化验培训班”等针对电厂技术监督的各类学习培训班27期,培训人员1300余人次。

及时通告省内外各种取证、换证培训班信息,对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加强技术交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以《贵州电力技术监督月报》和《电力安全技术信息汇编》为平台,介绍省内外发供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经验、发布技术监督动态信息、更新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目录、通报各发供电企业的监督工作情况,不断强化技术监督信息交流和沟通。

试研院对每月各发供电企业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为各发供电企业长期跟踪设备经济性能的变化趋势和检修技改决策提供了参考,使技术监督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实际。

五、强化设备状况分析,加大设备改造和治理力度

各发供电企业建立设备状态分析的常态机制,进一步加强技术监督基础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指导设备治理和技术改造。

按照《南方电网输变电主设备运行评价暂行管理办法》和《贵州电网公司设备运行状况分析管理办法》的要求,编写了《贵州电网2012年变电主设备运行评价报告》、《贵州电网输变电设备风险评估报告》,强化设备状况分析,为检修技改提供依据。

全年更换42支MWB电流互感器,完成息烽等6个500kV变电站电流互感器的紫外测试和418台220kV及以上电流互感器气体组分检测;监督发供电企业完成16条220kV及以上线路高频改光差、6项主变开关失灵解电压闭锁、14项变压器失灵联跳各侧开关工作;完成94只110kV线路侧避雷器安装工作,34条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整治工作。

各发电企业按照技术监督导则要求开展定期试验,以试验结果指导、评价设备检修和技改工作。

完成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指导、汽轮机配汽优化治理、水轮发电机组通风系统改造、火力发电机组脱销系统改造等安全增效减排方面治理工作。

特别是黔西电厂汽轮机低压内缸防漏汽处理,黔北电厂给煤机落煤斗防堵塞及给煤机上下闸板门改造,发耳电厂DCS控制系统模件柜电源存在问题处理,纳雍发电总厂冷端系统综合分析治理,思林电厂水导摆度超标处理等工作,有效改善了发电设备健康状况,提高了发电机组安全运行水平。

继续推广W型火焰炉燃烧系统的改造,均使锅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同时针对缝隙式燃烧器开展进一步研究,并成功应用于纳雍二电厂2号炉燃烧系统的改造,效果显著。

试研院开展发耳电厂汽机配汽优化试验,完成130个工况点测试,拟定新配汽方式和优化运行曲线,实施后机组运行平稳可靠,轴承振动、温度特性达到优良水平,节能效果良好。

六、深化开展分县局和重要用户技术监督工作

各分县局逐步建立技术监督体系,各地区供电局共对56个分县局不同程度的开展了技术监督定期巡检和指导工作,如毕节供电局对所辖分县局进行了技术监督中期检查,安顺供电局对所辖8家县供电局开展2次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检查等,进一步提高了分县局的试验能力。

全年完成3787台110kV一次设备预试,完成率为99.6%;完成5897台35kV及以下一次设备预试,完成率为98.5%。

针对县局技术监督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2012年地区供电局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对分县局举办“继电保护技能鉴定知识培训”等50余期专业培训,共培训人员894人次,提高了分县局技术监督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

各供电局认真梳理重要用户名单,与重要用户建立联系机制,开展了对重要用户的技术监督活动。

七、拓展技术监督手段,丰富技术监督内容

技术监督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贵州电网技术监督信息系统的应用,进一步规范预试定检试验数据的归档工作。

完成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省级平台一期工程的验收,对省级平台一级主站进行了软硬件升级改造,完成了9个供电局二级平台与一级主站的数据连接,接入二级主站的数据3570点。

按照电厂技术监督的范围、方式和主要内容的要求,以报表管理为核心业务基础,建成投运贵州地区发电企业技术监督报表填报系统,实现电厂技术监督数据的全区共享、报送数据专业统计分析,提高了发电企业技术监督的信息化水平。

电能质量技术监督有序开展。

出台《贵州电网公司电能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办法》,各供电局建立电能质量技术监督体系,明确相关部门在电能质量监督中的职责,每月依据电能质量监测网数据,分析全网电能质量,编写监测月报。

加强数字化变电站标准研究。

2012年贵州电网共有46座数字化变电站投入运行。

为了更好开展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及运行阶段的技术监督工作,2012年编制了《贵州电网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设备建模规范》等7个规范;及时修编《贵州电网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标准》和《贵州电网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验收规范》。

根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出台了“贵州电网公司GIS电子式互感器补充技术规定”和“贵州电网公司时钟同步系统补充技术规定”等相关的技术细则;完成国电南自、南瑞继保等八个集成商设备的规范性出厂验收工作。

加强机网协调工作。

全年完成4台机组PSS试验、完成励磁参数及进相试验各1台、完成水轮发电机组振动区试验39台次、完成20台机组原动机调速系统参数测试。

拓宽入网检测工作范围。

为加强贵州电网公司设备材料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全年完成配变等5大品类,共计2458台(套)设备材料样品的质量评价工作;根据线路运行中发现的复合绝缘子问题,组织开展老旧合成绝缘子的质量抽检评价工作。

开展变电站投运前技术监督工作。

2012年试研院完成36个变电站安装调试单位技术报告审查,电力技术监督进一步做到关口前移,确保调试项目不漏项和规范化,严把调试质量关。

第二部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贵州确立了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明确提出了2013年GDP力争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21%的目标。

但全网仍然存在电网运行风险突出,部分网架结构薄弱、复杂故障等导致发生电力安全事故的风险依然存在,贵州电网仍存在发生一般及以上电力安全事故风险点。

同时存在分县局技术监督水平亟待提高;技术监督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运行维护不到位;超临界机组安全运行周期短,安全经济性较差等问题。

2013年将新投产500万千瓦发电机组,技术监督体系需要进一步延伸及完善;环保要求的提高,五大电力集团与环保部签署“十二五”脱硝责任书,必须加快脱硝进程等工作。

这就对贵州地区发供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部分2013年技术监督重点工作

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促进贵州电力发展”为宗旨,围绕提高供电可靠率、增强发供电设备的安全性、经济性的中心目标,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抓好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大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增强安全风险辨识和预防、控制能力,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

2013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扎实做好技术监督常规工作

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省经信委工作部署,进一步健全技术监督管理制度、梳理工作流程、完善指标体系,实现技术监督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指标化,不断强化闭环管理,规范监督行为。

各发供电企业要继续做好技术监督管理,抓好技术监督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对新加入技术监督体系的发电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三级技术监督网络组织建设,切实履行好技术监督工作的职责,全面提高全省电力技术监督工作水平。

试研院要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省电力技术监督网络,完善技术监督制度,深入细致地做好发供电企业技术监督检查和抽查工作,全力推进技术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突出监督重点,为确保电力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2013年各单位要不断适应电网供应结构变化要求,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创新监督手段,提升检测装备水平,做到监督标准到位、检查分析评估到位、措施落实整改到位。

要加强各生产环节设备运行管理,做好设备故障分析,解决电力生产供应中的共性问题和多发问题,有效提高发供电设备健康状况,确保电力生产供应安全经济运行。

继续加强预试定检工作,特别在上半年,全省发供电企业要作好预试定检工作计划,对发供电设备要求作好设备运行情况分析工作。

利用技术监督手段加大设备运行维护力度,按照分层、分级原则,做好与电网稳定运行紧密相关的技术监督工作,使主要设备风险可控。

加强以带电检测、在线监测、运行巡视多种手段并用的设备状态评估工作。

拓展监测技术手段,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建立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和管理体系。

进一步加强技术监督工作的针对性,结合各集团安全生产的重点开展技术监督工作。

在中电投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大唐贵州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方面,要充分发挥技术监督工作提高基础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三、强化机网协调技术监督工作

开展机网协调项目研究与试验工作,着力解决机网协调中一次调频投入率低、AGC无法满足电网要求等突出问题;建立完善机网协调长效机制,按计划完成10台机组励磁参数测试、10台PSS试验、12台进相试验和24台原动机调速系统参数测试等试验,做好数据的整理和优化,为建立贵州电网全网仿真模型打下基础。

结合南方电监局两个“细则”(《南方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南方区域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高度关注机组一次调频、AGC机网协调功能的运行情况。

通过组织对“细则”的学习宣贯、完善优化机组相关控制系统等得力措施,使得这两项功能的合格率得到明显提升。

四、大力推广新技术应用,开展新能源技术监督工作

在监督手段上要不断应用推广新技术,密切关注发供电设备远程在线监测诊断等国内外最新技术发展,探索新的评价方法,使用新的评价手段,不断提高设备评价水平和准确率。

进一步完善在线监测数据运行维护工作,建立一二级主站系统监视制度,加强对数据监视和专业分析工作,开展设备状态监测预警和状态评价,利用监测平台,有效开展相关电力设备的技术监督工作。

进一步加强发电企业技术监督报表填报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提高技术监督质量,完善基础数据收集,加深数据分析力度,最终达到减少发电企业填报工作强度,实现电厂技术监督数据的全区共享、报送数据专业统计分析的目的。

深入开展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究,开展全网测试技术培训,要求全网各地区供电局具备数字化站投运前性能测试能力;定期追踪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数字化站应用的各环节可靠性研究工作,及时修订相关技术标准;加强数字化变电站设备的入网检测和规范性出厂验收工作,同时研究开展数字化变电站相关设备的技术监督工作。

贵州风电建设全面提速,目前已有韭菜坪风电场、马摆大山风电场、乌江源风电场和四格风电场发电运行,直调风电总装机容量48.6万千瓦。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贵州风能利用规划建设24个项目,涉及28个县(市、区),将开发5万千瓦以内的风电超过50个,装机容量近300万千瓦,总投资320亿元。

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实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检测、监测技术,深入研究对电网安全、电能质量的影响,确定技术监督的项目及指标,编制技术监督考评细则。

五、拓展全过程技术监督工作范围

进一步加强和研究在电网规划、设计、设备选型、监造、验收、安装、调试和试生产等基建阶段的技术监督工作方式方法,在监督手段上要不断应用推广新技术,探索新的评价方法,使用新的评价手段,不断提高设备评价水平和准确率。

进一步加强入网检测,积极落实物资品控工作。

结合2013年南网物资品控思路和物资品控管理办法,采用送样检测、设备监造、到货抽检、专项抽检和报废鉴定等方式,对电网设备材料在涉及原材料选用、制造、试验、安装、调试、运行等环节实施质量监督、控制,在项目评审、设备入网监造、到货验收、专项检测、物资缺陷、物资报废方面实施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

试研院要利用好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加强超临界机组运行特性的分析及研究,提高机组安全运行周期,特别是要结合一些科技项目开展工作,为我省超临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的后盾。

协助发供电企业建立和完善节能监督工作制度,对设备能耗问题进行诊断,提出整改措施。

发电企业下一步的环保工作重点将放在脱硝技改工程的实施上,2012年我省发耳、盘南、黔西三个电厂都已实施脱硝工程的改造工作,其余多家火电厂也将逐步完成脱硝工程的改造工作。

试研院要根据国家和贵州省相关文件对发电企业脱硝的要求,作好电厂脱硝改造的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好技术监督作用,归纳与总结脱硝改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技术监督人员专业素质

各发供电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和专业特点,推进整个监督队伍建设,确保监督人员把握专业发展方向,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选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善测试手段,提高对设备的诊断能力和水平。

各发供电企业应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内部技术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试研院要做好各专业培训和标准宣贯工作,开展《贵州电网技术监督手册》的专项学习培训,对技术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的发供电企业、分县局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着重培养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加强技术监督人员的创新能力建设,更新专业知识、拓展研发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的技能。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2013年贵州电力技术监督工作会的召开,为我们明确了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电力技术监督工作必将以其科学性、先进性、预防性,使贵州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