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填空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265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知识填空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物理知识填空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物理知识填空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物理知识填空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物理知识填空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知识填空人教版.docx

《初三物理知识填空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知识填空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物理知识填空人教版.docx

初三物理知识填空人教版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点练习题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______组成的。

(1)银河系是宇宙中数十亿个_____中的一个,太阳是几千颗_____中的一员,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_____,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______组成的;

(2)物质处于不停的_______和______中。

2.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组成的。

(1)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粒叫分子,分子很小,一般直径约________m(一般显微镜观察不到,可用_____________)。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是由居于中心的_________和绕核高速运动的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带____电的质子______的中子组成。

原子非常小。

3.气、液、固三态的微观性质。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___________,分子间有_______的作用力。

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

(2)液体物质中,分子可以__________,无固定位置,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_____。

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_______,具有________。

(3)气体物质中,分子间距_______,并以高速向各方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

因此气体具________。

4.纳米技术。

(1)纳米是一个_____单位,符号为nm,1nm=______m。

(较大的长度单位:

光年。

(2)纳米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

他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__________、________。

二、质量:

物体所含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

1.质量的单位。

基本单位:

_____(符号____)。

1吨(t)=103kg,1毫克(mg)=10-3kg。

规定,1dm3的______在____℃时的质量为1kg。

2.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_____。

天平的_____相等,当两盘中所放物体的_____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

(2)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测量前观察______(天平能称的最大质量)和_______(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

②测量步骤:

a.将天平_____放置(对学生天平即物理天平应调节底座螺母使天平底座水平);b.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______(托盘天平指针指分度盘右侧,螺母应向____调;学生天平指针指分度盘右侧,螺母应向____调)。

C.把被测物放在天平的____盘,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向天平的____盘加适当的砝码,通过___________并__________使横梁恢复平衡(托盘天平指针指分度盘右侧应________或将游码向____调,学生天平指针指分度盘右侧应_______或将游码向____调)。

d.读数。

被测物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示数(游码示数以游码______侧为准)。

③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a.被测物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_______,否则会损坏天平;b.加减砝码要用______,不要用手拿砝码,否则会污染砝码造成砝码质量不准确;c.不能将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放在天平盘中,否则会污染天平盘,破坏测量的精度。

三、密度:

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______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1.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_____,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___。

2.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______________

3.单位:

_______(基本单位)或_______,1g/cm3=_______kg/m3。

(1)读法:

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含义:

1kg/m3表示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______为1kg;1g/cm3表示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______为1g。

4.密度的应用:

(1)测不便直接测量的质量。

(简要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

(2)测不便直接测量的体积。

(简要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

(3)鉴别物质。

(简要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物体的热胀冷缩,由ρ=m/v知,______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质温度_____,密度______。

水的情况则比较特殊,在0-4℃时_________,因此4℃时水的密度_____,0-4℃随温度的升高密度______,4℃以上随温度的升高密度______。

风的形成就是温度变化引起空气_______的变化,使热空气_____,冷空气从四面______造成的。

6.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

__________

(2)测量工具:

一般用______和______(量筒是测量__________的仪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_________)

(3)测量步骤:

a.固体(不吸水或不溶于水):

测_______,测____________的体积,测___________的体积,算_______的体积,算_________;b.液体:

测___________的总质量,将被测液体倒入________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被测液体的______,算___________。

(4)特殊物质密度的测量:

第12章《运动和力》知识点练习题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_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____。

(1)甲乙两人并肩前进,甲以乙为参照物______,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是______的。

(2)联合收割机,收割机相对于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是运动的。

(3)空中加油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是______的,相对于地面是______的。

(4)乘电梯的人,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5)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是运动的。

二、运动的快慢——用______表示。

1.速度:

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通过的路程。

(1)公式:

υ= s/t

含义:

______________

(2)单位:

________——m/s(国际单位),________——km/h,1m/s=______km/h。

2.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_________的运动。

(1)常见的运动速度都在变化,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______状况。

(2)做粗略的研究时,用υ=s/t来计算物体在某一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_______。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国际单位制:

测量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___________叫单位。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_____________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测量:

(1)单位。

基本单位:

______(字母表示为_____),

其它单位:

1km=___m,1dm=___m,1cm=___m,1mm=___m,1μm=___m。

(2)测量工具。

学生常用_______。

其它工具有:

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a.测量前观察刻度尺的_____和______;b.尺要沿着所测长度,______或_________与起始长度对齐;c.读数时视线与______垂直,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d.记录数据时要____________。

3.时间的测量:

(1)单位。

基本单位:

___(字母表示为___)。

1小时(h)=___分(min),1min=___s。

(2)测量工具:

钟表。

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_____。

4.误差:

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差异。

(1)误差不是错误。

误差只能_____,不能_____;错误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读数时_______造成的,不该发生,能够_______。

(2)减小误差:

a.改进测量方法;b.选用__________的测量工具;c.______________(常用)。

5.特殊的测量:

(1)微小量。

(2)圆锥体的高。

(3)圆的周长和直径等。

写出测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力

1.力是______间的______作用。

(1)______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有施力物必有_______,二者总会成对出现;

(2)物体施力的同时必会________,即施力物同时也是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运动_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的变化都叫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使物体________。

3.力的三要素:

力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上画一条线段,线段的______表示力的大小,线段___________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即_________)。

1.伽利略用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得出“力是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的正确结论。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__________时,总保持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______状况,但经过实践的检验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

(2)定律中的“一切物体”是_________;“没有受到力”是______;“总”和“或”表示符合条件时只能是静止状态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_______________。

(3)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到底保持哪种状态,与物体_____________有关。

物体原来是运动的不受外力时以原来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物体原来是静止的,不受外力后将保持__________。

3.惯性:

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1)_______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_____关,而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a.利用:

跳高跳远助跑,射击与射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防止:

公路上的车辆应保持距离,汽车上的乘客和司机应系安全带,_______________。

六、二力的平衡。

1.一个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或______________状态则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相当于________,则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______状态。

2.二力的平衡条件:

(1)二力_________________(同物)——首要条件;

(2)二力__________(等大);(3)二力__________(反向);(3)二力__________________(共线)。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知识点练习题

一、弹力

1.概念:

(1)弹性与塑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物体变形后_____________的特性叫塑性。

(2)弹性限度:

弹簧等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___________,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3)弹力:

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对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的______物产生的力叫弹力。

2.测量:

(1)测量工具:

测力计,常用____________(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____就越长制成)。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①测量前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零刻度线,若指针未对准零刻度线,应____________;

③称量时应注意被测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否则会______________。

二、重力

1.定义:

由于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是无数万有引力中的一种。

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物体都要受重力的作用。

2.大小:

重力的大小叫_______。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______成正比(其比值用g表示,g=___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单位:

1N=1kg×N/kg

3.重力的方向:

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重垂线可以检查墙壁等是否____。

4.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______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如方形薄板的重心在_____________,球的重心在______,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______。

三、摩擦力

1.定义:

两个相互________的物体,当它们做___________时,在________上会产生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接触面所受的______。

________,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摩擦力越大。

3.增大和减小摩擦:

(1)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__________;②增大接触面的_____________。

(2)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加_________或加气垫;②用____动代替____动;③________;④减小接触面的___________。

四、简单机械

1.杠杆:

一根能绕____________的硬棒。

(1)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

杠杆__________的点。

②动力:

使杠杆_______的力。

③阻力:

_______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_____________的距离。

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_____________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l1=F2l2

(3)应用:

①省力杠杆:

_______________的杠杆。

省______,费______。

②费力杠杆:

_______________的杠杆。

费______,省______。

③等臂杠杆:

_______________的杠杆。

即不______又不_______。

由此可见,省力的杠杆必_____,省距离的杠杆必_____,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没有的。

2.滑轮

(1)定滑轮: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它实质上是________,使用它即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_______________。

(2)动滑轮: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它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的杠杆,使用它省________的力,但多移动________的距离。

(3)滑轮组:

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使用滑轮组时可以既省力有改变用力的方向,承担重物的__________越多就越省力,在不计绳、滑轮重及摩擦时,F=______。

3.轮轴和斜面:

均为____力的机械。

使用轮轴时,轮半径与轴半径的比值越大越_____,但越是___________;使用斜面时,斜面的倾角越小越____力,但同样越________。

 

第14章《压强和浮力》知识点练习题

一、压强:

1.定义:

物体_________上受到的_____叫压强。

压强表示压力的_______。

用字母P表示。

2.定义式:

       p= F/S

(1)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

(2)单位:

1________(Pa)=1牛顿(N)/平方米(m2)

3.增大和减小压强:

(1)增大:

①__________。

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小:

①__________。

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____________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③液体的压强随______的增加而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____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 =ρg h

①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引力常数×____________

②单位:

     1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连通器

①定义:

上端______,下端______的容器叫连通器。

②特点:

连通器内装______液体且各容器的液体______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

③船闸:

相当于三个容器(上游、船闸室、下游)底部相通的连通器。

5.大气压强:

(1)定义:

_____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________。

(2)举生活中大气压的现象及应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②纸片托杯水,③抽水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压的测量:

托里拆利实验。

①器材:

长约1m的一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水银槽、水银、滴管。

②步骤:

A.在水银槽内____________;B.用滴管将一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内_________;C.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倒过来把管口移到_________________;D.松开手指,玻璃管内的水银下降一段,用刻度尺量出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h水银,E.计算大气压:

P大气=______=_____________。

(4)标准大气压:

P0=______mmHg=____________Pa≈______Pa。

(5)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天气和_____。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一般在海拔3000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约减小_____Pa。

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_______。

(2)应用:

飞机。

飞机的机翼由于上下形状______,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由于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___,因而速度_____,气流对机翼上方的压强_____,机翼下方的气流通过的路程较___,因而速度较___,对机翼的压强较___,使机翼的上下产生______,方向_____,就产生了_____的举力。

二、浮力:

1.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_____或_____对它的_____的托力叫浮力。

2.物体的浮沉条件:

(3)当F浮____G物,物体下沉;

(4)当F浮____G物,物体悬浮;

(5)当F浮____G物,物体上浮,上浮的结果是_____;

(6)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F浮=____G物。

3.浮力的计算:

(1)重力差法:

F浮=G-F液(G表示_________,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基米德原理:

①F浮=ρ液(气)gV排(ρ液(气)表示_________,V排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V排__V物)

②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A.物体未完全浸入液体前,浮力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若物体完全浸入(浸没入)液体中后,随深度的变化浮力_______。

B.在同种液体中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________________有关;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浮力大小只与____________有关。

C.在比较若出现有在同一液体中漂浮、悬浮、下沉混合情况应用______________分析解决。

4.浮力的应用:

(1)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浮于水面的物体可以将物体制成____,使它排开的水____,从而____浮力——制作轮船。

①轮船的大小用______表示,排水量就是_________时排开水的_____。

②轮船从河里驶向海里,由V排=F浮/(ρ液g)知,因为ρ液变___则V排将变___,所以轮船将会______一些,反之,轮船从河里驶向海里会______一些。

(2)潜水艇:

①潜水艇是通过向其两侧的水舱加水或排水从而改变_____来实现潜水与上浮的。

向水舱中充水,潜水艇逐渐____,就逐渐_____水中。

当____________________时,潜水艇就可以悬浮在水中。

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从而_____。

②潜水艇内的推进器开动时可以_____上浮和下潜的速度。

(3)气球和飞艇:

①气球内充的是密度________的气体(如氢气、氦气、热空气等),它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_____改变浮力或给其内的空气____及____加热从而实现上浮与下沉的。

②飞艇的主要结构是____即气球,并在气囊的下面装有带螺旋桨的发动机和在任、装货用的吊篮。

曾在20世纪用来进行军事侦察与轰炸,后被飞机代替。

第15章《功和机械能》知识要点巩固练习

一、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1)劳而无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无功____________________。

2.功的计算公式:

____________

①意义及单位:

W——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