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048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3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docx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docx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以下是浙江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纯净的铁是:

①银白色;②密度为7.86g/cm3;③熔点为1535℃;④在空气中易生锈。

上面的叙述中,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3.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能吸附毒气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色泽艳丽作装饰品

C.铜丝能导电作导线

D.氢气燃烧热值高作高能燃料

4.化学变化常伴随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但产生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请举两例证明上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物质的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煤块和木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胆矾和食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冰和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精和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C 2.B 3.D

4.电灯发光、放热、泥土在水中沉淀和烧开水的过程中有气泡冒出等均属于物理变化

5.

(1)密度或硬度(或其他合理叙述,下同)

(2)颜色或颗粒状态(注意:

不能用尝的方法,胆矾有毒)

(3)状态

(4)气味或可燃性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

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④D.①②③④

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出现

B.认为与本实验无关,不理睬

C.查找蜡烛的成分资料,探究变黑的物质的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物质的原因

4.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水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2.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食盐水B.酒精C.水D.澄清石灰水

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

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4.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有同学提出:

“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

就“先用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B.进行实验

C.制定计划D.做出结论

5.今天,小明同学在课上说:

“将集气瓶盛满水,然后倒掉,就能收集一瓶空气。

(1)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是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气体。

6.将饼干放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发现饼干变软了,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戴眼镜的同学在冬天一走进教室内,眼镜片上立即蒙了一层“雾”,过一会儿“雾”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A 2.D 3.B 4.H2O CO2

第二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D 2.D 3.D 4.C

5.

(1)同意 

(2)排水

6.水或水蒸气 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冷凝成水珠聚集在镜片上,故镜片上蒙了一层“雾”;过一会儿,镜片上的水分蒸发到大气中去了,故“雾”消失(或其他合理说法)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课时 药品的取用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硫酸或氢氧化钠等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

2.下列有关试剂取用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B.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

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固体时只须盖满试管底部

D.实验中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

3.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

A.用镊子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D.直接倒入

4.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你认识吗?

请用它们的名称或图中的字母填写以下各空:

(1)B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

(2)滴加溶液常用____________;取用粉末状固体常用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物质的加热

1.下列加热方式错误的是(  )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对于下列仪器:

①烧杯;②烧瓶;③蒸发皿;④量筒;⑤试管;⑥集气瓶。

其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

4.经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如右图是一个燃着的________(填仪器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______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________盖灭。

实验过程中,若不慎将酒精灯打翻,酒精洒在桌上燃烧,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实验基本操作

1.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A.23.6g     B.27.4g    C.32.3g    D.32.6g

3.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将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将玻璃管口润湿后转入橡皮管

C.将漏斗下端压进橡皮塞孔中

D.将玻璃管口润湿后转入橡皮塞

4.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是(  )

A.器壁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  B.器壁附着的水能成股流动

C.一点水都没有附着D.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5.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将氢氧化钠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试管的内壁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课时 药品的取用

1.D 2.D 3.C

4.

(1)漏斗 烧瓶或平底烧瓶 

(2)F H

第二课时 物质的加热

1.D 2.C 3.④⑥ ③⑤ ①②

4.酒精灯 外 灯帽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第三课时 实验基本操作

1.D 2.B 3.C 4.D 5.C

 

2.1 空气

第一课时 空气的组成

1.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通常状况下,成年人每分钟需要8L氧气,则每分钟吸入的空气的体积为(  )

A.10LB.20LC.40LD.50L

3.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D.矿泉水

4.将一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如图所示),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总结出剩余气体的一两点性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红磷________  氧气________  氮气________

 

第二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空气中供我们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

C.水蒸气D.稀有气体

2.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B.燃烧煤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3.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等级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4.以下是某学生的课堂小结,请你和他一起总结一下吧。

(1)在物质的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在空气的成分中,制造化肥并可以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________;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并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3)氮气或稀有气体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4)洁净的空气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

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空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清洁能源;②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③积极植树造林

5.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二氧化碳________    二氧化硫________

二氧化氮___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___

2.1 空气

第一课时 空气的组成

1.A 2.C 3.C

4.

(1)集气瓶中有空气或一定量的氧气

(2)小白鼠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瓶壁的石灰水变浑浊

(3)导管内液面先下降,最后液面上升

(4)氮气或N2

(5)不易溶于水、不支持呼吸

5.P O2 N2

第二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A 2.A 3.C

4.

(1)混合物

(2)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3)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稳定

(4)①②③

5.CO2 SO2 NO2 P2O5

2.2 氧气

第一课时 氧气的性质

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

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C.氧气易溶于水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

A.氮气     B.木炭     C.红磷     D.铁丝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5.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铁________    硫________    木炭________

二氧化硫________四氧化三铁________

 

第二课时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水―→碳酸

B.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C.乙炔+氧气

水+二氧化碳

D.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D.汽油燃烧

3.烟雾弹资料:

装有白磷(P)的烟雾弹引爆后,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再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大量白烟(该白烟成分与红磷燃烧生成物相同)将目标隐蔽。

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4.经过短暂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

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的量有着密切关系。

请举一例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氧气

第一课时 氧气的性质

1.C 2.A 3.A 4.B

5.Fe S C SO2 Fe3O4

第二课时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D 2.B

3.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化合反应(注意:

不能答“氧化反应”,因为氧化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4.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或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或其他合理叙述)

2.3 制取氧气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

A.都需要加热       B.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

A.不产生氧气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没有水生成D.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小

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

A.变小B.变大

C.不变D.不能确定

4.在KClO3分解制取O2的反应中,MnO2作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质量发生了改变

C.某些反应可使用不同的催化剂

D.某些催化剂可催化不同的反应

5.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据此推断出该气体的两项物理性质均正确的是(  )

A.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3 制取氧气

1.C 2.B 3.C 4.B 5.D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气球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滴水里的分子数约为1.67×1021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右图A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能振荡)。

(1)写出你认为可能出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某位同学将两瓶气体如图B所示放置,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与A相同的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B.空气中的氧气与纯净的氧气化学性质不同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变

D.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用“分子”或“原子”填空: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铁、汞、________等;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氮气、水、________等。

(2)氧化汞_______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________分解成汞________和氧________,汞________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___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__,无数个氧________构成氧气。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填“可再分”或“不可再分”),原子________(填“可再分”或“不可再分”)。

5.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本身或种类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分子的基本性质

1.D

2.

(1)分子在不断运动(或其他合理叙述)

(2)分子间有间隔或间隙

(3)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3.

(1)两瓶气体的颜色趋向一致(或两瓶气体都变成红棕色等合理叙述) 两种气体物质的分子都能运动,均匀扩散到两瓶中(或其他合理叙述)

(2)氮气的密度比氢气的密度大得多,聚集在下方,运动(或扩散)得慢

第二课时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B 2.D

3.

(1)原子 铜(或其他金属物质或稀有气体或碳、硫、磷等物质名称) 分子 氧气(或二氧化碳等合理物质名称)

(2)分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分子

4.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必须答全) 氢分子 氧分子 可再分 不可再分

5.不变 改变 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或其他合理叙述)

3.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2.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

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3.锂电池可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

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7

4.根据下面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5.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

(2)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

(3)钠原子和氯原子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质子数  ②电子数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第二课时 离子的形成 相对原子质量

1.下列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

2.Na和Na+这两种粒子具有相同的(  )

A.核外电子数B.化学性质

C.质子数D.电子层数

3.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钼原子的质量为8mkg,则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96     B.72     C.48     D.36

4.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氢原子:

________;②3个铝离子:

________。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A.原子;B.分子;C.离子。

试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

________ ②铁:

________ ③氯化钠:

________

5.已知铁、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和24。

(1)铁、镁的原子个数相同时,则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为________。

(2)铁、镁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7时,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3.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

1.B 2.D 3.B 4.B

5.

(1)17 

(2)失去 (3)③

第二课时 离子的形成 相对原子质量

1.B 2.C 3.A

4.

(1)①2H ②3Al3+

(2)①B ②A ③C

5.

(1)7∶3 

(2)2∶3

3.3 元素

第一课时 元素

1.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指的是(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D.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B.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