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989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汇编.docx

《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汇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汇编.docx

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汇编

下行质差小区分析定位流程

1.下行质差原因分类

本分析流程通过MRR报告统计结果中的下行质差话务比例,通过合理的分类,逐步对小区的干扰类型进行分类,为后续的整治工作提供了指引。

排除流程如下:

2.质差排查流程

1、取连续三个工作日早、晚忙时的MRR数据的平均值,在MRR统计结果中,取下行质差话务(集团标准,统计67的占比)比例大于等于5%的小区为下行质差小区。

2、定义一天早、晚忙时的下行质差采样点大于等于6门限的MRR测量数据,对第一步筛选出来的质差小区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分析时可考虑重点分析采样点高的小区):

其中下行弱信号话务比例小于20%的小区为强信号质差小区,下行弱信号话务比例大于等于20%的小区为弱信号质差小区。

弱信号的定义见附录

注意:

MRR数据时间段各地可以有差异,但两次定义的时间段应该是一致的。

2.1强信号质差小区

强信质差小区根据干扰的性质可分为网内频率干扰、设备故障、网外干扰三种:

首先对质差小区的干扰系数进行分析,干扰系数大于0.1的小区定义为网内频率干扰。

干扰系数小于0.1的小区可能是设备故障造成的下行质差,也有可能是网外干扰造成的下行质差,具体原因需经一步分析。

2.1.1网内频率干扰

网内的频率干扰由三种情况造成的,分别为频率应用不当、结构限制导致频率干扰、参数设置不当造成频率干扰。

可通过FORTE频率方案及结构系数对网内频率干扰进行分类。

2.1.1.1频率应用不当

频率应用不当的排查流程如下:

(一)在FORTE中对网内频率干扰小区进行频率优化方案的演算,并将频率方案应用后重新进行干扰系数的计算,如果之后的干扰系数比之前能下降在规定的门限以上,并且干扰系数小于0.1,则认为该小区通过频率优化能够改善小区的质量,这类小区为频率应用不当造成的下行支撑,可通过频率方案进行优化。

根据优化方案的改善幅度,定义三个等级的门限,分别为10%、20%、30%,三个等级门限频率应用不当的相关性依次为低、中、高。

(二)如果应用频率方案并重新进行干扰系数计算后,小区的干扰系数改善虽然大于规定门限,但干扰系数依然大0.1,说明该小区除了有频率应用不当的问题外,还可能存在结构限制问题,需先对频率优化,再通过2.1.1.2中的结构限制排查方法中进一步分析质差的原因。

(三)如果第一步中应用方案后,预测改善比例小于规定的门限,则认为该小区可能存在结构问题,需在2.1.1.2中的结构限制排查方法中进一步分析质差的原因。

2.1.1.2结构限制

对疑是结构问题的小区通过小区最大联通簇的簇约束因子进行分析,如果小区最大联通簇的簇约束因子大于规定的门限,则该小区可能为结构限制导致的频率干扰,需进一步分析结构限制的原因。

如果小区最大联通簇的簇约束因子小于规定的门限,则该小区可能为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的,需到2.1.1.3进行分析。

簇约束因子根据与结构相限制关性的高低可定义三个级别的门限,分别为0.5、0.75、1,对应的与结构限制的相关性依次为低、中、高。

过覆盖

根据网络中小区的相对位置,我们把目标小区天线主瓣方向120度范围内的最近的3个相邻基站到目标基站的距离的均值D作为目标小区的理想覆盖距离,计算900和1800时分别只考虑同属本频段的站,不考虑室内小区。

设定被评估小区为S,在NCS统计中能够检测到S小区的小区数为N,其中有M个小区(小区在S理想覆盖距离1.6倍以外同时小区方向沿S覆盖方位180度方向内),检测到S小区同时Cois>门限(默认为2%),则取定M为S小区的监测小区个数,监测小区个数越多则S的过覆盖嫌疑越大。

根据现网情况M>=6,且过覆盖指数>=1.2定义为过覆盖小区

通过MRR分析过覆盖小区的质差67级的TA分布情况,如果TA大于理想覆盖距离的质差采样点占总采样点的比例超过相应的门限则认为该小区的质差是由于过覆盖导致的质差。

根据过覆盖质差采样点占总采样点的比例,我们定义三个过覆盖相关性级别分别为低、中、高,对应的门限值分别为20%、30%、40%。

由于TA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距离,对于覆盖距离比较近的小区来说,话务都在近端,TA基本上都在3以内,考虑到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收反射、折射等影响TA会有一定的误差,TA越小,误差越大。

因此过覆盖的定义改为理想覆盖距离小区值小于3个TA值的小区的按3算,大于3个TA的按比例算(排除GRRU,直放站小区)。

按照TA分布的特点,TA等于0的情况下,小区应该分布在0-550米的范围内,假设TA的分布是均匀的话,那么平均距离应该为275米。

依次类推,TA=n的情况下,距离应该为:

n*550+275(m)。

综上所述,TA门限定义如下:

TA门限为=Max(Round(理想覆盖距离-275)/550,3)

频率资源瓶颈

频率资源瓶颈,在话务密集区域现有频率资源不足造成的分配冲突而导致的频率干扰。

在小区最大联通簇的簇约束因子大于规定门限的小区中,排除了过覆盖小区后,剩下的干扰小区则认定为频率资源瓶颈导致的下行质差小区。

频率资源瓶颈导致的质差小区主由于小区本身或者关联簇内的其他小区的配置太高导致的频率分配困难,关联小区间无法避免频率干扰的现象。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资源瓶颈小区的原因进行定位:

如果本小区的配置的载波大于7块,则对该小区模拟减容,将小区干扰最大的频点删除后,重新计算小区的干扰系数。

如果模拟减容后干扰系数能够降到0.1以下,则认为该小区是由于自身高配导致的频率资源瓶颈。

可通过对本小区进行降配来排除故障。

如果本小区模拟降配后,小区的干扰系数仍然大于0.1,则可尝试将最大联通簇内的其他高配小区进行模拟减容,并重新进行干扰系数的计算,如果干扰系数能够降到0.1以下,则认为该小区所在的最大联通簇内存在高配现象,可通过簇内降配来排除故障。

2.1.1.3参数设置不合理

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的质差主要有:

Ø切换参数(包括层间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的切换不及时;layerthr/laythrhyst/三算法的门限/

Ø半速率参数门限设置过高导致的半速率比例高;

Ø功控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的质差;

ØAMR(功控)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的质差;算需求信道数少于

Ø功率参数BSPWRB与BSPWRT设置不一致造成上下行不平衡。

Ø其他参数(地市可根据以往相关经验进行补充)

ØACCMIN/CRO/PT

2.1.2设备故障

强信号质差小区中,干扰系数小于0.1的小区可能是设备故障造成的下行质差,也有可能是网外干扰造成的下行质差,下面相对设置故障造成的质差进行分析。

(可通过广州的规律性质差定位思路进行排查,但该方法的准确性还有待验证。

2.1.2.1直放站、GRRU、室分系统故障

1)确认小区是否带GRRU、直放站或室分系统:

2)检查GRRU、直放站(选频、移频)频点设置是否与宿主小区一致,不一致的应及时进行调整,保证频点设置与宿主小区一致;

3)关闭小区对应所有GRRU或直放站设备;

4)检查小区近两个月的历史扩容(新增机柜)记录,并核实室分是否有作耦合整改跟进,若小区近期有扩容且新增了机柜,故障可能会因室内跟进不及时导致扩容的载波没有耦合到室分系统而产生,通知相关室分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和整改;

5)观察现场CQT拨测及后台数据情况进行问题定位;

a)若故障消失,说明故障系因GRRU或直放站与宿主小区频点设置一致导致;

b)关闭GRRU、直放站后,故障消失或减弱,说明对应的GRRU、直放站存在故障,若小区带多台设备,可逐台开启或关闭,检查故障是否恢复或消失;

c)室分系统整改后故障消失或减弱,说明故障因室分系统耦合问题引起;

2.1.2.2主设备硬件故障

隐性故障的大致范畴:

对于网络中的设备故障,有些会触发相关告警,可称为显性故障,另外,有部分设备故障会影响网络正常运行,但却不会直接触发告警,即在OSS中没有FAULTCODE出现,这类故障我们称之为隐性故障,主要包括DXU、TRU、CDU、天线、背板、总线和各种连线设备,在软件、内部处理模块和连接方面出现的问题。

由于此类问题我们没有能力修复,所以只能做到将故障定位到RU,然后将坏件替换送修。

Ø显性故障

显性故障可在OSS中通过指令查看,然后通过故障代码表查询故障的原因。

硬件故障查看常用指令:

ALLIP;(查看全局所有告警)

ALLIP:

ACL=A1;(查看全局外告告警)

ALLIP:

ACL=A2;(查看全局性能告警)

ALLIP:

ACL=A3;(查看全局故障告警)

RXASP:

MO=RXOTG-;查看该TG所有激活的MO告警,再用RXMFP查看故障代码

RXMFP:

MO=;查故障代码(RXMFP:

MO=RXOCF-*;还可查看DXU版本,CDU类型等)

RXELP:

MO=;打印MO历史告警。

Ø隐性故障

从基站硬件对隐性故障进行分类,大致分为载波、CDU、天线三类,上述三类硬件均泄及基站射频信号的处理,在基站日常维护中故障率往往比较高。

常见的故障排查方法如下:

1)STS指标统计

话务统计提供了各种指标去衡量系统服务的好坏。

基站的很多故障都会反映到话务统计的某项指标上来。

常用的指标有信道完好率,掉话,切换,无线接入性等。

如果基站存在问题,则有可能影响到其中一项或者几项指标。

因此如果这些指标的变化,特别是在没做任何参数修改的情况下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考虑基站硬件的因素

MRR数据分析

有些硬件出现故障并不一定会表现在BSC中或指标上,但一定会表现在通话时的各项性能参数上。

MRR数据中平均上下行电平值的差值一般在12dbm左右视为正常值,若是在不考虑直放站、塔放等设备的情况下差异太大,那么可以怀疑该基站中存在隐性故障。

之外,MRR中还有QA通话质量以及路损等参数可供分析。

2)查基站告警

有些告警产生了之后能够自行恢复,因此当打印网络中现存的故障的时候不一定能发现这些故障,但是它们往往会在BSC的历史告警记录中留下痕迹。

通过分析这些记录,能够帮助发现一些基站潜在的问题,这是我们查找硬件隐性故障的最有效方式。

一般在怀疑了小区的硬件隐性故障之后,我们都将要查看ERRORLOG得到有用信息进行具体问题的确定。

3)查传输质量

传输作为基础性建设,对基站的正常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问题看似离奇,其实就是由传输引起。

因此我们对传输问题应该予以重视。

4)做CTR或者CER

关闭跳频后做CTR或CER,看看是否有些频点的无线丢失数或掉话数特别多,如果存在,那么就有可能是该载波有问题或频点有问题(受干扰),需进一步验证。

接下来,把高无线丢失数或高掉话数的载波与其他比较正常的载波进行频点互换,看高无线丢失数或高掉话数的情况是随频点走还是固定在某些载波上,如果是随频点走,那么更换频点,如果固定在某些载波上,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些载波有问题。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公共部分出问题,如CDU、COMBINER,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存在硬件隐性故障这一点是肯定了。

5)MOTS观察

即时话务统计中MOTS相关计数器记录了每条时隙连接及掉失的情况。

依此,我们将频点与载波对齐进行小区MOTS观察,如果在某一套载波对应的所有时隙上都存在高掉话率现象,我们就应该怀疑这套载波的问题,或者这套载波所用的频点问题,可将这套载波所用频点与另一套载波所用频点对换,进行观察,如果这套载波上依然存在高掉话,则怀疑这套载波故障,如果在另一套载波上又产生了高掉话,则频点问题。

此方法简单实用,可以确定载波或者频点问题引起的故障。

6)现场测试

路测能够最直接的反映系统真实运行情况和最终用户的感知,因此对路测文件的分析也往往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

另外利用测试手机对怀疑有硬件隐性故障的小区进行拨打测试,在关闭跳频的情况下,在基站覆盖区域通过用测试手机连接ANT或TEMS等测试软件做定点拔打的方法可以定位隐性故障。

建议在空旷的可以直视到天线的地方进行拨打测试,注意观察拨测中信号波形的变化情况,注意细节,对波形变化较大的载波应给予较长的拨测时间,以观察其信号波形的变化情况。

7)用户投诉

用户的投诉可能会是由基站的硬件引起,如基站的发射功率不稳定导致用户手机信号不稳。

对投诉信息加以提炼和分析,能帮助我们发现存在问题的区域。

2.1.3网外干扰

网外非法无线发射机所发干扰信号在移动网络下行频段,手机接收到干扰信号,无法区分正常基站信号,使手机与基站联络中断,造成掉话或无法分配信道。

2.1.3.1非法无线发射机

网外非法无线发射机所发干扰信号在移动网络下行频段,手机接收到干扰信号,无法区分正常基站信号,使手机与基站联络中断,造成掉话或无法分配信道。

排查流程如下:

1)将问题频点更换到小区的其它载波上,原有故障出现转移的,说明硬件不存在故障,而是频点存在干扰问题:

2)将干扰频点删除,并运用扫频仪扫干扰频点,看是否仍有较强信号,若频点存在较强的同邻频干扰问题,检查周边小区是否有同、邻频并将其删除,重新扫频看干扰是否仍然存在,存在则说明干扰频点来自外部;

3)针对96(联通频段)号频点干扰95频点问题,则可定义NCS测量数据(将96设置为测量频点,前提是联通将96设置为主频段),若小区的NCS数据中可以解出96频点及BSIC,则说明邻近区域存在96号频点,需将95更换为其它频点;

4)观察现场CQT拨测及后台数据情况进行问题定位,将干扰频点删除或更换后故障消失,说明故障系因频点受外部强干扰导致;

2.1.3.2边界干扰

边界小区由于无法获取其它城市的基站频点信息,或者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的不同城市间的基站存在频率干扰则为边界干扰。

一般在城市边界,特别是港澳边界或国家边界的小区最容易受到边界的干扰,一般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定位:

1)对应港澳或国家边界的可采用支持国际漫游的卡进行测试,看是否接入其他运营商的网络,以此定位干扰源;

2)对国内城市间的可通过获取对方城市的最新基站频率信息,检查是否存在频率干扰

3)可以通过NCS测量定位在边界的信号比较强,并检查这些小区是否为本地市网小区,如果不是则有可能存在外部干扰。

4)通过扫频定位边界干扰小区。

2.2弱信号质差小区

弱信号强质差小区主要是由于基站设备故障、参数设置不当、直放站故障、过覆盖、覆盖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2.2.1过覆盖导致弱信号

由于过覆盖,导致的远端弱信号强质差。

分析方法与过覆盖导致的强信号质差类似,可参考2.1.1.2中对过覆盖的判断方法。

2.2.3参数设置不当导致弱信号

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的弱信号质差主要有:

Ø切换参数(包括层间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的切换不及时;

Ø空闲参数ACCMIN设置过大导致在弱信号情况下接入;

ØCRO设置过大导致,导致弱信号接入;

Ø功控期望电平SSDESDL设置不合理导致功控幅度太大;

Ø功率参数BSPWRB与BSPWRT设置太小,导致弱信号;

Ø功率参数BSPWRB与BSPWRT设置不一致造成上下行不平衡;

Ø其他参数(地市可根据以往相关经验进行补充)。

2.2.3直放站故障

由于直放站、GRRU故障找出的下行弱信号质差。

排查方法如下:

1)确认小区是否带GRRU、直放站或室分系统:

2)检查GRRU、直放站(选频、移频)频点设置是否与宿主小区一致,不一致的应及时进行调整,保证频点设置与宿主小区一致;

3)关闭小区对应所有GRRU或直放站设备;

4)检查小区近两个月的历史扩容(新增机柜)记录,并核实室分是否有作耦合整改跟进,若小区近期有扩容且新增了机柜,故障可能会因室内跟进不及时导致扩容的载波没有耦合到室分系统而产生,通知相关室分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和整改;

5)观察现场CQT拨测及后台数据情况进行问题定位;

a)若故障消失,说明故障系因GRRU或直放站与宿主小区频点设置一致导致;

b)关闭GRRU、直放站后,故障消失或减弱,说明对应的GRRU、直放站存在故障,若小区带多台设备,可逐台开启或关闭,检查故障是否恢复或消失;

c)室分系统整改后故障消失或减弱,说明故障因室分系统耦合问题引起;

2.2.4基站设备故障

由于基站住设备故障造成的下行信号输出不足,导致下行链路存在弱信号的问题,主要包括DXU、TRU、CDU、天线、背板、总线和各种连线设备。

基站故障造成下行弱覆盖主要表现为,下行平均信号强度低于上行信号强度,即上行减去下行大于0,TA较小,不带直放站,小区质差严重等。

按在网管系统上是否有告警可分为显性故障和隐性故障。

具体排查方法与基站设备故障造成的强信号质差类似,可参考2.1.2.2的方法。

2.2.5覆盖不足

覆盖不足主要是存在于郊区由于基站比较稀少,部分区域没有信号覆盖,或者在密集的城区,由于楼层密集,信号衰减严重,导致部分建筑内部没有信号覆盖,或者覆盖信号较弱造成的质差。

1)通过地图看小区是否位于郊区或者城中村,周边是否基站比较少;

2)查看小区的NCS测量,看测量中六强的平均信号是否比较弱;

3)通过小区的话务统计指标看小区的弱信号切换是否比较多。

切换指标由于以前我们没有排除过,需通过排除分析,确定各种门限及方法。

3.附录

3.1各种计算公式

3.1.1下行质差话务比例

在MRR统计结果中,取其Rxqual>5的为质差话务样本,并定义质差话务比例:

下行质差话务比例=

 

3.1.2下行弱信号话务比例

在MRR统计结果中,取其Rxlevel<-100dbm的为弱信号话务样本,即:

下行弱信号话务比例=

在本文中,下行弱信号需在定义了MRR质差67级的测量结果中进行筛选。

3.1.3干扰系数

小区的干扰系数是根据NCS统计结果,主要是应用其相对信号强度测量功能提取C/I<12,C/A<-3的数据,在小区之间形成的干扰矩阵,计算小区频率的干扰系数。

被干扰系数就是受到邻区同、邻频干扰的话务比例,单位为百分比;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主小区的C/I同频干扰因子、C/A邻频干扰因子的计算公式为:

主小区被一个邻区干扰的系数由C/I干扰因子、C/A干扰因子和主小区的频点数组成,公式如下所示:

主小区的被干扰总系数为所有邻区干扰系数之和,公式所下所示:

3.1.4最大联通簇簇约束因子

以NCS测量报告为数据源,引入小区相关性(Interference)表示A小区对B小区的相关关系在12dB以上概率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可由如下函数依据A小区的测量报告数据算出(RxDiff表征小区信号强度差值):

由上式,如果A对B小区相关性在5%以上,说明A小区覆盖区域与B小区重叠,有频率限制关系;

由于相关性(interference)仅表征单向小区关系,为简化分析,认为只要任意单向相关性满足>5%的条件时,该两小区为强相关小区(Relav(A,B)=1),否则该两小区不相关(Relav(A,B)=0),如下等式:

当某小区群内两两小区均为强相关小区时,认为该小区群为连通簇,连通簇的权值W表示群内所有小区的配置载频数总和。

因此:

对于任意小区A,必然存在至少1个连通群ψ,使该小区为该连通簇ψ的成员,即A∈ψ。

对于任意连通群ψ,当不存在另一个连通群φ使得ψ∈φ时,ψ是一个最大连通簇。

3.1.5重叠覆盖

COsi:

周边小区i对服务小区s的同频相关系数,即周边小区i在服务小区s的测量报告中出现且信号强度差>-12dB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了该区域有多少个强信号小区进行了重复的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