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I.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2979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2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I.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I.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I.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I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第一组

1燕子…………………………向阳曹晶

2古诗两首……………………向阳曹晶

3荷花…………………………向阳张华

4*珍珠泉………………………向阳张华

第二组

5翠鸟…………………………向阳张慧

6燕子专列……………………向阳张慧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向阳侯诗琴

8*路旁的橡树……………向阳侯诗琴

第三组

9寓言两则………………新汶实校牛杰

10惊弓之鸟……………新汶实校牛杰

11画杨桃………………协庄学校白伟

12*想别人没想到……协庄学校白伟

第四组

13和时间赛跑…………………平阳刘娟

14检阅…………………………平阳刘娟

15争吵………………………泉沟王淑珍

16*绝招……………………泉沟王淑第

 

五组

17可贵的沉默……………翟镇徐吉民

18她是我的朋友…………翟镇徐吉民

19七颗钻石………………翟镇肖琴

20妈妈的账单………………翟镇肖琴

第六组

21太阳………………………新汶高翠竹

22月球之谜………………新汶高翠竹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平阳安玮

24*果园机器人……………平阳安玮

第七组

25太阳是大家的…………向阳靳霞

26一面五星红旗………向阳靳霞

27卖木雕的少年…………果都范秀珂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岳家庄赵玉洁

第八组

29古诗两首………………东都任怀梅

30西门豹………………东都任怀梅

31女娲补天…………平阳林娟

32*夸父追日…………平阳林娟

新泰市小学教师学期备课

学科

年级

时间

 

 

 

 

 

 

 

 

 

 

 

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学科

年级

单元

时间

单元

 

 

 

 

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学科

年级

单元

时间

单元

 

 

 

 

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学科

年级

单元

时间

单元

 

 

 

 

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学科

年级

单元

时间

单元

 

 

 

 

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学科

年级

单元

时间

单元

 

 

 

 

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学科

年级

单元

时间

单元

 

 

 

 

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学科

年级

单元

时间

单元

 

 

 

 

新泰市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学科

年级

单元

时间

单元

 

 

 

 

课题

1燕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燕、聚、增、掠、稻、尖、偶、沾、圈、漾、倦、符、演、赞”14个生字及“聚拢、偶尔、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由近及远细致观察的方法及拟人、比喻等的表达方法。

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由近及远细致观察的方法及拟人、比喻等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搜集相关燕子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2.读准生字字音,记住字形,并初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搜集相关燕子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有一种鸟会从南方飞回来,是什么鸟?

(燕子)

2.说说燕子给你的印象?

(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是呀,春天来了,小燕子又来到我们身边,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装扮着美丽的春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家郑振铎先生笔下的《燕子》。

(板书:

燕子)( 相机指导书写: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生一起书空)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指名朗读课文,了解学情正音。

(1)正音:

“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

“掠”是撮口音。

(2)词语:

A.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读了这些词,脑中呈现什么画面?

B.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几痕细线(体会量词的用法)

2.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燕子?

学生讨论交流。

从四个方面介绍燕子,分别写了燕子的外形、增添生机、飞行、停歇。

(板书:

外形 增添生机 飞行 停歇)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师:

课文是如何描写燕子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体会燕子外形:

活泼机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应扣住哪个词来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

(板书:

活泼机灵)

2.你能通过朗读把燕子的活泼机灵表现出来吗?

指名朗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注重对“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等词的感悟体会)

3.讨论:

作者写燕子的外形是从什么写到什么?

也就是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体会从全身写到局部的叙述方式)

4.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感悟燕子:

增添生机

1.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2.抓住以下句子体会。

(1)“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对比句子:

才下过细雨,微风吹拂着柳丝。

(读一读,比一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蒙蒙的”“细”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如:

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②“千万条”的“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柳丝的数量、颜色等描写得淋漓尽致。

其实,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将和我们下一课要学习的古诗意境很相似。

引导孩子们读《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想象:

“赶集似的聚拢来”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花儿争相开放)

3.师:

正因为有了这光彩夺目的春天,所以作者禁不住赞叹: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请美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春天的“光彩夺目”,读出燕子的为春光增添的“生机勃勃”。

(三)领略燕子飞行、停歇之美

我们从读中感受了燕子的外形美,从读中感受了燕子为春光增添的生机美。

那么燕子的飞行及停歇又美在何处呢?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第三、四自然段。

1.赏析燕子飞行之美。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

燕子是如何飞行的?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

划出你认为好的词语。

(2)交流。

A.“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

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B.“掠”写出了燕子飞行的速度很快;身姿灵活。

 C.从“唧唧叫着”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D.“沾”写出了燕子尾尖轻轻点了一下水面。

师:

你能把“掠”和“沾”换成其他的词吗?

(可能的答案:

飞、贴)

师:

有原来的恰当吗?

读一读。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

(3)让我们齐读这一段,领略燕子飞行的轻快之美。

2.领略燕子停歇之美。

师:

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划出你认为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

(2)交流。

A.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疲倦了要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B.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几痕”“五线谱用得好。

“几痕”说明了距离较远,模模糊糊,若有若无。

“五线谱”把停歇的燕子看作是自然形成的曲谱。

燕子自然成了“音符”。

四、小结过渡,读中升华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飞行之美,停歇时的音乐之美。

怪不得——

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

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

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

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

所以说,燕子的到来,为光彩夺目的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让我们饱含激情,再次齐读课文,唱响春天的赞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A.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光彩夺目

B.一身羽毛一对翅膀一圈波纹几痕细线

2.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回顾脉络,点拨观察、写作方法

1.齐读全文。

2.回顾课文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及停歇的顺序)

3.作者郑振铎如何做到让文章优美?

(细致观察、丰富想象、细腻表达)

三、指点背诵方法

1.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全身到局部(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的顺序。

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2.试背全文。

  四、指导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

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

“尖”,上小下大;

“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

“倦”字的右下不要写成“巳;

“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3.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4.自评互评。

五、作业布置

1.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3.背熟课文。

1燕子

外形:

活泼机灵

增添生机

飞行之美

停歇之美

 

课题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自由读诗,自主识字。

2.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3.搜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趣背诗,导入新课

 1.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古诗?

(指名背诵)

2.赞美春天的诗歌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将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板题《咏柳》,解题

1.看题目,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2.谁能说说“咏柳”的意思。

(谁赞美柳树?

要求说完整。

3.简介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

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

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

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

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

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三、自读古诗,初步释疑

    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

四、读中理解,体会诗境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A.“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B.“妆”,打扮。

C.“一树”,满树,“一”字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2)“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枝的绵长和柔软)”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A.“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B.“绦”,一种用丝编成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

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A.“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B.“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这首诗前两句主要写什么?

(静态中柳树的色彩美、形态美。

 5.这首诗后两句主要写什么?

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

(想象并体会春风剪开柳叶的动态景象,也就是在春风中柳叶翻飞飘动的情景)(自问自答)

 6.指导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2)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赞美柳树,歌颂春)

 五、反复朗读,背诵这首诗 

六、学习本诗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咏、碧、妆、裁、剪。

2.自己观察,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4.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背《咏柳》。

  二、板《春日》,释题

1.“春日”你怎么理解?

(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2.简介作者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

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朱熹的诗富于哲理性而不乏诗味,寓议论于写景,别有风格。

三、自读古诗,初步释疑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

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

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备课参考)

A.“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B.“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C.“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

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

D.“滨”,水边。

在泗水边“寻芳”,实际上说的是追求圣人大道。

E.“光景”,风光景色。

F.“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

这前两句的意思是:

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

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备课参考)

A.“等闲”,平常、随便。

B.识得,认识到。

C.“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D.“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E.“总是”,都是。

这后两句的意思是: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

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背诵古诗。

   五、学习本诗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滨、紫

2.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3.学生练写。

六、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诗配画。

 

 

 

课题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感受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搜集荷花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喜欢猜谜语吗?

请听好了:

一个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粉红袍,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

2.说说你了解到的荷花。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荷花的资料)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课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组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A.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读了这些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B.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接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一)品读二、三段。

  l.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课件演示:

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

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

(指名读、齐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

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

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

“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C.表演体会“冒”:

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

谁能来表演一下。

d.激发想象: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小结:

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

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

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

(3)“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

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

(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

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全开的呢?

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

(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指名朗读。

小结:

[课件演示:

一池荷花]

师读:

“这么多的白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